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7GW!光伏史上最大元件訂單!為何花落阿特斯?

作者:趕碳号科技

中國光伏企業市場大半在海外。

當下,歐洲光伏元件庫存高企,未來增幅相對有限;貿易保護之下的印度市場已然漸行漸遠;中東市場雖正強勢崛起但畢竟起點基數較低。在此背景下,一直充滿着沖突與困惑、質疑與紛争的美國市場,再次成為擺在所有光伏企業面前的一道難題。

在日益複雜的地緣政治與國際經貿環境中,光伏企業是選擇繼續迂回突破,還是忍痛繞道而行?是針鋒相對,還是順勢而為?這些似乎都是雙難的選擇。站在市場角度,企業按說隻應該思考企業應該做的事,但在當下,又不能超然物外,獨善其身。

對此,阿特斯用自身行動,給出一種建設性的解決方案。

7GW!光伏史上最大元件訂單!為何花落阿特斯?

阿特斯将在美國德克薩斯州達拉斯郊區建設元件工廠,圖為工廠所在地——梅斯基特Skyline Drive3000 号占地91英畝的工業園區。

8月8日,阿特斯公告,公司下屬全資子公司Canadian Solar (USA) Inc.與某海外客戶簽訂美國市場光伏元件長單銷售合同,銷售規模合計約7GW,客戶對其中3GW有自由選擇執行權,需要提前2年确認。

8月9日,阿特斯進一步公告,經向客戶申請授權,對方目前已同意對外披露客戶資訊、合同标的等具體情況。該公司名稱為EDF-RE US Development, LLC(其母公司法國電力集團ELECTRICITEDE FRANCE系全球範圍内最大的供電服務商之一)。合同标的為高效N型TOPCon光伏元件,将由公司在美國得克薩斯州的新工廠生産。

公告很短,資訊量很大。

趕碳号統計了一下,該筆7GW元件訂單,創造了曆史,成為光伏行業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單一訂單。這筆訂單還創造了一個紀錄,那就是目标市場——美國。

01

最大訂單的誕生

7GW!光伏史上最大元件訂單!為何花落阿特斯?

阿特斯這則重磅消息,趕碳号認為并沒有引發太多行業媒體關注。但是,A股反應積極,8月9日、10日兩天阿特斯累計上漲8.95%。

提到光伏行業的大單,一般會聯想到擁矽為王時代的矽料長協大單,動辄幾十萬噸、幾百億。那是因為矽料供應極度緊張,矽片企業需要長協大單穩定供應鍊,而矽料企業也希望能長期鎖定客戶。

光伏元件的超級大單其實并不多見。這是因為,元件不同于矽料,是一個供應相對寬松的終端産品。在這一輪擴産周期刺激之下,光伏制造供應鍊已相對寬松。從最近元件招标情況就不難看出,基本上要多少有多少,而且一個項目幾十家企業競争,報價一個比一個低。雖然當下N型TOPCon電池群組件緊張,但在阿特斯履約的2024年到2030年,大機率不會像現在這樣緊張。也正因如此,這筆訂單,對于阿特斯這樣一家出貨量位居行業第五的企業來說,才尤其難得。

阿特斯的這筆訂單,貨值有多大呢?

據InfoLink統計,8月10日TOPCon雙玻元件-182的中國市場均價為1.37元/W。若以此價格計算,該單筆訂單的采購價格或将達到95.9億元人民币。雖然阿特斯既做210也做182,但單W價格差異性并不大,這筆訂單近百億是肯定的。

畢竟該筆訂單産品既在美國生産,也在美國出售,用美國市場銷售價格計算更為合理。8月10日,InfoLink對在美國市場銷售的182/210單晶PERC元件的報價已經達到0.37美元/W,N型TOPCon元件肯定比該價格更高。但哪怕隻以此單價計算,該筆訂單的價格也将達到驚人的25.9億美元!按最新匯率計算,折合人民币186.7億元!

回顧整個光伏史,中國光伏企業的海外大單當屬晶科能源。

2018年4月,當時全球市值最高的電力公司——美國Next EraEnergy,Inc.宣布,與晶科能源簽訂史上最大的光伏元件供貨協定,協定規定晶科能源将在四年左右的時間内為前者提供上限為2.75GW的高效光伏元件。

三年之後,晶科再重新整理了自己創造的紀錄。2021年12月,中國石油與晶科能源簽訂的單筆元件訂單,供貨規模高達3.7GW。

但饒是如此,晶科這兩筆訂單都還不是最大的。同樣是在2021年,美國光伏龍頭企業First Solar與光伏項目開發商Light source bp和能源巨頭bp(英國石油公司)簽下高達5.4GW的薄膜元件訂單。這也是FirstSolar創立以來拿下的最大薄膜太陽能元件訂單!

在大額訂單方面,印度也不甘示弱。2022 年5月, 印度光伏元件制造商Waaree Energies公司宣布,其獲得一份5GW的超級大單,總價值高達23.7億美元。不過,Waaree Energies并沒有公布客戶名稱,這讓這筆訂單的真實性存疑。但即便是真的,也沒有打破此前First Solar所保持的5.4GW的紀錄。

現在,阿特斯創造了曆史。對此趕碳号有些感慨,光伏的曆史終将由中國企業來書寫、來創造——無論是光伏平價上網,還是隆基的矽異質結太陽能電池轉化效率,還是今天的元件超級大單。

02

全球化模範生的戰略抉擇

7GW!光伏史上最大元件訂單!為何花落阿特斯?

早在2016年,阿特斯就投資2400萬美元,在巴西聖保羅建立了全巴西最大的元件工廠

阿特斯在全球化方面,堪稱是一位模範生,對此趕碳号此前曾多次報道。

公司此次選擇的合作夥伴——EDF北美可再生能源公是法國電力旗下子公司,實力不凡。

據該公司官網介紹,其在北美業務包括風能(陸風和海風)、光伏和儲能、電動汽車充電、能源管理系統和微電網等,共開發過16GW的可再生能源,目前擁有6.3GW電站,并運維13GW,同時擁有44GW的項目儲備。

EDF可再生能源北美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特裡斯坦·格裡伯特表示:“我們對利用符合 IRA 指導方針的‘美國制造’太陽能元件、開發和建設太陽能項目的能力感到由衷的興奮。”“這一重大承諾,增強了我們最大限度降低與貿易不确定性和供應鍊波動相關的風險的能力,最終推動我們的項目成功實作。”

美國的削減通脹法案(IRA)對于中國光伏産品在美國的市場影響巨大。今年5月,美國财政部聲明,當地太陽能項目開發商可以申請新的IRA補貼,即使項目中使用的元件包括中國制造的光伏電池。該聲明意味着美國本土光伏制造商可以從中國進口電池并組裝成元件用于太陽能項目,并可以獲得30%的IRA稅收抵免,以及本地制造的額外10%的項目成本補貼項目。

這對于美國國内光伏制造業以及中國太陽能電池的出口來說,都是極大的利好。

不過,新規定規定,如果美國太陽能開發商想要獲得IRA提供的全部稅收抵免,他們需要在其光伏項目中納入一定比例的在美國國内開發、生産或制造的産品,即,光伏電站項目中至少40%的組成,包括元件、跟蹤支架和逆變器必須在美國制造。這正是特裡斯坦·格裡伯特所說的、阿特斯在美國生産的光伏元件的競争力所在。

今年7月,阿特斯陽光電力宣布,将投資超過2.5億美元,在美國的德克薩斯州梅斯基特建設一座先進的太陽能光伏元件工廠。該項目投産後,該工廠的年産量将達到5GW,并創造約1,500個技術崗位。該工廠預計将于2023年第四季度投産。

從美國針對大陸光伏企業的反規避調查來說,阿特斯選擇了一個精準的時點。因為到2024年6月,美國将不再豁免産自越南、泰國、馬來西亞、高棉四國光伏産品的關稅。也就是說,由中國企業在東南亞四國設立的工廠所生産的光伏元件,以後将很難再進入美國市場——雖然現在仍是主流。這個視窗期,隻剩下不到一年的時間。

美國反制中國光伏産品除了所謂的“雙反”、“反規避“以外,還有一條就是所謂的“涉疆”。前幾個月,市場中忽然出現一大批每W一進制的特價光伏元件,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就是頭部企業在美國被“暫扣”的産品。

當時,流傳這樣一個真實的段子:“一塊錢你買不起包子,買不到雞柳,但可以買一瓦元件”。這話聽起來有些令人心酸。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

03

光伏企業,要不要跟

在中國光伏元件進入美國市場的大門,正在被徐徐關上的同時,隆基、晶澳等企業宣布到美國設廠。

實際上,早在2018年,晶科能源就投資8000萬美元、在美國佛羅裡達州建了一座400MW産能的元件組裝廠。在那以後,阿特斯算是這一輪周期中行動最迅速果決的一家。

在百年未遇之大變局中,中國光伏企業要不要去美國設廠,成為困擾各位光伏大佬的一道難題。這個問題實際上沒有絕對正确的答案。但是,趕碳号認為,仍然有一些可供參考、判斷的邏輯。

首先,中國光伏企業不去,是否能對競争對手形成足夠的反制,并延緩其能源轉型速度。

今年1月份,南韓韓華宣布,計劃斥資25億美元,擴大其位于美國佐治亞州道爾頓市工廠的太陽能元件制造能力,并在靠近亞特蘭大的卡特斯維爾建造一座新工廠。到2024年時,韓華在美國的元件産能将提升至8.4GW。

目前,韓華的元件産能約為13.8GW,其中在南韓本土為4.5GW,在馬來西亞和中國為6.2GW,全球市場占有率約為6%。

7GW!光伏史上最大元件訂單!為何花落阿特斯?

最近10年,韓華一直堅守在第一梯隊,足以引起中國企業重視。

據全球光伏彙總,從主産業鍊到輔材,韓華正緻力于打造一個完整的美國太陽能供應鍊:

光伏輔材産業鍊中,韓華化學是封裝膠膜原料光伏級EVA粒子的重要供應商,南韓的SKC也是知名的背闆材料PVDF的供應商,韓華在輔材供應上具有先天優勢。目前,韓華、瓦克等在美國均有布局矽料産能。

此外,今年6月,在莫迪訪美期間,印度第二大太陽能公司Vikram Solar支援的風險投資集團宣布,将投資15億美元在美國建設光伏制造産能。

最近,印度信用評級機構ICRA Ltd.報告顯示,在2023财年,印度制造商有望出口10.3億美元的太陽能電池和光伏元件,較上年激增364%。而美國将占到印度光伏元件出口總額的97%。

綜上所述,權衡利弊,趕碳号個人認為,中國光伏企業不去美國設廠,其實相當于自廢武功。

當然,“魚越貴風浪也越大”,去美國設廠要高度警惕投資風險。對于當地的稅務、法律、勞務、跨文化管理等,企業要有足夠的能力儲備,努力把不确定性降至最低。舉個例子,甯德時代與福特的合作,即便合作方如此強大,對方如此需求如此之肯切,仍然遭遇到了一些波折和意外。

後記

雖然光伏産業形勢大好,但多一些憂患意識總不會錯。

海外的光伏制造産能正在不斷壯大。

不久前,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名譽理事長王勃華在演講中不無感慨地說:

“我做過18次報告,前面十幾次,我次次不離貿易壁壘、“雙反”這方面的警告。從2021年的12月15号開始,我第一次開始強調,制造端的國際競争在加劇。到現在我講了一年半,一年半觀察下來,國外的進展還非常快,海外的光伏産能投資,都在逐漸落實。他們的補貼下來得也非常快,這些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高度關注。”

大陸光伏産品出口增幅正在放緩。

今年上半年,大陸光伏産品出口累計292.43億美元,相比2022年上半的263.94億美元,同比增長了10.79%。但2022年上半年,比2021年同期的120.84億美元,同比增長高達118.42%。客觀說,大陸光伏産品今年上半年的這個出口增幅,在較大基數上取得雖屬難得,但也并不算太高。

另外,今年6月份大陸出口矽片、電池、元件光伏産品合計45.57億美元,環比5月份的51.26億美元,下降11.1%!而去年6月份,大陸光伏産品出口環比是上漲的,且在當年首度站上了單月出口50億美元的大關。

在上述背景下,中國光伏企業的全球化已是當務之急,大膽走出去,既是加速推動世界能源轉型、共同應對氣候危機的大勢所趨,亦是全球化分工與協作的規律與必然。

張維迎曾經說過,企業家,其實是一種和平的力量。因為在很多時候,商業往往是各種沖突的緩沖劑。有的時候,企業家的“實用主義”,其實會成為解決沖突的良方。

EN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