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tlin學習之起始篇—基礎文法
Kotlin被Android接納為官方語言已經一年多了,現在才開始學習,實在慚愧。希望能一點點進步,到最後能完全用Kotlin開發app。廢話就不多說了。Let’s get started!
1. 定義包
package my.demo
import java.util.*
// ...
包名要放在源檔案的開頭位置,好像和Java沒什麼差別,除了末尾不用分号
;
結束。這是
Kotlin
和
Java
的一大不同點,語句結束不用加分号
;
。
2. 定義函數
2.1 有參,有傳回值函數
fun sum(a: Int, b: Int): Int {
return a + b
}
傳入兩個Int類型參數,傳回Int數值。函數名前面要添加關鍵字
fun
。參數類型及傳回值類型的定義方式和Java大不相同。
像這樣的函數體隻有一句表達式,傳回值類型可自動推斷的函數,可以簡寫如下:
fun sum(a: Int, b: Int) = a + b
2.2 有參,無傳回值函數
fun printSum(a: Int, b: Int): Unit {
println("sum of $a and $b is ${a + b}")
}
其中的關鍵字
Unit
類似于Java裡面的
void
關鍵字。可以了解為傳回一個無意義的值或者說無傳回值。無傳回值的函數還可以簡寫如下:
fun printSum(a: Int, b: Int) {
println("sum of $a and $b is ${a + b}")
}
3. 定義變量
3.1 聲明變量
var a: Int =
var b =
聲明一個變量時必須使用
var
關鍵字,然後定義類型,也可以不定義,不定義的話系統會自動推斷它的類型,這是和Java變量聲明最不同的地方,Java的變量必須聲明類型。
3.2 隻讀變量(常量)
用關鍵字
val
來定義一個隻讀變量,變量一旦初始化之後,不可再次指派。類似于Java中使用
final
關鍵字定義一個常量。
4. 代碼注釋
和Java是一樣的
// 單行注釋
/* 代碼塊
多行注釋 */
5. 使用字元串模闆
var a =
// 簡單模闆:
val s1 = "a is $a"
a =
// 複雜一點的:
val s2 = "${s1.replace("is", "was")}, but now is $a"
使用一個美元符号
$
+ 變量名,就能引用該變量的值,别忘了外面要加雙引号。甚至在引用的時候還能對值進行操作,需要注意,這種操作并不會改變原變量(上面代碼裡的
s1
)的值。
6. 使用條件表達式
if語句:
fun maxOf(a: Int, b: Int): Int {
if (a > b) {
return a
} else {
return b
}
}
一個擷取最大值的方法,看起來和Java的寫法一樣啊,哈哈哈。其實它還能簡寫:
fun maxOf(a: Int, b: Int) = if (a > b) a else b
一行代碼就寫好了,這就是傳說中的
文法糖
吧。用熟練了,寫起來确實輕松。
7. 使用可空值,進行null檢查
var a: String = "323"
var b: String? = "dfd"
使用問号
?
,表明該變量b為可空,而變量a一定不能為空,如果在使用過程中給變量a賦
null
值,将會自動報錯,是以可以放心地操作a,比如
a.length
一定不會出現
NullPointException
。 而如果調用
b.length
則将會報錯,因為變量b有可能為空。如果一定要調用可以使用安全調用符
?.
代替
.
, 比如
b?.length
,那麼當b為
null
時,這個方法将傳回
null
,而不是出現
NullPointException
。
關于安全調用符
?.
, 比如我們有一個對象
Person
,裡面有一個對象參數
school
,對象School裡有字元串變量
schoolName
, 現在我們要知道這個人所在學校的名稱。那麼使用通常方式是:
Person.school.schoolName
,但是如果對象
person
為
null
或者
school
為
null
,這種調用将會出現
NullPointException
,如果使用安全調用符:
Person?.school?.schoolName
,隻要其中某個對象為空,結果将傳回
null
,而不是直接報錯。
fun printProduct(arg1: String, arg2: String) {
//将字元轉換為數字,如果轉換失敗将傳回null
val x = arg1.toIntOrNull()
val y = arg2.toIntOrNull()
if (x != null && y != null) {
//計算x和y的乘積
println(x * y)
} else {
//列印資訊,提示某個參數無法轉換
println("either '$arg1' or '$arg2' is not a number")
}
}
上面這種null檢查和Java裡的寫法差不多,進行操作之前先檢查是否為null
擷取一個字元串的長度,如果為空,傳回-1
val l: Int = if (b != null) b.length() else -
另一種簡略寫法:有點像Java裡面的三目運算,如果不為空,傳回b的長度,否則傳回-1
8. 類型檢查和自動轉換
fun getStringLength(obj: Any): Int?{
return if(obj is String) obj.length else null
}
使用
is
操作符判斷參數的類型,類似于Java 裡面的
instanceof
操作符,判斷之後,可以直接調用其對應類的方法,相當于做了類型轉換。上面的
Any
類型類似于Java的
Object
類型,是所有類的父類。
9. 使用for循環
val items = listOf("apple", "banana", "kiwifruit")
for (item in items) {
println(item)
}
Java裡面使用冒号
:
作循環操作符, 而Kotlin使用
in
。另一種Kotlin寫法如下:
val items = listOf("apple", "banana", "kiwifruit")
for (index in items.indices) {
println("item at $index is ${items[index]}")
}
通過
list
的
index
來循環
10. 使用while循環
val items = listOf("apple", "banana", "kiwifruit")
var index =
while (index < items.size) {
println("item at $index is ${items[index]}")
index++
}
和Java一樣。。
11. 使用when表達式
fun describe(obj: Any): String =
when (obj) {
-> "One"
"Hello" -> "Greeting"
is Long -> "Long"
!is String -> "Not a string"
else -> "Unknown"
}
類似于Java中的
Switch
表達式,但
when
功能更強大,它能夠使用表達式作為分支條件。可以使用
when
來替代
if - else if
表達式
12. 使用ranges
val x =
val y =
if (x in .y+) {
println("fits in range")
}
使用關鍵字
in
檢查數值是否在某個範圍内。
val list = listOf("a", "b", "c")
if (- !in .list.lastIndex) {
println("-1 is out of range")
}
if (list.size !in list.indices) {
println("list size is out of valid list indices range too")
}
檢查數值是否在某個範圍外。
range疊代, 列印 1 到 5
for (x in ) {
print(x)
}
13. 使用Collections
集合的周遊上面已經介紹過,這裡就不說了。
使用lambda表達式對集合進行過濾和映射等操作
fun printSpecificFruit(){
var fruits = listOf("apple", "orange", "pearl", "pineapple")
fruits.filter { it.contains("ap") }
.sortedBy { it }
.map { it.toUpperCase() }
.forEach { println(it) }
}
其中的關鍵字
it
用來指代集合中的單項。使用
filter
方法過濾内容,
sortedBy
方法對集合排序,
map
方法進行映射,最後列印出來的内容如下:
APPLE
PINEAPPLE
14. 建立類的執行個體
var rectangle = Rectangle(, )
var triangle = Triangle(, , )
和Java相比,連關鍵字
new
都不用了。
第一次接觸Kotlin,難免了解有誤,請不吝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