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應急展 | 人工降雨對抗高溫旱災,但人不是主角

作者:朗泰華科技

2023年入夏以來,随着多地最高氣溫突破曆史極值,人工增雨逐漸被各地提上日程。而在人工影響天氣作業這個細分領域中,無人機的應用與發展正在步入快車道。

6月份,在甘肅張掖甘州機場,一架“雙尾蠍A”增雨無人機騰空而起,飛往附近空域開展祁連山地形雲人工增雨作業。“翼龍-2”增雨無人機、“新舟60”增雨飛機緊随其後,按計劃分赴不同空域開展多機聯合作業。

中國應急展 | 人工降雨對抗高溫旱災,但人不是主角

“雙尾蠍A”增雨無人機

這次作業,是全國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現場會代表團觀摩活動中的一幕,也是常态化開展的祁連山地區生态修複型人工增雨(雪)作業的一部分。

近年來,随着以人工增雨(雪)為代表的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在應對幹旱、異常高溫、森林草原火險等自然災害過程中,不斷發揮出積極而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飛機、火箭、高炮及煙爐等傳統增雨作業手段,受限于本身的覆寫範圍、氣象條件、作業成本等因素,也不斷暴露出各自的局限性。

中國應急展 | 人工降雨對抗高溫旱災,但人不是主角

“翼龍-2”增雨無人機

而作為一種全新的作業模式,無人機系統搭載機載播撒系統,可直接進入雲層中播撒作業,具有飛行高度高、機動性好、作業時間長、應對複雜天氣能力強、安全風險低、執行效率高、機載資料可實時傳輸等等優點,可以有效解決傳統人工增雨(雪)作業成本高、作業時空受安全限制多、作業手段單一、作業方式立體化程度不夠等一系列問題。

中國應急展 | 人工降雨對抗高溫旱災,但人不是主角

“新舟60”增雨飛機

大陸使用無人機進行人工增雨試驗可以追溯到2017年。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四院中天火箭公司首次利用無人機成功進行人工增雨作業。這是國内首次利用無人機在複雜天氣情況下,進入雲中播撒作業實作降水。這次試驗的成功,為無人機技術廣泛應用于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揭開了序幕。

2019年3月,為解決祁連山生态修複問題,甘肅省探索啟動大型無人機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到2021年1月,大陸第一架大型人工影響天氣無人機“甘霖-I”從甘肅省金昌市金川機場首飛成功,推動大型無人機增雨(雪)工作在全國的示範應用。

中國應急展 | 人工降雨對抗高溫旱災,但人不是主角

大型人工影響天氣無人機“甘霖-I”

而在防災減災方面,無人機增雨作業也在發揮積極作用。自2022年8月以來,貴州出現嚴重夏秋冬連旱,全省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57%。盡管當地通過有人增雨飛機和地面作業高炮、火箭等累計開展人工增雨作業3000餘次,有效緩解了絕大部分縣(區)農業幹旱,但大部地區水庫蓄水依然嚴重不足。

今年3月,中國氣象局人工影響天氣中心聯合貴州省氣象局開展無人機貴州增雨抗旱暨大型無人機人工增雨技術試驗,為緩解當地旱情,探索有人機和無人機協同的人工增雨作業模式,以期充分利用無人機與有人增雨飛機的特點,開展雙機協同增雨作業,進一步做好春耕春播氣象保障服務工作。

利用無人機進行人工增雨(雪)作業,可以提升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精準度,提高人工影響天氣雲水利用效率,在防災減災救災等氣象保障服務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已經成為行業共識。而随着技術的不斷疊代更新,無人機在包括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等各領域的應用前景将更為廣泛。

在2022國際安全和應急博覽會舉辦期間,包括新興際華集團、華為應急軍團、成都縱橫大鵬等多家行業知名企業的無人機産品及技術方案獲得了廣泛關注。今年11月即将在北京拉開帷幕的2023中國國際應急管理展覽會仍然繼續保持對無人機行業的關注,為大家帶來更前沿、更先進的産品與服務資訊。(撰稿/薛茗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