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聯發科vs 高通:下九流和上九流的較量

hehe 發表于 2010-7-9 0:17:00(    

最近《中國電子報》啟動“智能手機誰主沉浮”系列報道,全面梳理智能手機産業鍊中相關企業的現狀和優勢,挑戰和風險等。報道力争以2-3家主導企業為切入點,通過分析和對比,呈現一幅比較全面的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手機終端發展脈絡圖,下面是我寫的第一篇。

因是初稿上傳,不是見報稿,如有錯誤之處,隻代表我個人粗淺。

最具實力的對手 暫無交鋒的戰争

 “在全球,高通公司平均每秒售出36顆晶片。”美國高通(Qualcomm)公司董事長兼CEO保羅•雅各布在6月初于《華爾街日報》主辦的D8大會上公布說。

這一數字顯示出高通作為無線領域全球最大晶片提供商的實力。根據全球調研公司Strategy Analytics的統計,在無線基帶領域,高通到2009年已經擁有全球近40%市場佔有率,是第二名聯發科(MediaTek,簡稱MTK)的兩倍。

當然,聯發科依然是無線晶片領域的草莽英雄。2009年,它的營收、獲利又雙雙創下新高,是全球前十大IC設計公司中極少數營收增長的公司,其全球排名也從第五名晉升至第四名(根據iSuppli),并首度跻身全球前十五大半導體公司(根據IC Insights)。6月15日,聯發科技董事長蔡明介在股東會上表示“下半年景氣不錯”,目前中國與其他新興手機市場的需求頗佳,不少促進手機消費的正面因素出現,“對聯發科技未來的營運将有不小的幫助”。

正是這兩家晶片設計公司,可能會持續成為主宰未來無線晶片市場的主力。在無線終端的智能化演進過程中,具有計算處理優勢的晶片企業借機進入,傳統的無線通信晶片企業調整戰略,其中不乏兼并重組強強聯手,但《中國電子報》認為,無論過程如何,最終能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終端晶片領域站穩腳跟的,很可能隻有兩類公司:一類是憑借高精尖技術引領市場的企業,一類是有着高度內建能力在性能價格比上保持絕佳平衡的企業。而高通和聯發科正好是目前能看到的這兩類公司的代表。

從現在看來,高通和聯發科尚不在一個競争層級。高通是3G晶片的最大供應商,以WCDMA和CDMA為主,它擁有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強的智能手機平台,也是目前最大的智能手機晶片提供商,采用高通平台的Android和Windows Mobile智能手機銷往全球,尤其是歐美日等移動通信的成熟市場。而聯發科技目前的客戶依然集中在中國和其他新興市場,以2G的GSM和EDGE晶片為主,雖然已經有WCDMA晶片和智能手機産品,但尚沒有形成規模,目前聯發科技最成規模的3G技術是TD-SCDMA,而高通還沒有此類産品面市……

然而,不可否認,高通和聯發科都将對方看成潛在的最大“麻煩”,高通害怕MTK在技術上的日漸成熟會搶走自己已有的客戶,同時後者也是高通拓展新興市場的最大競争對手;MTK則擔心越向3G演進,越是給高通做了貢獻,但是不做3G又不能形成持續的發展和壯大,多少有點戰略“糾結”。

高通穩占高端,前途“看上去很美”

“高通公司在6~7年以前,就對晶片的發展有明确的政策,智能手機的發展政策也是與我們整體的晶片政策一緻的,那就是高內建的政策。”這是在去年年底的一次采訪中,高通公司全球市場營銷和投資者關系進階副總裁比爾•戴維森就其智能手機戰略回答《中國電子報》等媒體提問。

就是從去年開始,高通公司針對未來技術進行的完美布局開始綻放出美麗花朵,如果說在3G方面的鋪墊和努力并未見得給高通帶來足以高枕無憂的利潤的話(從全球範圍講,3G實在不如業界原先期盼的那樣成功,這一點,3G的投入者甘苦自知),智能手機的突然爆發(必須承認iPhone的強大推動力)卻讓高通意外暴富。不得不承認,Android和Windows Mobile等作業系統大戰的首先受益者是高通公司。據高通自己的統計,全球大多數基于Android和Windows Mobile平台的智能手機均使用高通公司晶片解決方案。目前在各大作業系統中,高通的相對弱勢是不支援Symbian,但是随着2008年高通與諾基亞結束礦日持久的官司,雙方進入了和好期。2009年,諾基亞頒發3G/3.5G設計獎給高通,高通則答應在其MSM7000和8000系列平台上移植Symbian作業系統,諾基亞首款采用高通晶片的手機有望于2010年推出。随着這款手機的推出,雙方若能進入“蜜月期”,那更将使高通如虎添翼。

高通的晶片戰略是高度內建,包括多頻段多制式和多功能的內建。雖然理論上這種高內建能讓終端企業降低成本,但現在看來使用者并不能體會到它對成本的貢獻。目前的事實是,高通的智能手機晶片組以強大的多媒體性能等表現力(performance)勝出,其Snapdragon晶片平台已經推出到第三代,擁有雙CPU和千兆赫以上處理能力,成為高端智能手機的象征。

就像全球半導體領域的老大Intel從不放棄進入無線領域的努力一樣,一直在無線領域打拼的高通也希望能借移動網際網路的大潮進入其他領域,是以它對智能終端的了解并不隻是智能手機。事實上,高通已經在更廣泛的領域布局。高通Snapdragon所面對的不僅隻是手機,還有智能本、導航儀等其他産品。随着随時随時連接配接需求的增加,高通的無線子產品也有着更廣闊的應用空間。高通針對筆記本、上網本、電子書推出的無線通信子產品Gobi2000,目前已經在幾十款終端中應用,前不久Gobi技術的演進路線也已明确,包括目前能看到的所有移動通信連接配接技術。物聯網的興起也給高通帶來了機會,公關安全、無線醫療、智能電網和遠端資訊處理等都已經是高通拓展的對象。

“新終端包括的範圍很廣,比如像e-reader電子書和其他無線連接配接的消費電子類終端産品。目前來講,新終端對高通公司整個收入的比例還是一個比較小的數字,但我們覺得這個數字會在未來有很大的增長,占我們的整體收入的比例會更高。我們一直認為,任何消費電子類産品如果能夠通過無線方式跟網際網路連接配接,進而獲得資訊的互動,對消費者來說都會是更好的産品。”比爾•戴維森表示。

聯發科一招不慎,智能市場“有點失意”

高通在高端智能晶片和通信演進技術上的“招招先”地位,完全來自于它高額的研發投入,這是一家典型以研發驅動的公司。2009财年,高通的收入為104.2億美元,在研發方面的投入則達到了24.4億美元,約占财年收入的23%,而這一數字在5年前僅為10%。現在,高通的潛在競争對手,比它小一輪的聯發科技(MTK成立于1997年,高通成立于1985年)正處于超過五年前高通的研發投入水準。

得益于中國及其他新興市場的快速發展,聯發科技近年來保持着良好的盈利水準,根據其2010年第一季度财務報告,該季毛利率在較前一季度有所下降的情況下,依然保持在56.7%的水準,營業收入也較前一季度增長率12.4%。但是,聯發科對于高通等半導體巨頭來講,還是“後生仔”。

目前,在無線通信領域,MTK依然以2G的GSM/EDGE基帶晶片為主要收入來源。從智能手機産品看,支援Windows Mobile 6.0版本的MTK晶片平台6516已于去年推向市場,今年上半年,支援Android的晶片樣片也已經開始向客戶提供。MTK相關人士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預計今年第三季度或者第四季度會有Android産品面市,和以往的産品一樣,MTK在智能手機方面依然采取“交鑰匙”式的total solution政策。

不得不承認,MTK在智能手機方面走了一些彎路。聯發科從來不是那種貿然切入最新領域的企業,按照蔡明介的S曲線理論,聯發科通常會選擇曲線中接近大幅成長的中間階段作為切入點。對于智能手機,聯發科判斷的時間點并沒錯,2009年正是智能手機開始規模發展的時候,但由于MTK在2008年投入研發時選擇了微軟平台,給它帶來一些麻煩。水清木華在其最新研究報告中這樣描述:聯發科的智能手機晶片推廣極其困難,因為它和江河日下的Windows Mobile捆綁在一起,不支援3G,其性能遠不能和主流的智能手機CPU相比,多媒體性能、3D圖形生成、浮點運算能力,這些都不是聯發科擅長的,這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及早布局。

而據《中國電子報》了解,MTK在微軟智能平台上失利的另一個原因是和微軟談判的失敗。MTK已經建立了一個屬于自己的生态系統,它希望以這個生态圈整體的模式從微軟那裡獲得比較優厚的授權包,無奈微軟不肯做出太大讓步,堅持對聯發科的最終客戶進行直接授權,這樣MTK的生态圈成員依然要支付微軟高額的費用,而這些企業大多是中小企業。是以從某種程度上說,聯發科6516平台的出師不利是MTK和它的大多數合作夥伴有意識地冷落了這一平台。所幸随着Android平台的成熟,MTK也迅速選擇了免費的Android平台。今年下半年MTK Android産品的表現将直接決定它在智能手機上的作為。

當智能走進新興市場遭遇戰難以避免

高通公司進階副總裁比爾•戴維森在講到高通的近期和中期發展計劃時表示,近期除了努力開拓智能手機、智能本等新終端外,“在新興國家市場的一些發展機會也是我們要抓住的”。而一旦涉及到新興市場,就不得不和聯發科發生正面交鋒。

有意思的是,高通針對新興市場的武器,還是智能手機。無論是高通還是MTK,都在嘗試脫離傳統的智能手機作業系統,推出自己定義的智能化終端。而這一舉措的目标市場,正是在以新興國家市場為代表的更廣泛的大衆消費市場。

Brew是高通于2001年推出的增值業務開發運作平台,提供可擴充的應用程式執行環境,在CDMA網絡上已經成功應用,但受市場環境影響,發展并不算成功。從2010年開始,高通将Brew業務正式并入公司最賺錢的QCT部分,将該技術包裝成Brew MP開放作業系統内嵌到QCT晶片中,以拓展一種針對大衆市場的簡單易用智能手機新類别。這也是高通産品向中低端市場進攻的利器。現在,這一平台正在由HTC的手機Smart,中興的手機Bingo等産品打前戰探索市場表現。同時,高通在今年2月與收購了Sun的甲骨文公司達成一緻,甲骨文公司的Sun Java無線用戶端将預裝在Brew MP上,這樣能使得Java開發者們進入無線市場,盤活已經存在的大量應用開發者資源。

從某種程度上說,智能手機其實隻是一個概念,概念的提出是為了制造門檻,擡高售價,讓它成為少數技術掌握者的遊戲。如果說高通的Brew MP還試圖保留“智能手機”概念的話,聯發科的舉措更為徹底,大有淡化智能概念的意味。

2009 年 3 月 19 日,聯發科與軟體公司沃勤科技正式宣布建立緊密合作,共同推出 VRE (Virtual Runtime Environment)應用開發平台,這實際上是一個針對移動終端裝置的中間件解決方案,可通過動态加載技術實作應用軟體的空中下載下傳及動态裝載,進而解決了普通功能手機系統封閉、記憶體限制而無法實時更新應用的痼疾。據悉,聯發科擁有沃勤75%的股份。

通過VRE平台,聯發科實際上是想将可擴充、多應用的智能手機精髓直接移植到功能手機上,模糊傳統的智能手機與功能手機的概念差別,這對聯發科來講可以延長2.5G生命周期,避免3G中的專利問題,為自己赢得開發時間,是最好的權宜之計。理論上說,iPhone雖然座擁20幾萬應用軟體,消費者真正頻繁使用的隻有一小部分,聯發科的手機通過VRE平台,提供一些精選的簡單互動應用,應該有市場空間。但它的困難是,聯發科目前畢竟隻有能力做晶片公司,VRE平台是否被選用,取決于客戶自己的選擇,而手機企業和設計公司往往已經有中間件平台,一些和營運商挂鈎的産品還需要采用營運商的平台,VRE能否被市場認可,取決于聯發科的營運方式是激進還是保守,而衆所周知,聯發科一向是保守的。

當然,這并不表示聯發科給高通讓出了絕佳機會。從目前看來,除了少數幾家品牌企業外,高通并不太能直接觸動聯發科的已有客戶,而更多會通過中興、華為等高通的緊密合作夥伴,搶奪聯發科客戶在全球的市場。對高通而言,Brew MP最大的隐患是對其高端産品的替代性,可能會導緻形成“左手打右手”的局面,是以是禍是福并不好說。

iSuppli分析師顧文軍向《中國電子報》表示:“高通的天花闆将取決于産業界對壟斷的承受度。”據海外媒體6月17日報道,高通日前在歐洲再次遭遇反壟斷指控,英國公司Icera稱其利用專利相關的激勵措施阻礙消費者與Icera做業務。而就在6個月前,高通受歐盟競争事務監管機構長達四年時間的調查才剛剛結束。高通向大衆消費市場進軍,可能會再一次挑戰業界對其壟斷的承受度。

面向未來的演進路線:不得不說的故事

聯發科新聞發言人喻銘铎在記者的多次采訪中闡述晶片設計公司的生存要素:一是有沒有持續的新産品,二是這些産品有沒有競争力。對于通信晶片企業來說,通信制式的演進代表着未來,智能手機的未來競争也同時基于這些演進技術。

高通在演進技術上的優勢是目前業界公認的。三種3G制式中,高通擁有CDMA2000和WCDMA的兩種制式演進路線的所有技術,CDMA2000技術從EV-DO版本A到版本B,WCDMA技術從HSPA到HSPA+到雙載波HSPA+。在LTE方面,高通也是較早的技術掌握者,高通的多模晶片目前支援FDD LTE。而起步較晚的聯發科沒有CDMA2000産品線,其WCDMA産品MTK6268已經面世,主要面向海外市場銷售。

在TD方面,高通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産品推出,但它涉足TD領域已經不是懸念,隻是何時公布的問題。高通高層在6月初上海舉行的NGMN大會上表示,将在今年下半年推出TD-LTE的産品。同時,日前坊間正盛傳高通與展訊就TD晶片展開合作的消息,高通宣布投資數百萬美元在上海建立研發中心的消息,似乎進一步證明了這一消息。其實去年11月,曾一度傳出高通欲洽購蘇州傲世通,進入TD的研發。傲世通由凱明舊部創立,在TD晶片研發領域頗有積累。但最終,今年1月,聯發科宣布與傲世通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如果今日高通與展訊合作傳言确鑿,據悉展訊最初也有過來自聯發科的投資,那麼聯發科與高通在TD方面的競争将十分戲劇化。

聯發科在TD方面一直與聯芯科技合作,但随着聯芯推出自有晶片,聯發科也必須尋求對策,如是才有了與傲世通的合作。對于LTE晶片,據悉,聯發科2006年投入WiMAX研發,已經在去年10月舉行的台灣寬帶通信展上展示了多款WiMAX晶片和應用産品,包括GSM/EDGE + WiMAX的雙模智能手機,而WiMAX和TD-LTE有高度的相似性,相信聯發科要推出LTE産品,不會有太大的難度。

高通在CDMA領域擁有衆多的專利,以緻産業界競相起來反對高通,才會較早地将LTE推到了商用舞台。如果在未來的時間内高通降低其專利費,那麼不僅CDMA的市場周期可能會延長,WCDMA的生命周期也會被延長。但同時,高通也是目前LTE實力最強的企業,越早商用LTE,高通在LTE上收益會越大。是以從某種程度上講,通信行業将以多快步伐走向LTE,高通的決策有着決定性的影響作用。

與此類似的,MTK掌握着新興市場大量的客戶資源,新興市場大部分開放市場資源由MTK的生态群所控制,MTK推出智能終端或WCDMA終端的進度,也将決定了新興市場從2G走向3G,從功能手機走向智能手機的程序。

雖然尚沒有直接的交集,高通和聯發科是兩個太具特色的企業,它們看上去反差極大實際上卻頗具相似性,兩家都擁有掌控通信産業走向的能力,是以值得一路好好關注

本文來自:我愛研發網(52RD.com) - R&D大學營

詳細出處:http://www.52rd.com/Blog/Detail_RD.Blog_lenovo_24341.html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