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學Linux必會的那些指令,純幹貨分享(1)

今天寫一篇學Linux新手必須掌握的指令,與網上其它文章不同的是,本文純經驗總結,沒有廢話。

學Linux,指令是必須的,類似學指令的文章也不少,但都是長篇大論,不斷講參數,講文法,哪些常用的,哪些基本不用的,根本無從分辨,今天這篇文章,是我多年一線運維工作經驗的總結,免去繁瑣冗長的參數文法講解,隻介紹企業常用的那些指令,以及參數組合,記住這些就足以應付Linux方面的工作了,新手同學們,大家趕緊收藏起來吧。

1、 Linux下的shell簡介

shell的本意是“殼”的意思,其實已經很形象地說明了shell在Linux系統中的作用。shell就是圍繞在Linux核心之外的一個“殼”程式,使用者在作業系統上完成的所有任務都是通過shell與Linux系統核心的互動來實作的。

Linux下除了預設的Bourne again shell(bash),還有很多其他的shell,例如C shell(csh)、Korn shell(ksh)、Bourne shell(sh)等。每個版本的shell功能基本相同,但各有千秋,現在的Linux系統發行版一般都以bash作為預設的shell。

2、系統管理與維護類指令

(1)、cd指令

改變目前工作目錄,其用法與Windows下的cd類似。

cd [目錄] 切換到有目錄名指定的目錄下,注意Linux下檔案和目錄是區分大小寫的
cd 或者cd ~ 傳回目前使用者的預設工作目錄,注意cd與“~”之間有一個空格
cd ~[使用者名] 傳回指定使用者的工作目錄下,注意這裡“~”和使用者名之間沒有空格
cd ..或者cd ../ 傳回到上級工作目錄下
cd / 傳回到根目錄下           

(2)、ls指令

顯示指定工作目錄下的内容,列出工作目錄所含的檔案及子目錄。此指令與Windows下的dir類似。

常用指令組合:

ls -al #顯示指定目錄下的所有檔案以及子目錄,包含隐藏檔案.
ll(ls -l) #除檔案名稱外,同時将檔案或者子目錄的權限、使用者和大小等資訊詳細列出           

(3)、pwd指令

顯示目前的工作目錄,執行pwd指令可立刻得知目前所在的工作目錄的絕對路徑名稱.

(4)、ps指令

顯示系統程序在瞬間的運作動态。

ps的選項非常之多,但是記住幾個選項組合就足夠了。

ps -ef #顯示所有使用者、系統的程序,包含每個程式的完整路徑
ps -aux #顯示更詳細的程序資訊           

(5)、df指令

顯示Linux系統的磁盤空間占用情況

常用組合:

df -h #人性化檢視磁盤空間情況
df -Th #檢視磁盤空間并展示檔案系統類型
df -hi #檢視磁盤分區Inode占用情況           

(6)、top指令

top指令提供了實時的對系統處理器狀态的監控,它能夠實時顯示系統中各個程序的資源占用狀況。該指令可以按照對CPU的使用、記憶體使用和執行時間對系統任務程序進行排序顯示,同時top指令還可以通過互動式指令進行設定顯示。

3、檔案管理與編輯類指令

(1)、cp指令

用來将給出的檔案或者目錄拷貝到另一個檔案或者目錄中.

常用組合:

cp -ar Python-3.10.7 /tmp #在拷貝檔案或目錄時,保留檔案或目錄所有屬性。

(2)、mkdir指令

用來建立一個目錄

[root@51ctolinuxserver mnt]# mkdir iivey           

(3)、mv指令

mv指令用來将檔案或目錄改名或将檔案由一個目錄移入另一個目錄中。如果源類型和目标類型都是檔案或者目錄時,mv将進行目錄重命名。如果源類型為檔案,而目标類型為目錄時,mv将進行檔案的移動。如果源類型為目錄,則目标類型隻能是目錄,不能是檔案,此時完成目錄重命名

mv 源檔案或目錄 目标檔案或目錄           

(4)、rm指令

rm指令用來删除某個目錄及其下的所有檔案及子目錄。對于連結檔案,隻是斷開了連結,原檔案保持不變。

常用指令組合:

[root@51ctolinuxserver mnt]# rm -rf 檔案或目錄        #不提示直接删除檔案或目錄           

删除資料前,一定要備份資料,以免誤删除。

(5)、ln指令

ln指令用來在檔案或目錄之間建立連結。Linux下的連結有兩種,一種是硬連結(Hard Link),一種是符号連結(Symbolic Link),也叫軟連接配接,預設情況下ln指令産生的是硬連結。

硬連結:是指通過檔案的索引節點來進行連結。

符号連結:軟連結類似于Windows中的快捷方式,是以軟連結是一個指向真正的檔案或者目錄位置的符号連接配接。

[root@mylinux ~]#ln /etc/hosts /mnt
[root@mylinux ~]# ln -s /etc/hosts /opt           

linux中使用軟連接配接較多,是以必須熟練掌握軟連接配接的實作方式。

4、權限與程序管理類指令

(1)、su指令

su指令主要用于改變使用者身份。

例子1:普通使用者要成為超級使用者,可執行如下指令。

$su -           

根據系統提示輸入超級使用者密碼,即可轉變為超級使用者。注意:su後面的“-”就是加載root環境變量.

例子2:在普通使用者A下修改超級使用者root的密碼,可以使用下面的指令。

$su -c passwd         #c選項表示改變身份運作一個指令後就結束           

然後根據提示輸入root密碼,接着連續兩次輸入root使用者新的密碼。執行完畢,系統自動退出到普通使用者A下。

(2)、chmod指令

chmod用于改變檔案或目錄的通路權限。可通過數字設定法修改檔案或目錄的權限。

0表示沒有任何權限
1表示有可執行權限,與上面字元表示法中的“x”有相同的含義。
2表示有可寫權限,與“w”對應
4表示有可讀權限,對應與“r“           

如果想讓檔案的屬主擁有讀和寫的權限,可以通過4(可讀)+2(可寫)=6(可讀可寫)的方式來實作,那麼用數字6就表示擁有讀寫權限。

例子:chmod 755 /usr/local/bin/rsync.sh           

(3)、chown指令

chown就是change owner的意思,主要作用就是改變檔案或者目錄的所有者,而所有者包含使用者和使用者組,其實chown就是對檔案所屬的使用者和使用者組進行的一系列設定。

chown的使用例子:

[root@localhost ~]#chown -R www /var/www/html
[root@localhost ~]#chown -R mysql:mysql /usr/local/mysql           

說明:-R : 進行遞歸式的權限更改,也就是将目錄下的所有檔案、子目錄都更新成為指定的使用者組權限。常常用于變更某一目錄的情況。

(4)、useradd指令

useradd表示建立一個Linux使用者。例如:useradd iivey 表示建立一個使用者iivey。

常用選項:

-u uid:即使用者辨別号,此辨別号必須唯一。
-g group:指定建立使用者登入時所屬的預設組,或者叫主組。此群組必須已經存在。
-G group:指定建立使用者的附加組,此群組必須已經存在。
-d home:指定建立使用者的預設主目錄。
-s shell:指定建立使用者使用的預設shell。           

(5)、usermod指令

usermod用來修改使用者的賬戶屬性資訊,使用的選項跟useradd一樣。

例子:

usermod -G ixdba iivey #表示将iivey使用者加入ixdba組           

(6)、userdel指令

userdel用來删除一個使用者,若指定“-r”參數不但删除使用者,同時删除使用者的主目錄以及目錄下的所有檔案。

例子:userdel -r iivey           

(7)、kill指令

在linux系統中,程序ID(用PID表示)是區分不同程序的唯一辨別,它們的大小是有限制的,最大ID為32768,用UID和GID分别表示啟動這個程序的使用者和使用者組。所有的程序都是PID為1的systemd程序的後代。

kill指令用來關閉一個程序。

例子:

kill -9 PID         # PID就是要關閉程序的程序号碼           

(8)、killall指令

killall也是關閉程序的一個指令,與kill不同的是,killall後面跟的是程序的名字,而不是程序的PID,因而,killall可以終止一組程序。

例子:killall -9 java、killall -9 httpd           

未完待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