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報告|國産工業機器人産業研究報告:2019年國産機器人十大品牌

來源 | 中國機器人産業聯盟

近兩年來,在《中國制造 2025》、《機器人産業發展規劃(2016-2020 年)》等産業政策的引導下,盡管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增速僅為個位數增長,國産工業機器人依然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态勢。

據中國機器人産業聯盟統計,2017 年國産工業機器人共銷售 3.78 萬台,銷量同比增長 29.8%,與前兩年增速基本相當。從價值量看,2017 年國産機器人企業銷售工業機器人市場價值約為 51.83 億元,同比增長 22.8%,增速不及銷量增速。2018 年上半年國産工業機器人共銷售 22304 台,同比增長 22.4%,增速高于上年同期 5.3 個百分點。從價值量看,2018 年上半年國産機器人企業銷售工業機器人市場價值約為 28.9 億元,同比增長 7.1%。

随着總量的提升,近兩年國産工業機器人銷量的增速總體回落,經曆了嚴峻競争後,龍頭企業的優勢更為突出,行業總體正在走向成熟。2018 年上半年國産機器人銷量已達到上年總銷量的 59%。其中三軸及三軸以上機器人銷售達到上年總量的 59.9%,工廠物流機器人銷量達到上年總量的 48.5%,市場延續活躍态勢。

                     圖表 1:2015 年-2018年上半年以來國産工業機器人銷售情況

報告|國産工業機器人産業研究報告:2019年國産機器人十大品牌

                                      資料來源:中國機器人産業聯盟

                           國産機器人産業發展特點

1、我國機器人骨幹企業發展勢頭良好

近兩年來,我國機器人企業發展迅速,特别是骨幹企業的研發生産能力不斷提高。沈陽新松、南京埃斯頓、安徽埃夫特、廣州數控、上海新時達等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産業化能力不斷提升;蘇州綠的、南通振康、彙川技術、深圳固高等企業在關鍵零部件的研制方面取得明顯突破;廣州瑞松、長沙長泰、唐山開元、上海沃迪、廣州明珞等系統內建商已具備較強的競争優勢。

部分骨幹企業為進一步增強其市場競争力,加快了整合并購國内外行業資源的步伐。2017 年 2 月,埃斯頓出資 1500 萬英鎊收購英國運動控制商 TRIO(翠歐) 100%股權;美的集團與以色列運動控制廠商 Servotronix 達成戰略合作。4 月,埃斯頓收購美國 Barrett Technology 公司部分股權并增資。6 月,埃夫特完成對意大利 ROBOX 的收購;新時達收購杭州之山智控技術有限公司。9 月,埃夫特收購歐洲汽車裝備和機器人系統內建商 W.F.C 集團 100%股權;埃斯頓又以 886.9 萬歐元收購德國多領域系統內建商 M.A.i。

2018 年 1 月,埃斯頓工業機器人智能化生産基地正式投産,實作了機器人本體生産的自動化、資訊化,在機器人生産中的總體裝配、搬運、檢測等工藝環節用自主生産的機器人生産機器人,同時使用資訊化手段保證機器人産品的品質追溯和過程監控。2018 年上半年,新松公司完成了對全球具有較高影響力的面闆與半導體自動化裝置供應商——南韓 Shinsung FA 的投資,進一步提升了公司在該領域的市場影響力。

報告|國産工業機器人産業研究報告:2019年國産機器人十大品牌

2、各類機器人新産品不斷湧現,市場競争力增強

近兩年來,在國家大力支援以及企業與科研機構研發人員的不懈努力下,我國機器人領域創新成果不斷湧現,技術水準顯著進步,市場競争能力顯著增強。

工業機器人在高速高精度控制、本體優化設計及內建應用等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沈陽新松 7 軸柔性協作機器人負載量實作 3kg 至 20kg,研發成功了雙臂移動機器人、輕量化複合機器人、360kg 長臂重載機器人;并針對核電、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等特種行業的自動化需求研發蛇形臂機器人。哈工大機器人集團成功研制全國第一條锂電池 PACK 自動化生産線,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應用其中。蘇州綠的研制的諧波減速器在精度、壽命、穩定性、噪音等方面,均達到國際先進水準,産品已進入 ABB 供應體系。

國産機器人企業調結構促轉型,産品結構不斷優化。多關節機器人市場占比連續三年不斷提升,2017 年銷量達到 1.59 萬台,占比達 42.1%,成為銷量第一的機型。坐标型機器人的占比則是連續 3 年下降至 36.7%,以 1.39 萬台的銷量位居

第二;平面多關節機器人(SCARA)在 2017 年銷量是 3660 台,在國産市場上占比 9.7%,較 2016 年回升了 5.5 個百分點;工廠用 AGV 銷售 3154 台,占比 8.3%, 位居第四,占比提高了 0.9 個百分點;并聯機器人銷售約 600 台,同比增長 9.8%, 占比 1.6%;圓柱坐标型 5 百餘台,在國産機型市場上占比為 1.4%。

                        圖表 3:2017 年國産工業機器人銷量按機械結構分類

報告|國産工業機器人産業研究報告:2019年國産機器人十大品牌

                                               資料來源:中國機器人産業聯盟

對比 2013 年(建立國産機器人銷售統計起始年份)與 2017 年國産工業機器人銷量的結構分布,可以看出國産機器人産品結構在持續優化。2017 年多關節機器人在總銷量中的占比比 2013 年提升了 20 個百分點;而主要由三、四軸機器人構成的坐标機器人與 SCARA 機器人在總量中的占比下降了 19.1 個百分點。這些變化都展現出内資企業在積極優化産品結構、提高制造水準方面取得的進展。

3、國産工業應用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

随着技術水準的提高産品結構不斷優化,國産工業機器人應用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一方面展現在重點行業、知名企業開展的示範應用(應用的深度);另一方面展現在應用行業的不斷拓展(應用的廣度)。近年來,在工信部、發改委等有關部門推動下,若幹工業機器人示範應用類項目得以實施,直接推動了國産工業機器人在家電、電力電子、汽車零部件、金屬加工、家具衛浴等行業龍頭企業的應用。目前,創維、澳柯瑪、海爾、格力、廣汽、上汽及上海大衆等行業知名企業都開始逐漸使用國産機器人。一些機器人廠商充分把握市場需求機會,通過與使用者企業的深入合作,實作了技術的改進與提升。

應用行業的擴充有力地支撐了國産工業機器人市場的持續增長。統計顯示,2017 年國産工業機器人應用範圍持續增加,已服務于國民經濟 39 個行業大類,110 個行業中類,國産工業機器人在越來越廣泛的行業中實作市場價值,對推動工業機器人市場的發展具有積極意義。2017 年國産工業機器人應用行業具體涉及行業除了傳統的食品制造業,醫藥制造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工業,食品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專用裝置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金屬制品業,汽車制造業,橡膠和塑膠制品業等行業外,還新增了皮革、毛皮制品及制鞋業、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金屬制品、機械和裝置修理業和管道運輸業等行業。

從銷量看,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裝置制造業、通用裝置制造業、汽車制造業及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使用工業機器人的數量最多,分别占 2017 年國産工業機器人總銷量的 22.9%、19.9%、14.1%和 11.7%;其他行業機器人使用量共計占總銷量的 31.4%。

從價值量看,銷往汽車行業的機器人價值量最高,同比增長 38.8%,占國産機器人市場價值的 21.1%,比重較 2016 年回升 2.4 個百分點。通用裝置制造業用機器人價值量增速加快,較 2016 年增長了 119.6%;通用裝置制造業使用機器人總價值量占國産機器人市場總價值的 19.2%,位居第二位,比重較 2016 年提高了8.4 個百分點。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裝置制造業 2017 年新增機器人,無論是數量還是價值量,增速都處于較高水準,使用機器人量價齊升,2017 年使用的機器人價值總量約是 2016 年的 2 倍,且價值量的增幅強于數量的增幅。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使用國産機器人價值量同比增長 18.7%,價值量在國産機器人總體中占 7.4%,比 2016 年小幅度下降 0.3 個百分點。

                           圖表 4:2017 年國産工業機器人市場銷售按應用行業分布

報告|國産工業機器人産業研究報告:2019年國産機器人十大品牌

                           資料來源:中國機器人産業聯盟

同時,國産工業機器人的應用在各領域全面開花,銷量均有增長。2017 年超過六成的國産工業機器人應用在搬運與上下料領域,總量為 2.32 萬台,較上年增長了 40.8%。焊接與釺焊是國内産機器人應用的第二大領域,2017 年的銷售總量5600 多台;其中釺焊領域應用近 2400 台,是焊接與釺焊中最為重要的細分領域。用于裝配領域的國産工業機器人為 3900 多台,2017 年增速趨緩,同比增長 5.4%。用于塗層與封膠的國産工業機器人共計銷售 3000 多台,比 2016 年增長了 55.5%。此外,在經曆了 2016 年整體下降以後,2017 年用于加工(雷射切割、機械切割、去毛刺、抛光等)的機器人銷量增速達到 94.2%。用于潔淨室的機器人銷量同比上升 38.2%。

                           圖表 5:2016-2017 年國産工業機器人市場銷售按應用領域分布

報告|國産工業機器人産業研究報告:2019年國産機器人十大品牌

                         資料來源:中國機器人産業聯盟

                  國産機器人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雖然目前我國工業機器人研發取得了一批基礎性理論成果,并在諸多領域中初步實作了産業化應用,但無論從技術水準還是産業規模來看,總體尚處于産業形成期,國産機器人發展仍然面臨嚴峻挑戰。

1、核心技術缺失,企業研發投入資金壓力大

雖然我國機器人研制有了長足的進步,但在核心及關鍵技術的原創性研究、高可靠性關鍵零部件、系統工藝應用解決方案以及主機批量生産等方面,依然存在一定不足。近幾年,我國機器人企業越來越重視自主創新,但常常面臨資金瓶頸,很多企業表示難以支撐長期巨大的研發投入。究其原因,一是機器人産業是技術密集型和資金密集型産業,投資大、投資周期長,加之我國機器人産業發展時間尚短,企業技術基礎普遍較為薄弱,更需要大量持續的研發資金投入,否則難以同具有幾十年發展曆史的外資品牌同台競争。二是我國機器人産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産業,近幾年才發展起來,絕大多數為中小型企業,資金實力有限,無法支撐巨大的研發投入,難以應對迅速變化的市場需求。

2、各類人才短缺,制約創新及應用推廣

雖然機器換人可以替代大量的簡單勞動力和一般技術勞工,但随之而來的是對機器人技術研發人才、操作及維修人員的大量需求。目前,我國機器人産業發展中,這幾類人才缺口已經開始顯現并呈現加劇态勢。其一,機器人是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産物,其技術與産業的發展,需要掌握機械工業、電子資訊、生物材料等多領域專業知識的高素質研發設計型人才;其二,機器人應用,需要能夠精準掌握客戶需求、生産工藝以及産品外在特征、内在性能,并且具備豐富項目管理和行業經驗的系統內建人才、市場營銷人才;其三,機器人使用過程中,機器人操作、調試、維護等高技能型人才必不可少。相較于我國機器人市場的增長速度, 相關專業人才存在較大缺口,這必将影響我國機器人産業的創新發展及推廣應用步伐。

3、國際競争加劇,國産機器人推廣應用面臨挑戰

由于發展時間尚短,我國機器人市場以外資品牌為主導。2017 年,ABB、發那科、安川、庫卡等國外知名企業的産品占據了國内工業機器人市場的七成以上。伴随着“機器換人”的大力推進,外資品牌加緊布局中國市場。2017 年 1 月,庫卡在上海舉行中國二期廠房奠基儀式,以求繼續擴大産能。2017 年 7 月,安川電機二期項目在武進國家高新區開工建設,項目投産後常州工廠的機器人年生産能力将達到 18000 台。2018 年 3 月 28 日,廣州發那科機器人有限公司在廣州科學城奠基開工,目标是建設集機器人銷售、展示、教育訓練、技術支援及倉儲等業務于一體的華南基地。2018 年 5 月 17 日,ABB 機器人重慶應用中心在兩江新區正式揭幕,标志着 ABB 機器人業務在西部地區的布局完成了戰略性的一步;10 月 27 日ABB 披露将投資 1.5 億美元在上海建設全球最大、最先進、最具柔性的機器人工廠,實作用機器人制造機器人。另外,外資品牌開始降價,在價格上與自主品牌開展競争。

在外資品牌擠壓下,國産機器人的市場拓展顯得尤為艱難。一些使用者用設計精度較低的國産産品同設計精度較高的外資品牌産品做對比,就簡單地認為國産工業機器人無法滿足精度要求高的場合;有的企業并沒有真正使用過國産機器人, 便認為其不能滿足需求,對國産機器人的信任度、認可度較低。

4、無序競争顯現,影響行業健康發展

近兩年,在巨大市場潛力誘惑下,新的機器人企業不斷湧現,但一些企業還未找準産品定位,又缺乏研發能力、未具備檢測試驗設施、沒有或不遵循現有标準便盲目投入、組裝生産,在産品品質、可靠性無法保證情況下,以低價搶占市場,擾亂了正常市場競争秩序,影響了自主品牌信譽。同時,在産業轉型更新的壓力下,一些地方紛紛跟風,加之資本市場的追捧,盲目興建機器人産業園區等, 造成大量資源浪費,也加劇了不正常競争,不利于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國産機器人發展趨勢及預測

分析顯示,2018 年以來國産工業機器人市場保持平穩的增長,但在制造業投資總體趨緩的背景下,保持前些年高速增長的難度在加大。2018 年國産工業機器人銷量的增長将與上年基本持平,并出現一定程度的回落,增速預計在 20%左右的水準。

根據中國機器人産業聯盟在 2018 年底開展的工業機器人市場預測快速調查來看,超過 83%的被調查企業 2018 年新增工業機器人訂單台數同比增加超過了20%,84%的參與調查者認為 2019 年工業機器人銷量同比增加将超過 10%,其中認為将超過 20%的有 44%。綜合來看,參與調查的企業家普遍認為未來三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産業形勢總體平穩。

                 國産十大機器人品牌排名及介紹

國産機器人企業介紹主要依據企業本體機器人産量,機器人使用口碑,機器人系列類型,國家标準等。

1、新松機器人——中國的機器人産業門面

新松機器人是中國最早進入機器人行業的企業。上世界70-80年代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蔣新松院士牽頭成立沈陽自動化研究所,開始着手中國機器人研究,2000年,新松機器人成立,取名“新松”就是紀念蔣新松院士。成立初期,整個新松體系的研發人才基本全部來自沈自所,即使當下沈自所的人才流向或者說合作的主要企業仍然是新松。

新松在機器人技術研發及商業開拓領域,進行了選擇與調整。新松本身具備制造機器人的實力,但其主要機器人業務在系統內建方面,新松是中國機器人産業最大的內建商。這也是我們常常能夠看到,新松一個項目多達好幾個億的原因。這是一個總包的模式,新松可能隻做一部分。

但新松機器人其多種類型的機器人産品,确實是其他國内企業沒有的,并且新松得到大量的人力以及财力的支援是其他企業無法比拟的優勢。

報告|國産工業機器人産業研究報告:2019年國産機器人十大品牌

                                                     新松雙臂機器人

2、埃斯頓機器人(ESTUN)—— 國産機器人本體商第一品牌

埃斯頓自動化原始業務為數控系統,其代理的delem數控折彎系統,在钣金折彎領域壟斷國産70%以上市場。

埃斯頓自動化在上世紀開始研發并推出交流伺服系統,是國内最早做總線伺服的企業,2000年推出交流伺服,開始在小功率端的紡織行業大幅度應用,在大功率端,開始做液壓伺服系統,滿足其壓力機方面的客戶需求。

其也是國内最早實作機器人使用自有伺服電機的企業。按照埃斯頓2017年度财報,其伺服電機超大型客戶是其自有品牌機器人。

按照公布資料及相關産業市場客戶評價。

埃斯頓機器人,2017年度埃斯頓機器人銷量約2600台,2018年其機器人銷量約3000台左右。在行業内,埃斯頓折彎機器人屬于全球首款定制化機器人産品,由于埃斯頓本身掌握數控折彎系統市場資源,且其delem系統同機器人相應通訊及折彎工藝的熟練掌握,讓其在折彎領域具備極其強大的優勢。埃斯頓在折彎細分行業應用,約占全國市場出貨量45%。

2018年,埃斯頓推出定制款光伏應用機器人,其在光伏拍闆領域應用量也是中國市場,外資及内資機器人品牌中領先的企業。埃斯頓目前擁有3-500kg負重,總計38款機器人,屬于國産機器人領域多關節機器人産品型号最多的企業之一。

報告|國産工業機器人産業研究報告:2019年國産機器人十大品牌

                                                       埃斯頓折彎機器人折彎應用

3、新時達機器人——一場收購成就的機器人業務版圖

新時達原始業務體系為電梯電氣控制領域,其在電梯變頻器方面市場占有率一直維持前三水準,同時圍繞工業自動化方面,新時達相繼拓展了運控控制,物聯網以及工業機器人。2016-2017年,新時達機器人在擁有衆多優勢資源,且國内環境大好的時局下,新時達一連串的收購赢得了一片掌聲。

其中最為明智且高回報的資本操作是,收購深圳衆為興。目前衆為興在國内scara領域嫣然已經成為首屈一指的老大,并且其産品系列及技術優勢是其他品牌無法比拟的。2018年其scara年度銷量約2000台。

然而新時達機器人原本的六軸業務體系,一直由新時達總部所把持,經過3年兩易其帥,新時達六軸機器人的發展處于原地徘徊中。

以觀察員之見,新時達未來将主力将機器人産品放在輕量型機器人業務體系中,打造scara,桌面六軸為主體的機器人業務體系。

報告|國産工業機器人産業研究報告:2019年國産機器人十大品牌

                                                                              新時達機器人

4、埃夫特——履曆光鮮,經曆複雜的機器人品牌

埃夫特機器人是國産最早做多關節機器人的企業之一,其最早脫胎于奇瑞汽車裝備部。而後引入外部人才,開始自有機器人的研發之路。

2015-2017年,埃夫特是國内最為惹人矚目的機器人企業。主要有兩個原因,埃夫特是目前量産出貨的機器人企業中唯一一個沒有上市的企業,同時其機器人銷量能夠位列全國機器人前三位。2017年,埃夫特風光無限,其多次出海收購,斥資10億收購W.F.C企業。

但不斷傳出的埃夫特上市的消息在一輪輪的等待之後,仍然沒有一個最終的消息,2018年是埃夫特艱難的一年,業績下滑以及大環境市場的雙重壓力,讓埃夫特的資金進入緊張狀态,2019年埃夫特能夠成功上市取得資本市場的支援将是其能否矗立在國産機器人企業第一陣營的關鍵時刻。

報告|國産工業機器人産業研究報告:2019年國産機器人十大品牌

                                                         埃夫特機器人

5、廣數機器人——一個遲疑的老牌企業

廣數機器人是國産最早被評為國産四小龍的企業之一(其他三家新松,埃斯頓,埃夫特)。但2017年廣數機器人業務進入原地踏步徘徊狀态,在國内機器人第一陣營銷量進入2000大關,廣數仍然徘徊在1000的關口。

這個遲疑的老牌數控企業,能否抓住機器人發展的關口,仍要看起未來的發展規劃。

廣數機器人其實擁有較多的資源,其下遊的機器人。

報告|國産工業機器人産業研究報告:2019年國産機器人十大品牌

                                                      廣數機器人

6、華數機器人——機器人教育領域專家

華數機器人在機器人教育領域屬于國内領先的品牌,除國際四大家族外,華數依托其強大的教育資源背書,得到不少職業教育學院的青睐。

2017年華數年度機器人銷量達到1500台上下,其旗下子公司重慶華數機器人,立足西南地區希望抓住中國重慶,程度兩大中心城市的崛起的機遇。

2018年,華數旗下子公司,華數錦明同漢能簽署合作,總計約11.4億的內建合作項目。

以觀察員的了解,華數目前屬于一個較為平穩的發展中,其機器人産業在企業應用市場,由于管道布局欠缺,目前仍然沒有發揮出壓倒性的實力。

7、錢江機器人——機器人産業新貴

錢江機器人是原錢江摩托孵化的一家機器人企業,在2016年,愛仕達收購錢江機器人後,錢江機器人開始不斷發力。錢江在2017年至2018年,推廣及管道建設費用猛增。

同時錢江機器人産品,沖早期的多系列并推,開始向壓鑄,沖壓上下料,碼垛這三種工藝應用傾斜。

報告|國産工業機器人産業研究報告:2019年國産機器人十大品牌

                                                                  錢江機器人

8、彙川機器人——機器人行業的黑馬

彙川技術目前是國内做機器人行業中市值最高的企業,其變頻器業務是國内企業第一,交流伺服業務也屬于國内企業前列。2017年全年,彙川營收40.7億人民币。2018年,彙川scara整體進入高速增長期,主要得益于其scara産品2018年開始大範圍推入市場。

目前彙川的機器人産業布局,以多方面展開。為本體商提供伺服電機,包括伯朗特,圖靈等幾家機器人企業都開始采用彙川伺服電機。同時彙川也開始入股機器人內建商企業。

可以預計,2019年,彙川技術仍然會挑選合适的系統內建商進行收購,這是其建設下遊內建商版圖最快且最優的方式。

報告|國産工業機器人産業研究報告:2019年國産機器人十大品牌

                                                              彙川scara

9、李群自動化

李群自動化目前主要立柱與華南市場,主要機型為輕量型機器人,同時包括大負載scara機器人。李群自動化2018年迎來了原kuka中國總裁,得益于2018年scara市場規模進擴大。李群自動化取得了較為可喜的業績。

報告|國産工業機器人産業研究報告:2019年國産機器人十大品牌

                                                           李群scara

10、配天機器人—— 穩紮穩打成為國産二梯隊的上司者

2018年,配天機器人穩住了自有市場,同時也将新産品推向市場。并且配天機器人同新松等機器人企業也展開合作,在3c領域,配天機器人以小六軸進攻市場。

2019年,配天機器人的新機遇或許來自于其母公司大富配天,大富科技作為國内通訊領域濾波器的重要廠商,在5g的新機遇到來時,能否抓住這波機遇打一個漂亮的翻身仗,這将是非常關鍵的時刻。

報告|國産工業機器人産業研究報告:2019年國産機器人十大品牌

                                                   配天機器人AIR3

仍然,還有不少國内的機器人企業在努力奔跑,不斷進步和發展。我們也期待國産機器人企業能夠在2019年取得更為漂亮的技術突破與營收。

—— 完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