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IT職業規劃之從開發人員到行業專家

 本文刊登于程式員雜志08年第三期,發表題為:以業務為中心的行業專家

        在個人成長過程中外部環境因素固然很重要,但決定個人命運的其實卻是自身不安于現狀,勇于超越自我,否定自我的求變精神。

       "我應該朝哪個方向發展?我真正的追求在哪裡?我不做這個還可以做什麼?"這是師弟們常問我的問題,但我也經常被同樣的問題困擾。消極的或是不願改變的人可能會說:我還能做什麼啊,不會别的,隻能做這個了,其實我認為一個IT人還是有很多出路的,比如:可以鑽研技術以成為技術專家、從項目管理成長為職業經理人、從需求分析過渡為咨詢師、售前支援、從投标講标談判變為銷售經理,你做乙方也許也會被甲方看中,轉成客戶方的技術人員,轉行也是一個方向(好像最近網絡上那個地産美女還是程式員出身),如果你的客戶是做外貿的,也許你找準機會從他的供應商搖身一變就成了他的競争對手。如果以上選擇都不适合你,還有一個方向:從開發人員到行業專家。今天我來談談從開發人員成為行業專家所經曆的幾個階段:

 1.       第一階段 海納百川 兼收并蓄不少技術人員在畢業的前幾年存在這種思想,認為我在學校資料結構是拿高分的,XX語言是很精通的,我能寫出很"Sharp"很"牛"的程式,老闆卻讓我放下手中的程式去和客戶學業務、做需求,甚至是使用者教育訓練或業務測試,煩人!懊惱!沒勁!總是很郁悶,提不起一點興趣,覺得簡直是荒廢自己的"武功",浪費自己的時間,"我隻管開發,不懂也不想了解業務"更願意把精力和興趣放在研究技術和揣摩産品本身上。其實這算是技術人員的通病,總是以技術和産品為中心的"本位主義"思考,而實際上無論是程式設計語言還是技術産品,都是解決現實人類問題的"工具",當這個"工具"真正解決了問題,被很多使用者在"用"時,才是技術人員最Enjoy,技術最有價值的展現,如果這個工具不是圍繞實際問題而展開,不能滿足于現實需求,就變成了個人愛好的"玩具",失去了市場價值。一個技術人員應當明白隻鑽技術,不問業務的态度,永遠也造不出"物有其用"的工具,難以釋放技術與産品的高科技力量,當然自身發展也受限受困,難以成長。如何才能獲得客戶的認同,做到"言使用者之所言,想使用者之所想"呢?這需要技術人員放下自己的技術架子,從零開始學習了解使用者工作中所用到的專業知識、行業現狀、發展方向、法律法規、政策環境等。獲得客戶認同的第一步,就是從與使用者以使用者的語言溝通開始的,這些"行話"是建立在對客戶專業知識的一定程度的學習了解之上的。有了溝通,才能更好地得傾聽使用者的訴求,了解使用者的回報。隻有積極學習客戶業務,了解和洞察客戶需求,從業務需要為出發點,才能将手中的技術轉化為有價值的工具,才能與客戶共同成長,發展共赢。"一專多能"的人才受市場的青睐,"雙學士"價值大于碩士的現狀都在告訴,知識多樣化的重要性和價值,而接觸和了解一個陌生領域,與這個領域中的優秀人才進行思想火花的碰撞,迅速吸收他們累積多年的思想營養,是個人成長不可多得的好機會。放下對"非技術"的抵觸情緒,試着去了解你的客戶,傾聽他們的聲音,學習他們的業務,才會赢得使用者的"擁抱",獲得技術的最大成功--使用者的認可和市場的回報。

 2.       第二階段 業務導向 技術推動摩爾定律預言了計算機硬體的更新速度,也決定着技術規範和産品的發展速度,每年每月每天都有新的技術理念和技術産品誕生,半年前還是很熱門的技術,現在就可能被淘汰或取代,半年不學新技術,技術人員可能就要面臨失業風險了。學習積累的速度永遠趕不上知識更新淘汰的速度,很多做了幾年的程式員都有這樣的感慨:"技術發展太快了,我才用上了2.0,就出來了3.0!做技術太累人了,我學都學不過來!"事物發展總是遵循着螺旋上升發展的趨勢,從可操作性強的Client用戶端應用到易管理維護的Web網絡應用,再到Smart Client智能用戶端和AJAX等Web2.0技術的出現,從C++和Smalltalk到Java和C#,每一種新技術,總會給人似曾相識的感覺,隻要了解技術的核心思想,掌握技術的靈魂精髓,就可以"以不變應萬變",通過自身的技術積累"四兩撥千斤"地用很小的學習成本掌握全新的技術,學習曲線可以很平滑。技術的積累是如此,行業知識和經驗的積累更是如此,因為相較于日新月異的計算機和網絡技術,行業知識和使用者需求調整變化速度就要慢的多,更容易積累,也更有延續性。"On Demand"不隻是一句告知客戶的廣告語,更是在提醒産品與服務的提供者,隻有了解客戶的業務、順應客戶的需求才能提供令客戶滿意的産品與服務。應當以一個使用者角色的眼光去重新審視為使用者提供的技術解決方案和産品,是否是使用者所真正關心的,是否真正解決了使用者的問題。在此過程中,技術人員不僅學習積累了行業開發經驗,而且對技術和産品本身也會有更深的了解,綜觀工作三四年以上的技術人員,面試官和獵頭們最在意的并不是他所掌握的技術語言,而是他的項目經驗和行業積累,這些經驗和積累,是源于客戶需求和行業知識的,價值遠比會幾種新技術大的多。對于客戶而言,最有價值的不是你掌握哪些技術,而是你能幫他們解決哪些問題。做到以業務為牽引導向,以技術為推進動力,了解和分析客戶需求,組織和善用所掌握的技術,才能赢得市場,求得技術産品和個人的生存發展。

 3.       第三階段 業務至尊 善變為王作者以前有一位女上司,是從最基層的程式員做起的,曾經擔任過國家某政府機構大系統XXX2000的項目經理,毫不誇張地說,她比政府機構的業務人員更懂行業業務,因為政府的業務人員和管理人員們都是各管一段,而她對各項業務的詳細流程和邏輯、分支局業務、總局監管了如指掌。當她成為我的上司時,已經是該行業的一位資深業務專家,每有該局的業務資訊化會議時,幾乎有不請她就撐不起會議台面的感覺,當他們要進行流程和管理的一些改革時,總會聽她的參考意見,是真正的非官方權威業務專家。當你比客戶更了解客戶的業務,比客戶更知道客戶的所需時,就可以剖析客戶的業務,發現其中的不足,結合資訊化技術的發展變革,為客戶提供量體裁衣的他們最迫切需要的新體系新方案。這個新體系新方案當然不能僅僅是從技術出發的新體系新方案,而是從商業模式上、業務流程上、管理理念上提出的新模式,并提供與之配套的技術解決方案。在當今市場競争日趨激烈的今天,"求變"已經是必不可少的生存法則。這個求變的過程,也是技術人員從被動接受業務知識到主動改寫業務知識的完美蛻變。遠到亞瑪遜,近到阿裡巴巴,無不是深刻了解和剖析了行業業務,颠覆傳統理念,打破原有流程,推出全新業務模式,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商業奇迹,在這些耀眼的巨星光芒中,有無數的智慧在閃爍,而這些閃爍着的智慧,折射着那些懂得如何用技術工具完成業務模式革命的"影子戰士"的積累和行動。技術隻是業務變革的推進動力和實作工具,能在技術層面支援使用者的需求隻能說"稱職",而如果能在業務層面引領使用者行業進行業務變革和流程改進,那才是技術人員的"至尊境界"。當一名技術人員通過多年的業務積累,達到"一覽衆山小"的境界時,可能就會發現,職業和事業的發展視野,都可以打開"山外青山"的局面。職業方面可能承接對你高度認可的客戶方抛來的橄榄枝,成為實至名歸的行業專家,又或者擁有更大的抱負,想要以厚積而勃發的積累開創自己的事業,相信,你會感激和回味你我都曾無怨無悔地走過的IT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