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百度CTO王海峰榮膺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

11月8日,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儀式在北京舉行。該獎項被譽為“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旨在對我國工程科技及管理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工程師進行表彰。百度 CTO 王海峰因其在人工智能領域、尤其是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的卓越貢獻,成為 AI 産業界首位獲此殊榮的科技工作者。

百度CTO王海峰榮膺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

光華工程科技獎由中國工程院主管,每兩年頒發一次。自1996年至今,共有304位科學家及1個團體獲獎。2020年,光華工程科技獎全國範圍内共産生296名有效候選人,最終僅有40位專家和1個團體獲獎,包括中國核動力領域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彭士祿院士,以及為抗疫做出重大貢獻的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全體院士等。

目前,我國正處在努力建構新發展格局、社會經濟向高品質發展的轉型時期,加快科技創新是關鍵,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人工智能已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能夠推動我國科技跨越發展、産業優化更新和生産力躍升,進而建設完善的現代化經濟體系,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

王海峰在人工智能領域深耕近三十年,緻力于技術創新和産業化,尤其在自然語言處理領域成果卓著,是我國在科學研究和産業應用方面均做出重要貢獻的知名專家,在國内外學界和工業界均享有盛譽。

百度CTO王海峰榮膺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

王海峰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自然語言處理及機器翻譯研究,并在博士論文中探索了将神經網絡技術用于自然語言了解及機器翻譯。2010 年加入百度後,他帶領團隊先後突破大規模高品質翻譯知識擷取技術、多任務學習方法等,實作多方面的技術創新,打造出服務億萬使用者的百度翻譯,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并在 2015 年率先釋出大規模神經網絡翻譯系統。目前,百度翻譯已支援203種語言互譯,日均翻譯量超過千億字元,促進經濟發展、文化交流與國際合作。

除了機器翻譯之外,王海峰帶隊攻克了開放域多形态知識挖掘難題,實作了大規模實體歸一融合,建構多源異構超大規模知識圖譜。目前,百度知識圖譜已成為全球最大規模的知識圖譜,包含50億實體、5500億事實,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日均使用量超過400億次。

而在語言了解方面,王海峰提出了語言知識融合機器學習的多層次語言結構分析和多源資訊融合的深度語義了解方法,系統突破跨模态語義了解技術瓶頸,成功研制智能搜尋引擎,讓使用者更便捷高效擷取資訊、知識與服務,創造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2013年,王海峰出任自然語言處理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國際學術組織——ACL(Association for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的主席(President),成為 ACL 五十多年曆史上首位華人主席。

2016 年,王海峰當選為 ACL 會士,成為首位獲此榮譽的中國大陸科學家。ACL 授予王海峰會士稱号的評價是“在機器翻譯、自然語言處理和搜尋引擎技術領域,在學術界和工業界都做出了重大貢獻”。

秉承敢為人先、勇攀高峰的科學家精神,王海峰堅持在自然語言處理等人工智能領域創新突破的同時,不忘技術服務于人的初心,積極探索和實踐人工智能技術的産業化應用,為各行各業智能化轉型、社會經濟高品質發展貢獻力量。

他帶領團隊打造的百度大腦,是百度 AI 多年技術積累和産業實踐的集大成。目前,百度大腦開放270多項核心 AI 能力,日均使用量突破1萬億次,已成為“AI 新型基礎設施”。同時,百度的人工智能技術通過百度智能雲,輸送給關乎國計民生、經濟發展的重要領域金融、能源、醫療、工業網際網路等,加速産業智能化更新,建構新發展格局。  

當下,核心技術自主創新也是各界關注的焦點之一。王海峰帶領團隊自主研發的百度飛槳深度學習平台,是我國首個開源開放、功能完備的産業級深度學習平台。深度學習平台在整個人工智能技術棧處于承上啟下的核心位置,相當于“智能時代的作業系統”。如今,飛槳已凝聚230多萬開發者,服務9萬多家企業,建立了超過31萬個模型,為我國人工智能技術創新、生态建設,以及産業發展發揮着重要作用。

多年來王海峰在人工智能技術創新和産業化方面碩果累累,獲得廣泛認可。他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5項,均為第一完成人;榮獲首屆全國創新争先獎、首個吳文俊人工智能傑出貢獻獎等,并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被授予“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号。

工程技術實力,被視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脊梁和基石,也是助力科學研究更上一層樓的重要力量。眼下,我國即将邁入十四五規劃階段,王海峰成為 AI 産業界首位獲得光華工程科技獎的科學家,不僅是對他在人工智能領域突出貢獻的表彰,更表明人工智能作為引領這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已成為推動社會進步、國家富強的重要驅動力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