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釋出2022年可持續社會價值報告 騰訊探索可持續社會價值新形态新解法

作者:美食家的小眼睛

8月14日,騰訊釋出了2022年度可持續社會價值報告(下稱“報告”)。這是自去年首次将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更新為可持續社會價值報告之後,騰訊交出的第二份年度社會價值答卷。報告以“新形态 新解法”為主題,全面披露了過去一年騰訊在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上的探索足迹與實踐成果。

釋出2022年可持續社會價值報告 騰訊探索可持續社會價值新形态新解法

在報告開篇,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發表題為《通用人工智能到來的前夜,科技如何向善?》的緻辭。緻辭着眼于新一輪科技革命浪潮帶來的沖擊,嘗試思考科技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回答在當下和未來必須面對的課題:騰訊究竟要成為什麼樣的科技企業?馬化騰對此也給出了答案,“我們對一個更加可持續與高品質發展的騰訊有了清晰的圖景:它是真正科技向善的,是關心人的價值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的,是呼應時代與國家發展需要的。”

2021年4月,騰訊将推動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納入公司戰略。兩年多來,騰訊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并在2022年度報告中将這一戰略的實施方法歸納為“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模型”。簡而言之,以“使用者(C)、産業(B)、社會(S)三位一體”的企業價值新形态,去探索可持續、高品質發展的新解法。

釋出2022年可持續社會價值報告 騰訊探索可持續社會價值新形态新解法

當下,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已過半,而世界在這幾年間已發生了重大變化,人類面臨着前所未有的複雜問題和多難抉擇,科技推動變革的強大力量益發凸顯,騰訊對自己的使命願景也有了更清晰的認識。一方面,正如報告中馬化騰指出的,“如果科學技術要發揮杠杆作用,它就需以人為本、以關心人與社會的人文價值為參照,着眼于真正為人類增進福祉,并形成廣泛的共識、協作與行動,才可能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騰訊的願景也與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鄭功成教授的觀點不謀而合,“推進企業進行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之目的,是為了讓企業發展與國家發展保持同向,不僅為企業發展、基業長青奠定更加穩固的基石,而且能夠在努力創造财富的同時更好地承擔社會責任,最終與國家發展、人民幸福融為一體。”

以向善之心,尋求社會價值系統化創新解法

以ChatGPT為代表的新一輪人工智能浪潮,促使整個社會更深入思考科技和人文的關系。馬化騰在緻辭中認為,每個可持續社會議題都是一個有多方主體且互相作用的極其複雜的社會系統。如果科技的力量不是以系統的方式融入其中,就可能出現排異反應甚至破壞作用。

在社群,修鞋子、縫改衣服、配鑰匙、彈棉花......看似不起眼的“小修小補”卻蘊藏着巨大的百姓需求和民生福祉。微信、騰訊地圖在業務中融入社會創新視角,主導打造了全國首個便民修補小店專屬地圖,連接配接了小店主和有需求的居民,找回“消失的附近”,為老百姓提供了切實的便利。

釋出2022年可持續社會價值報告 騰訊探索可持續社會價值新形态新解法

“小修小補”地圖讓“消失的附近”重制

在鄉村,騰訊堅持以人為本,以農民為主體,積極探索數字技術助力内生型鄉村振興的“騰訊模式”。“共富鄉村”項目在開發人才系統性培養方案制度的同時,以數字化助力鄉村産業振興。“耕耘者振興計劃”形成了一套服務于政府、基層鄉村人才、廣大村民的創新教育訓練體系,并通過提供數字化工具來助力治理方式的标準化、流程化、數字化、規模化,推出的“村級事務管理平台”截至2023年6月已入駐村莊35051個,涵蓋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服務村民4653485人。

在健康普惠領域,騰訊通過數字化搭建系統化創新方案,使“篩診治一張網”能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落地低資源地區。上線應急開放平台,連接配接全國超過1萬台AED(自動體外除顫器)裝置,在學校、社群、商圈等場景落地71個屬地應急點位,助推社會應急資訊有效互通、資源高效比對。在數字支教領域,不隻提供數字化的遠端雙師課堂,而是推動支教公益行業的數字化更新,進而形成系統化方案的共創。

騰訊公益也是系統化創新方案的代表,廣泛連接配接各方共創公益數字化的系統解決方案,促進了中國公益慈善的可持續發展。2022年提出“以公益使用者為中心”,首次推出“一花一夢想”新模式,推動全民共創公益互動機制。2022年99公益日參與使用者超過1億人,捐贈人次累計超過5816萬人次,公衆籌集善款人民币總額超過33億元。

正如報告緻辭中提到,騰訊從聯合國2019年釋出的《未來即現在——科學促進可持續發展》報告中受到啟發,從“可持續性科學”中找到了系統化創新的依據。可以看到,上述這些探索都是“以對人與社會的關心為底層邏輯,以人文價值為參照,傾聽多方主體的訴求,最大化技術的向善力量,規避和最小化其風險。如此,各方的主體性得到尊重,各方的内生動力得以激發,系統化方案創新得以形成,科技的杠杆效應得以發揮。如果這樣,科技能力對社會系統,不是破壞性創新,而是協同性的、變革性的共生發展,是科技創新與社會創新并舉的可持續模式。”

以融合發展,探索可持續社會價值新形态

經過在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領域兩年多的探索,騰訊逐漸形成了一套融合發展的方法,即通過“CBS三位一體”的融合,以及社會價值與商業價值的“兩價融合”,實作可持續社會價值創造、助力高品質發展。“它從服務使用者(C),發展到服務産業(B),再到服務社會(S),最終指向是為社會創造價值。‘CBS三位一體’是它的新形态,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在其中不是此消彼長,而是互相融合、共生發展,共同實作規模化增長。”馬化騰也指出。

2022年期間,騰訊數字生态孕育和創造了147個新職業。微信數字生态通過公衆号、小程式、視訊号、微信支付、企業微信等多應用場景衍生的就業收入機會近5017.3萬個。針對殘障人士就業難這一長期存在的社會問題,2022年12月,微信支付發起“自立小店”助力行動,助力殘障小商家開店無障礙、經營有保障、基本生活有兜底。截至2023年6月,“自立小店”助力行動已面向全廣東省近4萬殘障小商家開放免費申請,未來将持續普惠全國殘障小商家。

無障礙建設是衡量社會文明進步程度的無形“标尺”。騰訊針對“老年聽障問題”開展“天籁行動”,将騰訊會議服務使用者(C)所積累的相關技術,創新應用于聽障裝置的改善更新,以開放技術助推聽力輔助産業(B)的創新,最終形成了一套破解老人聽障難題的系統化整合式解決方案,創造了綜合的社會價值(S)。

釋出2022年可持續社會價值報告 騰訊探索可持續社會價值新形态新解法

“天籁行動”力圖破解老人聽障難題

同時,騰訊積極發展智慧産業,助力各行各業實作數字化更新和智慧化轉型。騰訊WeMake數字工廠整合了騰訊在聯網、大資料、AI等領域的技術和生态優勢,快速推動企業數智轉型,截至2022年底,已服務43萬家制造企業、覆寫26個行業。

這些實踐說明,CBS相輔相成、三位一體,最終指向為社會創造價值。通過CBS三者的互動關系,實作社會價值與商業價值的共創。這種融合發展的根本,也許正如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呂鵬教授所提出的,在于“呼喚一種商業模式的創新、一種社會生态的建立,甚至一種新的科技文明的創造”。

以創新之力,将社會價值融入企業發展營運之中

新一輪科技産業革命方興未艾,騰訊不斷加大科技創新領域的投入,布局前沿探索,2022年騰訊全年研發開支超過614億元,2018年以來累計研發開支已超2200億元。

同時,騰訊一直關注基礎科研和原始創新,以公益獎項資助科學家探索。騰訊的“新基石研究員項目”支援更多數學與物質科學、生物與醫學科學領域的傑出科學家潛心研究,探索社會資金長期穩定支援基礎科研的創新模式。設立的“科學探索獎”是目前國内金額最高的青年科技人才資助項目之一,面向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領域,鼓勵青年科技工作者心無旁骛地探索科學技術“無人區”。四年來已資助了250多位傑出科學家勇攀科學高峰。

騰訊充分發揮技術和産品優勢與能力,利用科研、試點示範、商業模式創新,加速部署實作低碳技術、産品、模式的創新和發展的應用。2022年11月18日,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架構公約》第二十七次締約方大會上,騰訊成功展示了冰川輻射制冷膜材料、二氧化碳礦化封存岩體樣本等多個創新低碳技術成果。2023年3月,騰訊聯合多方夥伴發起“碳尋計劃”,旨在尋找和推動下一代前沿突破性低碳技術走向規模化應用,助力實作碳中和目标。

釋出2022年可持續社會價值報告 騰訊探索可持續社會價值新形态新解法

冰川輻射制冷膜材料鋪設可減緩冰川融化速度。

在當下和未來,騰訊表示會專注于“科技向善”的使命願景。從企業内部開始,激發每一位員工的善意,進而與使用者、産業乃至社會中每一個人,共築“善”的同心圓。為此,騰訊一直緻力于将志願服務融入企業文化,2023年又釋出了《向善實踐,志願者行動指南》,員工積極響應,在急救、數字支教、技術公益等領域開展了廣泛的向善實踐。在這次報告中專門設定了《員工志願者服務專報》,記錄了騰訊員工共創社會價值,增進社會福祉的實踐成果。

正如騰訊公司總裁劉熾平在報告中所說,CBS正在逐漸融合成騰訊“三位一體”的長期價值,“引導我們把科技和産品的創新之力,解決人類問題和社會痛點的向善之心,融彙成為滲透每一個産品和業務的涓涓善流。”而“向善之心與創新之力,将讓我們更加笃定,更有信心,去創造更加美好、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來源:中國青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