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文化故事②|良渚不是一個靜止的花瓶,這一年考古又發現了什麼

作者:水瓶座之心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兩玄古城現已成為文物園,但其考古勘查、探索和發掘,仍在繼續,進入"側面發掘、側面保護、側面研究、側面展示、側面利用"的新階段。這是一個活生生的遺産公園,而不是一個靜止的花瓶。

2019年底,國家文物局正式批複《中國考古——從玉澤到良嶼:長江下遊區域文明模式研究(2020-2025年)》和《中華文明探索工程五期(2019-2022年)》正式啟動。梁嶼古城遺址是這兩個國家級問題的重要組成部分。

此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幾乎已經摸清了梁嶼古城的基本功能結構,但是,作為一個複雜的史前文明,好老城文明的面紗才剛剛揭開。我們想近距離接觸良嶼人的精神世界,看看5000年前社會是如何發展的,一個王國的興衰是如何在1000年裡,經過幾代國王的演化......越來越多的未解之謎,新的考古工作,也越來越精細,一步一步,接近真相。

今年良宇有什麼新内容?

文化故事②|良渚不是一個靜止的花瓶,這一年考古又發現了什麼

今年文物日,良嶼工作站主任陳明輝站在良嶼古城考古發掘現場,告訴我們什麼是考古學。

打孔:出城

好人流行創業"工作室"

為了配合遺址公園的改造,省級考古研究所先後在市内及周邊進行了發掘,在十幾個點,都發現了與玉石生産有關的遺骸。

你是什麼意思?

你想坐在我的工作室裡嗎?

5000年前,當陽光明媚的時候,古城中家港江路兩旁,創意手工市場開始了,每個工作室都派老闆,擺攤,做木頭、漆、玉、骨......都是純手工制作的,任何紳士的選擇。

文化故事②|良渚不是一個靜止的花瓶,這一年考古又發現了什麼

在中甲港河中發現的辮子環。好人的手藝相當先進。

從2016年到2019年,這條河的秘密,讓我們發現原城東區分布着大量的手工藝作坊,百名勞工齊聚一堂,好人手工制作,掌握各種高端手工藝技藝。

2019年上半年,考古學家繼續在内城進行壕溝般的發掘,在毛竹山、高北山、沈家村等衆多台灣地表土文化生活的廢棄堆積層中,發現制造玉石、石材相關及半成品,以及磨石、锆石等。

我們知道城裡的人都是手工藝品,是以,城外的好人,你們該怎麼辦?

2019年下半年,考古學家還在外城的聖家村、金家頭、美地、英祥塘進行了戰壕挖掘和試掘,還發現了同一件手工藝品的遺迹。由此可見,在良嶼古城核心區外,工業作坊區,尤其是玉石器具的"工作室",遍布外城,這是以前沒有發現的。

而且,很多"工作室"隻專攻一種産品,比如石鎬(箭)、石鎬,分工很明确,做每一種玉,需要掌握不同的技能,那麼技術分工就已經相當精細了。

目前,坊裡發現的都是晚良嶼,或許到了晚良嶼,手工業越來越成為好玄文明的重要基礎。

這就是問題所在。這些工廠中的房間的原材料來自哪裡?生産模式、組織模式、産品"物流"是下一個重點研究對象。

而且我們已經知道,城裡人不種水稻,但城裡卻發現了一個大糧倉,山東莫璋坡24000斤,廟裡40萬斤。城市裡這麼龐大的大米儲備從何而來?

顯然,這應該由古城郊區的居民和良嶼遺址外的居民提供。他們每天排着竹筏,為城市人民送食物。王某必須依靠城外生産大米才能吃到大米。

然後,不可避免地會建立一個類似于貢品的系統。而且城外手工藝作坊那麼多,生産規模也很大,我們可以進一步推測,好人的商品貿易、兌換非常頻繁。與農業、手工業和貿易相關的經濟考古學将是研究良嶼古城的下一個新的學術增長點。

文化故事②|良渚不是一個靜止的花瓶,這一年考古又發現了什麼

山東大學考古系,省考古研究所的調查夥伴,在良嶼遺址開展了調查工作

此外,考古學家在宮殿區域旁邊發現了一個"超級廣場"。

讓我們先回顧一下過去

王宮區莫點山,除了三座殿基外,還有一個可以跳舞的"廣場舞"大型戶外活動廣場,有7萬多平方米,位于宮殿區的中間,三個土台之間,我們稱之為沙廣場。

一層沙子,一層泥漿,好人用這樣交錯的方式建造了這個超級廣場。沙子,主要來自河砂,混有山地土壤和石粒,施工後地面質地堅硬。5000年前,正是在這裡,人們在心中崇拜神靈,仰望高高在上的國王。

但在大摩角山以北的高碑山,有一片稻田,有一頭騾子,建在三棟房子的頂部,東西排。去年,在平台下,考古學家發現了與大莫角山南側相同的超級廣場,面積略小,但施工過程完全相同。

文化故事②|良渚不是一個靜止的花瓶,這一年考古又發現了什麼

高碑山北部沙場解剖

文化故事②|良渚不是一個靜止的花瓶,這一年考古又發現了什麼

在這裡,它可能比莫克山故宮區的行政中心級别低,類似于辦公室,官方辦公室。

文化故事②|良渚不是一個靜止的花瓶,這一年考古又發現了什麼

三個紅方塊,是高碑山的所在地。沙場在下面被發現

打孔:遺産公園

鹿城門的秘密

梁嶼古城是一座水城。

城牆上共發現8座水城門,城牆四面各兩座,内河和外河穿過水城門,城内外三面城牆西、北、東三道城牆,形成"河建城"結構。

最獨特的是,在南部城牆的中間還發現了一個陸地門。

良軒每天劃着竹筏上班、交通、購物,沒有早晚高峰,不會堵車,水路交通是他們生活的主流,水城大門比較正常。但是,唯一的陸地門是用來做什麼的呢?我曾經覺得這很奇怪。

我們現在去良嶼遺址公園玩,标準路線的第一站,是泸城門。為了更好地展示鹿城門,去年下半年,考古學家對鹿城門進行了長時間的溝槽挖掘。

文化故事②|良渚不是一個靜止的花瓶,這一年考古又發現了什麼

梁嶼古城核心區布局

過去,考古學家認為,由于南牆是陸地門,是以它是可以在陸地上進入的大門。但經過挖掘發現,不,啊,城門的東西,可以走過,就是陸地。但一個南北向的、門内外其實都有水,是人為低後形成的低窪濕地環境。雖然水比較淺,不如古河深,但如果不是橋,人們完全無法走進去,隻能每天流入城市上班。

也就是說,這個陸地閘門,不具備陸地閘門的功能,不起到連接配接城市内外南北陸通道的作用。

好人不會做無用的工作。這扇門必須有深刻的意義。

鹿城門也有三個門道,由于曆年的破壞,高度隻不到1.5米,互不相連,分布對稱。但為什麼是三個,而不是四個、五個或六個呢?

回想一下,莫嬌山故宮區,建在大莫角山上,小莫角山、龜山,也是三座。第三,好人的概念有什麼特殊意義嗎?

文化故事②|良渚不是一個靜止的花瓶,這一年考古又發現了什麼

鹿城門結構

還有另一件奇怪的事情。

在南城牆的邊緣,在良嶼文化晚期之前沒有發現任何堆積的生命 -也就是說,這裡沒有發現人類活動的痕迹。

而其他八座水城門,都發現了一堆比較厚厚的生命垃圾,說明這裡長生不息。

直到良嶼文化晚期的後期,南牆邊緣才出現了一點垃圾堆積。

古城建于5000~4900年前,也就是說,鹿城門已經閑置了近四五百年,幾乎沒有人類活動。

也許大門不是日常實用的,很可能僅用作儀式目的。例如,皇帝的大婚,廟宇試圖列入名單,文武百名官員的朝代。

就像曆史上一些首都城市的南門一樣,它通常用于接待外國使節,或者隻有皇帝才能進出。而禮儀性建築,一般也建在南方。

例如,紫禁城的正午門,正南面,舉行了盛大的儀式,皇帝來了,正午門的主樓不僅是宮城的大門,同時扮演着朝代大殿的作用。

而鹿城門南面,是大觀山,三角形的輪廓,非常辨認。如果好人站在鹿城門前,凝視着南方,尖銳的三角形尖頂,正好漂浮在城門上。

如此特殊的景觀。大觀山,會是好人的聖山嗎?

沖孔點:3000平方公裡

在遠郊發現了另外150個地點

在熙熙攘攘的"好CBD"老城遺址區(我們已經熟悉的巨無霸三重城:故宮區、内城、外城)之外,100平方公裡的良渚市系統範圍内(還在涼嶼和瓶窯),還分布着面積超過40平方公裡的廣袤郊區,我們稱之為近郊。

近年來,考古學家對郊區進行了大規模的、全覆寫的勘探,以前認為沒有遺址或更少,發現的遺址密度比以前想象的要多得多。例如,在古城東北郊,梁嶼人的居住或墓葬區有97處遺址,而此前調查的為20處。

良軒工作站站站長陳明輝告訴我,最新的勘探結果,推測,古城梁軒以東的城郊聚居地,會有600多人,大概當時郊區居住的人口在2-3萬人,這個數字與居住在城市中的人數相近。

《考古中國》最大的問題就是要解決這些問題。接下來,對郊區定居點的勘探将繼續,到2025年将基本完成。屆時,我們将對居住在郊區的梁嶼人的生活區、墓地和河流的分布方式,城鄉結構,經濟生産以及梁嶼王的統治方式有了新的認識。

除了郊區,還有遠郊,它們遠離國王,但仍然在國王的統治之下。

遠郊的概念是什麼?

它們是古城梁嶼的腹地,我們曾經說過是杭州1000平方公裡的C形盆地,例如茅山遺址,在那裡發現了梁嶼文化最大的稻田,可能是梁嶼王國的國營農場。臨平還有玉極山遺址,由六條環形戰壕組成。

現在,遠郊的範圍已經擴大,包括德清、臨安、富陽、蕭山等2000-3000平方公裡,考古學家進行了大規模的系統調查。例如,最新的考古發現,距明初德清古城18公裡,發現并确認了梁嶼文化時期人工建造的23個土建站,明确了有一個文化時期良好的大型玉器制作作坊群。

截至去年底,除了良嶼遺址群外,在遠郊還發現了近150個新的文化遺址。

文化故事②|良渚不是一個靜止的花瓶,這一年考古又發現了什麼

清初玉坊遺址組發現的玉錐等半成品

沖孔:天與地

建立遙感資源庫,良岐動物園

除了連續的野外考古,高科技考古學,其實已經悄然開展了很多年,從動植物到環境、地質、遙感、同位素和DNA分析、有機物保護、多學科交叉、良好的科技考古,已經成為一個典型的案例。

我們的傳統考古學更關注一些屬于物質文化曆史層面的物體類型、文化譜系、時間架構等基本問題,排列罐子和罐子,觀察對象如何變化,以及擴大到文化區域的劃分等等。

但是,如果我們要更詳細地恢複古人的生活,我們需要更多的自然科學幹預。到遙感衛星,到分子生物學,DNA。用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王甯遠的話來說,現在幾乎所有可以使用的科技考古自然科學都用上了。

省考古研究所正在浙江長江三角洲建設遙感資源庫。王甯遠說,浙江所有的鑰匙孔片都已經采集完畢,浙江省1940-1970年代早期的航拍資料已經基本采集完畢,一些基礎登記工作正在做好。

什麼?

研究人員使用視訊和航拍膠片,經過特殊處理,制作身體圖像,放置在手機和墊子中。後來,考古學家出去做現場勘察,比如我們前面的地方是社群的房子,但是手機一點一點地,馬上就能知道這裡不同時代的景觀是什麼樣的——可以稱為"虛拟數字沙盤",用紅藍眼鏡,可以看到立體圖像, 找到這個網站很友善。

例如,梁嶼的動物園是什麼?好的動物考古學家可以回答。

從事動物考古學的宋琦通過分析剩餘的動物骨骼,發現了44種動物。

海鮮晚餐:田間蝸牛,方形環蝸牛,梨形環蝸牛,牡蛎;

愛吃的魚:鲨魚、鯉魚、鲱魚、草魚、鲭魚、鲭魚(杭州人熟悉錢塘江鲶魚)、黃貂魚(即黃貂魚)、淺灘魚(是黑魚,好吃的種類);

我們比較熟悉的有:黃斑巨龜、中國草龜、環頸、大蜻蜓、野鴨、鶴、鷹、紅臉猴、老鼠、狗、老虎、水獺、野豬、家豬、蜻蜓、蛞蝓、水鹿、李子鹿、麋鹿、聖水牛、亞洲象。

文化故事②|良渚不是一個靜止的花瓶,這一年考古又發現了什麼

各種骨骼在好的工作站

文化故事②|良渚不是一個靜止的花瓶,這一年考古又發現了什麼

鲨魚牙齒

沖孔:梁嶼古城西北側

尋找寶石,尋找玉礦,尋找DNA

比如,我們想知道,好人制作的石器,石頭從哪裡來,什麼種類,這就是地質考古。

去年,研究人員重新鑒定了梁嶼遺址群1000平方公裡的石器,包括省考古研究所、良嶼博物館和餘杭博物館的良嶼文化石器,并對周邊800-900平方公裡的岩石資源進行了勘測,繪制了岩石分布圖。

事實證明,許多主要石頭都沒有在現場找到 - 不是本地石頭,有些是在偏遠的固定地點收集的。

比如說,好人造石,就要用條紋矽岩,這種矽岩,在我們浙江地區,隻産于南峪溪盆地,或者稍南一點的亞流域,在那個地方就有這樣的石材。

也就是說,好人去采石,跋涉穿過山河,穿過錢塘江,一路到桐,先把做這個石器的坯料做好——他不是先運回來,而是在河岸上把坯料運回來,然後運回來,到住或城裡, 如加工地點或村莊,然後開始精加工。是以,好人制作石器的操作鍊非常長。

文化故事②|良渚不是一個靜止的花瓶,這一年考古又發現了什麼

在陸家山遺址發現的石鎬

除了石材,在好玉石的可追溯性方面也有了相當大的進步。

一個由來已久的謎團——良玉聞名于世,但多年來,玉礦在哪裡,也就是好玉的起源,我們一直不知道。

研究人員在進行石源調查時發現了一些線索。

玉礦有特殊的礦化條件,一般中心要有花崗岩體,外面有一層類似于灰色的岩石,大理岩的東西,再是熱液水——岩漿上面的熱水上升,在高溫高壓下,外面一圈就會變成玉石。

在浙江,有早期迹象表明,玉礦可能來自西側的天目山系統。

王明達等考古學家結合地質構造圖,對良嶼遺址群及其西部進行了短期考察,認為天目山脈具有形成玉礦的地質條件。但品類不高,沒有經濟開采價值,沒有開采玉石礦石。浙南山區有那麼多山,但經過對這種礦化條件的篩選,發現浙南沒有條件。

好吧,這隻能在我們古城涼嶼的西北側。

研究人員調查後,确實在這裡采集了透水石的樣本——透水石含量還不到90%,我們或許不能直接稱它為玉石,但一定就在附近。

排名第一的良嶼最好的玉石是透水石軟玉。我們熟悉的王王,王,精緻,密密麻麻,是用它做成的,之後是白色的花朵,标準顔色叫黃白,也就是我們俗稱雞骨白。當時它們應該是藍黃色透明的,是高檔墓地用墓玉的主流顔色,反山,廬山墓地用墓玉,經過抽樣測試,大多是這類玉石,也是好玉的最佳代表。

此外,較低層次的蛇形玉石,也發現了一些線索。

接下來,研究人員将專注于附近地區。當發現玉礦時,它可以幫助我們進一步了解為什麼好人要在這裡建立首都。

文化故事②|良渚不是一個靜止的花瓶,這一年考古又發現了什麼

三大好文化玉:龍隼、龍、龍、龍

人們對很多DNA感興趣。

省考古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古生物實驗室對浙江省玉澤良嶼時期人類的古代DNA進行了采樣和研究。此前,南方的古代人類DNA很難提取,但最新消息是,兩個人的DNA首次在現場成功提取。研究人員從人類頭骨中采集樣本,靠近蝴蝶骨内的一個位置,研究現在正在取得進展。未來,我們将知道好人與現在之間是否存在"遺傳"關系,包括移民的動态,種族群體的來源流動,都可以得到解答。

最後,讓我們再看一遍。

近日,古生物學研究所古DNA實驗室傅巧梅團隊研究了一個有趣的話題,好狗和澳洲的斑點狗是否有任何親緣關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