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在閱讀文章前,可以動動您的發财小手,點下“關注”,友善您後續讨論和分享,感謝您的支援,我将每天陪伴您左右!
«——【·前言·】——»
在長達十四年的抗日戰争中,無數中華兒女傾注了熱血。然而,在民國曆史上,卻有一位特殊的人物,他用他短暫的一生為國家做出了許多貢獻。
他就是被後人稱頌的蔣百裡。他的傳奇一生中最引人注目的故事之一,與一位名叫佐藤屋登的日本女子緊密相關。
談到佐藤屋登,或許她的漢名更為人所熟知——蔣佐梅,以夫家為姓,以丈夫所喜愛的梅花為名,中間再輔以原本名字中取的“佐”字。從此,他們傳奇的愛情故事拉開了序幕。
歸國士官,軍校興學育人才
蔣方震,字百裡,生于1882年,家風滿受氤氲書香熏陶,但因父親早逝,經濟拮據。
蔣百裡到了上學的年齡時,卻因貧困無法進入學堂讀書,還是之後收到了自家叔父的資助,16歲考中秀才,成績之佳令人歎服。
此時正值甲午年,海戰此番戰敗喚醒中國,國家上下追求強軍之策,盡管蔣百裡并非戰士,卻谙熟國家軍事,深知實作國家主權需強大武力支援。
1901年,年僅19歲的蔣百裡得到清朝官員資助,離開祖國,赴日本軍事學校求學。
蔣百裡畢業時以步兵科第一名的成績獲得學位,更被賜刀,這讓日本同學們感到不滿——那可是天皇親賜的日本刀!
1905年,蔣百裡結束日本學業,匆匆奔赴德國深造,四年後歸國。
此後,世界巨變,中國亦巨變,建立了第一所正規軍校,蔣百裡成為保定軍校校長。
無法上戰場保衛祖國,蔣百裡就将學校視為戰場,緻力培養軍事人才,上任前他立下毒誓:“方震如不稱職,當自棄以謝天下。”
蔣百裡發現軍校制度陳舊、官員龐雜,學生花費大量時間做無益之事。
痛心于國家危難,蔣百裡雷厲風行地進行改革。
改革後,學校煥然一新,蔣百裡參與訓練,親近學生,不僅教書育人,更是良師益友,不到一年便赢得極高威望。
隻是改革往往涉及利益,保定軍校也不能免俗。
被免職的軍官、舊派軍人,如段祺瑞上司的手下,對蔣百裡帶回德、日的操演方法不滿,撥款上為難蔣百裡。
于是1913年夏,學校資金困難,教學訓練無法維持,蔣百裡數次進京請求撥款,卻屢次遭拒。
面對祖國危局、列強威逼,各路官員皆為中飽私囊,蔣百裡心生絕望。
6月18日,他失落回校,持槍将師生召集,對衆學生說:“我要求你們做的你們都做到了,但你們要求我做的,我未能完成,我當自戕!”他扣下扳機,立馬趕來的勤務兵試圖奪槍,然而子彈射入胸口,蔣百裡應聲倒下。
所幸勤務兵奪槍之舉,子彈射偏了,蔣百裡被火速送醫。
逃避與勇氣,忍字訣當頭棒喝
也正是因為這次受傷,才讓兩個人的命運交織在了一起。
1913年6月,蔣佐梅與蔣百裡初次相遇。當時,她還名為佐藤屋登,是一名日本護士,而他則是一位傷員。蔣佐梅第一次見到他時,吓了一跳軍裝是被鮮血染紅的。
蔣百裡受的傷情蔣佐梅并不清楚,隻知道他似乎不太配合治療。在與醫生共同救治蔣百裡時,蔣佐梅發現他能聽懂她和醫生的日語對話。她注意到醫生非常緊張,生怕這位病人出意外。後來,她才得知内情:醫生接到袁世凱大總統的指令,無論如何都不能讓蔣百裡死!
幸運的是,因為勤務兵眼疾手快,緻使子彈偏離了關鍵部位,沒有造成大的損傷,甚至不需要進行多麼困難的手術,但失血過多導緻他的身體變得十分虛弱,不得不長期卧床修養。
此後大總統還下令,即使蔣百裡已經脫險,也必須留有專人照顧他。由于醫生另有緊急事務,蔣佐梅負責照顧。
在接下的每日勤務中,蔣佐梅發現這位病人行為古怪,雖然很有禮貌,但總是不願進行交流。尤其是他懂日文,但似乎不願意說話。
每天,蔣百裡都向她要一粒安眠藥。蔣佐梅并未覺得奇怪,因為在康複前,很多病人都需要安眠藥入睡。
然而有一天,當她無意中掀開蔣百裡的被褥時,她終于明白了:他從未服用這些藥,而是将它們藏了起來,準備自殺!
就在發現秘密的當天,蔣佐梅開始收集他的資料——原來他是為了學生而自殺!
他曾為學生向北京陸軍部請求撥款,但未成功,是以對軍界和政界感到失望。
隻是,自殺真的能夠迫使軍界和政界妥協嗎?
于是當蔣百裡再次向蔣佐梅索要安眠藥時,她直截了當地說道:
“自殺隻是逃避的方式但你的生命不僅屬于你,還屬于國家。隻有活着,你才有機會為國家作出貢獻。”
蔣佐梅用這番話是想刺激他,她堅信這樣的激勵對此時的蔣百裡更有效,說罷便走開了。
曾有一朵梅花,跨越萬水千山
許多天下來,在朝夕相處中他發現自己愛上了這個日本女子,而蔣佐梅也很喜歡他。
之後蔣百裡正式展開了對蔣佐梅的追求,不停地與之發生書信往來,信中滿是藏不住的愛意。
蔣佐梅深深地感受到了其中的愛意,可她卻擔心遠在日本的親人擔心她遠嫁中國會出什麼事,是以隻能将對蔣百裡的感情埋藏在心底。可她還是動搖了,向父親坦白了一切,父親沒有反對。
他們後來舉行了婚禮,也就是在那時候,蔣百裡給蔣佐梅起個新名字。
要知道百花當中,蔣百裡唯獨愛梅,單從名字,就可以看出蔣百裡對蔣佐梅有多麼在意了,其中既有最愛的花,也有從佐藤屋登中取的佐字。
婚後,兩人相敬如賓,和諧美滿。
時事艱難,鳳凰山夫妻聚首
1917年,蔣百裡和蔣佐梅的長女出生,夫婦二人為她取名“昭”,取得是紅日初升的含意,寓意中國即将迎來黎明。
随後,蔣百裡和蔣佐梅相繼誕下了四女,分别取名雍、英、華、和,其中蔣英便是後來兩彈一星功勳錢學森先生之妻。
那個年代,重男輕女的觀念很重,蔣百裡卻不這樣想,為了讓妻子免受過多生育之苦,他提出讓她做絕育手術。之後夫妻二人也會開玩笑稱,沒能有個兒子平衡一下。
轉眼到了1937年,抗日戰争爆發。看着母國陷入罔顧人類正義的戰争泥潭,蔣佐梅感到失望與悲憤交加,更是直言:“中日交戰,是日本軍閥侵略的過錯!”自此之後餘生未曾再講過日語。
随後,她和蔣百裡變賣了家中所有可以變賣的資産,用以支援抗日,也包括自己最喜歡的一條項鍊。抗日戰争爆發的第二年,為了抗日的偉大事業,蔣百裡日以繼夜地勞作,但過度勞累後不幸病倒,不久便離開人世。
結果認定蔣百裡是被日本派來的刺客刺殺的說法一時間甚嚣塵上,而蔣佐梅的日本國籍讓人們的懷疑都集中到她身上。
有人勸她回日本避一避,蔣佐梅堅定回絕:若是就此離開,那麼冤屈便無法洗刷!
在這之後蔣佐梅更加注重教育,将五個女兒都教導成出類拔萃的人才。
1978年,蔣佐梅離世,蔣英将母親的骨灰帶至杭州鳳凰山,與父親的墓地相鄰,将兩位親人合葬。
四十多年後,這對夫妻終于重新歸于一處,二人在天之靈也能盡情傾訴過去經曆的苦辣酸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