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籌款項目被質疑導緻平台“背鍋”?專家:慈善組織是項目把關第一責任人

籌款項目被質疑導緻平台“背鍋”?專家:慈善組織是項目把關第一責任人

助力山娃娃放飛夢想項目合作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日主題活動(項目資料圖)

籌款項目被質疑導緻平台“背鍋”?專家:慈善組織是項目把關第一責任人

微網誌網友對支付寶公益平台項目提出質疑

籌款項目被質疑導緻平台“背鍋”?專家:慈善組織是項目把關第一責任人

支付寶公益平台回應

我的心願是要一個平闆。”“我的心願是想為打籃球的弟弟買一雙球鞋。”“想給哥哥買雙球鞋”……

近日,有網友在微網誌上反映,支付寶公益平台上的“助力山娃娃放飛夢想”公益項目籌款頁面展示的是一張女生圖檔,但項目實際被資助人都為男生。該網友質疑,“如果捐助人沒有點開詳情的話,是不是就會被騙?”

記者注意到,該項目執行與收款機構為成都市慈善總會,項目初衷是幫助偏遠山區的困境學子完成學業,不讓學生因為學習費用而放棄求學之路。項目上線86天,截至目前有47人次參與捐贈,已籌款項為102600元。支付寶公益平台顯示,目前該項目已依據相關規則被暫停籌款。

此外,支付寶公益平台上線的另一個籌款項目“用愛伴你成長”,也受到網友類似質疑:展示圖檔為女生,介紹的卻是受助男生情況;項目為受助學生籌集高額學雜費生活費,疑似存在過度幫扶情況……

根據支付寶公益平台介紹,該項目執行與收款機構為北京市行遠公益基金會,截至目前已上線籌款343天,超135萬人次參與捐贈,籌款超116萬元。平台顯示,該項目目前也被暫停籌款。

事實上,随着網際網路籌款所占比例越來越高,公衆對公益項目的關注度和參與度也越來越深。而由于項目描述不清晰、受益人資訊不一緻、籌款文案有違常理等問題導緻的項目被質疑事件也時有發生。

對此,上海複觀律師事務所創始合夥人、上海複恩社會組織法律研究與服務中心理事長陸璇表示,慈善組織是項目執行主體與項目稽核把關第一責任人,“民政部門相當于裁判員,網際網路公開募捐平台則是提供服務的體育場館,後者要遵守驗證義務,對慈善組織的登記證書和公開募捐資格證書按規定進行查驗,并配合民政部門履行監管義務。”

他同時指出,網際網路公開募捐平台不是慈善組織,也不是政府部門,在功能、責任與能力等方面并不具備相應能力,在項目管理上也存在很多現實難題。

平台:已在第一時間暫停機構項目籌款

針對網友對項目提出的相關質疑,支付寶公益平台方面回應表示,已于7月31日對相關項目做出暫停籌款處理,并要求相關公益機構開展自查自糾,及時在公開管道給出說明回報,解答公衆疑慮。

當天,相關機構也就這些問題給出了回應。

成都市慈善總會在說明中指出,“助力山娃娃放飛夢想”項目封面使用的女生照片是2022年同類助學項目受助人照片,經受助人同意,将該照片及故事展示至項目首頁并作為受助人代表進行籌款。

說明中稱,該項目為一對一助學,共上線60名學生資訊,其中女生16名,男生44名。目前,16名女生及31名男生已被愛心網友認領捐助,仍有13名男生未被捐助。根據平台規則,已完成捐助的學生資訊不再展示,未受助學生的資訊則繼續展示。

支付寶公益平台顯示,截至目前,北京市行遠公益基金會“用愛伴你成長”項目已累計回報執行進展53次,進行财務披露四次;項目覆寫31個區縣,33人次從中受益。該機構也就項目相關問題釋出了情況說明。

其中,對于網友提出的項目展示圖檔和項目詳情不一緻的情況,說明中提到,“用愛伴你成長”項目是一個群體類幫扶項目,項目圖檔中的女孩和文案中的男孩都是這個群體的代表。後因機構對項目進行更新但并未更新徹底,因而隻更換了頭圖,文案沒有改動,導緻出現頭圖和文案錯位的情況。

對網友提出的疑似過度幫扶的情況,該機構回應稱,文案中提到的男生學雜費生活費為3萬元,實際上是該生家庭的年度總開支,并不是男生一人花銷,從業人員在撰寫項目文案過程中表述錯位,描述稱該生“學雜生活費約三萬,有一萬缺口”,是以造成誤解。

記者了解到,該生家庭困難屬實,實際執行中,機構共對文案中男生進行過兩次幫扶,總幫扶金額為7000元,不存在過度幫扶的情況。據學校老師回報,學生生活中也不存在鋪張浪費的問題。

專家:慈善組織是項目把關第一責任人

對于上述回應,部分網友并不買賬,認為平台及機構對項目“稽核不嚴”,上線項目“流程不正規”,甚至認為受助對象“無中生有”。

那麼,在網際網路籌款比例越來越高的背景下,對于慈善組織及其相關籌款項目的上線稽核以及後續執行,主管部門、網際網路公開募捐平台及慈善組織等各方職責應如何區分?各方分别應該承擔哪些責任?

陸璇介紹,大陸《慈善法》及《公開募捐平台服務管理辦法》等相關條文,将募捐事項的真實性、對項目實施情況進行跟蹤監督的責任賦予了募捐主體與項目實施主體,即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以及負責具體執行項目的社會組織);民政部門作為慈善事業主管部門,承擔了募捐活動的備案機關、社會組織的主管機關以及行政處罰實施機關等角色。

“網際網路公開募捐平台主要要遵守的是驗證義務,即在提供公開募捐平台服務時,應當查驗慈善組織的登記證書和公開募捐資格證書。平台發現慈善組織在開展公開募捐時涉嫌違法違規行為的,應向民政部門報告;對于民政部門發現的違法違規的慈善組織,平台應協助調查和處理。”陸璇談道。

目前,民政部指定的慈善組織網際網路募捐資訊平台共有29家。業内人士指出,目前絕大多數平台都是無償提供服務,其可以投入的跟蹤監督(事中事後管理)資源相對有限,隻有流量比較大的幾個平台投入的管理資源相對較多,對合作慈善組織及其項目上線門檻相對較為嚴格,也比較重視慈善項目的資訊公開及項目監管等。

在陸璇看來,網際網路公開募捐平台本身不是負責執行這些公益項目的慈善組織,對項目的稽核隻能基于權威備案資料及機構提供的相關項目材料等。“平台也不是管理部門,其能掌握的資訊有限,是以在對項目的管理上确實存在很多現實難題。”

現實:義務及職責劃分涉多重因素

在網際網路公益時代,網際網路公開募捐平台一端連接配接着衆多慈善組織,另一端連接配接着億萬愛心網友。是以,平台本身也具有較強的社會公共屬性,更承載了廣大愛心人士對公益行業的信任和期待。

專家表示,當公衆對某個公益項目執行産生疑問時,可通過相應管道進行回報。如,早在2016年,民政部就頒布了《社會組織登記管理機關受理投訴舉報辦法(試行)》,其中提到,社會公衆可以向負責項目執行的慈善組織或社會組織登記的當地民政部門進行投訴舉報。

此外,按照《慈善組織網際網路公開募捐資訊平台基本管理規範》規定,“平台應在公開募捐活動展示頁面提供舉報功能,并在接到舉報後5個工作日内通過電話、郵件或短信等方式對舉報人進行回報,并與相關方面溝通;若舉報屬實,應立即對活動進行下線處理。”

2022年12月27日,慈善法修訂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八次會議進行初次審議。此後,中國人大網向社會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修訂草案)》。修訂草案明确了相關平台的義務與法律責任。

專家表示,明确網際網路公開募捐平台法律責任的邊界,并不是要求其與具有公開募捐資質的慈善組織承擔所謂的連帶責任,其首要責任還是“對利用其平台開展公開募捐的慈善組織的登記證書、公開募捐資格證書進行驗證”,次要責任則是在民政部門對這些慈善組織進行監管時給予充配置設定合。

“目前看來這是恰當的,與網際網路公開募捐平台本身的職責、功能定位、權力、執行能力相适應。如果讓絕大多數正在無償提供服務的平台承擔連帶責任,或者由平台本身對歸屬民政部門監管的慈善組織的行為負連帶責任,會導緻網際網路公開募捐平台進一步寡頭化,因為隻有少數公司及平台能夠承擔高昂的成本和法律與經濟風險。”陸璇談道。

此外,陸璇指出,還要考慮其他類型的公開募捐服務平台(如廣播、電視、報刊以及電信營運商)是不是要對慈善組織的違法活動、個人或機構通過其開展的其他違法行為(比如電信詐騙)承擔連帶責任。“顯然,立法要考慮的因素還有很多。”

記者:皮磊

來源:公益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