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謀變2023:家電巨頭進擊的“三大關口”

謀變2023:家電巨頭進擊的“三大關口”

2022年的中國家電行業,無疑在艱難中前行。

奧維雲網(AVC)推總資料顯示,2022年中國家電市場(不含3C)零售額為7081億元,同比下滑7.4%。下滑背後的推力是多樣的,包括地産市場下行、消費者消費意願下降、産業鍊成本上升、市場滲透率提升等因素。

這些因素将會跨越較長周期,影響着整個家電行業的發展,行業近二十年的黃金發展紅利将逐漸褪去,迎來新的周期性拐點。一些家電廠商的發展空間會被壓縮,面臨着生存危機。

當然,危機是“危”和“機”,危險和機會往往是并存的。往後看,随着疫情放緩等利好因素顯現,家電企業的成本壓力會有所緩解。一些機構預測,2023年中國家電市場将迎來确定性的增長。那麼具體來看,家電廠商靠什麼驅動增長呢?

《一點财經》認為,高端化、綠色化、全球化将是家電廠商在2023年進擊的“三個關口”,也會是讓廠商梯隊進一步分化的關鍵名額。尤其是白色家電三巨頭——美的集團、格力電器、海爾智家,需要在這“三大關口上”進一步築牢護城河,才能在行業進入拐點時刻平穩地穿越周期。

開年以來,能明顯感受到美的、格力、海爾智家都已經顯露出十足的幹勁。美的表示“2023年要穩定盈利、驅動增長”,海爾喊出“創業再出發”的口号,格力提出“繼續堅定走自主創新,自主研發之路”,三家似乎準備打出一場掃除2022年陰霾的翻身仗。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 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當頭部選手以全新面貌投入到新一年的戰鬥,2023年家電行業的“破冰行動”已經開啟。

謀變2023:家電巨頭進擊的“三大關口”

高端化,巅峰對決引發“優勝劣汰”

高端化,成為家電廠商在2023年必須攻下的山頭。

整體上看,國民消費結構仍然處于更新趨勢,而消費更新迸發的新需求推動着家電産品的疊代更新。艾媒咨詢報告顯示,産品設計獨特、智能家電網、産品精緻美觀已經成為2022年中國消費者購買家電産品偏好因素中的前三甲。

謀變2023:家電巨頭進擊的“三大關口”

多樣化的需求,一方面推動着家電産品更新換代,另一方面也讓高成本效益或者依賴原材料的産品優勢不再,那些具備技術創新以及高附加值的高端産品,更符合消費者需求,會帶來更大溢價空間,家電行業的成長邏輯已經從“量增”轉變為“價增”。

市場表現是最好的“說明書”,GfK釋出的家電市場機會洞察報告顯示,智能冰箱(+33%)、遊戲電視(+57%)、大尺寸電視(+49%)、智能洗衣機(+71%)等高端産品的市場增速,遠遠超過2021年全品類大家電市場平均增長率(11%)。

這就意味着,高端産品已經成為市場增長的重要引擎,預計2023年高端家電産品還會迸發更大需求。

在高端化加速來襲的形勢下,家電三巨頭早已排兵布陣——美的先後收購庫卡、推出子品牌COLMO,打造出高端産品矩陣,格力将産品劃分為中高低三個檔次并将權責厘清,由專業團隊專門研發和營運高端産品。相對來看,海爾智家在高端産品上布局最早,如今表現也最為出色。

2022年,海爾智家“高端品牌、場景品牌、生态品牌”的三級品牌戰略進一步深化,高端品牌卡薩帝與三翼鳥以及三翼鳥牽頭成立的中國大家居TOP生态聯盟,關聯創造出“1+1+1>3”的疊加效應,斬獲出不俗的高端化戰果。

GfK資料顯示,2022年卡薩帝10000元以上冰箱市場零售額份額為38.5%,10000元以上洗衣機份額為77.2%,15000元以上空調份額為30.6%。同時,卡薩帝冰箱和洗衣機躍居行業TOP 2,築穩了在高端家電闆塊上的引領地位。

高端化之路越走越順,也推動着海爾智家整體戰績的提升。GfK資料顯示,海爾智家年累綜合市場佔有率淨增2.1pct至27.2%,不僅蟬聯行業首位,而且也是TOP3品牌中淨增最高的企業。

海爾智家在高端化之路上的成果,已經向行業證明這是一條正确的道路。衆多家電廠商也在思考如何布局和落子,《一點财經》認為應該從兩方面入手:

首先,高端家電品牌應該找準自己的目标人群和品牌定位。

麥肯錫釋出的《中國消費者調查報告》顯示,中國新中産人數預計在2025年超過5億人,有高達82%的受訪者表示願意為了高品質生活花更多的錢,高端家電自然成為不少人的消費必選項。

不過,龐大消費人群之下衆口難調,高端家電品牌應該找到符合自身發展和目标人群需求的定位,才能真正沖出重圍跑出差異化道路。艾媒咨詢報告也指出,在中國高端家電品牌應具備的因素當中,“明确定位”排在首位。

謀變2023:家電巨頭進擊的“三大關口”

其次,高端化對家電品牌的套系化要求相當高,也就是家電廠商要讓不同單品之間實作功能關聯、協調美觀。這需要廠商加強科研和品牌實力,提升全産品線能力,讓所有單品品質處在同一水準線上。

歸根結底,這其實就是“微笑曲線”理論在家電行業裡的實踐:在家電産業鍊裡,價值最豐厚的區域集中價值鍊的兩端——研發和品牌,最薄弱的處在組裝等低端制造環節。

對于海爾智家、美的和格力等頭部選手而言,在科研和品牌層面更具優勢。中、小企業的實力相對較弱,在高端化上的生存空間将進一步被擠壓,馬太效應或将愈演愈烈。

弱肉強食的殘酷叢林法則,在任何行業裡都沒有消失過。時代抛棄你的時候,連招呼都不會打。

謀變2023:家電巨頭進擊的“三大關口”

綠色化,為新風潮“點亮綠燈”

家電行業的高端化山頭上厮殺正酣時,一場“綠色浪潮”也在加速襲來。

2022年7月,商務部等13部門印發《關于促進綠色智能家電消費若幹措施的通知》,指出從以舊換新、家電下鄉、加強廢舊家電回收利用等方面入手,支援家電市場良性發展。

時代的發展總是一環扣一環的,“綠色家電”政策推出是大勢所趨、行業疊代的必然結果。

宏觀上,國家發改委統計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家電保有量已超21億台,且淘汰率漲幅高達20%,2022年預計報廢量超2億台。追蹤溯源,這些要報廢的家電産品相當一部分是在2009~2013年開展“家電以舊換新”、“家電下鄉”等消費刺激活動後進入市場的。因為家電使用周期一般為8~10年,如今這些産品集中進入了報廢期。

以往,許多廢舊家電會被小商小販回收掉,很難得到正規處理。它們一部分借助翻新手段重新進入市場,一部分被不規範拆解,不僅會帶來安全隐患,也不符合國家的雙碳戰略,造成資源浪費、環境污染。

是以,推出以舊換新為主的“綠色家電”模式勢在必行。

微觀市場的具體表現,也在印證着綠色家電的快速到來。2022年“雙11”,蘇甯易購全國門店一站式以舊換新訂單量環比增長133%,綠色節能家電銷售環比增長141%;京東家電以舊換新訂單金額是2021年同期的7倍,預計2023年綠色家電市場會進一步增長。

家電消費者的環保意識也日益高漲,GfK調查資料顯示,有77%的消費者認為“我在家會節約能源”、“企業必須承擔起保護環境的責任”。

謀變2023:家電巨頭進擊的“三大關口”

不管是從宏觀還是微觀上看,家電以舊換新已經是大勢所趨,也在成為家電廠商挖掘存量市場、打造增長曲線的重要動力。在此背景下,家電巨頭紛紛顯現出自己的“綠色體質”。

格力如今擁有廢舊家電拆解資質能力超1300萬台,并陸續建立起六大再生資源環保處理工廠,已實作從研發、生産、銷售、回收到再生資源利用的全産業鍊布局。海爾智家依托三級品牌,逐漸建構起低碳智慧家庭版圖。其回收網絡整合了3.2萬家線下門店、10萬餘名“服務兵”、100餘個物流配送中心,覆寫全國2800多個縣。

美的的“綠色體質”較為突出,其通過綠色制造、綠色采購、綠色設計、綠色物流、綠色回收以及綠色服務六大支柱建構起綠色全球供應鍊,進而持續滿足顧客的“綠色需求”。

在“2022美的綠色回收行動”中,美的利用線上平台、12萬家線下門店、16萬名服務工程師,将回收網絡覆寫全國2847個區縣,還與綠色拆解企業合作,打通回收、處理、再利用環節,推動家電以舊換新,同時在家電消費“内循環”中挖掘出新的發展動能。

在多方助推下,綠色家電已經成為了新的消費風潮,這股風潮指向一個重要區域,就是下沉市場。

很多人還記得,十幾年前的家電下鄉,刺激了農村乃至全國家電市場的消費。十年後國家再度提出“家電下鄉”,目的已經從單純的消費刺激,變為推動消費和産業更新。

當網際網路的觸角不斷在神州大地上蔓延,下沉市場裡的網際網路使用者規模也在快速上升。QuestMobile資料顯示,截止2022年4月下沉市場網際網路月活躍使用者達6.92億,占比58.4%。網際網路的普及推平了資訊壁壘,讓下沉市場裡的消費者了解到更多家電産品資訊,進而提升了産品功能更新、換新以及維修需求。京東資料顯示,縣域農村使用者對家電維修服務的關注度明顯高于城市使用者。

謀變2023:家電巨頭進擊的“三大關口”

下沉市場人口基數龐大,收入和購買力水準穩步提升,并且正處于政策利好的通道中。那裡對于家電廠商而言是擁有巨大潛力的市場,必将大有可為。當然,相較于十幾年前的家電下鄉,這一次廠商的核心競争力是“以舊換新”的體系建設以及營運能力。

營運能力差的廠商,如果企圖借助大勢再度摘取一波紅利,必将失望而歸,裸泳者終将出局。

謀變2023:家電巨頭進擊的“三大關口”

全球化,進一步掘金的廣闊天地

跟國内的下沉市場相比,全球化顯然是一片更為廣闊的天地。

2022年年末,随着疫情的放緩,不少企業自發組團出國搶訂單,其中也出現了不少家電廠商的身影,2023年想必這股熱潮會進一步延續。

事實上,出海早已經是所有家電廠商必須面對的一道考題,也是進一步挖掘增量的必然方向。Statista資料顯示,近些年全球家電市場規模整體呈現上升趨勢,2021年同比增長8.11%達到6400億美元。受疫情影響,2022年全球家電市場受挫,中國出口家電全年同比下降了13%。不過随着疫情的放緩,2023年預計全球家電市場會開始回暖。

憑借成熟的供應鍊優勢,中國家電廠商已經通過各種方式出海——從制造成品出口,到設立海外生産基地和配套産業鍊,或者通過并購國外品牌來實作海外本土化生産和營運。在全球舞台上,中國家電廠商長期活躍并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家電三巨頭中,美的的海外業務最為出色。2022年上半年,美的實作營收1826.61億元,同比增長5.09%,其中海外收入占比為42.61%,同比增長2.27%。海外業務的快速增長,得益于美的此前的多起海外并購,比如成功收購日本東芝、意大利Clivet、以及德國庫卡等公司。

這些已有的并購開始顯露出成效,推動美的海外業務的迅速增長。2023年,美的在海外預計沒有大的并購計劃,而是會針對産業鍊進行布局和補充。

作為最早出海的家電廠商之一,海爾智家的全球化同樣不可小觑。2022年前三季度其實作營收1847億元,較2021年同期增長8.9%。其中,海外業務收入同比提升8.7%,以超行業平均增速2倍以上的速度領跑行業。1月6日,世界權威調研機構歐睿國際資料顯示,2022年海爾全球大型家用電器品牌零售量第一,這也是其第14次蟬聯全球第一。

在此背後,是海爾智家已實踐出研發、制造、營銷的“三位一體”模式,用本土化人才做當地的生意。這也讓海爾智家更為熟悉全球各地消費者的具體需求,進而針對性地開發出符合當地市場需求的個性化産品。

作為全球首個推出場景品牌的企業,海爾智家的場景生态預計在2023年也會開始向海外延伸。畢竟在去年,卡薩帝就在曼谷打造了首家全場景智慧家庭體驗中心,今年估計會在更多區域打造體驗中心吸引消費者。

相對來看,格力在海外業務的布局要落後于美的和海爾智家,2022上半年年格力海外營收為137億元,占比14%,明顯低于美的和海爾智家。

在相對落後的形勢下,品牌力或将成為格力2023年在海外重點發力的對象。早在去年的卡達世界杯上,多個場館的中央空調均由格力提供。去年上半年,格力自主品牌銷售額同比增長16.8%,占比海外總銷售額的53%。預計2023年,格力将在海外市場發展電商業務,加強多管道營銷以提升品牌競争力。

事實上,到現在中國家電廠商的全球化政策,應該從美的、海爾智家和格力身上吸取經驗,從“産品出海”更新為“品牌出海”,同時加強“研發、生産、營運”的三位一體本土化營運,以應對未來的各種不确定性。

在這個快速疊代的時代,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2023年的開端,全國上下濃濃的煙火氣撲面而來,大街小巷裡又開始人頭攢動,消費複蘇有望按下“快進鍵”。對于中國家電廠商而言,這是一個積極的信号。

當然,疫情留下的“疤痕效應”仍在,消費者被疫情沖擊的“心理傷口”還沒完全愈合,消費意願和能力可能會呈現緩慢爬坡的過程,家電廠商在高端化、綠色化和全球化上仍然有不少硬仗要打。

路雖遠,行則将至,事雖難,做則必成。無論何時,行動派和長期主義者總是會走在時代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