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資料庫:binlog、redo log以及undo log

資料庫:binlog、redo log以及undo log

一條更新語句執行的順序

update T set c=c+1 where ID=2;

a. 執行器先找引擎取 ID=2 這一行。ID 是主鍵,引擎直接用樹搜尋找到這一行。如果 ID=2 這一行所在的資料頁本來就在記憶體中,就直接傳回給執行器;否則,需要先從磁盤讀入記憶體,然後再傳回。

b. 執行器拿到引擎給的行資料,把這個值加上 1,比如原來是 N,現在就是 N+1,得到新的一行資料,再調用引擎接口寫入這行新資料。

c. 引擎将這行新資料更新到記憶體中,同時将這個更新操作記錄到 redo log 裡面,此時 redo log 處于 prepare 狀态。然後告知執行器執行完成了,随時可以送出事務。

d. 執行器生成這個操作的 binlog,并把 binlog 寫入磁盤。

e. 執行器調用引擎的送出事務接口,引擎把剛剛寫入的 redo log 改成送出(commit)狀态,更新完成。

1.binlog

binlog屬于MySQL Server層面,稱為歸檔日志,以二進制形式記錄語句的原始邏輯,binlog是沒有crash-safe能力

binlog

 用于記錄資料庫執行的寫入性操作(不包括查詢)資訊,以二進制的形式儲存在磁盤中。

binlog

 是 

mysql

的邏輯日志,并且由 

Server

 層進行記錄,使用任何存儲引擎的 

mysql

 資料庫都會記錄 

binlog

 日志。

  • 邏輯日志:可以簡單了解為記錄的就是sql語句 。
  • 實體日志:

    mysql

     資料最終是儲存在資料頁中的,實體日志記錄的就是資料頁變更 。

binlog

 是通過追加的方式進行寫入的,可以通過

max_binlog_size

 參數設定每個 

binlog

檔案的大小,當檔案大小達到給定值之後,會生成新的檔案來儲存日志。

binlog 使用場景

在實際應用中, 

binlog

 的主要使用場景有兩個,分别是 主從複制 和 資料恢複 。

  1. 主從複制 :在 

    Master

     端開啟 

    binlog

     ,然後将 

    binlog

    發送到各個 

    Slave

     端, 

    Slave

     端重放 

    binlog

     進而達到主從資料一緻。
  2. 資料恢複 :通過使用 

    mysqlbinlog

     工具來恢複資料。

binlog 刷盤時機

對于 

InnoDB

 存儲引擎而言,隻有在事務送出時才會記錄

biglog

 ,此時記錄還在記憶體中,那麼 

biglog

是什麼時候刷到磁盤中的呢?

mysql

 通過 

sync_binlog

 參數控制 

biglog

 的刷盤時機,取值範圍是 

0-N

  • 0:不去強制要求,由系統自行判斷何時寫入磁盤;
  • 1:每次 

    commit

     的時候都要将 

    binlog

     寫入磁盤;
  • N:每N個事務,才會将 

    binlog

     寫入磁盤。

從上面可以看出, 

sync_binlog

 最安全的是設定是 

1

 ,這也是

MySQL 5.7.7

之後版本的預設值。但是設定一個大一些的值可以提升資料庫性能,是以實際情況下也可以将值适當調大,犧牲一定的一緻性來擷取更好的性能。

binlog 日志格式

binlog

 日志有三種格式,分别為 

STATMENT

 、 

ROW

 和 

MIXED

在 

MySQL 5.7.7

 之前,預設的格式是 

STATEMENT

 , 

MySQL 5.7.7

 之後,預設值是 

ROW

。日志格式通過 

binlog-format

 指定。
  • STATMENT

    :基于

    SQL

     語句的複制( 

    statement-based replication, SBR

     ),每一條會修改資料的sql語句會記錄到

    binlog

     中 。

    **優點:**不需要記錄每一行的變化,減少了 binlog 日志量,節約了 IO , 進而提高了性能;

    **缺點:**在某些情況下會導緻主從資料不一緻,比如執行sysdate() 、 slepp() 等 。

  • ROW

    :基于行的複制(

    row-based replication, RBR

     ),不記錄每條sql語句的上下文資訊,僅需記錄哪條資料被修改了 。

    **優點:**不會出現某些特定情況下的存儲過程、或function、或trigger的調用和觸發無法被正确複制的問題 ;

    缺點:會産生大量的日志,尤其是

    alter table

     的時候會讓日志暴漲
  • MIXED

    :基于

    STATMENT

     和 

    ROW

     兩種模式的混合複制(

    mixed-based replication, MBR

     ),一般的複制使用

    STATEMENT

     模式儲存 

    binlog

     ,對于 

    STATEMENT

     模式無法複制的操作使用 

    ROW

     模式儲存 

    binlog

2.redo log

2.1為什麼需要redo log

我們都知道,事務的四大特性裡面有一個是 持久性 ,具體來說就是隻要事務送出成功,那麼對資料庫做的修改就被永久儲存下來了,不可能因為任何原因再回到原來的狀态 。

那麼 

mysql

是如何保證一緻性的呢?

最簡單的做法是在每次事務送出的時候,将該事務涉及修改的資料頁全部重新整理到磁盤中。但是這麼做會有嚴重的性能問題,主要展現在兩個方面:

  1. 因為 

    Innodb

     是以 

     為機關進行磁盤互動的,而一個事務很可能隻修改一個資料頁裡面的幾個位元組,這個時候将完整的資料頁刷到磁盤的話,太浪費資源了!
  2. 一個事務可能涉及修改多個資料頁,并且這些資料頁在實體上并不連續,使用随機IO寫入性能太差!

是以 

mysql

 設計了 

redo log

 , 具體來說就是隻記錄事務對資料頁做了哪些修改,這樣就能完美地解決性能問題了(相對而言檔案更小并且是順序IO)。

2.2 redo log 基本概念

每次對記錄的修改寫入緩沖池的時候,先講記錄寫入redo log buffer(記錄着哪一頁修改了什麼資料),後續在特定時刻将多個操作刷盤到redo log file中(放在磁盤),這種先寫日志,再寫磁盤的技術就是MySQL裡的WAL(Write-Ahead Logging)技術。

在作業系統中,使用者空間下的緩沖區是無法直接寫入磁盤的,中間必須經過作業系統核心空間(kernal space)緩沖區,然後通過系統調用fsync()刷到redo log file中。

MySQL支援三種将redo log buffer寫入redo log file的時機,可以通過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參數配置,相關含義如下:

資料庫:binlog、redo log以及undo log

可以發現寫入redo log file也是磁盤IO,但它是順序IO,比從緩沖池将資料頁随機IO到磁盤快很多。 

資料庫:binlog、redo log以及undo log

2.3 redo log 記錄形式

在更新一條語句時,InnoDB會把更新記錄寫到redo log中,然後更新記憶體,然後在空閑的時候或是按照設定的更新政策将redo log中的内容更新到磁盤。redo log日志大小是固定的,即記錄滿了後就從頭循環寫。Checkpoint 以前表示已經更新到磁盤的檔案,write pos表示目前寫的位置,如果兩個指針相遇了,表示redo log已經滿了,需要同步到磁盤中。

前面說過, 

redo log

 實際上記錄資料頁的變更,而這種變更記錄是沒必要全部儲存,是以 

redo log

實作上采用了大小固定,循環寫入的方式,當寫到結尾時,會回到開頭循環寫日志。如下圖:

資料庫:binlog、redo log以及undo log

同時我們很容易得知, 在innodb中,既有

redo log

 需要刷盤,還有 

資料頁

 也需要刷盤, 

redo log

存在的意義主要就是降低對 

資料頁

 刷盤的要求 ** 。

在上圖中, 

write pos

 表示 

redo log

 目前記錄的 

LSN

 (邏輯序列号)位置, 

check point

 表示 資料頁更改記錄 刷盤後對應 

redo log

 所處的 

LSN

(邏輯序列号)位置。

write pos

 到 

check point

 之間的部分是 

redo log

 空着的部分,用于記錄新的記錄;

check point

 到 

write pos

 之間是 

redo log

 待落盤的資料頁更改記錄。當 

write pos

追上

check point

 時,會先推動 

check point

 向前移動,空出位置再記錄新的日志。

啟動 

innodb

 的時候,不管上次是正常關閉還是異常關閉,總是會進行恢複操作。因為 

redo log

記錄的是資料頁的實體變化,是以恢複的時候速度比邏輯日志(如 

binlog

 )要快很多。

重新開機

innodb

 時,首先會檢查磁盤中資料頁的 

LSN

 ,如果資料頁的

LSN

 小于日志中的 

LSN

 ,則會從 

checkpoint

 開始恢複。

還有一種情況,在當機前正處于

checkpoint

 的刷盤過程,且資料頁的刷盤進度超過了日志頁的刷盤進度,此時會出現資料頁中記錄的 

LSN

 大于日志中的 

LSN

,這時超出日志進度的部分将不會重做,因為這本身就表示已經做過的事情,無需再重做。

2.4 redo log和binlog差別

資料庫:binlog、redo log以及undo log

由 

binlog

 和 

redo log

 的差別可知:

binlog

 日志隻用于歸檔,隻依靠 

binlog

 是沒有 

crash-safe

 能力的。

但隻有 

redo log

 也不行,因為 

redo log

 是 

InnoDB

特有的,且日志上的記錄落盤後會被覆寫掉。是以需要 

binlog

和 

redo log

二者同時記錄,才能保證當資料庫發生當機重新開機時,資料不會丢失。

3. undo log

資料庫事務四大特性中有一個是 原子性 ,具體來說就是 原子性是指對資料庫的一系列操作,要麼全部成功,要麼全部失敗,不可能出現部分成功的情況。

實際上, 原子性 底層就是通過 

undo log

 實作的。

undo log

主要記錄了資料的邏輯變化,比如一條 

INSERT

 語句,對應一條

DELETE

 的 

undo log

 ,對于每個 

UPDATE

 語句,對應一條相反的 

UPDATE

 的 

undo log

 ,這樣在發生錯誤時,就能復原到事務之前的資料狀态。

同時, 

undo log

 也是 

MVCC

(多版本并發控制)實作的關鍵。

每條資料修改(insert、update或delete)操作都伴随一條undo log的生成,并且復原日志必須先于資料持久化到磁盤上

Binlog詳解 - 簡書

MySQL 必須掌握的三大日志-binglog、redo log以及undo log_程式員掉頭發的部落格-CSDN部落格_bing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