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豐皇帝應該算是中國古代曆史上最後一個還算擁有一點實權的皇帝了,在鹹豐去世之後,清朝剩下的那幾個皇帝,基本上都活在鹹豐老婆慈禧的陰影當中,可謂是悲哀至極,甚至因為慈禧的存在,鹹豐也被後人诟病不已。
很多人覺得比較好奇,鹹豐登基的時候年僅20歲,為何僅僅在位11年,31歲的鹹豐就英年早逝了呢?鹹豐的早逝和慈禧是否有關?
鹹豐早逝的客觀原因
估計熟悉曆史的人都知道鹹豐的身體不好,他從小就體弱多病,當初道光選擇繼承人的時候,都因為鹹豐的身體問題猶豫了很久,朝中大臣更是有人以鹹豐身體不好建議道光慎重考慮,可是最終道光還是在鹹豐的出色表現下,選擇鹹豐為繼承人。
關于鹹豐身體不好的本質原因,在史料中并沒有明确記載,反而是一些民間故事以及傳說中,講得繪聲繪色,說鹹豐當初是早産兒,是以才從小身體就不好,至于說這種說法是否合理,我們姑且不說,但鹹豐的身體确實從小就不好。
這個客觀原因是鹹豐無法改變的,也是他短命的原因之一,畢竟身闆本身就不好,想要改變還是比較困難的,當時的醫療條件又不像今天這麼發達,鹹豐想要通過後天改變更是難上加難,不過這個客觀原因絕對不是導緻鹹豐短命的本質原因。
單純從客觀原因而言,還有一個對鹹豐影響較大的就是曆史背景問題,鹹豐是一個比較悲催的皇帝,在即位之初,一心想要幹出一番事業,甚至以雍正為榜樣,打算學習雍正一樣刻苦治理國家。
奈何鹹豐僅僅認真治理了不到兩年時間,就徹底放棄了,因為他發現當時的清朝已經病入膏肓,絕對不是自己一己之力能夠輕易扭轉局面的,為何鹹豐會如此無奈呢?我們可以結合曆史背景分析一下,當時的清朝,可謂是内憂外患,從内部而言,官員腐敗、政治環境糟糕,而且還有太平天國起義,搞得清朝風雨飄搖。
從外部而言,當時的清朝已經遭受西方列強欺負,鹹豐卻無能為力改變什麼,這種絕望感是常人所無法了解的,正是在諸多壓力以及無奈之下,鹹豐心情越來越糟糕、身體也逐漸變差,心理方面更是出現了巨大改變。
在巨大壓力下,鹹豐最終選擇妥協,打算徹底放棄努力,并且用“醇酒婦人”的方法折磨自己,讓自己早點歸西,去向地底下的列祖列宗贖罪,這種思想一旦産生之後,鹹豐短命的悲劇就無法扭轉了。
鹹豐短命的主觀原因
正所謂人貴有自知之明,鹹豐的身體存在天生缺陷,并且當時的政治環境對自己嚴重不利,鹹豐就應該好好修生養性、對自己身體照顧多一些,才有機會恢複身體,并且活得更久。
奈何鹹豐反其道而行之,他打算用“醇酒婦人”的辦法折磨自己,從此以後無心處理政務,直接從紫禁城搬到圓明園去縱情聲色了,他叫身邊大臣以及太監廣招天下美女到圓明園伺候自己,一年四季,鹹豐基本上隻有冬天會回到紫禁城,其餘三個季度都在圓明園縱情聲色。
鹹豐的愛好很是廣泛,不僅有人們熟知的美女“四春娘娘”,還有各種諸如“同光十三絕”之一的朱蓮芬(男人),他可謂是男女通吃,根本就不顧及自己身體吃不吃得消,也許是時間久了,鹹豐開始對“醇酒婦人”一事感到開心,是以不打算折磨自己早早去世了,是以他開始注重保養身體,專門叫人在圓明園搞了一個鹿苑,養一些鹿弄鹿血供自己飲用。
鹿血的營養價值以及功效,就不需要我多說了,鹹豐每次感到身體不行之際,就叫人端上一碗鹿血,飲完之後瞬間感覺精力旺盛,又可以繼續“醇酒婦人”了,你看鹹豐是完全不把自己身體當回事,隻想縱情聲色啊。
到了後來西方列強攻入北京之後,鹹豐帶着一家人離開紫禁城搬到承德避暑山莊之際,還不忘叫人将鹿苑搬走,可惜當時因為條件限制,鹹豐的想法最終沒能實作,失去了鹿苑的支撐,鹹豐身體更加虛弱了,在承德避暑山莊那段時間,鹹豐感覺力不從心,身體大不如從前,大約是大去之期不遠矣,當時他想要保養身體,早已經來不及,身體在長期的酒色影響中,恐怕已經徹底被掏空了,這種問題是無法逆轉的,鹹豐的悲劇到此刻為止也是無法扭轉了。
終于最後鹹豐還是在自己的作死行為中走完了自己短暫的一生,終年31歲,在我們看來,這個年齡絕對算是夠小的了,可是我們結合鹹豐在位11年時間裡的所做所為,就會驚歎鹹豐的生命力了,本身就身體存在先天缺陷,還能夠靠着鹿血維持那麼多年的“醇酒婦人”生活,鹹豐簡直就是一個奇迹。
至于說鹹豐的死是否和慈禧有關,結合當時的曆史背景來看,明顯是沒有關系的,當時鹹豐雖然比較寵愛慈禧,可是他的皇後還是慈安,慈安才是當時的後宮之主,慈禧就算想要毒害鹹豐,也完全沒有機會。
慈禧的權力增長,那是在鹹豐早逝之後的事情,正是鹹豐的去世,才讓慈禧有機會垂簾聽政,最終靠着自己狠毒的手段一步步弄死慈安、弄垮八大輔政大臣,終于站在權力的制高點,從鹹豐之後的皇帝,就真的是沒有任何實權,就連鹹豐的兒子同治皇帝,也沒能避免慈禧的迫害,後邊的光緒就更不用說了。
結語
鹹豐皇帝能夠在位十一年時間,其實已經相當不錯了,不管是從客觀原因還是主觀原因來看,鹹豐能夠活到31歲都很不容易了,畢竟處于各種壓力之下,本就脆弱不堪的身體還要“醇酒婦人”,鹹豐已經将自己身體的潛能發揮到了極緻,要是鹿血沒有斷供的話,也許鹹豐還能超常發揮兩年,可惜命運對他的眷顧,隻允許他在位十一年!
備注:圖檔來源于網絡,侵權必删,歡迎評論留下有趣的思想。
鹹豐帝在晚清的曆史上有着重大的象征意義,創造了很多的轉折點和記錄,例如:鹹豐帝是大清朝最後一個生孩子的皇帝,後面的同治、光緒、宣統都絕後;鹹豐帝還是大清朝第一個把首都丢了的皇帝;鹹豐帝還是大清朝最後一個有實權的皇帝等等。
鹹豐帝目前對于絕大部分人來說幹得最出名的一件事就是:娶了一個無比厲害的老婆了。往後統治晚晴長達半個世紀之久的葉赫那拉氏.慈禧就是鹹豐帝一開始的——蘭貴人。
鹹豐帝繼承皇位的時候是二十歲,在當了11年的皇帝之後,于1861年崩于承德避暑山莊,年僅31歲。鹹豐是道光帝的第四個兒子,他還有一個後來大名鼎鼎的弟弟——“鬼子六”恭親王奕訢。
乾隆是正史中古代皇帝壽命最長的
31歲就病逝的鹹豐帝确實不算長壽,他前面的幾位皇帝都活得不算短,例如:康熙皇帝終年69歲,雍正皇帝終年58歲,乾隆皇帝終年89歲,嘉慶皇帝終年61歲,道光皇帝終年69歲;
這樣一看的話,鹹豐帝的壽命僅僅比順治帝和後來的同治帝長一點而已,排名大清朝短命皇帝第三名。
不過說句實在話,鹹豐帝的壽命也還說得過去了,畢竟曆朝曆代好幾百位皇帝加在一起的平均壽命也不到40歲。隻是大清朝的皇帝太能活了,屬于曆朝之最——平均壽命達到了53歲左右。
我們先來回答很多網友比較關注的一個問題:道光帝為什麼不立政治才能和身體素質更好的恭親王奕訢為皇帝,而是選擇了體弱多病、還是個瘸子的鹹豐呢?
鹹豐帝的父親道光帝的運氣還是不錯的,十歲的時候就受到了他爺爺乾隆的賞識并且還被賞賜了賜黃馬褂以及花翎。
嘉慶四年的時候,道光帝就被嘉慶秘密地立為太子了。(雍正以後都把繼承人秘密地寫好,然後放在乾清宮正大光明牌匾之後)。
1820年,38歲的道光帝即位了。道光帝總體上來說還算是比較靠譜的,不過是運氣有點差而已。道光即位的二十年後就碰到了千年未有之變局、迎來了著名的鴉片戰争了,其結果就是大清朝戰敗并簽訂了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其實道光帝的子嗣還算是比較不錯的,一共有9個兒子。這個數字也許在大清朝并不算高,可是比後面的皇帝卻強了十萬八千裡路了。
道光帝的前面幾個兒子死得都比較早:大兒子,愛新覺羅·奕緯死于1831年;二兒子,愛新覺羅·奕綱死于1827年;三兒子,愛新覺羅·奕繼死于1829年。
道光帝還沒有死,這幾個兒子先死了,當然就沒有争奪皇位的可能了。鹹豐是道光帝的第四個兒子、恭親王是道光帝的第六個兒子,皇位争奪戰也就基本在這兩位身上展開了。
我認為道光帝之是以選擇了幾乎樣樣都不如他弟弟的鹹豐來繼承皇位,大概有三個原因:
一是,鹹豐帝的地位和出身很高。鹹豐是事實上的長子(前面三個哥哥都死了)、鹹豐又是道光帝皇後所生的兒子并且道光帝非常喜歡這位皇後,難免出現愛屋及烏的現象。
二是,鹹豐帝的表演天賦很高,讓道光帝覺得他很“仁孝”。古代不管怎麼立太子、不管如何确認接班者,有一個核心因素就是:接班人一定要仁義、一定要有孝心。
其實這也很好了解,老皇帝死了以後還留下了很多不是太子的兒子以及很多嫔妃等等。何況老皇帝也不喜歡自己的兒子往後來清算自己了。
鹹豐帝在“仁孝”這方面就表現或者說表演還是很到位。例如:有一次道光帝組織各位皇子去打獵,要是按照實際能力來發揮的話,鹹豐那個病怏怏的體質肯定不是老六恭親王的對手了。
可是鹹豐放出了絕招:遲遲不肯射獵、遲遲不願意發箭矢,結果當然是沒法子與恭親王的獵物數量比了。不過鹹豐搞了另外一套說辭,大概意思就是:要愛護小動物了、不忍心獵殺小動物了等等。
道光帝劇照
道光帝聽了之後大為感動,認為鹹豐帝是無比仁慈之人了。很多人覺得這樣選接班人有點不可了解,我想說的是:古代選接班人真的是很注重仁孝的,主要是老皇帝怕新接班者在自己死後,對自己、對其他兒子和嫔妃下死手。
恭親王本人照片
三是,道光帝有可能覺得恭親王過于優秀、野心過于大了。道光帝自己就是一個平庸之輩,也許他并不想立一個激進的、富有冒險精神的、喜歡亂折騰之人當接班人。
總之一句話,不管道光帝是如何想的,可是他就是把皇帝大位交給了鹹豐了。
我們再來分析一下:鹹豐皇帝為什麼即位以後隻活了11年呢?
我還是想說一句,不管是當11年皇帝、還是鹹豐帝隻活到了31歲等等。這樣的資料在今天看可能完全不太正常,鹹豐帝那是一個妥妥的短命之人。可是要是放在曆朝曆代的皇帝來看的話——這資料也屬于馬馬虎虎了。
清朝之前的上一個少數民族的朝代是元朝。可是這個朝代僅僅維持了98年左右就沒了。更加誇張的是:在這短短的98年左右的時間裡面,元朝一共産生了11位皇帝、這樣一平均下來,每個皇帝在位也就隻有9年的時間而已。
我們還是來具體地分析一下:為啥鹹豐帝僅僅當了11年皇帝就死了呢?
一個皇帝壽命的長短往往跟兩樣東西有關:先天身體素質如何以及後天自己有沒有注意保養、養生的問題了。
據說:乾隆之是以活到了創紀錄的89歲,那是因為乾隆特别注意養生、要放到現在那是個妥妥的“養生專家”了。
我認為鹹豐帝之是以即位以後隻活了11年就死了,大概有四個原因:
鹹豐帝劇照
第一個原因:鹹豐帝先天身子骨就不行而且還不怎麼愛鍛煉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鹹豐帝是一個标準的早産兒,差一點就夭折了。别說那時候的早産兒了,就是放到現在那身體也屬于先天不佳的狀态了。
鹹豐帝的騎射水準特别的差,要不是靠着演技演出“仁孝”的戲碼的話,道光帝就差一點選擇恭親王了。
鹹豐少年時期因為騎射技術太爛,曾墜馬摔斷了腿,結果留下終生殘疾,成為瘸子。這樣一來,鹹豐帝往後就屬于嚴重的缺乏鍛煉了——本來先天就體弱、後天再不鍛煉的話,身體那肯定就不行了。
第二個原因:鹹豐帝有重大慢性疾病
按照史料的記載:鹹豐帝沒有當上皇帝之前就有咳血的毛病了。一開始好像并不是很嚴重,要是很嚴重的話:估計道光帝也不會選鹹豐繼位了。
可是鹹豐當上皇帝了以後:工作就開始繁重起來、各種壓力也大了起來,這咳血的毛病就越來越嚴重了。
順便說一句:鹹豐帝開始的時候還是表現不錯的,例如:勤于政事,大手筆地對朝政改革;還重用漢臣曾國藩,積極搞定太平天國運動;另外還提拔敢于任事的肅順,支援肅順等革除弊政等等。
這也就是說:鹹豐帝在不斷地操勞之下,這身體越來越不行了。現在我們知道了:咳血一般都是肺部有疾病了。試想一下,這種病放到現在都很難徹底治愈、放在清朝那也就隻能等死了。
第三個原因:鹹豐帝後期由于壓力過大,變成了比較貪戀美色、貪戀美酒
鹹豐帝雖然在前期也打算勵精圖治一把、打算徹底扭轉大清朝的國運。可是大清朝到了鹹豐帝的時候已經是積重難返、無力回天了。鹹豐帝眼看着自己已經無法扭轉大清朝的國運、特别是第二次鴉片戰争的爆發。
第二次鴉片戰争爆發以後,皇家園林圓明園被燒、鹹豐帝也不得不跑路到了承德避暑山莊了。到了承德避暑山莊以後的鹹豐帝開始有點自暴自棄起來了。
于是鹹豐就經常召貌美的嫔妃陪同,一起玩耍、打撲克。還有野史記錄他時常從民間帶走貌美的女子,一同玩樂,鹹豐一生最喜愛的四個漢女子被稱作四春,其中陀羅春原本還是一個尼姑。
俗話說得好:美色是一把刮骨的鋼刀,本來身體就不咋地的鹹豐帝哪裡經得起這樣的折騰。另外鹹豐帝跟很多皇帝一樣,為了找到所謂的存在感開始積極嘗試各種大補藥起來了。這玩意對身體的傷害我就不細說了,誰吃誰知道。
鹹豐還是一個出名的“酒鬼”,他喝酒非常沒有分寸,往往是一喝就醉,醉了以後還要撒酒瘋。長久的酒精攝入對于他的身體來說也是一種巨大的損耗。
這裡要告訴大家一個史實:烈性酒是從元朝以後才有的,以前的時候喝的都是低度的、類似米酒而已。我個人估計鹹豐帝喝的酒度數不低,沒有52度也最少有38度。
我在這裡順便說一句:很多人說鹹豐帝怕老婆、也就是怕慈禧了。這基本上就屬于胡扯了,慈禧在鹹豐帝面前那是個妥妥的“小綿羊”的狀态。其實要不是有人求情的話,鹹豐帝差一點就學漢武帝來了個“殺母留子”的操作了。
鹹豐帝在美色和美酒的雙重打擊和壓榨之下,想活的長壽那是很難哦!
最後一個原因就更加緻命了。由于鹹豐帝的壓力實在是太大了,于是乎就愛上了吸食鴉片的活動了。在熱河時期,鹹豐吸食鴉片的頻率達到最高,幾乎每天都在煙霧缭繞當中迷迷糊糊度日。鹹豐帝那小身闆哪裡經得起鴉片的侵害。
最後總結一下,鹹豐帝短命的原因就是:
鹹豐帝是早産兒先天身體本來就不好,還有咳血的毛病;他既愛美色、又愛喝酒、還積極地吃補藥、抽鴉片;另外鹹豐帝當了皇帝以後工作壓力、心理壓力也非常的巨大等等。
這些綜合因素疊加在一起導緻:鹹豐帝僅僅活了31歲、當了11年皇帝就死了——這就算不錯的了。說句實在話:要是我像他這麼整的話,估計還不一定有他活得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