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會帶給孩子哪些幫助?一起來看→

作者:上觀新聞
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會帶給孩子哪些幫助?一起來看→

閱讀對年幼的孩子來說,可能是從圖畫、符号、清單中開始的。日前,由東上海之聲和浦東新區教育發展研究院推出的家庭教育專欄《空中父母學堂》,邀請浦東新區明日之星幼稚園保教主任孫昕走進FM106.5直播室,分享非連續性文本閱讀帶給孩子的成長意義。

孫老師表示,不同于繪本圖畫書之類的連續文本,非連續性文本以表格、圖符等多種方式呈現資訊。其實,非連續性文本常見于孩子們的日常生活中,單幅圖畫、漫畫、交通标志、交通線路圖、步驟圖、曲線圖、使用說明書、廣告、遊覽圖等,都是開展非連續性文本閱讀的好材料。

近年來,浦東新區明日之星幼稚園緻力于非連續性文本閱讀的探索和實踐。幼稚園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從衣、食、住、行四個次元,将生活中的非連續性文本按照生活标記、生活圖表、日常廣告、說明書、地圖、漫畫分為六類,選取适合不同年齡段幼兒閱讀的非連續性文本形式。如,小班一般選擇來源于生活中的單幅圖畫、符号、辨別等,中大班可以選擇交通标志、交通線路圖、步驟圖、曲線圖、使用說明書、廣告、遊覽圖、漫畫等;并把家庭親子活動類型分為自我服務類、家務勞動類、生活常識類、親子閱讀類4大類。指導家長和孩子從生活中發現和運用非連續性文本的樂趣。

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會帶給孩子哪些幫助?一起來看→

南南小朋友即将面臨幼升小,南南媽媽清楚地知道,相較于文化知識,南南最需要掌握的是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自我管理能力。一天,媽媽對南南提議道:“我們一起來制作一日計劃書吧!” “好啊,可是我不會寫字,怎麼制作計劃書呢?”看到南南有了興趣,媽媽進一步引導:“可以用簡單的圖形、符号來表達我們所想要表達的意思。”在媽媽鼓勵下,南南用簡單的符号來做粗略的記錄。例如,和妹妹一起玩墊子,用方形辨別墊子;學拼音,用問号和燈泡表示學習;吃午飯,用簡筆畫畫出碗筷等......南南還和媽媽一起畫表盤、畫時針和分針。一個時間點對應着一件件事情。慢慢地,媽媽欣喜地發現南南的計劃意識提高了,變得更有條理了。

孫老師介紹,中小班幼兒的直覺形象思維特點,使他們對環境中易于識别的安全、健康、生活等規則圖示這種簡單而又包含具體意思的符号具有視覺興趣。她建議,家長可以通過情景創設、日常閱讀、記錄分享等方式開展對生活标志類非連續性文本的創設、閱讀。幫助幼兒了解和識别生活标志,使其能跟着圖符指令或解決問題或自我服務或正确行為,進而提高生活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非連續性文本無處不在,家長可以做個有心人,利用生活中各種提示類資訊圖符,如說明書、地圖、時刻表等環境,幫助孩子積累相關生活經驗。

每周日上午,哆哆媽媽都要帶着哆哆乘地鐵去上樂高課。但是,媽媽發現,哆哆每次出門都要拖拉很久。哆哆媽媽發現了站台上時刻在滾動的《地鐵時刻表》。為了幫助孩子建立時間觀念、改變拖拉的行為習慣,媽媽指着地鐵時刻表對哆哆說:“看,這裡有三行字,第一排前面是不是有個數字‘1’,就表示第一班列車,最後的數字‘5’,表示第一班列車到站還有5分鐘。你看看第2排有數字2,代表第二班列車,後面是數字幾?”“15”“是的,表示還有15分鐘,這說明如果錯過了第一班列車,就要再等10分鐘。看第三班列車,還有25分鐘才來,每班列車之間都是15分鐘。”說完,時刻表就跳動了。媽媽接着說:“看,現在第一班就變成了還剩4分鐘,第二班還剩14分鐘。”“媽媽,為什麼第二排的數字會跟着跳呀?”“因為時間是流動的呀,每個時間都會跟着變,不信,你接着看。”于是,哆哆靜靜地觀察着時刻表的變動,3分鐘、2分鐘、1分鐘,直到列車到站......這一次的觀察體驗,讓哆哆有了時間意識,相信對今後改變拖拉的習慣有一定的幫助。

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會帶給孩子哪些幫助?一起來看→

在推進非連續性文本閱讀的過程中,孫老師和同僚們愈發覺得,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是一種幼兒生活閱讀,突破了閱讀局限語言能力培養的狹隘視角,指向幼兒生活能力提升。願更多的家長可以做個有心人,關注到生活中的非連續性文本,關注到孩子的學習特質,着眼于孩子生活能力的培養。

責任編輯 鄧清元

文字 蔡豔

來源 浦東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