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系統分析與設計作業21.簡答題2.項目管理使用

1.簡答題

  • 簡述瀑布模型、增量模型、螺旋模型(含原型方法)的優缺點。

    一、瀑布模型:

             優點:

             1)為項目提供了按階段劃分的檢查點。

             2)目前一階段完成後,您隻需要去關注後續階段。

             3)可在疊代模型中應用瀑布模型。

             4)它提供了一個模闆,這個模闆使得分析、設計、編碼、測試和支援的方法可以在該模闆下有一個共同的指導。

             缺點:

             1)各個階段的劃分完全固定,階段之間産生大量的文檔,極大地增加了工作量。

             2)由于開發模型是線性的,使用者隻有等到整個過程的末期才能見到開發成果,進而增加了開發風險。

             3)通過過多的強制完成日期和裡程碑來跟蹤各個項目階段。

             4)瀑布模型的突出缺點是不适應使用者需求的變化。        

        二、增量模型:

                優點:

                1)将待開發的軟體系統子產品化,可以分批次地送出軟體産品,使使用者可以及時了解軟體項目的進展。

                2)以元件為機關進行開發降低了軟體開發的風險。一個開發周期内的錯誤不會影響到整個軟體系統。

                3)開發順序靈活。開發人員可以對元件的實作順序進行優先級排序,先完成需求穩定的核心元件。當元件的優先級發生變化時,還能及時地對實作順序進行調整。

                缺點:

                1)由于各個構件是逐漸并入已有的軟體體系結構中的,是以加入構件必須不破壞已構造好的系統部分,這需要軟體具備開放式的體系結構。

           2)在開發過程中,需求的變化是不可避免的。增量模型的靈活性可以使其适應這種變化的能力大大優于瀑布模型和快速原型模型,但也很容易退化為邊做邊改模型,進而是軟體過程的控制失去整體性。

           3)如果增量包之間存在相交的情況且未很好處理,則必須做全盤系統分析,這種模型将功能細化後分别開發的方法較适應于需求經常改變的軟體開發過程。

       三、螺旋模型:

                優點:

                1)設計上的靈活性,可以在項目的各個階段進行變更。

           2)以小的分段來建構大型系統,使成本計算變得簡單容易。

           3)客戶始終參與每個階段的開發,保證了項目不偏離正确方向以及項目的可控性。

           4)随着項目推進,客戶始終掌握項目的最新資訊, 進而他或她能夠和管理層有效地互動。

           5)客戶認可這種公司内部的開發方式帶來的良好的溝通和高品質的産品。

               缺點:

              1)采用螺旋模型需要具有相當豐富的風險評估經驗和專門知識,在風險較大的項目開發中,如果未能夠及時辨別風險,勢必造成重大損失。

               2)過多的疊代次數會增加開發成本,延遲送出時間。

  • 簡述 UP 的三大特點,其中哪些内容展現了使用者驅動的開發,哪些内容展現風險驅動的開發?

        三大特點:用例驅動、以體系結構為核心、疊代及增量。

       用例和疊代及增量展現了使用者驅動的開發。早期的疊代目标要能夠識别與降低最高風險,并且能構造客戶最關心的可視化特性。

       以體系結構為核心展現了風險驅動的開發,早期疊代要緻力于核心架構的構造、測試和穩定。因為沒有穩固的架構就會帶來高風險。

  • UP 四個階段的劃分準則是什麼?關鍵的裡程碑是什麼?
  1. 初始階段(inception):該階段的主要目的是建立項目的範圍和版本,确定項目目标的可行性和穩定性,結交結果包括需求和用例。初始階段結束時是第一個重要的裡程碑:生命周期目标(Lifecycle Objective)裡程碑。生命周期目标裡程碑評價項目基本的生存能力。
  2. 細化階段(elaboration):該階段的目的是對問題域進行分析,建立系統需求和架構,确定實作的可行性和穩定性,送出結果包括系統架構,問題領域、修改後的需求及項目開發計劃等相關文檔。細化階段結束時第二個重要的裡程碑:生命周期結構(LifecycleArchitecture)裡程碑。生命周期結構裡程碑為系統的結建構立了管理基準并使項目小組能夠在建構階段中進行衡量。
  3. 構造階段:完成所有剩餘的技術構件和穩定業務需求功能的開發,并內建為産品,詳細測試所有功能。建構階段隻是一個制造過程,其重點放在管理資源及控制開發過程以優化成本、進度和品質。建構階段結束時是第三個重要的裡程碑:初始功能(InitialOperational)裡程碑。初始功能裡程碑決定了産品是否可以在測試環境中進行部署。
  4. 傳遞階段:確定軟體對最終使用者是可用的。産品化階段可以跨越幾次疊代,包括為釋出做準備的産品測試,基于使用者回報的少量調整。在傳遞階段的終點是第四個裡程碑:産品釋出(ProductRelease)裡程碑。
  • IT 項目管理中,“工期、品質、範圍/内容” 三個元素中,在合同固定條件下,為什麼說“範圍/内容”是項目團隊是易于控制的

       因為工期是合同中已經确定好了,而品質的把關是由客戶與項目團隊共同決定,範圍/内容更多的取決于項目團隊的選擇,是以較易控制。

  • 為什麼說,UP 為企業按固定節奏生産、固定周期釋出軟體産品提供了依據?

  因為UP規定需求分析、設計、實作等流程都是有固定時間長度的,是以有較為明确的時間限制。而且每過一個疊代周期就有一個産品出現供測試使用,是以UP也為固定周期釋出軟體産品提供了依據。

2.項目管理使用

  • 使用截圖工具(png格式輸出),展現你團隊的任務 Kanban,請注意以下要求 
    系統分析與設計作業21.簡答題2.項目管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