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國傳教士在巴勒斯坦地區傳教活動的緣起 黎凡特“Levant”源于拉丁語“Levare”,意為“日出之地”,指的是地中海

作者:崛秘局

美國傳教士在巴勒斯坦地區傳教活動的緣起

黎凡特“Levant”源于拉丁語“Levare”,意為“日出之地”,指的是地中海地區東岸,阿拉伯沙漠以北,托魯斯山脈以南和上美索不達米亞以西的一大片土地,涵蓋了叙利亞地區和巴勒斯坦地區。

叙利亞地區包括今天的叙利亞和黎巴嫩,16世紀初,叙利亞地區被納入奧斯曼帝國版圖,18世紀以來,随着奧斯曼帝國的衰落,外國勢力滲透到這一地區。

巴勒斯坦地區包括今天的以色列、約旦河西岸、加沙地帶以及約旦西部,該地區對基督教、伊斯蘭教和猶太教的信徒來說都具有重要的宗教意義。工業革命時期蒸汽輪船的發明為美國傳教士前往黎凡特地區提供了便利。

19世紀下半葉,巴勒斯坦地區開始在美國新教徒的生活中扮演新的角色。它從烏托邦式的《聖經》插圖藝術形象中變成了一個地理上的神話,承載了許多人的宗教理想和千禧年的願景,古老的巴勒斯坦越來越受到美國新教徒的歡迎。

在西方全球殖民擴張的背景下,源源不斷的美國新教徒前往巴勒斯坦地區朝聖,試圖尋找想象中的精神和物質财富。在美部會的帶領下,美國傳教士在聖地耶路撒冷建立起所謂的“巴勒斯坦布道會”,加速了基督新教在巴勒斯坦地區的傳播。

1819年2月,美部會公開宣布向中東派遣傳教士“以期最終在耶路撒冷成立布道組織”,這一決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美國社會所期待的“在古代以色列建立美國前哨站的浪漫前景”的影響。

巴勒斯坦地區之是以具有吸引力,還因為它見證了基督教和基督教會的創立和發展的一系列曆史事件,在基督徒信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美部會的決定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促進猶太人皈依的觀念及潛在的千禧年主義的影響。最早的美國駐巴勒斯坦傳教士是列維·帕森斯和普林尼·菲斯克。

他們試圖改造巴勒斯坦使其更符合美國人對“聖經之地”的想象,賦予聖地耶路撒冷以美國和西方的價值觀。

為了做到這一點,美國新教徒稱巴勒斯坦為“第五福音”,試圖讓當地人皈依新教,并排斥東正教和天主教在該地區的影響。

巴勒斯坦吸引美國傳教士的原因之一是它與《聖經》的密切聯系。大多數美國人前往巴勒斯坦的目的與其說是為了旅行還不如說是為了朝聖和尋找宗教慰藉。

甚至連不那麼虔誠的美國人到了巴勒斯坦也不會忘參觀耶稣出生、生活、傳教和去世的地方,并對這些地方充滿敬畏之情。

随着朝聖活動的開展,《聖經》成為美國家庭的必備讀物,《聖經》的出版和閱讀方式也随之發生了變化。

受到19世紀制圖學發展的影響,這一時期《聖經》的閱讀方式涉及地圖、圖表和關于中東習俗的資訊,還包括一些聖地耶路撒冷的精美插圖。人們通過更加科學的方法來閱讀和了解《聖經》,這培養了對《聖經》的理性思考。

在19世紀,《聖經》已經成為新教徒信仰的核心,依靠物質感官來促進宗教情感。這一時期,以《聖經》故事插畫為背景的客廳裝飾在美國盛極一時,并在1810年至1870年達到巅峰,美國人沉浸在“宗教和家庭情感”相交融的社會氛圍當中。

向聖地耶路撒冷傳教的理念是這一時期美國社會精英和大衆階層共有的常識,巴勒斯坦地區成為美國新教徒傳教的重要場所。巴勒斯坦地區的朝聖活動被視為一種傳統的、優雅的、具有教育性質的“大旅行”,超越了世俗的束縛。

傳教士普林尼·菲斯克認為,他去耶路撒冷的旅行是為了引導更多的人關注聖地和自己的信仰,那些因為種種原因無法親身體驗朝聖的人可以通過閱讀他人的旅行記錄和感受獲得朝聖體驗,這将有益于提升個體的“健康、道德和政治”。克裡米亞戰争後巴勒斯坦地區相對穩定的環境為美國傳教士的活動提供了必要的外部條件。

參考文獻:Bruce A.Harvey,American Geographics:U.S.National Narratives and the Representation of the Non-European World,1830-1865,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p.8.

美國傳教士在巴勒斯坦地區傳教活動的緣起 黎凡特“Levant”源于拉丁語“Levare”,意為“日出之地”,指的是地中海
美國傳教士在巴勒斯坦地區傳教活動的緣起 黎凡特“Levant”源于拉丁語“Levare”,意為“日出之地”,指的是地中海
美國傳教士在巴勒斯坦地區傳教活動的緣起 黎凡特“Levant”源于拉丁語“Levare”,意為“日出之地”,指的是地中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