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農産品品牌化,直播電商讓農村“豐收”更“增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晚上吃完飯後沒有光了,就睡覺了。”在紀錄片《村莊十年》裡,一名在閩東農村長大的村民這樣講述她過去的生活。在晝短夜長的冬天,仰賴天光勞作的農民們不得不忍受漫長的黑夜。

現代化的便利不僅重構了鄉村生活,就在快遞服務網在城市串聯起千家萬戶的時候,村民們也從中找到了經濟發展的機遇。

“這是我們獨龍江的岩蜜”,白先生用泡沫紙包裹瓶裝的蜂蜜,再裝進大小适中的紙盒裡,這些快遞即将發往千裡之外的買家手上。“2021年我開始自己直播帶貨農産品”,邊播邊賣,白先生從直播電商管道中收獲他的豐收。

今年9月23日,在這個秋分時節迎來了中國的第五個“豐收節”。在科技興農、品牌強農、服務助農的發展趨勢之下,農民們不但從田間豐收,也在更為廣闊的直播電商市場豐收了。

直播電商:時代的風吹進新農村

“第一次在過年的時候見到妹妹”,一名從鄉村走出來的學子在山裡通了公路後“時隔十五年,第一次回家過年”。在交通不便的鄉村,有人因為路途艱難,多年才回家一次。也有人為了生計,隻能背井離鄉。随着時代發展,技術紅利惠及鄉村,穿山而建的公路,拉近了鄉村與城市的距離,逐漸織密連接配接大江南北的物流網絡,曾經靠土地吃飯的人,有了更為豐富的創收管道。

紮着麻花辮,穿着大紅襖的女孩趙欣欣坐在炕上,旁邊的孩子戴着“虎頭帽”,在很多人的童年記憶裡,送上一頂“虎頭虎腦”的“虎頭帽”是對孩子的祝福。現在,從城市回到山東老家的趙欣欣在炕前架起直播鏡頭,為“虎頭帽”等特色商品帶貨,觀衆們則在她的直播間重溫童年回憶和家鄉味道。

這位被人民日報“點贊”的回鄉創業的女孩,趙欣欣三年來在直播間上架了十多款家鄉的農産品,銷售額近百萬元。

趙欣欣的直播間是數字化鄉村程序的一個縮影,網際網路和物流布局消弭地理上的隔閡,在同一個直播間,農産品和大牌産品同台競技,直播電商為農産品提供了平等的展示機會,不少農産品抓住了直播電商帶來的流量,從中脫穎而出。

2021年“雙十一”期間,李佳琦直播間的“青海鄉村振興小專場”上播出了一款高原之寶牦牛純牛奶。兩年來,高原之寶六次走進李佳琦直播間,産品曝光量近千億次。與此同時,醇厚的高原牦牛純牛奶銷往祖國各地,藏區文化也随之被更多人了解。

直播電商為農産品打開銷路,在這背後,還有看不見但意義深遠的就業機會。

與西藏的牦牛純牛奶一樣,來自青海的三江雪青稞奶茶,遇上直播電商公益助農熱潮的機遇,兩場直播銷售額超過百萬元,農産品的流通直接帶動農産品原料的供給,2020年到2021年12月,三江雪集團收購青稞3825噸,829家農戶的1732人從中受益。

青稞變成了青稞奶茶,農田裡的青稞擁有了更高的附加值。

但比單場直播帶貨更長久的,是帶出當地的農産品“品牌”。一旦形成品牌效應,當地特色産業能擁有更廣闊的前景。

農産品品牌化,直播電商讓農村“豐收”更“增收”

“321上連結”:喊出“品牌強農”的增收路

展開手中的折扇,扇面寫着“鄉村賣貨郎”,一絲不苟的襯衣,頭戴樸素的草帽,這是短視訊平台“鄉村貨郎”呂海濤的标志性打扮,與自媒體不同的是,這位“主播”是日照市薛城區鄉村振興局副局長呂海濤,他說“賣出農産品能産生效益,進而鞏固我們的脫貧成果,是以打造了‘鄉村貨郎’這個品牌。”

“豐收節”之際,呂海濤抓住機會為當地的農副産品直播帶貨。其實,“豐收節”前後,各大平台、媒體都紛紛将聚光燈讓給農産品,中國地大物博的魅力以豐富多樣的美食呈現出來。

直播電商帶着各地優質農産品走進消費者們的選購視野,但如果能打造如“鄉村貨郎”一樣的品牌,便能為當地的特色産業帶來更為長遠的幫扶。

說起河南省西峽縣的香菇産業,可能很多人還比較陌生,但說起“仲景香菇醬”,“吃貨”的味蕾可能就“回憶”起來了。2020年,河南省商務廳與李佳琦直播間合作開展“豫琦同行—助力脫貧攻堅”專場直播,賣出8.2萬瓶香菇醬,間接帶動當地57戶鄉民的增收。

2008年以來,該産品所屬的公司大量收購本地香菇菇柄,不僅以高于市場價的價格向相對困難的種植戶收購,還幫助當地種植基地實作水、電、路“三通”,5000個種植大棚帶領當地菇農一起走在緻富路上,該企業也被評為“西峽縣帶農龍頭企業”。

現在,這些經常出現在直播間的農産品品牌已經成為了消費者們的“老熟人”,消費者們會在直播間“蹲守”心儀的特色農産品,産品一“上架”,消費者們就用購買的熱情來诠釋“吃到就是幫到”。

“這是我們直播間的老朋友咯,曆經一百一十年耕耘,三年發酵熟化。準備好了嗎?”9月23日,“豐收節”當天,李佳琦直播間上了不少深受消費者喜愛的農産品,雲南的“百年老字号”宣字洞藏火腿便是其中之一。直播電商的曝光量,也讓更多消費者有機會體驗雲南生食火腿,搭配紅酒絲毫不遜色于西班牙火腿。

主播們把鏡頭留給商品,農産品進而得到第一次亮相的機會。消費者們的信任和複購意願,則給予了農産品無限次被選擇、被購買的機會。打造具有競争力的品牌,能夠增強消費者的黏性。

農産品品牌化,直播電商讓農村“豐收”更“增收”

自2018年起,每年秋分日被定為“中國農民豐收節”。這是屬于農民自己的節日,在此佳節,農村鮮活的生活圖景和日新月異的變化,通過各大媒體和平台的鏡頭出現在大衆眼前,各式各樣的特色産品也随之上線各大直播間。

農田裡豐收的作物,以預包裝商品的形式到達買家手上,農産品獲得更多利潤空間,農戶的錢袋也更有保障。農戶們從農田裡初次“豐收”,在直播電商的幫扶之下,又從電商化銷售中再次“豐收”。

不僅僅是助農,李佳琦直播間也在其他領域身體力行地踐行着公益善舉。今年11月4日,李佳琦直播間和菜鳥共同發起“綠色回箱”活動,号召消費者将快遞包裝回收、二次利用,在電商物流末端實作收快遞更加綠色低碳。

電商興起之初,就湧現了一批“淘寶村”,像一道巨浪把“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鄉村卷入電商化潮流中,現代化的科技重塑了鄉村生産和生活方式。

現在,随着鄉村振興的大勢,擁有萬億市場的直播電商行業再次帶來緻富增收的新機遇。在一行一行的代碼,一個一個的連結中,中國新農村的面貌也越來越鮮活、生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