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輕公司》看企業資訊化的發展

       《輕公司》中有兩個例子給我印象深刻,一個是利用B2C線上銷售系統迅速崛起又迅速倒下的PPG,一個是長虹電器和蘇甯的資訊整合。

自從去年的金融危機以來,網絡銷售被超的異常火熱。原來大量的要出口的商品,由于國外訂單的銳減,不得不轉為内銷。但是,建構一個成熟的實體銷售體系對于原本專注于生産的企業來說,其所面對的不僅僅是資金的問題,還有時間,以及衆多的人為因素。線上銷售系統無疑是一個很好的選擇,而PPG、京東商城、卓越亞馬遜的成功,也為這些企業的銷售體系轉型提供了更多的借鑒。

從目前的大環境來說,建構一個新的線上銷售系統并不複雜,關鍵是系統建成後如何去經營,如何去多角度的挖掘使用者資訊,并加以分析。更重的一點,如何将這些資料在銷售商和生産商之間進行共享,讓資料充分利用,這也是國内目前很多生産商和銷售商,無論是店面銷售還是網絡銷售,所面臨的共同的問題。PPG能夠成功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較早的在服裝行業應用了線上銷售系統,而失敗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些銷售資料,尤其是客戶回報意見沒有重視,也沒有與上遊的生産商共享。

無論是線上銷售,還是資訊整合,其實都是企業資訊化的範疇,而以網際網路為基礎對資料的立體應用,正是今後企業資訊化發展的方向。

企業資訊化發展至今,共經曆了四個階段,個體資訊管理、協同辦公、集團化資訊管理和目前正在興起的上下遊企業資訊整合。這四個階段并不是截然分開的,後面的階段包含了前面所有的階段,這也正式企業資訊化發展的一個特點。

在早期的企業資訊化應用當中,資訊化工具都是為企業内部某一特定角色或個人服務的。比如現在比較普遍的Office軟體系列,專門為财務人員應用的财務管理系統,等等。他們不存在即時的資訊交換,是以稱為個體資訊管理的企業資訊化時期。

企業内部是一個團隊,團隊成員之間必然少不了協同合作,協同辦公的概念也正是在這一前提下誕生的,它要解決的是個體資訊管理不能實作的即時資訊交換。現在圍繞協同辦公這個概念發展的内容有很多,比如工作流、企業内部即時通訊、知識管理等等,其目的是在企業團隊成員之間充分共享資料,提高工作效率,使企業利益最大化。

随着公司規模的不斷擴大,相應的分公司也建立起來,原來的單一集體内部管理已經演變成集團化的管理模式。母公司與子公司之間需要資料交換,各兄弟公司之間也需要資訊共享,由此帶來的是對企業資訊化在組織形式上更高的要求。集團化的資訊管理對與這一類型的企業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資訊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企業内部的資訊合作是展開對外競争的必要前提。對于一些規模較大的非集團化企業,集團化資訊管理也是适用的。在這些企業當中,每個部門的業務量、員工資料量都已達到了一定規模,為每個部門定制開發資訊化子系統也成為可能,部門之間的資訊交換和資料交換也正符合集團化資訊管理的概念。

集團化的資訊管理将企業内部資訊化發揮到了極緻,但是要想發展的更好,與上下遊公司的協作和資料共享必不可少,這是今後企業資訊化發展的重點。不但要有橫向的協作,還要有縱向的協作,而上下遊企業的資訊整合正是在企業縱向合作方面的展現。當然也有個案,比如雅戈爾,它有自己的棉田,有生産工廠中的房間,有直營店,它的企業資訊化已經将集團化的橫向管理和上下遊企業的資訊整合都做成了自己企業内部的事情。

現在很多實施了企業内部資訊化的公司都已經達到了協同辦公的水準,無論OA、CRM、HRMS,乃至ERP,經過多年的發展,這些産品已經日趨成熟,它們都在企業内部管理方面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上下遊企業的資訊整合還沒有大規模的興起,一方面,很多企業的對資訊化管理的認識還沒有上升到這個高度;另一方面,上下遊企業的資訊整合也受到很多客觀因素的制約,有商業利益的因素,也有資訊技術的因素。

就如同前面所提的企業資訊化發展的四個階段一樣,一個企業若想在資訊化管理方面達到最後的高度,至少企業内已經達到了協同辦公的資訊化管理水準,這是基礎。當内部資訊化成熟之後,在與上下遊企業進行資訊整合時才有可以利用的資料。一旦要與企業夥伴合作,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到商業利益,這往往是企業間的博弈,在生産商與銷售商之間最為常見。就拿家電行業來講,大的家調銷售商往往是比較強勢的,如國美和蘇甯,他們對衆多的生産商多是采用先銷售,再付貨款的政策,這個規則的得利方是銷售企業,而非生産企業。這一規則的前提是銷售企業有較大的話語權,隻是以有話語權,是因為國美、蘇甯們掌握了大量的客戶資料,客戶是一切商業利益的來源。在面對上下遊企業資訊整合的問題時,生産商想獲得的肯定是銷售商的銷售資料和客戶資料。直接從銷售商手裡拿這些資料,對銷售商的利益多少會有影響的,就看銷售商如何來看待這些問題。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一個銷售商對應着多個生産商,各生産商之間存在一定的商業競争,相關資料開放給哪個生産商,或是以何種形式開發,都是資訊整合過程中需要思考的問題。

技術層面的原因比較簡單,但解決起來不一定容易。現在在國内,企業資訊化還沒有統一的标準,而且也很難有統一的标準。提供資訊化工具的軟體服務商也是魚龍混雜,各有各的道,各有各的特點,在這些系統之間建立一些資料交換橋梁,其難道和成本可想而知。

無論如何,上下遊企業的資訊整合将是企業資訊化發展的下一個重點,日趨完善的企業内部資訊管理和蓬勃發展的網絡銷售為此提供了必要的資料前提,工作的重點則是如何圍繞這些資料進行縱向和橫向的挖掘、交換、應用。

再回頭來看看PPG,假如它在倒下之前已經和上遊的生産企業實作了客戶資料的共享,最終的結果還未必可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