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也來湊熱鬧

很久沒在網上逛了,最近看了一些方舟子批裴雪濤的相關報道。然後知道起源是由于CCTV的記者柴靜在部落格中寫了在飛機上偶遇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研究的專家裴雪濤談話時的相關觀點。

柴靜是我喜歡的年輕記者之一,我一直很喜歡看她的報道,主持的節目,有空的時候也經常到她的部落格上逛。喜歡她的風格。

上了柴靜的部落格,看了她的最新文章《回應方舟子》和裡面轉載的方舟子的《并非每一項技術的背後都是生命》、以及那篇充當火藥筒的文章,柴靜《每一項技術的背後都是生命》。

首先,非常喜歡柴靜。但這件事情上我明确支援方舟子。

有人因這件事,就表示對柴靜失望,大可不必。誰在認識上沒錯?當然批評她的言論,因在于她永遠強大的影響力,是以即使是部落格,也有傳媒的功能。是以介紹裴老師個人談話的某些觀點的時候,方覺得有必要對某些認識加于批駁,以澄清某些科學事實。

其實方不是針對柴靜本人的,盡管他批評柴作為調查型的記者,不應該輕信道聽途說的東西。但主要矛頭還是針對裴老師的某些觀點的。

對這件事,應該是對事不對人,并不是柴在這裡寫了行外的感慨,就說對她失望。畢竟是部落格,而其實我喜歡上一些我所尊重的名人的部落格,就是想知道她們對于很多事情,内心的真實想法是怎樣的。當然作為名人的柴,在寫某些敏感的話題的文章的時候,确實要小心點。當然你有寫作發言的自由,但你也要面對别人批駁你的自由。這才是真正的言論自由。像某些人因為方舟子批駁了她那篇文章,就說方炒作自己啊,說他四處謾罵,阻礙國人的言論自由,都是不對的。人家也有發言反對的自由啊。

言論自由一直都是屬于那些敢講真話,并且敢于對自己的言論負責,包括尊重外界對于自己的言論的批評的人。那些隻準自己講話,别人但有批評的言語,就指責别人打壓自己言論自由的人,是沒有實質上了解言論自由的。

方舟子對這些觀點和科學認識的批駁也是必要的,站在不同的位置和立場,做他們應該做的事情,并沒有錯。雖然在很多時候并不完全同意他的觀點,但看得出他是在拿事實說話的,講真話的人,而且對事認真,推理嚴謹,這在他的文章裡可以看出來,是以我還是非常尊重他。

那些謾罵方或柴任何一方的人都是不理智的,都是純粹的感情發洩,根本沒有幾個是在拿事實說話,甚至連擺擺講道理的姿态都沒有幾個,簡直是潑婦罵街。或者是根本沒有了解雙方的觀點的重心所在,往往矛頭指錯了方向,于方、柴包括裴的辯論無關,你說你的,我罵我的。李敖說過,“我的本事是,我不但罵你是混蛋,還能證明你是混蛋,用證據證明你是混蛋。”,是以他那麼喜歡罵人,但我非常尊重他。我們應該也要這樣,互相撕咬對于事情沒有益處。

這件事情上,我支援方舟子,但也同樣喜歡和尊重柴靜,不會因這件事而改變,誰能是完人?

柴靜《回應方舟子》的确存在荒謬,她引用的很多觀點和例子都是正确的,但用在裴老師的身上确實不合适。這就免不了用正确的論據、錯誤的推理證明了正确的結論的嫌疑。也就難以避免給人冠于“文科傻妞”了。

方批駁裴老師的觀點我認同,因為裴老師以錯誤的身份和時間做了正确的事情,是以仍然是錯誤的。反思科學的倫理意義是必要的,其實方文章裡面,并看不出任何有反對對科學進行反思的言論,看來某些人對方這方面的攻擊,确實是還沒有讀懂方的文章,就龇牙咧嘴了。閱讀能力确實存在問題。方舟子的觀點是,作為正在上司幹細胞研究的科學工作者,還對于自己的工作存在那麼大的迷茫和懷疑,确實是比較嚴重的,你有懷疑的自由,但你一旦出現這樣的懷疑,就說明你不是最适合做這項工作的上司者的人了。

就像上了戰場的将軍,在指揮作戰的時候,還在懷疑應不應該打的時候,就說明他至少在那一刻,并不适合指揮那場戰争了。反思戰争的意義從來都是必要的,沒有人會反對。但在那個時刻,是不适合的。

裴老師可以反思,你可以冠于倫理上的思考,但還繼續拿着納稅人的在作這項工作而言,作沒有必要的反思,則是嚴重的。

是以,你可以反思,可以迷茫,但應該在擔任這項工作之前,或者之後。但不能一邊搞科研,一邊又在反思,這樣嚴重影響研究的進展的。

另外,科學的反思是建立的嚴謹的基礎上的,從裴老師的談話中,可以知道他确實是想象力豐富,簡直是天馬行空。但于科學研究者的身份不符,也是研究的大忌。

反思科學,不唯技術化,這是價值觀上的問題,這不是科學的功能,科學也不應該有這方面的功能,這點常識,相信大家還是有的。我們不但不反對倫理上的反思,還應該提倡。但這某項研究應不應繼續下去,不是科學研究者說了算,更不是他裴老師說了算,而應該由 是以包括科學研究者在内的是以人去思考的問題。是以裴老師懷疑是無謂的,徒勞的,甚至對研究本身是有害的。

當然,對于生物上的專業認識的問題,我沒有研究,不足于評論。

其他相關評論,包括對裴老師的盡情諷刺,不值得關注和評論,總覺得那些所謂的憤青喜歡揪起一角,然後充分發揮他們漫罵之能事,有意無意就上升到國民素質啊、體制、教育啊。真是能“管中窺豹”、“見微知著”了,也真的是“衆人皆醉我獨醒”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