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卡在中間的職場中年人

卡在中間的職場中年人
卡在中間的職場中年人

最近有很多之前久未聯系的朋友聯系我,而且需求出奇地相似:找我介紹工作機會。這些人的背景也出奇的相似,都是40歲上下的中年男子,其中有幾個是「待業」中,這刺激我寫出「卡在中間的職場中年人」。

其實一直想寫這篇文章,想了很久了,并非受外部環境的刺激,原因是:其實很久以來,我自己就是典型的「卡在中間的職場中年人」。

先以我的自我反思為起點,說說這群人的特征:

1、35-45歲上下,家庭負擔很重,往往是上有老下有小,自己是全家最主要的經濟支柱。

2、收入看起來也不錯,但學習能力在下降,然後又多處于管理崗位,距離一線工作有一定距離。

3、在原機關,一眼能看到老,對現狀也有種種不滿。想換工作,又很難在外找到稱心如意的工作。

最近幾年,這群人可要當心了。

這群人的危險從哪裡來?站在企業主的角度,你的收入*1.5 = 他的成本,用年輕人成本更低,上手速度也不慢,還沒有官氣。如果你是企業主,你會怎樣選擇?答案非常簡單。企業發展順利還好,企業一旦不順,潛在的危險就變成現實了。

我的危機感比一般人來得早,我在33-35歲之間,職業發展并不順利,在35歲想換工作時,卻發現并沒有特别好的選擇,工資與現在差不多,但是壓力要大很多。年輕人嘴裡經常說的「翻倍」,我從來沒有機會遇到。後來想想也正常,自己的起薪一直不低。

我反思了一下,為什麼我在33到35歲之間就碰到了危機,而且覺察到了很大的危險?原因在于我畢業之後其實一直比較順,這和之後的不順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又相對一般人更加敏感一些,更加願意思考未來的問題。

有一段時間,我通過自我的覺醒,找到了财務的三個支柱:工資、興趣帶來的收入和投資收益,來自财務的壓力逐漸緩解。當時的危機,表面看是職業危機,深層次其實是财務危機。

财務危機的壓力緩解,讓職業的壓力危機也在緩解。但職業本身的問題并沒有解決:我的未來在哪裡?這演變成兩個獨立的問題:

第一種選擇:有什麼樣的事情可以做一輩子,這件事依然有前途?依然有競争力?第二種選擇:有什麼樣的事情不用做一輩子,但是可以給你帶來真正的财務自由。看起來我的終極答案一定在兩者之中,或者二選一,或者都選。

我的選擇是同時探索二者,第一,尋找真正可以做一輩子的事情,目前看這件事有關傳業授道解惑,與寫作等相關;第二,尋找有可能給自己帶來财務自由的工作機會。

其中第二種,也是很多「職場中年人」的選擇,是以你會看到這兩年「創業大軍」中,有很多都是這個年齡段的人。這樣選擇有很大的代價,要求自己能「歸零」,把自己過去所享有的一切所謂「福利」歸零,重新開始,主動選擇更高的風險,以期獲得更高的回報。

我今年年初下定決心換工作的時候問了自己一個問題:什麼樣的工作才是理想工作?最終的答案是:第一、有前途的行業;第二、靠譜的帶頭人;第三、能發揮自己的優勢。

這是我選擇對方的理由,那麼對方選擇我的理由是什麼呢?除了能力與崗位的比對之外,我還需要做出怎樣的努力甚至是犧牲?最終答案很簡單,有如下三條:第一、降低自己的收入預期,進而降低企業的用人成本,提升自己的職場競争力;第二、上手一線工作,做具體的事情,而不是坐在那裡,發号施令;第三、如饑似渴的學習,不斷提升自己地認知水準、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

我這半年來的學習勁頭,大家都能看到,我在2019年定下了「每天深度學習三小時」的目标,這在以往的所有時間都是無法想象的。

以上,就是一個「卡在中間的職場中年人」的覺醒之路,希望對你也有幫助。

順便說一句:大家所談論的這場危機,并沒有帶來任何新問題,它隻是把你過去忽視的,或者不願意面對的問題,重新拿出來,讓你仔仔細細看清楚。

比如,大多數人從來沒有想過,如何建構自己的終身收入?如何從企業主/經營主的角度看自己?站在雇員的角度看自己,期待持續升職加薪的同時,也要考慮自己真正為企業創造多少價值,企業付出了多少成本,企業雇傭自己是賠還是賺?賺能賺多少?是不是換其他人可以做得更好,賺的更多而花的更少?

危機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繼續忽視這些根本性的問題。

現在的危機其實是一個很好的清醒劑,讓我們能從根本上思考價值鍊問題,思考自己在價值鍊中的位置,自己距離最終的價值創造有多遠,把這些問題想清楚,你就知道自己如何創造更大的價值,如何降低創造同樣價值的成本,如何更直接地創造價值,如何給更多的使用者創造價值。

當明白所有這一切的答案時,我們就不再是「卡在中間的職場中年人」,而是重新變成一個勇往直前的年輕人。

Stay Young, Stay Hungry!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