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通過上半年中美個人收入資料比較,尋找擴大消費的發力點

作者:火星宏觀

#财經知識科普#

内容提要:

最近促消費的檔案措施頻發,但網友認為不解決增加收入的擴大消費無異于無米之炊。原因是收入配置設定給個人的蛋糕太少,中國社會保障雙軌制以及債務負擔過重也導緻中國居民的高儲蓄率與低消費率。擴大居民消費,還需要在增加居民收入、降低居民負擔上動真格。

一、最近促消費的檔案頻發,但網友認為不解決增加收入的擴大消費,無異于無米之炊

通過上半年中美個人收入資料比較,尋找擴大消費的發力點

上半年,大陸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22.76萬億元,同比增長8.2%。

但在3-5月分别增長10.6%、18.4%、12.7%之後,6月份增幅已經回落到3.1%。消費複蘇乏力問題已經引起了各部門的重視。

是以,最近促消費的政策、措施、消息頻出。

通過上半年中美個人收入資料比較,尋找擴大消費的發力點

7月31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部署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等六方面任務時,強調促消費擴投資,保障和改善民生。

要求各地各部門要促進大宗消費穩步恢複和擴大,推動服務消費保持較快增長,加力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持續促進居民增收,提高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水準。

8月4日上午,國家發改委、财政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稅務總局聯合召開新聞釋出會,介紹“打好宏觀政策組合拳,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會議上,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袁達表示,官方将着力擴大内需、提振信心、防範風險,組織實施好階段性政策的延續工作,持續謀劃研究一批針對性更強、力度更大的儲備政策,根據形勢變化及時分批出台實施。

例如,實施好恢複和擴大消費的系列政策,促進汽車等大宗消費。同時,在更好滿足居民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通過上半年中美個人收入資料比較,尋找擴大消費的發力點

但不少網友對這些措施并不領情。認為這些擴大消費的措施,對眼下的消費降級、平替消費沒有實質性的刺激。越來越多的人認為,現在老百姓不敢消費,主要原因是沒錢消費,收入不穩定,對未來3-5年甚至更長時間的經濟都持悲觀的态度。

的确,如果不解決穩定收入、增加收入,建立健全的醫療保障、住房保障、失業保障等問題,擴大消費對普通人來說就是無米之炊、望梅止渴。

從2023年上半年中美居民收入的規模和結構比較,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

二、從中美個人收入占GDP的比重看,中國居民消費無力的根源在于收入配置設定給個人的蛋糕太少

通過上半年中美個人收入資料比較,尋找擴大消費的發力點

2023年上半年,美國GDP規模為132447億美元,中國為85586億美元,約為美國的64.6%。美國人均GDP為39734美元,我們為6065美元,約為美國的15.3%。

但美國人均稅前收入高達35523美元,我們僅為3499美元,隻達到美國的9.9%,比人均GDP占比低了三分之一。人均可支配收入美國為28762美元,我們為2839美元,也隻有美國的9.9%。

通過上半年中美個人收入資料比較,尋找擴大消費的發力點

個人的收入,是消費的基礎,這不僅是一個經濟學常識,也是大衆的生活常識。

上半年,每生産100元GDP,美國人可以從中分到72.4元用于消費,但我們的居民僅能從中分到46.8元用于消費。

國民收入配置設定制度這一塊,壓抑了居民的消費能力。與美國的配置設定結構比較,我們的國民收入配置設定制度讓居民的消費能力損失了35.4%。

三、社會保障雙軌制導緻中國居民的高儲蓄率與低消費率

通過上半年中美個人收入資料比較,尋找擴大消費的發力點
通過上半年中美個人收入資料比較,尋找擴大消費的發力點

2023年上半年,美國個人的消費率為95.7%,我們隻有64.8%。美國個人的儲蓄率隻有4.3%,我們卻高達35.2%,超過了我們可支配收入的三分之一。消費率低而儲蓄率高,讓中國居民的消費傾向比美國低了30.9%。

理論上說,我們的可支配收入隻有美國的9.9%,剛性消費需求占收入的比例應該更大,消費率應該更高,為何反而比美國低了3成?

表面資料看,中國的社會保險繳費率和展現政府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的居民的轉移支付淨收入在收入中的占比,都比美國高。

通過上半年中美個人收入資料比較,尋找擴大消費的發力點

備注:上表中,Social Insurance Taxes為美國财政收入中的社會保險稅收入,内容接近我們的社保基金和醫保基金。但我們的财政收入中未統計這個資料,需要分别從勞動保障部和醫療保險局兩家官網收集。

2023年上半年,中國個人人均繳納社保基金、醫保基金等社會保險稅581美元,占稅前個人收入的16.6%。美國人均繳納社會保險稅2536美元,占稅前個人收入7.1%。

在可支配收入中,中國人均獲得轉移支付淨收入518美元,占可支配收入的18.2%。美國人均獲得轉移支付淨收入3388美元,占可支配收入的11.8%。

一般而言,社會保障水準不夠才會導緻居民增加預防性儲蓄。但資料上看,我們的社會保障水準與美國比,并不低啊!

通過上半年中美個人收入資料比較,尋找擴大消費的發力點

問題出在我們的雙軌制社保、醫保制度上。

首先是我們的社會保險制度按受保人有無機關分為職工社保醫保,和城鄉居民社保醫保兩種差異極大的制度。

上半年,職工的社會保險費人均繳費額為9991元,城鄉居民僅為1164元,僅達到職工标準的11.7%。而城鄉居民在勞動保險基金繳費總人數中占到51.7%,在醫療保險基金繳費總人數中占到73.1%。接近6成的城鄉居民隻能享受不到職工12%的社會保障,造成這部分人必須在原本不高的收入中多存錢,以防止失去收入、失去勞動能力或者生病的風險沖擊。

其次是職工社會保險制度中也存在兩種差異極大的保障标準。

通過上半年中美個人收入資料比較,尋找擴大消費的發力點
通過上半年中美個人收入資料比較,尋找擴大消費的發力點
通過上半年中美個人收入資料比較,尋找擴大消費的發力點

網友@龍抖觀察 披露,其交了30年社保的父親退休了現在一個月拿2700,他的國小校長退休後現在一個月13000。國有機關與民營機關養老金相差3-6倍這個現象,從我的觀察來看,這是一個普遍現象。我們全國5億多有機關的勞動者中,在國有機關工作與退休的,隻占20%。但這20%的終身俸是其餘80%的3-6倍。這8成民營機關的勞動者面對未來隻有國有機關五分之一左右的終身俸,自然必須減少消費、增加積蓄來增強對未來風險的預防。

四、中國居民的債務負擔比美國重,也是消費率低的重要因素

通過上半年中美個人收入資料比較,尋找擴大消費的發力點

在收入較低時,雖然可以借助杠杆----即負債來增加消費,但負債率和債務收入比是有安全邊際的。一般而言,當債務利息占收入的比例超過了收入增長幅度時,個人償債能力就開始惡化,債務風險就開始爆發,依靠債務來擴大消費就已經撞到南牆。

大陸居民杠杆率20年來快速增長,從2000年的10.9%,一路飙升到今年上半年的64.9%,已經接近了美國64.9%的居民杠杆率。

但由于大陸居民可支配收入在GDP中的占比,比美國低了三分之一,是以雖然居民杠杆率接近,但衡量居民債務負擔的居民債務收入比,我們就比美國高多了。上半年美國為89%,我們為140%。比美國高57%。

目前美國個人貸款的存量利率不到3.1%,6月份個人貸款餘額為17.05萬億美元,上半年人均支付利息793美元,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8%,遠低于上半年可支配收入8.9%的增速,意味着個人消費還有6.1%的增長空間。

目前大陸居民房貸的存量利率約為5.3%,6月底居民貸款餘額為77.73萬億元,居民半年需支付利息2.06萬億,人均1460元,占上半年居民收入的7.4%,已經超過上半年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6.5%。這意味着減去利息,上半年的居民收入實際上還減少了0.9%,這自然影響了居民消費。

五、擴大消費,還需要在增加居民收入、降低居民負擔上動真格

通過上半年中美個人收入資料比較,尋找擴大消費的發力點

我們通過與美國個人收入、社會保障、債務負擔方面資料的比較,不難發現居民消費率較低,是目前的收入配置設定制度、社會保險制度、金融政策所導緻的,居民受制于政策,想擴大消費而難以動彈。

是以,無論出台多少提振居民消費信心的措施,都不如動真格增加居民收入、降低居民負擔有效。這些有效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第一、增加國民收入配置設定制度中勞動者所得的比例,一年提高一點,争取10年内居民收入在GDP中的占比接近美國;

第二、改革社會保障體制,逐漸縮小國有機關與民營機關的社保水準差距,職工和城鄉居民社保水準差距,争取10年内建立統一的單軌社保制度;

第三、降低居民存量貸款利率,每年降低0.2%,10年左右将貸款利率降低到與美國接近的水準。

第四、近1-2年,将國有固定資産投資資金的一半,拿出來平均發給全國居民,每人每年大約可以發1萬元。從已經普遍發錢經濟體的效果來看,每年給居民發14萬億現金拉動經濟的效果,肯定超過50萬億固定資産投資拉動經濟的效果。

【作者:徐三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