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教師節,馬雲老師45歲生日,阿裡巴巴10歲生日,我來到淘寶6個月零8天。
那天晚上,坐在杭州市最大的黃龍體育場裡,被high到極點的2萬名阿裡人所制造的巨大聲浪沖擊着,我的感受是,這是一場盛大的party,不僅僅是為了一個公司,更是為了一個人。阿裡巴巴完全成為一種宗教,而馬雲,則必須成為一個神。
這半年,我參加的有馬雲出席的會議屈指可數,不過據說,即使在阿裡巴巴戰略會上,馬雲也已經幾乎不談産品,不談業務,甚至也不談戰略,他的話越來越玄妙,越來越虛幻,得有人解讀,得靠你去參悟。
公司有人給我講過正在建設的淘寶城的選址故事,據說馬雲在餘杭的幾個備選地遊走徘徊,正好一隻鯉魚躍湖而出,老馬當即決定:“就這裡了!” 未來計劃容納4萬人的“新商業文明”中心就是這樣開始了奠基。
在淘寶内部,這樣的形式感無處不在。從員工的花名、幫派積分榜、騷文化、破冰新人秀、倒立牆,到102年的企業、價值觀考核,乃至每年阿裡員工大會上馬雲的雷人演出,這種形式感最終成為阿裡的文化。文化,就其本質而言,就是一種形式感或儀式感,就像茶道那些複雜的流程,酒桌上的各種規矩,以及婚喪習俗,本身并無實用價值,它們僅僅是文化。而文化的最高境界,大概就是宗教。
一個人進入阿裡巴巴,就仿佛進入了某種氣場,你會被其感召,被其影響,被其同化。阿裡巴巴的工号,已經排到三萬多,這就是說,包括兩萬在職員工在内的所有曾經在阿裡巴巴工作過的人,體内都流淌着阿裡血,都成為阿裡文化的信奉者和傳承者。我見過不少阿裡巴巴的離職員工,迄今尚未遇到一個說阿裡巴巴壞話的,這是跟其他公司的離職員工最明顯的一個不同。就員勞工數而言,阿裡巴巴早就是中國最大的網際網路公司了,但同時,阿裡巴巴還是一家最具整體感的公司,它的每家子公司都是一支能征善戰的強大軍隊,馬雲則是他們共同的寶塔山。
就像延安整風之後的老毛,自然而然地走上神壇一樣,10歲的阿裡巴巴,實在已經成為一個最佳的造神容器。當天晚上馬雲面對2.7萬人的主題演講,其神态、語氣、内容,宛如另一個版本的《我有一個夢想》。剝去那些話語的字面意義及其世俗涵義,就其形式感而言,這段40多分鐘的演講 ,頗具神範兒。
每個人都需要有夢想,但卻不是每個人都能有夢想。或許老天也常常眷顧有夢想的人,比方說馬雲。據說馮侖也考慮在自己的公司引入阿裡巴巴的文化和管理方式了。不過,員工的“幸福感”是否能夠被學習、被引進,宗教般的激情是否能夠被模仿、被移植,我有點懷疑。
盡管我早就知道馬雲的江湖是一片不斷更新的江湖,但我仍然低估了這種更新的跨度和輻射力。等到真正進入到這家公司,才發覺到這裡夢想已經彌漫到泛濫的程度。阿裡巴巴隻有10歲,在商業、文化、社會和政治的利益鍊條中,它已經占據了一個舉足輕重的位置。我嘴上跟朋友說着“不覺得如何感動,我這種老江湖早已百毒不侵了!”,心裡則不得不承認,這樣的企業,将夢想、員工理想、社會責任感、企業利益完美結合的公司,十年,對于它,才剛剛開始。
我無法像馬雲那樣去夢想未來10年,因為我隻是個凡人,我的夢想太小、太不值一提。這個晚上,突然感到自己的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