天天看點

别吵了!吳宣儀張馨予們不該為“女裝尺碼越做越小”買單

别吵了!吳宣儀張馨予們不該為“女裝尺碼越做越小”買單

别吵了!吳宣儀張馨予們不該為“女裝尺碼越做越小”買單

娛鑒丨第12期

文丨許雲澤

編輯丨艾略

女星張馨予,官方身高169cm,體重51kg;她于某女裝店試穿一件上衣,并表示,最大碼(均碼)都穿不上,批判當下女裝做得太小了;我推測,她指的應該是主打千禧辣妹風、y2k、小吊帶小抹胸短緊露風格的某CHUU或者某BM(注:兩個品牌)。

女星吳宣儀,官方身高166cm,體重42.5kg;她于某女裝店購入一條牛褲子,并表示,最小碼都顯得過于肥大,呼籲品牌方做點小碼衣服;同樣是推測,我覺得她買的應該是歐美設計、歐美版型、歐美尺寸的某zara某hm(注:兩個品牌)。

單從身高體重資料看,張馨予和吳宣儀基本都處于成年女性身材比例當中“偏瘦”那個坐标段,但她們兩人各自的現身說法,好像在說着兩種完全沖突的事實:女裝的尺碼到底大還是小?

别吵了!吳宣儀張馨予們不該為“女裝尺碼越做越小”買單

吳宣儀吐槽褲子尺碼太大

别吵了!吳宣儀張馨予們不該為“女裝尺碼越做越小”買單

張馨予吐槽褲子尺碼太小

事實是多面的。這使得這個人人有發言機會的時代,越多的事實,造成的沖突越多、而共識卻越少。輿論顯示,張馨予受到了大部分女性網友的支援,這背後有一種心态,即連女明星這種很瘦的瘦子都忍不了了、連女明星都站出來幫普通女性說話了、連瘦子都站到我們陣營來了。而吳宣儀目前為止卻招緻了大量反對,理由是她凡爾賽,變相曬自己身材瘦,給别人制造身材焦慮,這背後恐怕又隐含另一種心态,即瘦子就别蹭這個話題了、瘦子跟我們根本不是一個陣營。

因為一個女裝尺碼,女性人群産生了如此巨大的分野,這恐怕是當下,介入和談論女性主義最好的一個選題。

誰制造了女性的身材焦慮?

用基本的邏輯分析,在當下有一個特别特别火的話題“女裝尺碼越做越小”,這個句子是在陳述一個事實。在此之上,還有“對女性身材要求太苛刻了”、“對女性身材or外貌的PUA太嚴重了”等,這是一些認知、判斷。在此之上,則還有女性人群“太焦慮了”、“太難了”等情緒,事實-認知-情緒,無論哪一層,放在社交媒體裡,都是爆款話題。

在這個話題裡,任何人,當TA上網,刷到任何一條相關的内容,TA必定會看到如下話語現象:如果女性部落客敢于首先報出自己的身高體重三圍尺碼,那她無論說什麼,一定會面臨來自廣大網友的:

1、部落客“凡爾賽、你這算什麼胖、你根本無須焦慮、我才是真的胖”的質詢;

2、你是不是謊報、我跟你資料一樣、我看起來比你胖/比你瘦、我有一個朋友比你還胖/比你還瘦的懷疑;

3、你雖然體重大但是你頭小/有鎖骨/有腰/腿細胳膊細/甚至你肚臍眼膝蓋手腕腳踝的骨頭長得挺好看的啊而我哪哪都胖你根本無須焦慮我才真的焦慮的列文虎克;

4、艾特自己的男性友人前來評評理:“男人是不是就喜歡微胖的、男人其實不喜歡瘦子、男人到底喜歡什麼樣的”的雌競現場。

而無論哪種反應,又可笑又真實,又沖突但又非常同源,都鮮明地呈現着女性關乎身材外貌的深切焦慮。

别吵了!吳宣儀張馨予們不該為“女裝尺碼越做越小”買單

社交平台上俯拾即是的身材貼

前段時間(事實上一直在延續的)關于白瘦幼和白瘦幼審美和批判白瘦幼審美的大讨論期間,我曾經想和一個女性朋友探讨此事,對方半開玩笑地說:我提醒你一下,我有115斤,我跟你之間差着30個階層,我們不是一個陣營的,聊這個很危險。

友人的玩笑說出了某種現象,女性人群當中,僅僅因為體重身材,就可以産生無數的“陣營”,胖一斤、瘦一斤,悲歡都無法相通,還可以差別出:易胖體質和易瘦體質、節食派和運動派、外胚型和内胚型、骨架派和體脂派,梨形H型蘋果型,等等。在很多宏大話題上互相團結互相聯結的女性,可以因為體重身材話題,随随便便就撕裂。

女性人群如此大面積如此深重的身材焦慮,社會文化無處不在的PUA難辭其咎。聚光燈下的女明星們越來越卷,懷孕除了肚子竟無一處變胖,生完孩子20天馬甲線再現;為了流量,女性部落客一個比一個更拼命,自媒體拿着體重秤在街頭随機攔截女性稱重;商家為了噱頭,制造那種讓女性“鑽杆過去”以測定胖瘦的羞辱式道具,品牌為了營銷,設定從女神到女屌絲的身材标準線;人們用九頭身黃金比例的模特去展示服裝,衣服的背後一定要再用夾子夾起來最大程度展示模特的細腰,引導消費者購買的同時早已完成了兩百年潛移默化的“瘦才是美”的教化,;而從瘦腰拉腿的濾鏡到AI換頭的魔術,人人都可以看到那個完美自我的幻象,與現實對比造成的失落和分裂,則構成了當下數位複制時代審美權力對每個人日常生活的潛在的驅使。

别吵了!吳宣儀張馨予們不該為“女裝尺碼越做越小”買單

《中國青年報》批評“好身材打折”式促銷販賣焦慮

反對身材焦慮,誰受傷,誰受益?

女性因為身材焦慮、内卷、雌競,又有反焦慮、反内卷、反雌競,又有對反焦慮反内卷反雌競的利用、同時又有對利用反焦慮反内卷反雌競進行PUA、内卷和雌競的揭穿,以上種種,使得我們經常需要發問,我們到底應該批判什麼,最終又應該争取誰的利益?

如果我們能讀懂那些艾特男性友人前來評理,或者自己就可以下判斷“男人其實喜歡微胖女孩”的女性同胞,我們就能知道,男性主導、男性視角、男性利益——無論男性究竟愛好白皮膚還是嘟嘟唇,A4腰還是蜜桃臀,或者進一步說,哪怕白皮膚嘟嘟唇A4腰蜜桃臀或其他,每個具體的審美乃至于性的偏好指征,實際都并不來自具體的男性——都才是房間裡那個真正長久始終存在的大象。男性主導男性視角男性利益的整體,構成對于女性身體女性言行女性審美的整體的規訓——時至今日,這才是女性焦慮、内卷、雌競扯頭花的真相。

别吵了!吳宣儀張馨予們不該為“女裝尺碼越做越小”買單

曾風靡一時的A4腰挑戰,許多女明星均參與其中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女性身份和利益共同體的達成,需要甩掉的遠非或大或小的衣服,遠非或胖或瘦的審美。盡管大家在表面上都維持一個穿衣自由、反對凝視的和平,但是如果悅己還是悅人的價值邏輯不改變,從“瘦才是美”到“胖也是美”,看似完成一些松綁,一些解放,實際上輕易就可以擴大化到“胖才是美”,并滑向“瘦真是醜”。女性解放、個性伸張的話語遇上男性主導、物化女性的曆史包袱,将女性身體身材從一種凝視放置到另一種凝視當中,吊詭地促進了新的審判;反對身材焦慮的話題底下大量的言論展示和制造着更多的焦慮。小麥膚色是不是迎合西方審美?甜妹和辣妹究竟誰更媚男?柔弱和健美究竟誰能代言新女性?人們在一堆又一堆的話語垃圾當中,不斷尋找獵巫對象,總要把一種人指為敵人。

當我們轟轟烈烈、熱熱鬧鬧、吵吵嚷嚷、叽叽喳喳地進行了無數批判,無數呼籲之後,應該回頭看一看,女裝尺碼統一度量衡,我們的穿衣自由就能達成了嗎?争出個高矮胖瘦的标準,我們的生存境遇會變得更好嗎,我們的審美變得更包容了嗎,我們對自己身體的認識接納喜愛提高了嗎,對身體大膽自信的展示或内斂溫和的保護能夠和平并行嗎,我們内心的個性真的受到解放了嗎?

我們該往哪種結果去?

娛樂圈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懷舊風。對于男明星,我們懷念過去的劍眉星目英氣十足,對于女明星,我們懷念過去的大氣端莊百花齊放。社交媒體上隔一段時間就會推出一個新的話題,從國泰民安長相到珠圓玉潤身材,并告訴大家這才是真正的美。除了美,我們也不斷推出關于健康的标準,胖影響健康,瘦也影響健康,女性太瘦不能生育,有小肚子是為了保護子宮。穿搭部落客推出微胖女孩或大碼女孩 OOTD 指南,歸根結底卻還是打着“如何顯瘦遮肉、秒變魔鬼身材”的旗号;兜售健身課程的則話風一轉,從教你如何7天減掉15斤,變成寶貝,相信我,160cm就是要110斤才算正常。

别吵了!吳宣儀張馨予們不該為“女裝尺碼越做越小”買單

稱霸B站的港風、古風男星

這當然也有對于當下審美過度單一化的反抗,但我們似乎陷入了一個怪圈,打倒一種霸權的方式,要麼是制造一個新的霸權,要麼是召回一個舊的霸權。男星陽剛與否曾經是高熱和敏感的話題,背後的一系列審美和意識形态演變先不細說;張馨予試穿而嫌小的那個品牌女裝,似乎是近五年來從日韓流入、在國内經過選秀、女團等普及放大的女性白瘦幼審美霸權代言,它通過均碼而無一例外短緊露的設計和版型,在目前小資到中産普遍的自律、精緻、自我管理話語氛圍下,讓無數女性時刻審視自己,限制和規訓自己,達到進入另一種階層的幻覺;但另一方面,吳宣儀買的那條褲子,代表着在國風、新中式、國内設計師品牌崛起之前,我們的服裝品牌和設計受制于歐美白人女性身材資料的一段長長的曆史。

客觀來說,目前,國内女裝市場,受制于知識和品牌産權的模糊,抄版、貼牌、代加工的基本生産模式,反而形成了一個話語權力的視窗期,從檔口批發到線下零售,商城鋪貨到直播電商,總體來說,幾乎能夠覆寫女性群體極其細化的穿衣需求。因為品牌概念模糊、價值不高,像BM那樣要靠建構話語-教育市場-營造品牌-售賣商品的實際上是極少數,絕大多數女裝廠商和銷售商,基于基本的市場經濟環境,他們要賺錢,要盈利,那麼,PUA女性-制造身材焦慮-生産出離譜的小碼女裝-賣不出去or賣出去大量女性穿不上導緻高退貨率,傻子也知道行不通。“被小碼女裝PUA了”,這件事情找不到真正的主語。一些過大或過小的尺碼出現,反而是供給覆寫和看到的人群更廣泛、更多元化的展現,相比之下,将服裝尺碼“統一制定”,所有人都穿着寬松的、不暴露曲線的衣服,才是一種真正的恐怖。“一刀切”反撲的過猶不及會滋生出另一個方向的霸淩,這對助長穿衣保守和社會風氣倒退是不言而喻的。

别吵了!吳宣儀張馨予們不該為“女裝尺碼越做越小”買單

女裝尺碼吐槽

制造焦慮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制造關于正常和不正常的标準。從這個角度,也許,我們如果真的想反對焦慮,解除綁架,抵制PUA,找回對自己從身體到審美的話語權,第一步就是消解掉一切關于正常和不正常的分界。沒有誰能定義、不應有誰去追求一個本質化意義上的正常和不正常,具體來說,也無須去尋找一個本質化意義上的胖瘦/美醜/身材好壞/審美高下。

身體和服飾,最個體也最具公共性,最私有也最能隐喻權力關系。從美國西部發源的牛仔,在中國曾改版成為勞動布,是勞動階級光榮的象征,後來又變化出超短緊身、oversize廓形等無數版型,去诠釋和展現人的身體、态度;香奈兒女式套裝,從最開始女性穿衣和工作獨立解放的宣言,變成發展出如今千金名媛小香風這種“倒回”女性弱者及客體身份的變體,其間對女性主義、對身體的讨論,早已經過萬重山。

結語

也許我們真正應該追求的是有那麼一天——這個社會上人的身材、主要是女性的身材,可以和胖瘦體重的數字解綁;胖和瘦,可以和美醜審視解綁;美醜的審視,可以和女性的價值解綁;而女性價值,可以和她的生活方式、人品德行、女性意識、和關乎人的自由獨立的态度解綁。彼時,女裝尺碼到底是大了還是小了,就會成為一個極其無聊的問題,被人們欣欣然地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