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面對人工智能的高歌猛進,蘋果真的要日落西山嗎?

作者:樂觀的風筝qR
面對人工智能的高歌猛進,蘋果真的要日落西山嗎?

ChatGPT突然爆紅,一直被冠以“iPhone時刻”。因為科技界上一次引發這種熱潮的事件,正是蘋果突然釋出了iPhone手機。人們希望ChatGPT像iPhone把人們帶往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一樣,成為新的AI大模型時代的鑰匙。

雖然蘋果也屬于科技界的“扛把子”,步子邁的也越來越穩,但對“新潮玩意”似乎總是慢人半拍

知情人士透露,蘋果公司已打造了能建立大語言模型的自家架構,利用被稱作Ajax的基礎建立出一款被工程師稱為“Apple GPT”的聊天機器人服務。這種基于人工智能的系統也是ChatGPT和谷歌Bard等産品的核心。

有接近蘋果公司的内部人士對媒體稱,蘋果高層其實比任何時候都着急,特别是ChatGPT爆紅幾個月以來,人工智能幾乎成為蘋果公司每次開會都要提及的話題,幾個技術團隊甚至因為大模型項目合并在一起,此外,蘋果技術團隊也注意并嘗試解決與該技術有關的潛在隐私問題。但是該信源并未透露蘋果公司會如何訓練自家的人工智能工具。

讓蘋果如此着急上火的原因是,微軟依靠OpenAI的ChatGPT已經走在行業前列,而蘋果手機的另一大對手谷歌安卓,已經開始嘗試和AI進行融合。

“蘋果GPT”到哪一步了?

據《華爾街日報》等媒體透露,蘋果已經建立了自己的大語言模型架構“Ajax”,并已經将其應用在地圖、siri等功能上,做人工智能改進。蘋果還基于Ajax建立了一個聊天機器人服務,一些工程師稱之為“蘋果GPT”。

業内人士分析,蘋果目前在做的這些工作,僅僅處在人工智能的山腳下,需要攀登的山峰還很高。

事實确實如此,蘋果在人工智能技術上一直是不冷不熱的态度,距離上次蘋果推出“人工智能”産品,已經過去了12年。

在2011年,蘋果推出了可以算作人工智能初級産品的Siri,當時在科技界還掀起了一陣模仿的浪潮,比如國内的小米在此後迅速推出了語音助手“小愛同學”,但是小米也和蘋果一樣,目前對AI大模型一直是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态度。

雖然蘋果入局“人工智能”時間很早,但遺憾的是,蘋果自推出Siri後人工智能相關的業務就陷入了停滞狀态。

在2018年的時候,蘋果對人工智能業務好像又有所期待,開始在行業中到處挖人,當年,蘋果就從谷歌挖走了人工智能方面的頂尖技術專家約翰·詹南德裡亞,詹南德裡亞在谷歌工作時上司了整個人工智能及産品的設計和開發工作,曾是Metaweb團隊的一員。

關于蘋果頻頻在行業内挖人,特斯拉的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也在社交媒體上發文抱怨,稱蘋果公司“非常努力”的試圖挖走特斯拉的AI工程師,并提供60%的加薪幅度和25萬美元的獎金,目前至少挖走了46名技術工程師。

雖然詹南德裡亞是人工智能的頂尖專家,但是蘋果似乎将其用歪了地方,蘋果僅将詹南德裡亞放在Siri團隊擔任負責人,這說明蘋果高價挖來的AI牛人,隻是為了優化Siri的一些功能。

對于蘋果“胸無大志”,詹南德裡亞也頗感無奈。詹南德裡亞對媒體稱,在蘋果團隊中,他們沒有在蘋果内部形成統一的意見,隻能采取更為保守的做法,觀望其他企業的人工智能發展情況。

蘋果對人工智能的态度直到2023年2月才開始有所轉折,蘋果當月舉辦了人工智能峰會,算是對外界頻頻問及人工智能計劃的回應,但是令外界失望的是,在活動中蘋果沒有任何實質的計劃披露,有媒體吐槽人工智能峰會更像是蘋果公司的内部團建。

直到2023年6月,蘋果CEO蒂姆·庫克才對外表态,稱人工智能技術是蘋果正在密切關注的。但是6月的開發者大會WWDC,蘋果再次掉了鍊子,對人工智能和大模型隻字未提,隻是提到了“機器學習”這個詞語。

有業内人士分析認為,ChatGPT等AI大模型的誕生,就是為了颠覆人們的交流方式和人與機器的互動方式,而蘋果目前十分依賴iPhone、iPad和Mac等硬體銷售,這些硬體産品為蘋果貢獻了78%的營收,特别是iPhone的營收,幾乎占到整個公司總營收的一半,蘋果如果轉型AI大模型等于革自己的命,這對目前硬體銷售如日中天的蘋果來說,是很難邁出的一步。從這個角度來看,蘋果對人工智能态度冷淡也在情理之中。

蘋果與其說是自己後知後覺,不如說邁向人工智能是被逼出來的一步。

對手已經搶跑,包括和OpenAI深度合作推出了新Bing的微軟,推出ChatGPT競品Bard的谷歌,就連蘋果在智能手機領域的最大對手三星,已經在測試在移動浏覽器中內建ChatGPT,蘋果不着急是假的。

7月18日,Meta公司釋出了首個開源人工智能模型Llama的商業版本Llama 2,這也是大型科技公司首個開源的商用大模型,将為初創企業和其他企業提供OpenAI和谷歌的替代方案。該模型也是以被稱為GPT4的“最強平替”。

有業内人士指出,開源的人工智能模型才能擔任“普及者”這一角色。比如安卓和GitHub能風靡全球,都和開源脫不了關系。此前PC的Linux系統也是開源的系統,至今仍長盛不衰。目前我們所用的路由器、交換機、智能洗衣機、智能電鍋、交換機、伺服器等等裝置,幾乎全部搭載了開源的Linux系統,可以說沒有開源,就沒有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生存的土壤。

微軟收購的OpenAI,對是否開源這一問題态度一直含糊不清。是以Meta公司釋出開源大模型版本Llama 2之後,有媒體直接在新聞标題上寫道——屬于 AI 大語言模型的“安卓時刻”要來了。

蘋果一向是封閉系統的堅定擁護者,在此前,開源的安卓系統就給蘋果帶來了巨大的壓力,Meta公司釋出開源大模型,無疑是再次給了蘋果當頭一棒。今年5月,谷歌一份洩露的内部備忘錄就預測了開源系統将蠶食閉源系統的情形:“我們沒有護城河,OpenAI也沒有。”這份檔案引起了科技界的廣泛關注。

谷歌在人工智能領域沒有護城河,蘋果當然更沒有。

而微軟的步伐也不慢。微軟在2023年開始圍繞ChatGPT以及人工智能推出新産品和新服務,微軟在最近的Inspire大會上宣布了新的Microsoft 365人工智能訂閱服務的定價後,股價大漲超過4%創下曆史新高,2023年以來微軟股價累計已經暴漲約50%。

此前,微軟對Bing搜尋引擎和Edge浏覽器進行了人工智能更新,為使用者提供将搜尋、浏覽和聊天整合為統一的體驗,并釋出了Microsoft 365 Copilot将AI應用于Word、Excel、PowerPoint、Outlook、Teams等軟體,這些服務都得到了來自GPT-4等大模型的支援。

雖然谷歌初次公布大模型Bard表現不盡如人意,但是谷歌正在快速修複問題,并再次推出了新的通用大語言模型PaLM 2。PaLM 2是Bard的模型的更新版,可以生成多種文本回應使用者。谷歌稱,它可以使用100種語言,擅長數學、軟體開發、語言翻譯推理和自然語言生成。

更讓蘋果揪心的是,PaLM 2有版本可用于移動端,目前谷歌已将AI作為安卓生态的重要一環來推進。

據谷歌官方介紹,目前AI已經結合到谷歌的一些産品中,比如利用生成式AI推出實作“幫我寫”(Help Me Write)的功能,幫助使用者寫郵件。

比如如果有使用者想獲得航空公司的票務退款,再也不需要自己向航空公司寫申請,AI能讓生成的文本更長或更短,并且可以用之前的消息作為上下文,幫助AI編寫内容。你隻要對AI下達一個指令,輸入你想要的提示詞,點選建立,就會出現一個完整的文本。

此外,谷歌地圖将提供名為“沉浸式視圖”(Immersive View)的AI工具。該工具将擷取空氣品質和天氣的資訊,為谷歌地圖使用者選出一條路線,并将路線可視化。

谷歌的相冊也将推出名為“神奇編輯”(Magic Editor)的功能,用生成式AI 幫助使用者重新建構照片,可以選擇編輯照片的任何一部分,無論是畫面的主角、天空還是背景,都可以編輯,可以抓取可以移除。

比如使用者主要想拍的是瀑布,可以把瀑布邊的人挪開些,拍照時人忘了取下背帶,可以把拍到的背帶抹去,可以把拍出的天空調得更明亮,這對蘋果手機一直強調的算法拍照來說,幾乎是一種颠覆式的創新。

谷歌還透露了其正在開發新的語言大模型Gemini。谷歌旗下DeepMind CEO戴密斯·哈薩比斯最近在采訪中進一步透露了Gemini的細節:Gemini 會将AlphaGo與GPT-4等大模型的語言功能合并,目标是讓系統具有新的能力,如規劃或解決問題,比OpenAI的GPT-4能力更強。

面對人工智能的高歌猛進,蘋果真的要日落西山嗎?

當人工智能如洪流一般湧向整個科技行業時,蘋果還能當沙下藏頭的鴕鳥,可當人工智能可能危及到整個蘋果的軟硬體生态時,對人工智能一向冷淡的蘋果真的坐不住了,“蘋果GPT”是否能像初代iPhone手機那樣震撼整個行業,恐怕形勢留給蘋果公司時間不多了!

當地時間8月4日,美股三大指數高開低走集體收跌,蘋果報181.99美元,跌4.80%,創年内最大單日跌幅,市值失守3萬億美元,縮小至2.85萬億美元。蘋果市值一夜蒸發約1600億美元(約人民币11473億元)。

面對人工智能的高歌猛進,蘋果真的要日落西山嗎?

蘋果公司市值大跌,原因之一是其财報引發投資者對其手機和其他裝置需求不振的擔憂。

當地時間8月3日,蘋果公司釋出了截至2023年7月1日的2023财年第三季度的業績報告。報告顯示,蘋果公司該财季營收817.97億美元,同比下降1.4%,已連續三個财季同比下滑。值得注意的是,受全球消費電子市場持續低迷影響,本财季iPhone、Mac和iPad等主要産品收入均出現下滑。蘋果公司财報顯示,本财季,iPhone收入為396.7億美元,同比下降2.4%;Mac收入為68.4億美元,同比下降7.3%;iPad收入為57.9億美元,同比下滑19.8%。

面對人工智能的高歌猛進,蘋果真的要日落西山嗎?

财報釋出後,蘋果管理層召開電話會議,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Tim Cook)和首席财務官盧卡·馬斯特裡(Luca Maestri)參加會議并回答了分析師提問。

在被問及公司人工智能業務何時能看到這方面的投資能夠産生回報時,庫克并沒有正面回應,隻是表示:“我們的習慣是在将産品推向市場之前不釋出相關資訊,這一做法還将持續。”

庫克說:“我們将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視為核心基礎技術,貫穿于幾乎所有蘋果産品。在6月份的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上,我們宣布了将于今秋面世的iOS 17上的部分功能,包括無障礙語音交流服務Personal Voice和來電留言實時轉寫文字服務Live Voicemail。此前我們也釋出了跌倒感應、車禍監測和心電圖等功能,如果沒有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以上我提到的這些,以及還有很多其他功能就都不可能實作。”

表面看來雖然蘋果在人工智能也很努力,但公司高層的保守固步自封,直接導緻嚴重的後果已經顯現。面對着人工智能洪流洶湧而來,如果說蘋果公司已日落西山有點過早。我們都很期待蘋果還是蘋果,再創輝煌,那就但願如此吧!

圖檔資料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速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