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join和yield 等待線程結束(join)和謙讓(yield)

        在很多情況下,線程之間的協作和人與人之間的協作非常類似。一種非常常見的合作方式,就是分工合作,以我們非常熟悉的軟體開發為例,在一個項目進行時,總是應該有幾位号稱是“需求分析師”的同僚,先對系統的需求和功能點進行整理和總結,然後,以書面形式給出-份需求說明或者類似的參考文檔,然後,軟體設計師、研發工程師才會一擁而上,進行軟體開發。如果缺少需求分析師的工作輸出,那麼軟體研發的難度可能會比較大。是以,作為一名軟,件研發人員,總是喜歡等待需求分析師完成他應該完成的任務後,才願意投身工作。簡單地說,就是研發人員需要等待需求分析師完成他的工作,然後,才能進行研發。

        将這個關系對應到多線程應用中,很多時候,一個線程的輸入可能非常依賴于另外一個或者多個線程的輸出,此時,這個線程就需要等待依賴線程執行完畢,才能繼續執行。JDK提供了join()操作來實作這個功能,如下所示,顯示了2個join()方法;

public final void join()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public final synchronized void join(long milli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第一個join()方法表示無限等待,它會一直阻塞目前線程,直到目标線程執行完畢。第二個方法給出了一個最大等待時間,如果超過給定時間目标線程還在執行,目前線程也會因為“等不及了",而繼續往下執行。

英文join的翻譯,通常是加入的意思,在這裡感覺也非常貼切,因為一個線程要加入另外一個線程,那麼最好的方法就是等着它一起走.

這裡提供一個簡單點的join()執行個體,供大家參考:

public class JoinMain {

    public volatile static int i = 0;
    publie

    static class AddThread extends Thread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for(i=0;i<10000000;i++);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Addrhread at -new AddThread();
        at.start();
        at.join();
        System.out.printin(i):
    }

}      

        主函數中,如果不使用join()等待AddThread,那麼得到的i很可能是0或者一個非常小的數字。因為AddThread還沒開始執行, i的值就已經被輸出了。但在使用ioin()方法後,表示主線程願意等待AddThread執行完畢,跟着AddThread一起往前走,故在join()傳回時, AddThread已經執行完成,故i總是10000000.

        有關ioin(),我還想再補充一點, ioin()的本質是讓調用線程wait)在目前線程對象執行個體上。下面是JDK中ioin()實作的核心代碼片段:

while(isAlive()){
    wait(0);
}      

        可以看到,它讓調用線程在目前線程對象上進行等待。當線程執行完成後,被等待的線程會在退出前調用notifvAll0通知所有的等待線程繼續執行。是以,值得注意的一點是:不要在應用程式中,在Thread對象執行個體上使用類似wait)或者notifv0等方法,因為這很有可能會影響至統API的工作,或者被系統API所影響。

        另外一個比較有趣的方法,是Thread.yield0),它的定義如下:

public static native void yiel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