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行業大咖齊聚“活力·ESG”創新論壇圓桌,共話企業ESG機遇與挑戰

作者:21世紀經濟報道
行業大咖齊聚“活力·ESG”創新論壇圓桌,共話企業ESG機遇與挑戰

作 者丨盧陶然,李德尚玉,實習生劉娟

編 輯丨朱益民

行業大咖齊聚“活力·ESG”創新論壇圓桌,共話企業ESG機遇與挑戰

圓桌對話現場

在全國生态日即将來臨之際,南方财經全媒體集團21世紀經濟研究院聯合中國電子節能技術協會、北京綠色金融協會、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于8月2日舉辦了“2023年度21世紀‘活力·ESG’創新論壇”。

在圓桌論壇環節,其主題為“踐行ESG理念:企業的機遇與挑戰”,邀請了來自科技、金融、房地産、飲料包裝和新能源行業的嘉賓,為實作企業踐行ESG理念建言獻策。

多位大咖暢談行業ESG發展

數字科技被認為是實作碳中和、ESG的鑰匙。羅克佳華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首席資料官陳京南認為,在環境、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三個子產品,企業做了多少貢獻,到底減排了多少,都需要各種數字化技術做量化。

行業大咖齊聚“活力·ESG”創新論壇圓桌,共話企業ESG機遇與挑戰

羅克佳華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首席資料官陳京南

以佳華科技集團為例,集團總部有碳賬本,每個分支機構也安裝了數字碳表,企業直接用電量、公車燃油等方面的碳排量可以計算并彙總到集團綜合碳賬本。得到碳排放資料後,能更知曉減排動力。

綠色金融是支援ESG和碳中和的活水。平安銀行戰略發展部董事總經理盧樂書表示,銀行對公領域的綠色金融産品已經非常成熟,但在零售端和消費領域的綠色金融産品還大有可為。從去年開始,銀行領域在大面積嘗試一種新的可能——碳賬戶。這個金融産品從銀行APP内嵌的玩法,逐漸衍生為支援消費端碳減排的金融基礎設施。

行業大咖齊聚“活力·ESG”創新論壇圓桌,共話企業ESG機遇與挑戰

平安銀行戰略發展部董事總經理盧樂書

實作綠色可持續發展,交通領域亦是工作重點。

能鍊碳中和事業部總經理翟宇博表示,目前國内交通領域碳排放量占比約10.4%,呈不斷上漲的趨勢。公司在做新能源綠色出行、充電樁布局、使用者更好出行過程中也提出了三個綠色化,源頭綠色化、場景綠色化和使用綠色化。

行業大咖齊聚“活力·ESG”創新論壇圓桌,共話企業ESG機遇與挑戰

能鍊碳中和事業部總經理翟宇博

建築領域也是大陸重點控排八大行業之一。中國建築節能協會低碳健康地産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黃俊鵬博士提到,房地産行業每年為中國經濟貢獻26萬億産值和7萬億的行業增加值,是不可或缺的支柱型産業。

行業大咖齊聚“活力·ESG”創新論壇圓桌,共話企業ESG機遇與挑戰

中國電子節能技術協會低碳健康地産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黃俊鵬

黃俊鵬表示,反觀最近這幾年暴雷的房地産企業,它們有一個共性的問題,其ESG報告的品質普遍比較差。有些企業的ESG報告,從2019年到2022年隻改了年份,其它内容基本沒變化。這種隻追求規模,忽略ESG績效的增長方式也是近年來部分房地産企業遭遇滑鐵盧的原因之一。

黃俊鵬倡議,希望房地産企業重視ESG,尤其是E(環境)部分的内容。環境部分的技術含量較高,要看企業碳排放資訊披露的品質(可靠性和可信度);要實作碳中和,就需要建築行業通過技術的手段去降低建築建造和營運階段的碳排放。建築領域的碳排放約為50.8億噸,占大陸碳排放總量的50%以上。我們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空間,隻要涉及到空間服務,都與建築碳排放相關。如何把空間的碳排放降下來,不僅僅需要技術上的手段,也需要自主技術創新和生活方式的改變。

食品包裝與生活息息相關。報告資料顯示,90%以上的食品制造商碳排放都來自于原料采購、包裝和物流各個環節。

利樂大中華區可持續發展總監龍朝陽認為,食品包裝行業面臨食物浪費、氣候變化、循環經濟等方面的挑戰。利樂緻力于打造世界上最具可持續性的包裝,完全由可再生或回收再生材料制成,進而減少一次性不可再生資源的消耗;使用後完全可以回收并且生産和分銷有助于促進碳中和。機遇和挑戰是并存的,将來隻有能夠提供滿足低碳循環經濟需求的包裝解決方案,才有可能獲得更加可持續的業務增長機會。

行業大咖齊聚“活力·ESG”創新論壇圓桌,共話企業ESG機遇與挑戰

利樂大中華區可持續發展總監龍朝陽

聚焦企業ESG機遇與挑戰

在綠色建築方面,黃俊鵬指出,7月24日,住建部釋出了國家标準《零碳建築技術标準(征求意見稿)》。作為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的一部分,該标準為建築行業從規劃設計、施工建造到運作維護建築全生命周期提供了可參照的技術指南。

但從全生命周期的角度看,建築碳排放80%以上屬于運作期間的間接碳排放,與電網的碳排放因子關系密切。再電氣化是目前建築運作零排放最可行的技術路徑。

同時,該标準對建築應對氣候變化的關注較少。黃俊鵬坦言:“我們不僅要關注碳排放,也需要關注建築應對極端氣候的韌性。”

黃俊鵬指出,希望大家不要僅僅關注零碳和碳排放,因為綠色建築标準裡其實也涵蓋了降低碳排放的内容。在氣候變化,極端氣候災害頻發的大背景下,房地産企業如何應對氣候風險卻往往被忽略。由此,我們正發起編制建築應對氣候變化的相關标準。

數字科技如何助力ESG進步?陳京南表示,企業做ESG,就是要把自己的碳算清楚。碳其實是碳資産,厘清資産之後,未來就能夠有收益。

陳京南指出,大陸政策可歸納成兩條線,一條線是針對于排放高的控排企業,通過配額來進行管理。另外一方面也鼓勵這些企業自身去減排。減排會受到獎勵,整個過程中要用到很多數字化和高科技的技術。

把企業的碳排放算清楚,每一個環節都涉及到數字化技術,包括通過物聯網技術可以自動采集排放資訊,比如數字碳表可以自動采集出二氧化碳的排放,能源消耗就可以自動算。

第二,通過大資料。公司有海量的資料,通過各種大資料的比對,一方面可以提高資料品質,本質上避免人為的造假或者誤差,同時也服務企業政府“碳達峰”。

利樂公司此次獲獎的案例是推動牛奶盒回收鍊路建立。龍朝陽介紹到:“我們在廈門推動了國内第一個低值可回收的自動分撿中心,嘗試解決不容易被市場化解決的回收物,包括奶盒、快遞餐盒、外賣袋、紙杯紙碗等等這些品類。我們關心的不隻是奶盒怎麼回收,而是将目光放遠到中國的包裝廢棄物,嘗試思考和摸索不同的回收模式,這樣才有可能找到一個更持續的解決方案。”

據悉,廈門分撿中心已運作7個多月,有很多的地方政府都有去參觀,也有興趣拓展到更多的城市。利樂希望能與合作夥伴共同努力去推動找到一個适合中國的包裝廢棄物的解決方案,循環經濟同樣能帶動碳減排。

新能源汽車無疑是當下ESG領域最火的産業。翟宇博表示,截至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車的銷售量超過374.7萬輛,同比增長44.1%,在很多城市,新能源車整體滲透率都超過30%。

在公司的ESG實踐方面,“我們目标到2028年實作營運層面碳中和,實作使用100%可再生能源電力。在過去的一年,我們實作了全年碳減排184.77萬噸,較2021年提升106.22%;清潔能源購電量3.93億千瓦時,占比高達89.52%,這是我們的綠色業績。”翟宇博表示。

翟宇博指出,隻有把ESG與企業業務實踐和商業價值結合起來,企業ESG發展才能行穩緻遠。能鍊自身的業務場景與ESG高度貼合,今年以來,能鍊旗下能鍊智電(NAAS.US)收購了香港太陽能光伏一站式服務商香港光電,切入香港分布式太陽能電站領域;與海博思創成立合資公司——能鍊海博,攜手發力儲能業務;日前還取得了深圳虛拟電廠負荷聚合商資質等。我們希望打造一個真正的“光儲充一體化+虛拟電廠”的有效業務場景,推動ESG生态建立,同時帶動整個行業企業真正參與到ESG發展中。

展望未來:ESG發展需要合作共赢

ESG影響力在全世界範圍内持續升溫,多為嘉賓表示,希望各行業形成合力,共同參與ESG理念的傳播,推動整個社會綠色轉型。

展望未來,利樂大中華區可持續發展總監龍朝陽提出,跨行業合作可以形成合力,在循環經濟發展中,回收體系的建立靠的正是合力。一家企業的影響力畢竟有限,踐行ESG最終的目的是推動整個社會的可持續轉型,隻有彙聚衆力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中國建築節能協會低碳健康地産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黃俊鵬指出,對于房地産公司而言,普通的消費者不一定會為碳買單。媒體要為房地産行業創造一個相對好的輿論環境,鼓勵房地産公司去買碳,為低碳、減碳技術的研發做出貢獻的同時,幫助企業或項目實作一定時間段的碳中和。同時希望大家辯證地看低碳與健康協同的問題。

平安銀行戰略發展部董事總經理盧樂書認為,2022年是碳賬戶的元年,下一步依靠行業力量做起來,最重要的是标準的建立。碳賬戶未來一定是互聯互通的,再下一步就是個人碳資産的有效流動和流通。

能鍊碳中和事業部總經理翟宇博表示,企業的ESG行動,就是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縮影,每家企業都有自己不同的實踐。我們希望有更多企業聯合起來,以自身業務為基礎,去做相關ESG的深耕,這樣一方面能夠反哺自身業務發展,同時助力企業ESG行穩緻遠。

此外,科技創新不單有技術領域的創新,還有很重要的就是商業模式和商業場景的創新,這種場景創新就能讓ESG企業在這裡面有很大的亮點,發揮很大的價值。羅克佳華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首席資料官陳京南也希望讓數字化和綠色化雙化協同,用高科技引領可持續新風潮。

SFC

本期編輯 劉巷 實習生 章寶怡

著名演員、導演黃渤榮獲21世紀“活力·ESG”環境友好大使

引領可持續新風潮!21世紀“活力·ESG” 入圍創新案例揭曉!

多方共同發起“可持續發展行動倡議”,陪伴企業踐行ESG理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