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改善青少年在校适應不良的現狀,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作者:黑羽教育

文|章魚哥

編輯|比奇堡

職業教育階段的中職學校學生在接受學校知識及教育時産生了一系列問題。

H市某中職學校心理幫扶中心使用王極盛十次元心理健康評估診斷量表對該校2902名新生進行心理健康狀況普查。

為改善青少年在校适應不良的現狀,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研究結果表明,學習壓力的檢出率為52.17%、焦慮的檢出率為47.55%、人際關系敏感與緊張的檢出率為44.6%、适應不良情況的檢出率為38.2%。

這些不良現象并非個案,甯夏某中職學校資料調查也顯示,該校中職生心理健康狀況較差學生占比為61.79%,31.6%的新生認為進入新學校後無法适應生活和學習。

是以中職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忽視。

中職學生是大國工匠的後備軍,是國家培養的應用型技術人才,需要通過學校的基礎知識儲備和實訓基地的教育訓練進入職業崗位,在大陸的現代化建設中起着重要作用。

為改善青少年在校适應不良的現狀,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樊富珉提出學校适應是衡量學生心理健康整體水準的重要名額,學校适應能夠直接預測心理健康水準。

是以研究以中職生為研究對象,通過改善中職生的學校适應不良的情況,進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準。

一、自我概念清晰性

自我概念研究關注自我知識的内容群組織,其中自我知識的組織主要展現為分化和整合。

分化使得個體具有更多的自我認同感,因而可以很靈活的應對不斷變化的環境和多重角色的要求。

為改善青少年在校适應不良的現狀,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整合則使自我能夠在扮演不同社會角色時、面對不斷變換的外界環境時,可以保持自我認知的清晰性和穩定性。

自我概念清晰性指的是自我概念的整合,以及社會個體對自己有相對清晰、内部一緻和穩定的自我意識的程度。

自我概念清晰性并不是反映自我概念和信念的根深蒂固以及穩定的、已實作身份,而是自我概念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水準。

為改善青少年在校适應不良的現狀,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也就是說,擁有積極自我概念的青少年學生易于獲得成就,因為清晰的自我概念會産生一種相對穩定的、可以讓人進一步了解自己的綜合能力,無論是學術方面還是其他領域。

是以當社會個體缺少對自我的清晰的認識時,就會借助外界的标準來界定和評價自我,導緻個體更為容易受到外界現實情境影響。

在壓力情境下很難運用相應的自我相關資訊來應對心理壓力。

是以,研究采納Campbell的所持觀點,将自我概念清晰性定義為個體對自己持有清晰、明确,内部一緻且比較穩定的自我認識的程度。

為改善青少年在校适應不良的現狀,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自我概念清晰性的測量

測量自我概念清晰性的問卷主要由提出這個概念的Campbell開發、修改和改進。

其他國家的研究人員用來研究自我概念清晰性的問卷基本上是根據這個問卷改編的,這版問卷已被翻譯和修訂成不同的版本,其中愛沙尼亞版本和德文版本被廣泛使用。

在中國,徐海玲修訂了Campbell編制的自我概念清晰性問卷。最後,問卷中隻保留了8個新項目,結果表明信度為0.81。

為改善青少年在校适應不良的現狀,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牛更楓翻譯并修訂了Campbell編制的自我概念清晰性量表,量表共有12個問題,包括10個反向評分問題。

該量表隻有一個次元,克朗巴赫系數為0.865,吳漾、張冬靜和陳曉燕等人使用該量表測量了青少年的自我概念清晰性,結果顯示了較高的信度和效度。研究使用該問卷進行測量。

自我概念清晰性的前因和結果變量

Campbell研究發現,自尊與自我概念清晰性關系緊密。

為改善青少年在校适應不良的現狀,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自尊與自我概念清晰性呈顯著正相關,高自尊群體擁有清晰明确的自我概念,且自尊可以中介成人依戀對自我概念清晰的影響。

社會中排斥與自我概念清晰性呈顯著負相關性,即社會成員感覺到社會中排斥越多,其表現出越低發展水準的自我概念清晰性。

社交網站的長期過度使用會造成自我概念更加混亂,尤其是對處于自我認知快速發展關鍵期的青少年學生來說更是如此。

為改善青少年在校适應不良的現狀,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同時自我概念清晰性對個體也會産生重要影響,Nezlek探讨了自我概念清晰性、自尊和情緒之間的關系。

結果發現自我概念清晰性和個體的消極情感體驗呈負相關,Constantino的研究成果也證明,自我概念清晰性與個體的抑郁、自尊、壓力、人際問題之間的關系密切。

由此可知,自我概念清晰性越高,個體的社交焦慮和抑郁等個體因素總體水準越低。自我概念清晰性與焦慮呈顯著負相關關系,低自我概念清晰性預測了較高水準的焦慮症狀。

為改善青少年在校适應不良的現狀,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自我概念清晰性與壓力呈負相關,強大的自我概念清晰性能夠減弱心理壓力。

近些年來也有相關研究成果證明,自我概念清晰性是影響網絡成瘾行為的直接因素且自我概念清晰性與網絡成瘾呈顯著負相關關系。

二、自我概念清晰性、領悟社會支援與學校适應的關系

自我概念清晰性水準比較高的個體對自己的認知比較清晰,而且對自我認識比較穩定。

是以在需要做決定時比較相信自己的内在力量,較少尋求外界的資訊支援和幫助,其自主需要滿足在很大程度上會更高,其在失敗後歸因更為積極,敢于面對并且再次嘗試。

為改善青少年在校适應不良的現狀,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李曉文在對國小生的自我認知描述進行研究時發現,适應狀态比較好的國小生自我概念清晰性水準也比較高。

這個結論在大學生群體中也同樣适用,大學新生自我概念的清晰性與社會适應呈顯著的正相關。

大學新生的自我概念越消極,學校适應不良等現象越容易出現,但可以通過友誼品質的中介作用來提高其适應性,進而提高其幸福感指數。

為改善青少年在校适應不良的現狀,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此外,自我概念清晰性除了對學生學校适應有預測作用,還對其未來調節心理壓力、适應社會大環境也有影響。

自我概念清晰性負向預測消極應對方式,這在某種意義上來講也說明了自我概念清晰性可以緩沖因壓力性事件而産生的消極應對方式的出現。

Cristin的研究證明美國人的自我概念清晰性與領悟社會支援呈顯著正相關關系,且能夠負向預測網絡成瘾行為。

為改善青少年在校适應不良的現狀,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李放等人的研究證明自我概念清晰性可以正向預測主觀幸福感,領悟社會支援與自我概念清晰性呈顯著正相關,并且中介自我概念清晰性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

Ryota等人的研究成果發現,社會支援和自我概念清晰在不同類型的笑聲與心理健康的關系中起到重要的中介作用。

梁玉猛的研究結果證明,自我概念清晰性正向預測護士主觀幸福感,同時未來時間洞察力和領悟社會支援在其中起到鍊式中介作用。

由此來看,無論作為自變量還是中介變量,自我概念清晰性都可以正向預測領悟社會支援。

為改善青少年在校适應不良的現狀,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三、總讨論

研究通過相關研究發現,自我概念清晰性可以顯著正向預測中職生的學校适應,領悟社會支援在其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自我概念清晰性作為一種人格特質,具有相對穩定性,中職生的年齡基本處于16-18歲,自我概念基本定型,無法在短期内進行有效幹預。

領悟社會支援作為一種心理資源處于認知層面,可以通過團體輔導進行幹預調節,通過以領悟社會支援為主題的團體輔導提高中職生的領悟社會支援水準。

為改善青少年在校适應不良的現狀,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可以幹預調節低自我概念清晰性中職生學校适應不良的問題。

同時領悟社會支援相較于自我概念清晰性對學校适應的預測效應更大,是以研究采用領悟社會支援這個變量,以其為主題進行團輔幹預。

研究通過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實驗發現,以領悟社會支援為主題的團輔方案可以提高中職生的學校适應,而且随着領悟社會支援水準的提高,中職生的學校适應不良問題有所改善。

是以研究證明可以通過提高中職生的領悟社會支援水準提高其學校适應水準;通過追蹤測試也證明,團體輔導幹預具有有效性和相對穩定性。

為改善青少年在校适應不良的現狀,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通過每節課後的課後回報以及課程結束後的課程回報中中職生的留言也可以發現其各自一次次的心理成長,雖然有的成長快、有的成長慢。

但最終都實作了自我成長,提高了學校适應水準,改善了與老師、同學、家長的關系,有更加積極的生活。

在課堂上願意與老師互動,回家主動與父母交流,分享自己的趣事,更加積極的參加學校活動,這也側面證明了團體輔導的有效性。

為改善青少年在校适應不良的現狀,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說明了中職生需要、也願意接受這種課程形式,進而積極的配合,共同完成心靈成長,提升自己。

四、教育建議

研究證明,通過提高個體的領悟社會支援水準可以提高其學校适應。是以,從學校角度提出相關建議,讓中職生感受到社會支援,提高學校适應。

積極開展班級文化建設,提高中職生的學校态度與情感适應

開展特色文化活動,提高中職生融入度,形成良好氛圍,增強其班級歸屬感,進而使其在思想上認同班集體、從感情上依賴班集體,進而促進其學校适應。

為改善青少年在校适應不良的現狀,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例如可以通過基層團組織的建立,利用班級團小組,每個人輪流為班級活動出謀劃策,這樣不僅可以增強中職生的積極主動性,而且也可以鍛煉其組織溝通、執行協調能力。

通過課前十分鐘的經典文段朗誦活動,促進中職生多讀書,培養其人文素養,提高其職業競争力,加強學生的自我管理,提高其學習積極性。

同時也要發揮校學生會的作用,統一組織紅歌合唱比賽、運動會、文明宿舍評比、辯論賽、校園舞蹈等集體活動,確定人員參與度。

為改善青少年在校适應不良的現狀,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在共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同學之間互相鼓勵,互相支援,增進感情,提高班級榮譽感和歸屬感。

持續推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中職生的同伴關系适應

學生的學校适應不良現象在中職生群體中普遍存在,教師可以進行提前的預防和引導。

在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中老師不僅要講解基礎理論知識,也可以通過心理測試、團體輔導、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案例分析、心理遊戲等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自測。

分析自己在當時階段所産生的問題,以及産生問題的原因,最後由老師總結點撥,讓同學們找到适合自己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為改善青少年在校适應不良的現狀,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例如,通過“你比我猜”這樣的心理遊戲,讓學生知道,有時候自己想表達出來的意思可能和對方接受到的資訊是不一緻,是以要加強交流,才可以達到雙方的共識。

在課後通過微信公衆号、學校官方微網誌等學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推送相關主題内容,并且通過打卡記錄、評論互動、群組讨論等方式分享感悟。

将這種在現實生活與同學交往過程中體會到的、感悟到的内容,展示出來,并且作為考核内容,将課程内容與現實實踐充分結合,提高中職生的同伴适應水準。

為改善青少年在校适應不良的現狀,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大力加強職業技能教育訓練,提高中職生的學業适應

在職業生涯指導課程中,老師除了為中職生普及職業規劃的基礎知識,讓其明确未來的職業發展方向;利用職業興趣測試,幫助他們更加科學的制定職業規劃。

通過角色扮演、場景模拟等方式,讓學生們感受到不同職業角色,發現适合自己的職業。請優秀的學長學姐介紹工作經曆與經驗,幫助中職生能夠真真實實的感受到未來的希望。

向中職生講解國家最新的政策對其提供的支援,政府财政投入為其提供的支援,以及全社會對學生們所給予的期望,讓學生了解國家、政府社會以及學校對自己所提供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