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創新者的窘境》讀書筆記

良好的管理正是導緻上述以管理卓越著稱的企業未能保持其行業領先地位的最主要原因。準确的說,因為這些企業傾聽了消費者的意見、積極的投資了新技術的研發,以期向消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産品,因為它們認真的研究了市場趨勢,并将投資資本系統的配置設定給了能夠帶來最佳收益率的創新領域,是以它們都失去了其市場領先地位。

這也從更深層次表明,許多目前得到廣泛認可的良好的管理原則實際上隻适用于某些情況。有時,不采納消費者的意見,投資研發利潤率較低、性能較差的産品,并且大舉進軍小型而不是主流市場反倒是正确之舉。

本書所提到的“技術”一詞指的是一個組織将勞動力、資本、原材料和技術轉化為價值更高的産品和服務的過程。

為什麼良好的管理可能會導緻失敗

失敗架構是以此項研究的三個發現為基礎建立起來的?

第一個發現是,在我所說的“延續性技術”(SustainingTechnologies)和“破壞性技術”(DisruptiveTechnologies)之間存在重大戰略性差異。這些概念與漸進性技術和突破性技術之間的差别(許多對這一問題的研究均以此為主要特點)還是存在很大的不同。

第二個發現是,技術進步的步伐可能會而且經常會超出市場的實際需求。這意味着,不同技術方法的相關性和競争性會随着市場的不同和時間的推移而發生改變。

第三個發現是,相比某些類型的新興企業,成熟企業的消費者和财務結構更加傾向于看上去對他們具有吸引力的投資。

大多數新技術都會推動産品性能的改善,我将這些技術稱為“延續性技術”。所有的延續性技術所具有的共同點就是,它們都是根據主要市場的主流消費者一直以來所看重的性能層面來提高成熟産品的性能。特定行業的大多數技術進步從本質上說都具有延續性。本書所揭示的一項重要發現就是,即使是最具突破性、最複雜的延續性技術也很少會導緻領先企業的失敗。

一般來說,破壞性技術産品的性能要低于主流市場的成熟産品,但它們擁有一些邊緣消費者(通常也是新消費者)所看重的其他特性。基于破壞性技術的産品通常價格更低、性能更簡單、體積更小,而且通常更友善消費者使用。

市場需求軌道與技術改善軌道

對失敗架構的第二個元素,即技術進步的步伐要快于市場需求增長的速度)的觀察表明,在開發比競争對手更好的産品以擷取更高的售價和更大的利潤率的過程中,供應商通常“過度滿足”了市場的需求:他們為消費者提供的産品超出了消費者的實際需求或消費者最終願意支付的價格

破壞性技術與合理的投資

失敗架構的最後一個元素(即成熟企業得出的結論,積極投資破壞性技術對它們來說并不是一個合理的财務決策)有三個基礎。首先,破壞性産品性能更簡單、價格更便宜,這些産品的利潤率通常較低,也不會帶來更大的利潤;其次,破壞性技術通常在新興市場或不太重要的市場首先投入商業化運作;再次,領先企業中能給企業帶來最大利潤的消費者一般并不需要,而且确實在開始階段也無法使用基于破壞性技術的産品。一般來說,破壞性技術首先會得到市場上不能給企業帶來利潤的消費者的認可。是以,大多數已經确立了聽取最優質顧客的意見、判斷哪些新産品能帶來更大利潤率的傳統的企業很少能夠及時投資破壞性技術。

利用破壞性創新的原則

原則一:企業的資源分布取決于消費者和投資者

原則二:小市場并不能解決大企業的增長需求

原則三:無法對并不存在的市場進行分析

原則四:機構的能力決定了它的局限性

原則五:技術供應可能并不等同于市場需求

第一部分為什麼大企業會失敗

第1章大企業為什麼會失敗?

“科技泥流假設”(technologymudslidehypothesis),意思是說,企業在面對永無止境的科技變革時,就像在泥流上求生,必須永遠保持在泥流之上移動,稍一停頓下來,就會遭遇滅頂的命運。

第二章價值網和創新推動力

2.1從組織管理上解釋為什麼企業會遭遇失敗

通過建立組織結構和确立團隊合作的方式來推動優勢産品的設計,結果可能最終發生逆轉:而組織機構及其團隊合作方式可能會影響到企業能否設計出新産品。

2.2能力和突破性的技術可能是一種解釋

克拉克認為,企業一般是憑借經驗按等級來建構某種産品的技術能力。對于應該解決和應該避免的技術問題,企業的曆史選擇決定了它所積累的技能和知識的類型。當應對産品或流程執行問題的最佳解決方案需要企業具備與其積累的經驗大相徑庭的知識時,這家企業很有可能會遭遇挫折。

2.3價值網和對導緻失敗的各種因素的新看法

價值網的概念(即一種大環境,企業正是在這個大環境下确定消費者的需求,并對此采取應對措施、解決問題、征求消費者的意見、應對競争對手的競争,并争取利潤最大化)是這一綜合理論的核心.

在價值網内,每一家企業的競争政策,特别是過去它對市場的選擇,決定了它對新技術的經濟價值的了解。這些了解反過來又反映了不同企業希望通過進行延續性創新和破壞性創新所獲得的回報。

價值網反應了産品結構

價值的衡量标準

在不同的價值網,衡量價值的方法也不盡相同。

每一個價值網都會按照重要性的高低對不同的産品性能屬性進行排序。從某種程度上說,價值網的界定就是由這種獨特的排序所決定的。

随着企業在某個特定的網絡内逐漸積累了經驗,它們可能會形成符合該價值網獨特要求的能力、組織結構和文化。不同的價值網在産量、實作批量生産的速率、産品開發周期的長短,以及對目标消費者和消費者需求的預測等方面可能存在很大的差異。

成本結構和價值網

每個價值網成本結構的特點都會對企業認為有利可圖的創新類型産生巨大的影響。從本質上說,在企業價值網内受到重視,或發生在基本毛利率較高的價值網内的創新将被視為是有利可圖的創新。另一方面,那些因為屬性方面的原因隻有在毛利率更低的價值網内才能顯示出其價值的技?則不會被認為是有利可圖的創新,而且也不太可能獲得各種資源或引起管理者的興趣。

總而言之,技術機遇的吸引力和生産商在利用這一機遇時将會遇到的困難程度是由該企業在相關價值網中所處的位置,以及其他諸多因素決定的。正如我們即将看到的那樣,成熟企業在延續性創新中所表現出的強勢和在破壞性創新中所表現出的弱勢,以及新興企業與之正好完全相反的表現并不是由成熟企業和新興企業之間技術或組織能力的差異所導緻的,真正的原因還是它們處在行業不同的價值網中。

技術S形曲線和價值網

技術S形曲線是技術戰略理論的中心環節。它所展現的是,在一段特定的時期内,或是由于一些工程方面的努力,産品的性能改善幅度可能會随着技術的成熟而發生變化。這一理論假定,在技術發展的早期階段,性能提高的速度将相對比較慢。随着人們對技術的了解逐漸加深、控制力逐漸加強、應用範圍更加廣泛,技術改進的速度将會不斷加快。但在成熟階段,這項技術将逐漸接近漸近線上的自然或實體極限,其結果就是需要更長的時間或是更大的工程投入才能實作技術上的改進

挑戰是在新、舊S形曲線的交彙處成功地實作技術轉換。無法預見來自下遊的新技術威脅并及時采用這些新技術經常被認為是導緻成熟企業失敗的主要原因,以及幫助新興或攻擊型企業建立優勢的根源。

管理決策過程和破壞性技術變革 

   企業所屬的價值網内的競争在很多情況下決定了企業的赢利方式。價值網決定了消費者面臨的企業的産品和服務需要解決的問題,以及企業可用于解決這些問題的資金量。價值網内的競争和消費者需求在很多情況下?定了企業的成本結構、企業保持競争力所需的規模,以及必須實作的基本增長率。因為,對價值網外的企業有重大意義的管理決策可能對價值網内的企業毫無意義,反之亦然。

步驟1:破壞性技術首先在成熟企業研制成功    

雖然新興企業在破壞性技術的商業化應用方面處于領先地位,但這類技術往往是成熟企業的工程師利用從非正規管道(bootleggedresources)獲得的資源首先研制成功的。由于很少由企業高層發起,這些結構性創新設計所采用的幾乎都是現成的部件。

步驟2:市場營銷人員然後收集公司主要客戶的回報

步驟3:成熟企業加快對延續性技術的開發步伐

步驟4:新企業已經出現,破壞性技術市場在反複嘗試中逐漸成形

步驟5:新興企業向高端市場轉移

成熟企業對低端市場和新興企業對高端市場的看法并不對稱。成熟企業在審視新出現的、結構更簡單的硬碟驅動器市場時,會認為這些市場的利潤率和市場規模都不具有吸引力;與之相反,新興企業則認為,更加高端的高性能市場的潛在銷售額和利潤率極具吸引力。成熟市場的消費者最終接受了他們曾經拒絕過的新産品,因為一旦對容量和速度的需求得到了滿足,新型硬碟驅動器更小的體積和更簡單的結構就會在售價、速度和可靠性等方面壓倒上一代産品。

步驟6:成熟企業在維護客戶基礎方面棋慢一招

價值網架構帶來的啟示  

  價值網架構認為,上述架構都不是市場成功的準确預報器。具體來說,即使成熟企業不具備開發一項新技術所必要的技術能力,但如果它們的客戶有這方面的需求,它們也能夠利用各種資源來開發或收購這些新技術。價值網表明,技術S形曲線隻能有效地預測延續性技術。破壞性技術一般與成熟技術呈平行發展态勢,它們的發展軌道并不相交。是以,在被用于評估破壞性技術時,S形曲線架構提出了錯誤的問題。而最重要的是,破壞性技術是否會從下方開始沿着既定的軌道不斷得到改善,并最終與市場需求相交彙。

價值網體系對創新的意義   

 價值網詳細說明并界定了價值網内的企業可以做和不可以做的事情及範圍。本章最後針對技術變革的性質和成熟企業所面臨的問題,從價值網的角度總結出了5項建議。   

 1企業參與競争的環境或價值網對它利用和集中必要的資源的能力、克服創新的技術群組織障礙的能力具有深遠的影響。價值網的界限是由對産品性能的特殊定義所決定的——在廣義上的行業範圍内,不同的應用體系對各種性能屬性的重要性的排序也各不相同。價值網還是由價值網内特定的成本結構決定的,而且這種成本結構具有滿足價值網内的消費者需求的内在屬性。

2決定創新能否取得商業化成功的一項關鍵決定性因素是,創新能在何種程度上滿足價值網内已知參與者的已知需求。成熟企業可能會在主要解決它們所屬價值網的内部需求的各類創新(包括結構創新群組件創新)中引領行業浪潮,不管技術創新的内在特點是什麼,或者會遇到困難。這些都是較為直接的創新,它們的價值和應用領域都非常清晰。相反,成熟企業可能會在那些隻解決新興價值網内的消費者需求的技術開發中(即使是對本質上較為簡單的技術?開發)處于落後位置。破壞性創新非常複雜,因為根據成熟企業所使用的标準,破壞性創新的價值和應用領域并不确定。

3倘若成熟企業決定忽略無法解決目前消費者需求的技術,當兩條本來井水不犯河水的軌線最終交彙時,這個決定将給它們造成緻命的打擊。第一條軌線決定了特定價值網内各個時期所要求的性能,而第二條軌線則主要描繪了在特定的技術範式内技術人員所能夠提供的性能。與任何特定價值網内下遊消費者應用系統所要求的性能改善軌線相比,技術所能提供的性能改善軌線可能具有一個完全不同的斜率。當這兩條軌線的斜率相近時,我們認為這項技術相對來說将更多地被限制在它最初的價值網内。但當斜率發生變化時,起初隻在新興或商業上較為邊緣的價值網内具有性能競争力的新技術可能會借此進入其他價值網,進而為新價值網内的新興企業沖擊成熟企業創造機遇。之是以發生這種情況是因為技術的進步已經縮小了不同價值網内相關性能屬性排序的差距。

  4在那些颠覆或重新定義了已有技術軌線的發展水準、速度和方向的創新中——從本質上說通常是沒有涉及太多新技術的新産品結構創新,新興企業相對于成熟企業具有沖擊者的優勢,這是因為這些技術在成熟價值網内不會創造任何價值。成熟企業能夠引領這些技術的商業化程序的唯一方式就是進入這些技術能夠創造價值的價值網。

5在這些案例中,盡管“沖擊者的優勢”與破壞性技術變革有關,但沖擊者的優勢的本質在于,相對于成熟企業,新興企業能夠輕易地判斷并靈活地制訂戰略計劃來沖擊成熟價值網,并發展新興市場應用領域或價值網。是以,這一問題的核心可能還是,相對于新興企業,成功的成熟企業在改變戰略和成本結構方面(而非技術)具備多大的靈活性。  

  這些觀點為分析技術創新提供了新思路。除新技術和創新機構所具有的必備能力外,面臨破壞性技術創?的企業必須分析創新對其相關價值網的影響。關鍵問題是創新活動尚未明确的性能屬性在新興企業已經建立的價值網中是否能得到重視;為了實作創新的價值,是否必須進入其他價值網,或建立新的價值網;市場和技術軌線是否可能最終交彙,進而使無法解決消費者目前需求的技術最終能夠解決他們在未來的需求。   

 這些因素并不僅僅适用于需要應對最先進技術的企業,例如本章提到的快速發展的、複雜、先進的電子、機械和磁技術行業。第三章将在一個完全不同的行業背景下分析這些因素,這個行業就是推土裝置行業。

第三章機械挖掘機行業的破壞性技術變革

第四章回不去的低端市場

第二部分管理破壞性技術變革

成功企業的管理者從始至終都遵循的五大原則:

1資源依賴性:在運作良好的企業,消費者有效地控制了資源配置設定模式;

2小市場并不能解決大企業的增長需求;

3破壞性技術的最終使用者或應用領域是無法預知的,失敗是通往成功的必經之路;

4一個機構的能力獨立于機構内部從業人員的能力而存在。一個機構的能力展現在其流程和價值觀中,而且正是構成目前業務模式核心能力的流程和價值觀決定了它們無力應對市場的破壞性變化;

5技術供應可能并不等同于市場需求,導緻破壞性技術在成熟市場不具吸引力的特性往往就是構成破壞性技術在新興市場上最大價值的特性。

那麼成功的企業是如何利用這些原則來建立他們的競争優勢呢?

1他們在消費者具有相關需求的機構内設立項目來開發及推廣破壞性技術。當管理者為破壞性創新找到“适宜的”消費者時,消費者的需求就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這樣創新也得得到所需的資源;

2他們在小型機構内設立項目來開發破壞性技術,而且這些機構的規模足夠小,很容易滿足小收益和小機遇;

3他們在為破壞性技術尋找市場的過程中,會利用一些節省成本的方法來降低失敗。他們的市場通常都在不斷的嘗試、學習和再嘗試的過程中得以成行;

4他們會利用主流機構的一些資源來應對破壞性變革。但他們會對主流機構的流程和價值觀避而遠之。在價值觀與成本結構主要針對目前破壞性變革的機構中,他們建立了一套不同的企業運作方式;

5他們在開展破壞性技術的商業化運作時,發現或者說發展了重視這種破壞性産品的屬性的新興市場,而非尋求技術突破,使破壞性産品能夠作為一種延續性技術參與主流市場的競争。

第五章把開發破壞性技術的職責賦予存在客戶需求的機構

第六章如何使機構與市場的規模相比對

在破壞性技術中處于領先地位能創造巨大價值

第七章發現新的新興市場

第八章如何評估機構的能力與缺陷

第九章産品性能、市場需求和生命周期

性能過度供給是推到産品生命周期從一個階段向另一個階段過渡的一向重要因素。

競争基礎的這一演變模式,從功能性到可靠性和便捷性,最後到價格。

破壞性技術的其他普遍特征

首先:破壞性産品在主流市場幾乎沒有價值的屬性通常稱為他們在新興市場最大的賣點;其次,相比成熟産品,破壞性産品一般更簡單、更便宜、更可靠、更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