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朝土木堡之變,所造成的四個災禍,讓明代從盛轉衰

作者:飼養員明叔

1449年瓦剌太師從四面侵入邊境,明英宗朱祁鎮受大宦官王振鼓動,親征,不料此役全軍覆沒,并活捉明英宗。“土木堡的變化”作為明代中期走向衰亡的标志,對明代發展産生了哪些影響呢?

明朝土木堡之變,所造成的四個災禍,讓明代從盛轉衰

來百度APP暢享高清圖檔

其一:帝、臣沖突激化,宦官黨羽擡頭

任何一個朝代,都需要強大的力量去征服,可是,随着世界的安定,他們卻不得不向政權靠攏。是以,無論哪朝哪代,總有一個不可更改的大趨勢,即文官的興起,而且這個大趨勢,往往要延續相當長的時間。盡管朱元璋于朱标去世之後,進行了大規模清洗,使明朝軍部元氣大傷。明英宗朱祁鎮登基僅十餘年,朝廷軍事力量已衰弱七七八八,朝廷陷入一片混亂。但這次“土木堡的變化”無疑給軍中将領以重大沖擊,包括英國公張富和平鄉伯陳懷等,襄城伯李珍、遂安伯陳埙、修武伯沈榮、都督梁成和王貴,都死于這次的事件。并伴随着于謙等官員對北京保衛戰的突出表現,逐漸形成“以文帶武”。在此背景之下,明朝軍事将領衰亡與文官興起并存。從明代中期開始,文人階層急劇崛起,給時局,國家政策帶來了巨大影響,尤其是其時,因内閣勢力急劇膨脹,以至強烈地壓迫了帝王的威嚴,因而明代中期以後,帝、臣之間的沖突日益激化,成為宦官階層崛起的主要因素。

明朝土木堡之變,所造成的四個災禍,讓明代從盛轉衰

其二:海盜問題愈發嚴峻,給其向遼東拓展留下隐患

大明王朝建立起一系列軍隊體系并将其分散到四面八方,還在京城附近建立起“京軍”.可以說“京軍”既是大明王朝最強盛的部隊,也是大明王朝外征的主要力量。朱棣5次北方征讨大多以京中大學營為主,從“土木堡的變化”到朱棣上次北伐僅二十五年,京軍就幾乎耗盡。北京之戰終于使大明帝國大獲全勝,但京營傷亡慘重、京城危機四伏等因素對大明帝國造成巨大不利影響,當大明帝國大軍向南推進時,大明帝國内陷落得越來越快。明朝初期,海賊相繼來襲,使大明帝國出現空前混亂。在這場戰役中,明廷從主動進攻變為主動防禦,同時一場大戰之後,全國人民陷入了極其不利的境地,這就使它對遼東的開發大大受阻。這場戰争雖已過去,但其後果卻很可怕。由于是四面出擊而造成遼東夷為平地。而且這一戰争,繼續削弱其遼東影響,使其喪失遼東統治,同時又使其在這一戰争中急轉直下,使其在明末,完全喪失後金控制。

明朝土木堡之變,所造成的四個災禍,讓明代從盛轉衰

其三:朝堂之中形勢急劇轉變,政局亦是如此。明代前期因朱元璋、朱棣二帝的統治,在永樂時期達到前所未有的成就,在仁宣時期實作了著名的“仁宣之治”。在這段時期内,宮廷的尚處于安定狀态,宮廷中的臣下也忠貞不二,但在“土木堡的變化”爆發後,事情就發生了變化。明英宗朱祁鎮被捕,原以為能借他皇帝之名,謀得更大利益,在大明朝堂中,為避免他受到非議,向于謙提出建議,孫太後答應。就這樣,朱祁钰被立為帝,明英宗朱祁钰稱帝一年之後,明英宗回到京城,朱祁钰将其軟禁南宮七年。景泰八年,明帝身患絕症,亨,吉祥和有貞密謀“奪門之變”,主朱祁鎮東山再起,再起。悉誅謙及黨項。之後曹吉祥,石亨,徐有貞三人歸附朝堂,導緻朝堂動亂,“石之變”反複出現。一連串事件使朝政止步不前。并且,久而久之,這個現象就會在全國範圍内擴散開來,讓全國上下都變得一團糟。

明朝土木堡之變,所造成的四個災禍,讓明代從盛轉衰

其四:此後,皇帝難以出宮,這直接導緻明朝後期叛亂頻發。

這種狀況在中國曆史上曾有過兩次,一次“靖康之變”在宋朝,一次大明明英宗朱祁鎮。明英宗朱祁鎮被擒,對明廷造成極大困擾,此後皇帝親率大軍征戰,簡直天方夜譚,無人願冒險。盡管晚期明武宗朱厚照率軍獲得“應州大捷”,但并不被朝堂官員所接受。加之明代中期不能出宮,皇帝幾乎沒有機會擷取老百姓的情報,而隻能通過朝廷派人或禦林軍擷取,再加上朝廷派來官吏與禦林軍的鬥智鬥勇,使皇帝與老百姓的關系少了。身為一國統治者,若不知百姓之苦,則其所定之政策,勢必違背百姓之意志,明末更是如此,這一局面非但未能緩解中央政權對大明的脅迫,反而激起人民群衆的不滿情緒,想必這正是大明走到最後的一個重要原因。

明朝土木堡之變,所造成的四個災禍,讓明代從盛轉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