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19.08.13-計算機網絡讀書筆記

計算機網絡讀書筆記第一二章

第1章:計算機網絡基礎

1.1計算機網絡概述

主從結構,分組交換,網際網路(WWW),浏覽器伺服器(C/S)結構

計算機網絡定義:計算機網絡是将若幹台具有獨立功能的計算機,通過通信裝置與傳輸媒體互相聯接,以網絡軟體實作通信,資源共享和協同工作的系統。

網絡節點,鍊路

計算機網絡可以看成一個兩級網絡:内層的通信子網(資料的加工,傳輸和交換等通信處理工作(交換機,路由器,網橋,中繼器,集線器,網卡,纜線等))和外層的資源子網(主機及其外設,伺服器,工作站,網絡列印機和其他外設及其相關軟體)

2019.08.13-計算機網絡讀書筆記

1.2計算機網絡的分類

按拓撲結構分:

1.總線拓撲結構

2.環形拓撲結構

3.星形拓撲結構

4.網狀拓撲結構:一般網狀拓撲結構,全連接配接網狀拓撲結構

按地理位置分:廣域網(WAN),區域網路(LAN),城域網(MAN)

按資訊交換方式分:電路交換網,封包交換網,分組交換網

1.3計算機網絡的組成

硬體:伺服器,客戶機,(資源子網)通信處理裝置和通信媒體(通信子網)。

1,伺服器

2,客戶機

3,網卡:網卡是計算機和傳輸媒體之間的實體接口,又稱網絡擴充卡。作用:将計算機内的資料轉換成傳輸媒體上的信号發送出去,并将傳輸媒體上的信号轉換成計算機内的資料接收進來。基本功能:并行資料和串行信号的轉換,資料幀的拆裝,網絡通路控制和資料緩沖。

4,通信媒體:有線: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纖;無線:微波,雷射,紅外線

5,通信處理裝置:數據機,中繼器,集線器,網橋,交換機,路由器,網關

數據機:遠端計算機通過電話線連接配接網絡所需配備的裝置。調制是指發送方将數字信号轉換為線纜所能傳輸的模拟信号。

中繼器:可以将接收到的信号實體地再生并傳輸,延長傳輸距離。

集線器:特殊的中繼器,除了再生實體信号外,還可為網絡布線和集中管理帶來友善。

網橋:不僅能再生資料,還能夠實作不同類型的區域網路互聯。網橋能夠識别資料的目的位址,如果不屬于本網段,就把資料發送到其他網段上。

交換機:第二層交換機(同時具備了集線器和網橋的功能)和第三層交換機(除了第二層交換機的功能外,還具有路徑選擇功能)

路由器:資料格式轉換功能,可以連接配接不同類型的網絡,能夠識别資料的目的位址所在的網絡,根據内置的路由表,從多條通路中,選擇一條最佳路徑發送資料。

網關:協定轉換器,使網絡上采用不同高層協定的主機,能夠互相通信。

幾種不同類型的網絡作業系統:

Windows NT,WIndows 2000 ,Linux

第二章:計算機網絡的體系結構

2.1 網絡體系結構及協定

計算機網絡通信需要解決的重點:

1,尋址:網絡中有很多主機和節點,其中一些有多個應用程式

2,差錯控制

3,流量控制:防阻塞和資料丢失

4,分段及裝配:封包分割和重新組裝

5,路由選擇:源端和目标端有多條鍊路存在

6,編碼轉換:計算機的内部編碼與網絡的标準編碼進行轉換。

7,資訊的表達:壓縮,解壓縮

8,同步問題

9,資料安全:加密,解密

接口和服務

服務是通過接口完成的,接口就是上層實體和下層實體交換資料的地方,被稱為服務通路點(Service Access Point,SAP),每個SAP都有唯一的辨別,稱作端口(Port)和套接字(Socket)

2019.08.13-計算機網絡讀書筆記

協定和服務:協定是“水準的”,是不同系統對等層實體之間的通信規則。

服務是“垂直的”,是同一系統中下層實體向上層實體通過層間的接口提供的。

2.2 OSI/RM結構

OSI/RM采用7層模型的體系結構

(1)實體層(Physical Layer)

(2)資料鍊路層(Data Link Layer)

(3)網絡層(Internet Layer)

(4)傳輸層(Transport Layer)

(5)會話層(Session Layer)

(6)表示層(Presentation Layer)

(7)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

2019.08.13-計算機網絡讀書筆記

2.3 TCP/IP參考模型

(1)網絡接口層(Network Internet Layer)

(2)網絡層(Internet Layer)

(3)傳輸層(Transport Layer)

(4)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

2019.08.13-計算機網絡讀書筆記

計算機網絡讀書筆記,僅供自己參考,下一次寫第三章學習筆記估計需要半個月之後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