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十大人文科技類圖書(轉)

對豐富自己的思想,别被這個時代和媒體左右非常有意義!

活着就是要有自己的思想,才能與衆不同,活出自我,同意嗎?

推薦的這十本書涵蓋政治學、經濟學、軍事學、社會學、成功學、文學、美學等各個領域,每部作品都是本領域的集大成者,許多都是舉世公認的學習其領域的最佳讀本,同時在選擇書目時注重其内在聯系,使得這些書組合構成一份理想的一生讀書計劃。實施此計劃,能使一個人有效地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全面提升人文素質,為走向成功奠定堅實的基礎。

  《物種起源》

  一部劃時代的着作

  标志着19世紀絕大多數有學問的人對生物界和人類在生物界中的地位的看法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影響曆史程序的經典着作

  震撼世界的10本書之一

  對人類發展程序産生過廣泛影響的巨着

  影響中國近代社會的經典譯作

  1985年美國《生活》雜志評選的人類有史以來的最佳圖書1986年法國《讀書》雜志推薦的理想藏書

  1859年11月24日,在英國倫敦,這是很不平凡的一天。這一天,倫敦衆多市民湧向一家書店,争相購買一本剛出版的新書。這本書的第一版1250冊在出版之日即全部售罄。

  這本轟動一時的新書就是《物種起源》,它是進化論的創始者達爾文的第一部巨着。這部着作的問世,第一次把生物學建立在完全科學的基礎上,以全新的生物進化思想推翻了"神創論"和"物種不變"的理論。

  《物種起源》的出版,在歐洲乃至整個世界都引起轟動。它沉重地打擊了神權統治的根基,從反動教會到封建禦用文人都狂怒了,他們群起攻之,誣蔑達爾文的學說"亵渎聖靈",觸犯"君權神授天理",有失人類尊嚴。與此相反,以赫胥黎為代表的進步學者,積極宣傳和扞衛達爾文主義。進化論轟開了人們的思想禁锢,啟發和教育人們從宗教迷信的束縛下解放出來。

  生命之旅

  從最古老的單細胞到有着複雜生命結構與思維的人類誕生,在漫長的30多億年生命行進征程中,形形色色的生物從出生到滅亡,從低等到高等,究竟是何種神奇的力量推動着生物的進化發展呢?多少個世紀以來,人們絞盡腦汁,企圖找到令人信服的答案,最終都以百思不得其解而告終。

  就在人們對生命演進機理持不同見解的各門各派展開激烈論戰、争論不休的時候,一個劃時代的人物出現了。自古以來衆說紛纭、莫衷一是的進化論思想終于在19世紀英國偉大的博物學家達爾文手中形成了具有無可争議的說服力的體系。到了1859年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一書出版後,生物普遍進化的思想以及"物競天擇,适者生存"的進化機制已成為學術界、思想界的公論。由此,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被稱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

  在舉世聞名的《物種起源》一書中,達爾文提出了一個又一個令人震驚的論斷:生命隻有一個祖先,因為生命都起源于一個原始細胞的開端;生物是從簡單到複雜、從低級到進階逐漸發展而來的,生物在進化中不斷地進行着生存鬥争,進行着自然選擇……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一書成了生物學史上的經典着作。如今,《物種起源》所提及的許多觀點已成為人盡皆知的常識。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後來不斷地得到發展。20世紀40年代初,英國人霍爾丹和美籍蘇聯生物學家杜布贊斯基創立了"現代進化論"。

  現代進化論者摒棄了達爾文把個體作為生物進化基本機關的說法,他們認為,應當把群體作為進化的基本機關。突變本身是物種的一種适應性狀,它既是進化的動因,又是進化的結果,自然選擇的作用不是通過對優勝個體的挑選,而是以消滅無适應能力的個體這一方式而實作的。現代進化論很好地解釋了古典達爾文主義無法解釋的許多事實。

  名家導讀:

  達爾文的《物種起源》非常有意義,這本書可以用來當做曆史上的階級鬥争的自然科學根據。

  --馬克思

  1859年成為劃分科學史前後兩個"世界"的界限。《物種起源》的出版使生物學發生了一場革命,這場革命如同馬克思主義登上曆史舞台一樣,意義重大,影響深遠。達爾文遠離大城市的繁嚣,在他甯靜的莊園裡準備着一場革命,馬克思自己在世界嚣嚷的中心所準備的也正是這種革命,差别隻在杠杆是應用于另一點而已。

  --李蔔克内西

  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中的主導思想,即"自然選擇",一定會被當做科學上的确定真理而為人們所接受。它有一切偉大的自然科學真理所具有的特征,變模糊為清晰,化複雜為簡單,并且在舊有的知識上添加了很多新的*西。達爾文是本世紀的、甚至是一切世紀的博物學中最偉大的革命者。

  --英國植物學家 華生

  我認為《物種起源》這本書的格調是再好也沒有的,它可以感動那些對這個問題一無所知的人們。至于達爾文的理論,我準備即使赴湯蹈火也要支援。

  --英國博物學家 赫胥黎

  《全球通史》

  當今社會的"救世箴言"

  現代社會的《資治通鑒》

  當代世界史編纂的一個新起點

  影響世界曆史的10本書之一

  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經典着作

  本書是斯塔夫裡阿諾斯最重要的一部着作,分為《1500年以前的世界》和《1500年以後的世界》兩冊。作者采用全新的史學觀點和方法,将整個世界看做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的統一體,從全球的角度而不是某一國家或某一地區的角度來考察世界各地區人類文明的産生和發展,把研究的重點放在對人類曆史事件和它們之間的互相關聯和互相影響上,努力反映局部與整體的對抗以及它們之間的互相作用。全書材料新、範圍廣,除了政治、經濟外,還涉及軍事、文化、教育、宗教、科學技術等各個方面,并吸收了20年來世界曆史學研究諸領域的新成就,讀來頗覺新穎,有強烈的現實感。是以,本書在20世紀中期一問世便立即被譯成多種文字,頗受好評。

  美國許多大學已把《全球通史》作為大學基礎課程的教材,甚至連美國的許多軍校也把此書作為教材,規定每個學生在畢業前都要修這門課。這部通史被認為是第一部由曆史學家運用全球觀點囊括全球文明而編寫的世界曆史。

  《全球通史》中文版前言

  當然,我很高興,也很滿意我的《全球通史》能與中國讀者見面。不過,我也感到有點不安,因為我擔心中國讀者在閱讀時将不會給予足夠的批評。人們閱讀任何*西都應提出批評,這是因為我們正生活在一個沒有任何*西能作為純真理或完整的模式而被人接受的時代。

  環顧20世紀後期的世界,我們将注意到一個陷入重重困境之中的世界,看到一個一切都被弄得亂七八糟、一切都在發生天翻地覆變化的世界。不僅一個國家、一種社會制度如此,全球如此,不發達的第三世界、發達的社會主義第二世界和發達的資本主義第一世界也是如此。如今,這三個世界都在轉動着它們的車輪。

  由于不發達的第三世界日益落後,是以,盡管在"聯合國發展的幾十年"期間,我們做了種種努力,但富國和窮國之間的差距不但沒有縮小,反而正在加大。聯合國那幾十年的發展失敗慘重,以緻一些第三世界國家今天的處境比它們過去作為殖民地時更加惡化,因而,它們現在進入的不是"發展的幾十年",而是"生存的幾十年"。

  發達的社會主義第二世界同樣面臨着種種嚴重的問題。1961年,赫魯曉夫曾誇口說,到1980年,蘇聯的工業生産将超過美國,但事實恰恰相反。蘇聯在當今新的尖端技術方面,并不是一位上司者,而是一位追随者。是以,它的工業産量已越來越落後于美國,實際上也落後于日本;蘇聯不但沒能趕上美國,而且落到了日本的後面。

  在富有想像力的美國,我們發現太陽并不明亮,人民也并非幸福。相反,今日的美國也是一個動蕩不安的國家,許多嚴重的問題日益加深。在過去的幾年中,它已從世界上第一債權國下降為第一債務國。

  19世紀,整個世界接受了一種社會模式,那就是西方的資本主義。如今,再也不存在什麼世界性的社會模式,因為所有社會都處在深深的危機之中。當然,我們可以從國外學些獨特的技術,但就總的社會模式而論,卻沒有一個可鑒用。或許,我們應該記住*主席的勸告:我們能從反面經驗中學到某些*西。的确,全世界有許多值得我們觀察、考慮,并可以從中得益的反面經驗。每塊大陸、每個地區的各個民族都有各自獨特的問題,他們有責任拿出自己獨特的解決辦法。這就是當今世界所做的社會實驗和社會改革比人類曆史上任何時期都要多的原因。

  我認為這是一種健康的、有前途的趨勢。人類過去曆史中的許多災難都源于這樣一個事實,即社會的變化總是遠遠落後于技術的變化。這是不難了解的,因為人們十分自然地歡迎和采納那些能提高生産率和生活水準的新技術;但是,人們卻拒絕接受新技術所必需的社會變化,因為采納新思想、新制度和新做法總是令人不快的。今天,第一世界、第二世界和第三世界的人民已發覺自己陷入困境,當今技術革命與技術革命所需要的相應的社會革命之間的時間滞差是造成這一困境的一個根本原因。

  艾伯特·愛因斯坦既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又是一位偉大的預言家。廣島、長崎事件發生後,他立即警告我們:"原子彈的殺傷力已改變除我們的思想方法以外的一切,這樣,我們會逐漸陷入空前的大災難之中。"不幸的是,愛因斯坦告誡我們所要避免的向大災難的陷入一直持續到現在。我們有責任使人們警覺并認真考慮愛因斯坦對我們的警告,人類的前途取決于人們的覺悟程度,我希望,我的書能對人們的覺悟有所貢獻。(斯塔夫裡阿諾斯)

  名家導讀:

  在今天這個時代,曆史可說已成為一個有機整體。是以,要對曆史的全貌有一個實際認識,不能不說個别的曆史已用處甚微。隻有将各事件與總體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一起揭示出來,指出其相似點和不同點,才有可能認識曆史的全貌;才能在研究曆史時,不僅得到樂趣,且有所裨益。

  --希臘曆史學家 波裡比阿

  《全球通史》給了我強烈的現實感:它是可以用來救治我們現在所面臨的由于陶醉于技術進步而産生的深深的精神危機的一種思想武器;它有助于人們了解未來--包含各種可能性和選擇的未來。

  --英國曆史學家 湯因比

  近年來在用全球觀點或包含全球内容重新進行世界史寫作的嘗試中,最有推動作用的那些着作恰恰是由曆史學家個人單獨完成的,其中以斯塔夫裡阿諾斯的《全球通史》最為着名。

  --英國曆史學家 巴勒克拉夫

  《全球通史》是國際上具有廣泛影響的世界史代表性作品,論述自人類起源至本世紀70年代的世界文明。本書改變了世界史研究中"西方中心論"的傳統取向,确立了展現當代意識的全球性觀念。

  --《紐約時報》

  《君王論》

  歐洲曆代君主的案頭書,政治家的最高指南

  後世統治階級鞏固其統治的治國原則

  一本毀譽參半、不可不讀的奇書

  人類有史以來對技巧的最獨到、最精辟、最誠實的"驗屍報告"影響世界的經典巨作

  人類三部具有永恒價值的處世智慧奇書之一

  哈佛大學113位教授推薦的最有影響的書

  16世紀30年代起,《君王論》風靡一時,但在50年代末 被列為禁書,直到19世紀70年代才得以恢複名譽,進而暢銷世界。歐洲的若幹學者都相信,千百年來,《君王論》是人類寫過的三部具有永恒價值的處世智慧奇書之一。

  據說,法王亨利四世被殺時,人們發現他貼身帶的,竟然是一部染血的《君王論》;路易十四,這位赫赫有名的法國君主,每晚必溫習此書,其言:不讀此書不能高枕而眠;拿破侖對《君王論》也百讀不厭,勝利的聯軍在清掃滑鐵盧戰場時,從繳獲的拿破侖的禦車中,發現了一本他寫滿批注的《君王論》……可以說,現代政治首腦無不是從《君王論》中汲取治世的精髓。即使他們不當衆承認,也在秘室中聆聽過馬基雅維裡的教誨。直至上個世紀的80年代,西方輿論把《君王論》和《聖經》、《資本論》擺在一起,列為影響人類曆史的十部着作之一。

  淺談《君王論》

  《君王論》是馬基雅維裡的代表作之一,文中作者以其平實的語言、驚世駭俗的觀點,論述了為君之道。淺讀《君主論》一書,我以為其中的閃光點有二:一為政治理論部分,一為軍事理論部分。

  在政治理論部分,馬基雅維裡毫不掩飾他對道德的唾棄。他以人性惡的觀點為基礎,指導為君者為達到目的不必顧及道德。此觀點曆來所受非議頗多,也正是如此,馬基雅維裡被稱作把政治學與倫理學分離的第一人。

  馬基雅維裡在其多年的個人政治生活經驗以及對古代曆史研究的基礎上,得出結論:為了政治目的,道德的善惡是沒有必要去過問的。但正如羅素所說的,"不過有時候,當他肯讓自己說出他所希求的目标時,這些目标卻是我們大家都能贊成的。附麗在他這個名字上面的習見的醜诋,大多乃是由于為善者的憤怒--這些人是最恨将壞事坦白認做壞事的。"在這一點上,羅素對馬基雅維裡的《君王論》顯然是抱着贊成的态度。羅素說的或許有理,的确有很多僞善者最恨将壞事坦白認做是壞事的,但維系人們基本生活的倫理道德絕不是如此簡單的就可以被一句話概括成道德就是僞善的。

  關于這一點,我以為,馬基雅維裡以人性惡為基礎,進而揭示了政治的規律,的确應該說他發現了真理,這是他的貢獻。但是同時,他卻又向君主宣揚了這一真理。宣揚真理就是好的嗎?我們知道真與善是兩個不同學科的不同概念,真的*西絕不一定是善的,恰恰相反,很多真的事物卻是醜陋的。馬基雅維裡向君主宣揚他所發現的真理并非是宣揚善良之道,而是在宣揚邪惡之術,盡管這是真理,但絕沒有人會認為宣揚邪惡之術是正确的,隻是被它的真理表面所掩蓋了。馬基雅維裡發現了政治學的真理,這是他的偉大;但他沒有努力向善的方面努力,卻反過來宣揚這樣的真理,我以為,不能不算是其人格的缺陷。

  盡管如此,馬基雅維裡的最後目的似乎是好的、是善的:無疑,這是典型的功利主義思想。為了終極目标的功利主義是不是可行我們暫且不論,就眼前目标而言的功利主義絕對是行不通的。馬基雅維裡寫《君王論》不過是為君王牢固其統治而寫,再進一層亦不過是為佛羅倫薩、為意大利而寫,就算馬基雅維裡的目标實作了,他考慮過他的這一套理論的負面效應嗎?如果這一套思想不僅為君主們所用,而且流毒于全人類,一切人眼中将隻有"利欲"二字,這個世界将成為什麼樣子啊!物質文明之崩潰尚可"複興",但是精神呢?事實上《君王論》确有其負面效應。在馬基雅維裡死後400年,意大利在法西斯統治下,曾經隆重重印《君王論》獻給墨索裡尼。這難道還不算是負面效應嗎?如果這也符合馬基雅維裡的本意的話,那我無話可說了。

  馬基雅維裡的政治理論部分雖受非議頗多,也的确值得去商榷,但他的軍事理論部分還是說得十分在理的。在軍事上,馬基雅維裡強調君主要重視軍事,并且要以自己的軍隊為後盾。正如馬基雅維裡自己所說的那樣:"君主除了戰争、軍事制度和訓練以外,不應該有其他的目标、其他的思想,也不應該把其他的事情作為自己的專業。"

  名家導讀:

  這位偉人的名字使任何墓志銘都顯得多餘。

  --馬基雅維裡的墓志銘

  陰險狡詐、口是心非、背信棄義、殘暴無情的馬基雅維裡。

  --莎士比亞

  馬基雅維裡等前人緻力于觀察人類曾做了什麼,而不是強求人們應該怎麼做,使後人得益匪淺。

  --英國哲學家 培根

  這是一次人類從來沒有經曆過的最偉大的、最進步的變革,是一個需要巨人而且産生了巨人--在思維能力、熱情和性格方面、多才多藝和學識淵博的巨人的時代。

  --恩格斯

  馬基雅維裡自稱是在給君主講課,其實他是在給人民講大課。

  --法國啟蒙思想家 盧梭

  歐洲的若幹學者相信,千百年來,人類寫過三部具有永恒價值的處世智慧奇書:一是《君王論》,二是《孫子兵法》,三是《智慧書》。

  --《紐約時報》

  《史記》

  以史為鑒,知千秋盛衰興替;前事不忘,明萬代是非得失。

  今讀《史記》可知王侯将相興衰之道,先哲聖賢治世之方,更可以推陳出新,古為今用。

  一部治國安邦、立身處世的最佳教科書

  最能代表中國文化的史學書

  影響中國曆史的經典書籍

  建構中華文明階梯的重要典籍

  展示5000年中華文明獨特風采的傑作

  影響曆史程序的100本書之一

  梁啟超、章太炎、錢穆等開列的最低限度必讀書《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為漢代文學家、史學家司馬遷所着,是一部取材廣泛、采擇審慎的實錄。其中資料來源有經傳典籍,又有檔案資料;有官方記錄,又有民間口碑;有文字資料,還有實物依據,全書蘊藉百家,包容萬代,使之成為雙跨文史學界的不朽巨着。

  從曆史的角度講,《史記》開了我國古代兩千多年曆朝"正史"的先河;從文學的角度講,它第一次運用豐富多彩的藝術手法,向人們展示了一道栩栩如生的人物畫廊。《史記》對我國後代傳記文學以及小說、戲劇等的創作也都産生了巨大影響。

  《史記》是中國曆史上一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巨着,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顆大放異彩的明珠。這部以中國古代的治亂興亡為背景 、追求"曆史與人性"的着作,它的影響亘古至今極為深遠。

  我國的第一部"正史"

  司馬遷所生活的漢武帝時期,經濟發展,政權穩固,學術文化空前繁榮,是我國封建社會的第一個鼎盛時期。是以,按照封建地主階級的需要編寫一部曆史着作,已成為時代的需要。在這種情況下,司馬遷繼承父志,承擔起撰寫《史記》的重任。他20歲時,曾不畏艱險,出遊祖國的大江南北,沿途考察了許多名勝古迹,通路了大量的曆史遺事,為以後編寫《史記》積累了衆多的第一手資料。漢武帝征和二年(前91年)前後,司馬遷終于寫成了"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記》。這部體大思精的史書的貢獻和特點主要有這樣幾個方面;

  (一)開創了"紀傳體"體例。曆史人物是豐富多彩的,曆史現象是紛纭複雜的。怎樣才能把大千世界的各種人和事都包容在一部書裡呢?司馬遷在前人的基礎上,在《史記》中以本紀、表、書、世家、列傳五體結構,創造性地探索了以人物為主體的曆史編纂學方法。"本紀"按年代順序記叙帝王的言行和政迹;"表"按年代譜列各個時期的重大事件;"書"記錄了各種典章制度的沿革;"世家"載述諸侯國的興衰和傑出人物的業績;"列傳"記載各種代表人物的活動。司馬遷創造性地把這五種體裁綜合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統一體系。

  (二)《史記》開創了政治、經濟、民族、文化等各種知識的綜合纂史方法。它從傳說中的黃帝開始,一直寫到漢武帝時期,記載了我國近3000年的曆史。全書共130篇,52萬多字,成為我國第一部規模宏大、貫通古今、内容廣博的百科全書式的通史。在《史記》中,司馬遷第一個為經濟史作傳:《平淮書》、《貨殖列傳》;司馬遷又第一個為少數民族立傳:《匈奴列傳》、《西南夷列傳》等;他還第一個為卑微者列傳:《刺客列傳》、《遊俠列傳》等。《史記》第一次把政治、經濟、文化各個方面都包容在曆史學的研究範圍之内,進而開拓了曆史學研究的新領域,推動了我國曆史學的發展。由于紀傳體可以容納廣泛的内容,有一定的靈活性,又能反映出封建的等級關系,因而這種撰史方法,為曆代史家所采用,影響十分深遠。

  名家導讀:

  百代而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學者不能舍其書,六經之後,惟有此作。

  --南宋史學家 鄭樵

  雖背《春秋》之義,固不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矣。惟不拘于史法,不囿于字句,發于情,肆于心而為文,故能如茅坤所言:"讀遊俠傳即欲輕生,讀屈原、賈誼傳即欲流涕,讀莊周魯仲連傳即欲遺世,讀李廣傳即欲立鬥,讀石建傳即欲俯躬,讀信陵、平原君傳即欲養士也"。

  --魯迅

  中國有兩部大書,一曰《史記》,一曰《資治通鑒》,都是有才氣的人在政治上不得意的境遇中編寫的。看來人受點打擊,遇點困難,未嘗不是好事。當然這是指那些有才氣又有志向的人說的。沒有這兩條,打擊一來,不是消沉,便是胡來,甚至去自殺,那便是另當别論。

  --***

  《史記》是中國第一部通史,但此書的真正意義不在史而在文。司馬遷說:"诟莫大于宮刑"。他滿腔孤憤,發而為文,遂成《史記》。時至今日,不可一世的漢武帝,隻留得"西風殘照,漢家陵阙",而《史記》則"光芒萬丈長"。曆史最是無情的。

  --着名學者 季羨林

  《孫子兵法》

  濃縮了中國古代最優秀的戰略智慧的精華

  兵家韬略之首

  人類智慧之源

  最能代表中華文明的經典着作

  影響世界曆史程序的兵書典籍

  《孫子兵法》全書13篇,約6000字,為我國春秋時代孫武所着,距今已2500多年,是我國同時也是世界現存最古老的一部兵書,一直為曆代政治家、軍事家、商人、學者奉為至寶。該書自問世以來,對中國古代軍事學術的發展産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被人們尊奉為"兵經"、"百世談兵之祖"。曆代軍事家、政治家無不從中汲取養料,用于指導戰争實踐和發展軍事理論。

  《孫子兵法》不僅是中國的謀略寶庫,在世界上也久負盛名,現今已被翻譯成29種文字,在世界上廣為流傳。凡讀過這部兵法的人,無不傾心于它所蘊含的深邃而奧秘的思辨内容、博大而精深的軍事學說内涵、清新而鮮明的實踐風格,以及辭如珠玉的文學性語言。其問世雖久,但書中所包容的一些哲學思維,以及在這些哲學文化意識指導下所闡述的戰争規律和原則,至今仍然閃爍着熠熠光輝,被稱為令人歎為觀止的罕世之作。

  名家導讀:

  孫武兵經,辭如珠玉,豈以習武而不曉文也。

  --《文心雕龍》

  朕觀諸兵書,無出孫武;孫武十三篇,無出虛實。夫用兵識虛實之勢,則無不勝焉。

  --唐太宗 李世民

  孫武十三篇,兵家舉以為師。然以吾評之,其言兵之雄乎!今其書,論奇權密機,出入神鬼,自古以兵着書者罕所及……吳起與武一體之人也,皆着書言兵,世稱之孫吳。然而吳起之言兵也,輕法制,草略無所統紀,不若武之書辭約而意盡,天下之兵說皆歸其中。

  --北宋文學家 蘇洵

  孫子是軍事史上最負威名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不但在中國,而且對中國之外的許多國家,都有很大的影響……《孫子兵法》對軍事戰略提出了很概括的見解,它的内容是許多不受時間限制的作戰指導原則,而不是應付種種具體情況的詳細的建議和忠告。從這個方面說,它是名副其實的兵典,學者和軍人總能從中獲得教益。

  --美國着名學者 波拉克

  在導緻人類自相殘殺的、滅絕人性的核武器研制成功之後,更需要重新和更加完整地讀《孫子兵法》。

  --英國軍事理論家 利德爾·哈特

  《戰争論》

  19世紀軍事理論頂峰的偉大之作

  可與《孫子兵法》媲美的西方經典軍事着述

  震撼世界的經典着作

  改變世界的16本書之一

  影響曆史程序的100本書之一

  克勞塞維茨是普魯士軍事理論家,西方近代軍事理論奠基者。他先後研究了1566~1815年間所發生的130多個戰例,總結了自己所經曆的幾次戰争的經驗,在此基礎上寫出了一部體系龐大、内容豐富的軍事理論着作--《戰争論》。

  非軍事界的人可能沒有系統地讀過《戰争論》,但相信大多數人對"軍事是政治關系的延續"這一名言都耳熟能詳,這一名言即出自《戰争論》。《戰争論》是克勞塞維茨對戰争的觀察、研究、分析的結晶。它既是一部軍事理論着作,又是一部哲學着作,被譽為西方近代軍事理論的經典之作,對近代西方軍事思想的形成和發展起了重大作用。

  《戰争論》是軍事思想史上第一部自覺運用德國古典哲學的辯證方法系統地總結戰争經驗的着作,具有重要的軍事學術價值。這部着作不僅奠定了近代西方資産階級軍事學的基礎,而且也是馬克思主義軍事科學重要理論的來源之一。克勞塞維茨本人也是以被視為"西方近代軍事理論的鼻祖"。

  《戰争論》導論

  克勞塞維茨的《戰争論》是一部置于19世紀軍事理論頂峰的偉大之作。作者的貢獻可簡單概括為一句話:對西方世界十八、十九世紀的戰争現象進行了從宏觀到微觀盡可能全面而細緻的考察,進而使軍事理論在其深度上達到了他所處時代的巅峰,而且是前所未有的巅峰。因為,自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歐洲新興的資本主義文明逐漸領先于世界諸文明,因而《戰争論》作為資本主義文明體系孕育的産物,也是那個時代極少數的最先進的軍事思想成果。

  事物的意義從時間角度來看,分現時和長遠兩部分,意義越是久遠,其價值就越大。《戰争論》對19世紀的現時意義是毋庸置疑的,而随着時光的流逝,社會演進至21世紀,《戰争論》的長遠價值也開始凸現。隻要人類社會還存在着戰争,這些閃爍着智慧之光的思想就絕不會過時。當代西方許多國家軍事戰略的制定,主要來自于克勞塞維茨的思想。

  對于當代戰争指導而言,克勞塞維茨在宏觀戰略層次上的思想仍然具有極強的生命力。例如,當實力處于絕對劣勢時,克勞塞維茨認為:即使自己沒有獲勝的可能性,也不應該認為采取行動是不可能的或者是不理智的。如果我們沒有更好的辦法,而且兵力很少,那麼,盡可能地把一切安排妥當,就始終是理智的。這一論述對今天小國或弱國同大國對抗時戰略的制定,仍是一種正确的态度。類似這樣精辟的觀點,《戰争論》中可謂珠玑滿盤,比比皆是。

  克勞塞維茨是一位飽學之士,他的研究往往潛入戰争的深層,并細緻地考察與戰争相關的領域。他在探讨軍事問題的同時,對其他專業領域常有獨到的見解。他的許多結論,不僅對從事戰争的人們具有指導意義,而且對從事非軍事活動的其他行業的人們極富啟迪,具有超越純軍事專業的價值。

  他對"理論"的建構獨具慧眼,"任何理論一接觸精神因素,困難就無限增多"、"理論必須考慮到人的感情",這些見解對那些試圖在自己專業領域建築理論的學者以及人們如何識别理論的優劣極有啟示。

  名家導讀:

  《戰争論》俨然是一座充滿着哲學理論的迷宮,讀者當中很少有人能夠真正把握其邏輯路線,或者深入其理論境界而不緻迷失方向。

  --英國着名軍事理論家 利德爾·哈特

  《戰争論》一經出版即在世界範圍廣為流傳,受到各國軍事界的高度重視,被推崇為軍事理論的經典着作,成為研究軍事理論人員的必讀書。19世紀以來的德國名将大多是《戰争論》的忠實讀者。據稱希特勒常将《戰争論》擺在案頭,不過他若真正了解了《戰争論》,恐怕不會重蹈拿破侖于嚴冬之際進攻俄國之悲劇性錯誤的覆轍。俄國的馬克思主義者則仔細地研究了《戰争論》,并自如地運用了克勞塞維茨的思想。例如,蘇聯政府于1933年發表了列甯讀《戰争論》的筆記,斯大林更是依據《戰争論》發展了自己的軍事思想。由此可以窺見《戰争論》巨大魅力之一斑。

  --《世界軍事史》

  馬克思、恩格斯、列甯都高度評價了《戰争論》一書的學術價值,始終把"戰争是政治的另一種手段的繼續"這一原理公正地看做考察每一戰争的意義的理論基礎。

  --《軍事理論》

  《國富論》

  西方經濟學的"聖經"

  經濟學的百科全書

  影響世界曆史的10本書之一

  影響人類文化的100本書之一

  影響中國近代社會的經典譯作

  對人類發展程序産生過深遠影響的書籍

  1986年法國《讀書》雜志推薦的理想藏書

  《國富論》出版于資本主義發展初期,在英國工業革命以前,書中總結了近代初期各國資本主義發展的經驗,批判吸收了當時的重要經濟理論,對整個國民經濟的運動過程做了系統的描述,被譽為"第一部系統的偉大的經濟學着作"。該書作者亞當 ·斯密是以獲得了政治經濟學古典學派"創立者"的稱号。從大約1790年起,亞當·斯密就成了專業人員特别是教授們的導師。

  18世紀結束以前,《國富論》就已出了九個英文版本。人們以"一鳴驚人"來形容《國富論》的出版,并一緻公認亞當·斯密是一門新學科--政治經濟學的創始者。亞當·斯密是以而聲名顯赫,被譽為"知識淵博的蘇格蘭才子"。據說當時英國政府的許多要人都以當"斯密的弟子"為榮。國會進行辯論或讨論法律草案時,議員們常常征引《國富論》的文句,而且一經引證,反對者大多不再反駁。《國富論》發表之後,被譯為多國文字,傳到國外,一些國家制定政策時都将《國富論》的基本觀點作為依據。這本書不僅流傳于學術界和政界,而且一度成為不少國家社交場合的熱門話題。

  《國富論》譯序

  英亞當·斯密所着的《國富論》,全名為《國民财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此書初版于1776年,就是美國《獨立宣言》發表的那一年。在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方面,《國富論》起了重大的促進作用。《國富論》的編者馬克斯·勒納評論說:"這是一本将經濟學、哲學、曆史、政治理論和實踐計劃奇怪地混合在一起的書,一本由有着高深學問和明敏見識的人所寫的書。這個人有強大的分析能力,能對他的筆記本中所有的材料進行篩選;又有強大的綜合能力,能按照新的和引人注目的方式将其重新組合起來,斯密對他當時的學術領域的各種思想是極為敏感的。他像後來的馬克思一樣,不是一個關在自己房子裡的與世隔絕的學者,他仿佛全身裝着天線,能收到并吸收所能接觸到的一切資訊。他在封建歐洲解體之末、近代世界開始之時寫作,在這個世界中,封建制度仍以既得利益集團經常表現的頑固性在堅持。他正是為反對這種利益集團而寫作的。結果是,他的書不隻是為圖書館架藏而寫的,它對經濟意見和國家政策産生了深刻的影響,它形成了我們今天住在其中的整個生活環境。"斯密在《國富論》中要回答的最後問題是,感情與"公平的旁觀者"之間的内在鬥争,在社會的長期演進中究竟是怎樣在曆史本身的大舞台上發生作用的。這個問題的答案見第五編,他列舉了社會發展的四個主要組織階段,除非由資源的匮乏、戰争或政府的壞政策予以阻止,否則這些階段是會連續進行的。這四個階段是:獵人的最初"野蠻"階段,原始農業的第二階段,封建或莊園"耕作"的第三階段,商業上互相依存的第四階段。每一階段伴有與它的需要相适應的制度。例如,在獵人階段中"沒有任何财産……是以,也就沒有任何确立的行政長官或正規的司法行政"。随着牛羊群的出現,産生了比較複雜的社會組織形式,不僅包括"可怕的"軍隊,而且有不可缺少的法律和秩序堡壘。斯密思想的核心是:這種制度是保護特權的工具,不能用自然法為之辯護。他說,"文官政府是為了财産的安全而設立的,實際上是為保護富人反對窮人而設立的,即為了保護有些财産的人反對根本沒有财産的人而設立的。"最後,斯密将演進描述為從封建主義走向一個需要有新制度的社會階段,這種新制度是由市場确定的而不是由同業公會确定的,是自由的而不是受政府限制的。這在後來稱為放任自由的資本主義,斯密稱之為完全自由的制度。這種物質生産基礎的連續改變,将帶來的上層建築的必然改變,這和馬克思主義的曆史觀有明顯的相似之處。可是也有一個重大的差别:馬克思主義體系中的最後動力是階級鬥争,而在斯密的哲學史中,主要的推動機制是"人性",由自我改善的欲望所驅使,由理智所指導。

  《國富論》遠遠不是一部通常所認為的學術論文。雖然斯密也勸說放任自由,但他的論證卻更多地是反對政府幹預和反對壟斷;雖然他贊揚貪欲的結果,卻又幾乎總是鄙視商人的行為和政策。他也不認為商業制度本身是完全值得贊美的。

  斯密在前工業資本主義時代寫作,他似乎沒有真正覺察到即将到來的工業革命,其前兆在離愛丁堡九英裡的煉鐵廠中已可見到。他對大規模的工業企業沒有提到。如果增長是《國富論》的主題,那也不是永無休止的增長。書中各處都流露着利潤率的長期下降;斯密也提到,當這個制度最終積累了充分的财富時,經濟下降就會開始,最終形成貧乏的停滞。

  名家導讀:

  在亞當·斯密那裡,政治經濟學已發展為某種整體,它所包括的範圍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形成。亞當·斯密第一次對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問題做出了系統的研究,創立了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把英國資産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提高到一個新的水準。

  --馬克思

  在促成我們現代生活方式的許多因素之中,《國富論》這本書所發生的影響,可媲美任何一本現代的典籍。

  --着名批評家 雷納

  西洋公學譯書院新譯亞當·斯密《國富論》。歐洲200年前理财政策多與中國相似,自此書出,英國首先采用,遂立今日富強之基。今日中國患貧久矣,和議既立,必以整理财政為先,譯成是書以備參考。

  --1900年12月27日中國《新聞報》

  亞當·斯密的地位像是神一樣。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施蒂格勒曾經寫過一篇亦莊亦諧的文章,列舉參加學術研讨會時,經常聽到的語錄,其中有兩則是:"這個亞當·斯密早就說過!"和"亞當·斯密才沒說過這個!"由此可見,當時的人們已經把亞當·斯密當成是判别是非的名額。

  -- 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  熊秉元

  《夢的解析》

  一本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傑作

  揭啟潛意識世界的大門

  精神分析學史上的一個裡程碑

  研究弗洛伊德主義的必讀文獻

  影響曆史程序的100本書之一

  20世紀人文社會科學中最重要的經典着作

  1986年法國《讀書》雜志推薦的理想藏書

  100年前,弗洛伊德以其《夢的解析》震撼了整個世界,它喚醒了死氣沉沉的科學界對夢的注意,成為人類科學思想史上具有特别意義的分水嶺和裡程碑。

  弗洛伊德的這部"揭開人類心靈奧妙"的着作,剛出版時曾受到很大的冷落和責難,但随着時間的流逝,人們終于發現了它的偉大價值。

  在20世紀人類文化的地形圖上,弗洛伊德毫無疑問地占據着一個顯赫的位置。也正因為如此,弗洛伊德的各種着作便成為了20世紀世界上經久不衰的暢銷書。弗洛伊德一生着述很多,而舉世聞名、至今仍在世界各地一版再版、其發行數量無法統計的着作之一就是一個世紀以前出版的這本《夢的解析》。該書出版後随着精神分析學派的傳播、發展,它的思想對文學、藝術、曆史和宗教均有着重要影響。

  精神分析學的奠基石

  夢是什麼?人為什麼會做夢?為什麼會做種種稀奇古怪的夢?夢有什麼作用?夢的原動力何在?……奧地利精神病醫生、着名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根據多年的臨床經驗和調查分析,寫成了《夢的解析》一書,以幾百個有趣的夢例試圖科學地解開夢的奧秘,發掘出人性的"真正主宰"潛意識,并為他的精神分析學說奠定理論基礎。

  在弗洛伊德看來,人的心理分為意識和潛意識兩個部分,其中潛意識是主導方面,意識的起源、基礎和動力都存在于潛意識之中。隻有了解了潛意識的活動,才能探訪到人的内心世界。而"對夢的解析,是通向關于潛意識精神活動知識的平坦大道"。那麼夢是什麼呢?弗洛伊德說:"夢是(壓抑或抑制的)願望的(隐蔽的)滿足。"這是他關于夢的研究的最重要發現,是以,他認為夢是充滿意義的,并有某種象征性的。夢作為一種心理活動,同樣也表現在清醒的生命狀态、病理狀态和文藝創作過程中,隻不過是一種特殊的思想方式而已。至于夢的作用,弗洛伊德歸納出這樣的結論:人有一種天生要尋歡作樂的欲望,但這種欲望受到"現實原則"即理性和現實的壓抑,得不到滿足,于是就升華變态,潛伏在潛意識之中。一旦這種壓抑超過極限,就導緻精神失常。然而夢正是人的理性放松之後的産物,常人平時壓抑的本能沖動在夢中可以獲得充分的松弛。

  在《夢的解析》中,弗洛伊德又将人類精神活動分為本能沖動、自我、超自我三個部分。其中本能沖動最重要,而性欲則是一切欲望和沖動的根本,全人類在文化(包括藝術、法律、宗教等)上的成就,都是性欲本能發展的結果。當"本能沖動"、"自我"、"超自我"三者處于合理的和諧狀态時,個人的精神狀态就得到良好的調整,人就心情愉快。

  這本《夢的解析》出版于1900年,弗洛伊德自稱該書是他"所有發現中最有價值的部分",是他一生中隻會有一次的"領悟"。然而,這本專着在當時卻并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印數隻有區區的600本,而且是在8年中才賣完的。但是到該書出版的第10個年頭,學術界突然發現了"新大陸",紛紛視為"至寶",一版再版,并先後譯成英、俄、法、日等多種文字,影響之大,令全世界瞠目。

  将近一個世紀以來,對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毀譽不一,甚至截然相反。褒之者稱"不僅啟迪了醫學界,而且推動着所有社會科學學科的發展","沒有任何科學家像弗洛伊德那樣對文學産生過如此深遠、如此廣泛的影響";貶之者則斥其為"江湖術士,毫無科學價值",比"相命之術更可笑"。不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本世紀指20世紀編者注 在西方各國廣泛流行達幾十年,從學術角度涉及并滲進了醫學、心理學、文學、藝術、美學、曆史學、哲學、法律、宗教、人類學、民俗學、教育學、社會學等諸多領域,是以,若要研究現代西方文化,那就不能不研究弗洛伊德的學說,就不能不讀這本《夢的解析》。

  名家導讀:

  弗洛伊德對夢的分析,是現代科學對夢的分析的最原創性、最着名與最重要的貢獻。

  --德國着名哲學家 弗羅姆

  盡管《夢的解析》發表已經近100年了,但弗洛伊德所闡述的夢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至今仍然大體上未受到挑戰;甚至任何值得認真研究的替代理論也沒有出現過。

  --精神分析學專家 魯本·弗恩

  在《夢的解析》中弗洛伊德以嶄新的内容、别開生面的獨創思想,确立了前所未有的研究心理和精神病理現象的新領域。他的貢獻在于,他所提出的問題比他所解決的問題更為重要。

  --《精神分析學的奠基石》

  《夢的解析》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說早期代表作之一。剛出版時受到了學術界的冷遇,10年以後引起了人們的普遍重視,在弗洛伊德生前就再版了8次,曾被人譽為"最偉大的着作,大大推進了精神分析"。在弗洛伊德全部的着作中,該書地位僅次于《精神分析引論》,是研究弗洛伊德主義的必讀文獻之一。

  --精神分析學研究專家 王雄

  弗洛伊德因《夢的解析》一書而聞名于世,在西方國家人們尊敬地稱其為"心靈世界的哥倫布"、"精神領域的達爾文"。

  --心理學專家 金麗

  《美的曆程》

  任何一個愛美的中國人,任何一個熱愛中國藝術的人,都應該讀這部書。

  從曆史的角度理出中國美學思想發展的來龍去脈中國美學經典着作

  美學入門必讀書

  《美的曆程》是一部小書,篇幅不過十幾萬字;《美的曆程》又是一部大書,它考察了從遠古圖騰到明清繪畫、工藝等數千年華夏民族的藝術發展。

  作者從"自然的人化"的觀念出發,提倡"人類學曆史本體論"之說,全書結構嚴密、氣魄恢宏,不單回應了現時流行的中外各美學流派,而且從哲學高度統一了社會與自然,探讨了美與人的本體存在、美感與心理情感的"數學方程式"等問題,并提出美學與人類命運關連的前景。讀之使人神馳千年,邀遊于曆史的長河中,不斷領略一個又一個時代的藝術精神。本書夾叙夾議,見解精到,文字簡潔,不僅專業研究者把它作為必不可少的參考書,而且一般的讀者讀來也會饒有興趣。本書自20世紀80年代初出版以來,風行一時,數次再版,并曾被列為青少年必讀書目,引導了一批又一批的讀者步入美的殿堂。總之,若想在短時間内大緻全面了解中國古代藝術,《美的曆程》是一部适合的讀物;若想得到美的熏陶,《美的曆程》更是一部很好的讀物。

  讀《美的曆程》

  《美的曆程》問世已逾十年之久。當時,正是在它和李*厚其他着作的鼓舞下,使我從文學轉向了哲學,并且最後成了李*厚的學生,就讀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所學生院。不僅我,而且我們這一代的許多人,都應該感謝李*厚先生的思想啟蒙。中文版之後,《美的曆程》不久就譯成了英文和其他文種,僅此就足以表明該書的影響之廣大和深遠。

  為什麼《美的曆程》具有這樣的魅力?因為美妙的語言嗎?或者由于它有深刻的思想?倘若它有深刻的思想的話,那麼它是一種什麼樣的思想呢?難道是它反複說明的"有意味的形式"嗎?

  如果承認《美的曆程》的魅力在于它有深刻的思想的話,那麼,這個思想不關涉其他什麼*西,而隻是關涉中華民族精神的命運。它表明了從孔孟老莊思想的建立到以《紅樓夢》為标志的儒道思想的沒落。其中具體地顯現在屈原、陶淵明、李白、蘇*坡這些人身上。中華民族精神的命運是由"天人合一"所規定的。儒家、道家以及以後的禅宗都是這樣一個"天人合一"不同次元的闡述。它們不是對立的,而是互補的。這樣,使中華民族區分于其他民族。例如,那些沒有擺脫原始文化的種族仍沉浸于萬物有靈的迷信之中,同時,那具有基督傳統的西方相信天是上帝的聖殿,地是人們的住所。但是中國人對于人與自然的關系揭示的是另一種境界,即人生存于天地,賞玩于山水,并寄情于自然。它貫穿于中國哲學、文學和藝術之中,并成為了中國人的日常生活态度。這個"天人合一"規定了中國精神的整個曆史。先秦的開端、盛唐的繁榮和晚清的沒落正是此一命運的不同形态。

  名家導讀:

  李*厚的《美的曆程》,從曆史的宏觀角度理出了中國美學思想獨立發展的來龍去脈。美學讨論促進了文學理論批評美學水準的提高。

  --《中國文學理論批評》

  李*厚流傳甚廣的《美的曆程》一書所要揭示的,正是可以使人們直接感觸到中華民族的心靈的曆史。是以,一部藝術史并不單純是一部形象化的社會生活的曆史,而首先是一部打開了的心靈史,是人類曾經精神地生活過的确證。而藝術的永恒性的魅力,也不單在它的認識價值,而主要在于它能把時間凝凍起來,成為一個永久的現在:過去的成了現在的體驗,異域的成了家園的感觸。李*厚的這些美學觀點,極大地影響了今日人們的文學史和藝術史研究。作者以簡潔有力、極為濃縮的文筆,旁征博引,娓娓而談,引領讀者通過仔細閱讀和深入思考而走入金碧輝煌的美學宮殿。

  --着名學者 于傳勤

  《美的曆程》是中國美學的經典之作,凝聚了作者李*厚先生多年的研究成果。他把中國人古往今來對美的感覺玲珑剔透地展現在大家眼前,如斯感情,如斯親切,更具體地顯現出中國這段波瀾壯闊的美的曆程。

  --江奇勇

  《我的精神家園》

  一個自由思想家的精神家園

  有些幽默并不使人發笑,而是使人憂傷。

  中國現代雜文精品之一

  中國現代百部必讀經典之一

  這本書是大家熟知并喜愛的已故學者、作家王小波的一部雜文自選集。全書分文化篇、藝術篇、社會篇三部分。王小波以一種近乎殘酷的坦誠與直率,道出了我們身在其中卻從未慮及的生活,這就是真實,使我們不再混混噩噩地生活在世俗社會中間。因為他,我們知道這世界還有智慧,還有有趣存在。

  王小波明辨是非,他以黑色的、深沉的幽默向身後人亦莊亦諧地喊但不是發狂或媚俗 。讀他的雜文後,你會恍然有一種通透感。原來,文化和精神這類話題并不隻是書生或學究們正襟危坐的清談,它也可以是"痞子"們"坐在馬桶上去反對到底有沒有效力"。

  《我的精神家園》一書話題大多涉及文化狀态與知識分子的命運,除了文人的處境便是人的處境,這類話題自然少不了尴尬與苦澀,但在王小波筆下,即使你踩破了一個诙諧的外殼,打開了"文化"神秘幽黑的洞口,以至偶爾會為痞子之極的語言開懷一笑,但是你絕不會認為王小波是一個痞子。

  師承王小波

  博爾赫斯有這樣一個觀點:如果每個國家都由一位作者來代表的話,仿佛每個國家都想由一個與衆不同的人來代表,以補救自己的不足,彌補自己的缺陷。

  接下來的問題是:中國人的親和力是如此之大,能有人脫穎而出嗎?有的。那就是王小波。雖然他的早逝留下了很大的空白,雖然他的結果是至今仍未受到廣泛的(特别是文學界的)認同。

  縱觀《我的精神家園》,看一看小波是如何地與衆不同的:

  我們大多平庸而不自知,或者隻是軟弱的去承受,他卻對平庸的生活有一種狂怒,發誓要從上面飛騰過去并且用他的一生去努力這樣做了;我們大多趨利避害或隻是沉默以對,他卻逆流而上,選擇嚴肅寫作,而且直言不諱,視批評文化、社會、藝術為自己的責任;我們大多呆闆或以肉麻當有趣,要麼惟恐自己不"貧"、不"痞",他卻在智慧和愛中創造出了一種了不起的有趣,而且顯示了智慧和愛中本應具有但卻被我們遺忘了很久的一種屬性,那就是高貴;我們大多具有一種狡猾的聰明,他的聰明卻是建立在科學的自由、平等和誠實的基礎上,"真理堅硬無比",我覺得這種聰明很可愛,也很必要。所有的所有,也許我們心存向往而自己卻做不到。

  對于一個喜歡文學的年輕人我來說,《我的精神家園》中,《社會篇》和《文化篇》讓我明白了許多問題,而《藝術篇》卻為我打開了阿裡巴巴的大門。

  請看《我的師承》,結尾處這樣寫到:"他們的書還在,可以成為學習文學的範本……""他們"指的是王道乾、查良铮等前輩翻譯家。小波這樣寫到:"最好的,還是詩人的譯筆;是他們發現了現代漢語的韻律。沒有這種韻律,就不會有文學。"如此喜歡詩人的譯筆,大約源于他的青少年:"在冥想中長大以後,我開始喜歡詩。我讀了很多的詩,其中有一些是真正的好詩,好詩描述過的事情各不相同,韻律也變化無常,但有一點相同的*西。它有一種水晶般的光輝,仿佛來自星……"文中又說到了傅雷、汝龍先生,這兩位先生倒是名滿天下,雖然他們的譯文集隻印了一萬冊卻仍然堆在書店裡賣不完。也許答案在這裡:契诃夫的藝術是高雅的藝術,是真正的文學,是最樸實也最深奧的文字。它需要的不是獵奇的心靈,而是高雅的趣味。最後,他寫下讓我感動和受益一句話:"提醒現在的年輕人,記住他們的名字,讀他們譯的書,是我的責任。"還有很多、很美妙、很有趣的*西在《我的精神家園》中。

  名家導讀:

  一下子讀完了王小波的雜文集《我的精神家園》,我感覺到了他的苦口婆心。他真是很天真,信仰科學,更講道理。我們知道,現在純情的潇灑的實惠的财經的書有很多,真講道理的書卻是越來越少了。從文章看,他是有資格嬉皮的,但他不肯嬉皮。他講的道理,許多人是知道的但忘記了,許多人也許不認為是道理,他的苦口婆心有人也許認為是别有用心,這時候隻好這樣說,他的道理不是對他們講的。我感覺他是在尋找同類,仿佛酒後的頗有古風的談天。

  --着名評論家 陳村

  文字是一門藝術,正着來橫着去都是一門藝術。語言也是一門藝術,正着來橫着去也都是一門藝術。在這兩門藝術裡,王小波是個天才,是以他的語言、他的文字有一種未經琢磨的"美",有一種盛氣淩人的"威",有一種寶劍出鞘的"鋒"……他的語言及文字技巧發揮到極限,可以讓你正着進來橫着出去。

  --着名作家 衛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