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0不要碰的6個行業

2020年盡量不要碰的6個行業

社交電商

2020年,受年初疫情影響,實體經濟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線上經濟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消費趨向點。而自2019年下半年開始,由于公域流量增速放緩,以私域流量為主的社交電商逐漸崛起,誕生了六家社交電商,總市值為339.92億元,以及三家“獨角獸”和六家“千裡馬”總估值共計485.43億元。但盡管如此,7月15日,國内知名電商智庫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釋出《2019年度中國社交電商市場資料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社交電商市場規模為20605.5億元,同比增長71.71%,社交電商市場規模連續三年增速呈現下滑趨勢,2017年下滑8.69個百分點,2018年下滑13.97個百分點,2019年下滑3.82個百分點,社交紅利被瓜分。

2020不要碰的6個行業

據網經社監測顯示,目前社交電商市場主要的玩家分為五類:以拼多多、京東拼購、京喜、蘇甯拼購等為代表的拼購型,以愛庫存、斑馬會員、貝店、芬香等為代表的分銷型,以小紅書商城、寶寶樹、考拉精選、年糕媽媽等為代表的社群型,以返利網、什麼值得買、一淘網等為代表的導購型,以有贊、微盟、點點客等為代表的工具型。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絡零售部主任、進階分析師莫岱青表示,淘集集的倒閉引發業内警醒,也預示着行業進入洗牌期,社交電商要在注重品質的前提下擁有價格優勢,更需要找到适合的發展模式,提升“造血能力”。在這種激烈競争的局面下,中小社交電商自然無以為繼,“叢林法則”導緻優勝劣汰。

社交電商市場紅利式微的一大原因是使用者規模已近飽和。網經社“電數寶”電商大資料庫顯示,2019年我國社交電商使用者規模為7.13億人,對比2018年的6.08億人,同比增長17.26%。受創業、投資、巨頭的影響,社交電商前幾年的使用者規模快速增長,2016-2018年,使用者規模從4.18億人擴大到6.08億人,上升至28.54%。2019年行業使用者規模繼續保持增長,但是增速回落。

《報告》也認為,資本對社交電商的熱度在降溫。資料顯示,2019年我國社交電商融資總額達16.4億元,比2018年的90.3億元下降81.84%。社交電商融資金額在2014-2016年迅速增長,從起初的1.43億元上漲到19.1億元。2017年迅速回落,融資金額僅為8.8億元,同比下降53.93%。2018年迅速攀升,同比增長達926.13%。

但這一領域仍在2019年湧現了三家“獨角獸”和六家“千裡馬”,2019年社交電商“獨角獸”共三家,分别是荔枝、微店及鲸靈集團,估值分别為20億美元、15億美元、10億美元,總估值達45億美元。同時,2019年社交電商“千裡馬”共六家,分别是萬色城、愛庫存、貝店、KK直播、有車以後、生日管家,估值分别為52億元、35.75億元、30億元、22.75億元、20億元、10億元,總估值達170.5億元。

此外,網經社“電數寶”電商大資料庫顯示,截至2019年12月底,雲集、微盟、有贊、如涵、蘑菇街、什麼值得買六家社交電商上市公司市值分别為68.87億元、68.43億元、68.43億元、40.39億元、16.99億元、76.81億元,總市值為339.92億元。

但不可否認,社交電商“野蠻生長”引發的問題仍不容小觑,2019年該領域熱點被投訴問題主要聚焦在商品品質問題、拉人頭、傳銷、虛假宣傳、霸王條款退款難且款項未及時退回、貨不對闆、售後服務差、久未發貨等八個方面,而涉及投訴較多的社交電商有斑馬會員、雲集微店、貝店、達令家、達人店、愛庫存、好衣庫、洋蔥海外倉、好物滿倉、楚楚推、有好東西、全球時刻、閨秘mall、脈寶雲店、花生日記等。

生鮮電商

4000多家生鮮電商,隻有1%盈利

2020不要碰的6個行業

生鮮産品電子商務,簡稱生鮮電商,指用電子商務的手段在網際網路上直接銷售生鮮類産品,如新鮮水果、蔬菜、生鮮肉類等。生鮮電商随着電子商務的發展大趨勢而發展。2012年被視為生鮮電商發展的元年。2019年,中國生鮮電商市場交易規模約為1620.0億元,保持29.2%穩定增長。

7月23日,每日優鮮宣布完成新一輪4.95億美元融資,該筆融資也是生鮮到家行業目前的最大規模融資。這一次的巨額融資将每日優鮮推向了風口浪尖。

2014年11月,每日優鮮以新穎的的“前置倉”模式,迅速圈層并擠入生鮮電商市場,用最快的速度成為行業獨角獸。今年受到疫情影響,消費者的生鮮需求大幅提升。

一場疫情,讓使用者成引導式被動消費到主動消費,生鮮電商看似成為最大獲益方,但或許也給線上生鮮業危機埋下伏筆。每日優鮮再拿融資,生鮮電商燒錢效應仍在持續。

盈利式增長,毛利過低

QuestMobile釋出的《2020中國移動網際網路“戰疫”專題報告》顯示,中國生鮮電商整體DAU從不到800萬,在春節期間突破1000萬。與此同時,新增使用者、客單價這兩個重要名額也得到了擡升。

艾媒咨詢的資料顯示,今年1月22日到2月6日的兩周内,國内主流生鮮電商平台每天新增使用者規模都在1萬人以上。

然而早在去年年底,每日優鮮就宣布已經實作全面盈利。每日優鮮在主要城市建立起 “城市分選中心 + 社群配送中心” 的極速達冷鍊物流體系,為使用者提供全球生鮮産品 “2 小時送貨上門” 的極速達冷鍊配送服務。目前每日優鮮已經在16個城市,為數千萬家庭提供服務。

行業競争大,出圈不易

生鮮市場看起來“光鮮亮麗”,其背後的“苦楚”隻有自己知曉。淘寶、京東、蘇甯、亞馬遜、順豐等“大佬”陸續試水生鮮電商業務。這就使得行業競争加大,而後有不少新血脈加入生鮮電商隊列。

2017年生鮮電商迎來了一輪“井噴”,而在這些的生鮮市場之路中,有些人“中途退場”,有些人則“苦苦堅守”。在疫情前,生鮮電商的關停數量已經超過二十家,倒閉原因大多為資金鍊斷裂。2020年初受疫情影響,“沉寂已久”的生鮮電商市場變得異常活躍。行業的競争也不隻是停留在貨品上了,而是轉向經營品質以及提高使用者體驗。

電子煙

7月30日上午,按照在全國範圍内開展電子煙市場專項檢查要求,鄭州市惠濟區市場監管局與鄭州市煙草專賣局北城直屬分局聯合開展電子煙市場整治行動,同時聯合多個白酒廠家,進行白酒打假行動。

此次行動共出動執法人員40名,分為四路,重點對轄區各中國小周邊、自動售賣機、大型商超、煙酒店等區域進行檢查,嚴查是否存在向未成年人售賣電子煙的行為、是否存在虛假違法廣告、銷售假冒僞劣煙酒等商品的行為。

行動一共排查了惠濟萬達周邊和長興路街道商戶100餘家,檢查商品6類30種,現場查處1家違法銷售電子煙的售賣機和1家無證經營商戶。

據介紹,該項行動是惠濟區開展聯合執法行動的啟動儀式。接下來,惠濟區将開展持續性的嚴查态勢,一是将法律宣傳和嚴格執法有機結合,加大行動成果和典型案例宣傳,宣傳覆寫面争取做到100%;二是針對特定市場主體開展行政約談,認真分析投訴舉報線索,建立排查動态台賬,對重點區域排查覆寫面達到100%;三是對違法案件,發現一起,嚴查一起,建立煙草、市場監管、廠家、公安機關關聯機制,形成監管合力,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維護文明誠信經營的社會主義市場經營秩序;四是依靠網際網路監控手段,全面清理網際網路電子煙銷售,全面清理網際網路違法電子煙廣告。促進“打、防、攔”三位一體圍堵格局形成體系、發揮實效,助力煙草市場綜合治理工作的順利進行,将嚴格執法高壓态勢保持下去,嚴防違法經營行為死灰複燃。

2020不要碰的6個行業

果然是賺錢的行業就是不缺勇敢者!

長租較高價的電梯大廈

近日,商務部公布了2020上半年我國消費市場運作情況。今年1-6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23萬億元,同比下降11.4%,其中,3-6月份降幅連續收窄,尤其是服務消費逐漸恢複,網上消費較快增長。

2020不要碰的6個行業

作為民生重要組成部分的居住消費市場,上半年走勢與社會消費品市場運作情況基本保持一緻,在1-2月“U”型觸底後,連續4個月逐漸回升。

在加速市場回暖過程中,自如等長租機構發揮服務優勢,充分利用線上化技術,并配合推出“海燕計劃”、“億元補貼”等舉措平衡供需,有效地縮短了成交周期,促進市場回暖。專家表示,預計下半年租賃需求會進一步釋放,市場總體将向好發展。

線下教育行業

2020年的新冠疫情,使得整個教育行業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線下全面叫停,線上及時補位,線上教育進入爆發式增長階段,向三四線下沉市場發展。

2020不要碰的6個行業

今年2月,黑闆洞察曾深入低線城市教培機構,采訪資深一線教育從業者,了解到了一些小城裡疫情之下的感悟與體會。近半年過去,大部分省市線下機構複課,看似回到了正軌。但真實的情況究竟如何?個中艱辛隻有經曆過的人最清楚。

在教育這座圍城中,城裡的人想出去但還在繼續堅持着,城外的人懷揣着熱忱的心想進來,但是被迫放棄。近日,他們分别向黑闆洞察講述了兩段完全不同的低線城市教培故事。

“線下機構,我是不會再開了”

造車行業

随着汽車市場不斷壯大,在國民經濟支柱中的作用不斷增強。汽車稅收占全國稅收比重、從業人員數占全國就業人員數比重、汽車銷售額占全國商品零售總額的比重均超過 10%。

2020不要碰的6個行業

一是個性化定制成為未來發展趨勢。目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愈演愈烈,汽車産業生态和競争格局面臨重構,産品形态和生産方式深度變革,汽車産品加快向低碳、電動、智能化方向發展,汽車正從單純交通工具轉變為大型移動智能終端,儲能單元。汽車生産由過去的大批量流水生産,向充分協作的智能制造邁進。

二是新型需求和商業模式加速湧現。網際網路與汽車深度融合,老齡化和新生代使用者比例持續提升,消費者需求和多元化特征日趨明顯,智能交通、共享出行、個性化服務成為重要方向。

三是産業格局和生态體系面臨重構。新型科技企業大舉進入行業,傳統企業和汽車産業競合發展,産品鍊、創新鍊發生變化, 全球産業生态正在重構。

許多國家紛紛調整發展戰略,在新能源、智能網聯産業加快産業布局,搶占新一輪制高點,一些國家已經制訂了停止生産銷售傳統能源汽車的時間表,目前工信部也啟動了相關研究,也将會同相關部門制訂我國的時間表。這些舉措必将推動我國汽車産業發展的環境和動力發生深刻變化。

問題

經過多年努力,我國汽車産業已經形成較為完備的産業體系,在某些領域的技術水準與國外差距不大,已經具備同國外發達國家同台競技的基礎和條件,但起點相同,并不意味着同步達到終點。面臨新一輪新趨勢,我們必須從解決發展瓶頸和短闆出發,積極作為、主動發力,在我看來至少有以下幾個問題需要重點關注。

一是行業散、小、亂問題。企業數量衆多,行業發展水準參差不齊。散、小、亂一直是我們汽車行業的問題,許多企業并不掌握核心技術但盲目鋪點,近年來國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沒有取得很好的效果。面對汽車産業進一步擴大開放的局面,産業競争态勢必然更加激烈,如何應對是我們必須面對的重大問題。這幾年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雖然取得重大進展,但現在也呈現出結構性過剩的苗頭,必須引起産業界的高度重視,認真加以防範。

二是創新能力滞後問題。我國汽車企業創新能力有了長足進步,但是和國際先進水準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很多核心技術仍受制于人。高效内燃機和先進變速器一直以來都是整個行業的短闆,在新能源汽車方面還缺少正向研發的純電動平台,動力電池尚未取得革命性突破,先進傳感器關鍵部件的研發剛剛起步,整車輕量化、智能化仍有待進一步提升。我們還存在一些體制機制障礙,如果不取得實質性突破,将有可能再次錯過戰略機遇期。

三是節能減排問題。截至2016 年底,我國汽車保有量接近兩億輛,巨大保有量帶來嚴峻的資源、能源和環境壓力。我國 2016 年乘用車能源消耗量和國際水準相比還有一定差距,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