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計算機作業系統填空題

1.作業系統為使用者提供三種類型的使用接口,它們是指令方式和系統調用和圖形使用者界面。

2.主存儲器與外圍裝置之間的資料傳送控制方式有程式直接控制、中斷驅動方式、DMA方式和通道控制方式。

3.在響應比最高者優先的作業排程算法中,當各個作業等待時間相同時,運作時間短的作業将得到優先排程;當各個作業要求運作的時間相同時,等待時間長的作業得到優先排程。

4.當一個程序獨占處理器順序執行時,具有兩個特性:封閉性和可再現性。

5.程式經編譯或彙編以後形成目标程式,其指令的順序都是以零作為參考位址,這些位址稱為邏輯位址。

7.程序由程度、資料和FCB組成。

8.對信号量S的操作隻能通過原語操作進行,對應每一個信号量設定了一個等待隊列。

9.作業系統是運作在計算機裸機系統上的最基本的系統軟體。

10.虛拟裝置是指采用SPOOLING技術,将某個獨享裝置改進為供多個使用者使用的的共享裝置。

11.檔案系統中,用于檔案的描述和控制并與檔案一一對應的是檔案控制塊。

12.段式管理中,以段為機關,每段配置設定一個連續區。由于各段長度不同,是以這些存儲區的大小不一,而且同一程序的各段之間不要求連續。

14在采用請求分頁式存儲管理的系統中,位址變換過程可能會因為缺頁和越界等原因而産生中斷。

16. 段的共享是通過共享段表實作的。

17.檔案的實體結構分為順序檔案、索引檔案和索引順序檔案。

18.所謂裝置控制器,是一塊能控制一台或多台外圍裝置與CPU并行工作的硬體。

19. UNIX的檔案系統空閑空間的管理是采用成組連結法。

20分頁管理儲管理方式能使存儲碎片盡可能少,而且使記憶體使用率較高,管理開銷小。20. 計算機作業系統是友善使用者、管理和控制計算機軟硬體資源的系統軟體。

21. 作業系統目前有五大類型:批處理作業系統、分時作業系統、實時作業系統、網絡作業系統和分布式作業系統。

22.按檔案的邏輯存儲結構分,檔案分為有結構檔案,又稱為記錄式檔案和無結構檔案,又稱流式檔案。

23.主存儲器與外圍裝置之間的資訊傳送操作稱為輸入輸出操作。

24、在裝置管理中,為了克服獨占裝置速度較慢、降低裝置資源使用率的缺點,引入了虛拟配置設定技術,即用共享裝置模拟獨占裝置。25、常用的記憶體管理方法有分區管理、頁式管理、段式管理和段頁式管理。

26、動态存儲配置設定時,要靠硬體位址變換機構實作重定位。

27、在存儲管理中常用虛拟存儲器方式來擺脫主存容量的限制。

28、在請求頁式管理中,當硬體變換機構發現所需的頁不在記憶體時,産生缺頁中斷信号,中斷處理程式作相應的處理。

29、置換算法是在記憶體中沒有空閑頁面時被調用的,它的目的是選出一個被淘汰的頁面。如果記憶體中有足夠的空閑頁面存放所調入的頁,則不必使用置換算法。

30、在段頁式存儲管理系統中,面向使用者的位址空間是段式劃分,面向實體實作的位址空間是頁式劃分。

31、檔案的存儲器是分成大小相等的實體塊,并以它為機關交換資訊。

32、虛拟裝置是通過SPOOLing技術把獨占裝置變成能為若幹使用者共享的裝置。

33、緩沖區的設定可分為單緩沖、雙緩沖、多緩沖和緩沖池。

34、在多道程式環境中,使用者程式的相對位址與裝入記憶體後的實際實體位址不同,把相對位址轉換為實體位址,這是作業系統的位址重地位功能。

35. 在作業系統中,程序是一個資源配置設定的基本機關,也是一個獨立運作和排程的基本機關。

36.在信号量機制中,信号量S >0時的值表示可用資源數目;若S < 0,則表示等待該資源的程序數,此時程序應阻塞。

37. 作業系統提供給程式設計人員的唯一接口是系統調用。

38. 裝置從資源配置設定角度可分為獨占裝置,共享裝置和虛拟裝置。

39. 裝置管理的主要任務是控制裝置和CPU之間進行I/O操作。

40. 常用的檔案存取方法有順序存取法,随機存取法和按鍵存取法。 

41. 在頁面置換算法中最有效的一種稱為LRU算法。

42. 位址變換機構的基本任務是将虛位址空間中的邏輯位址變換為記憶體中的實體位址。

43.在 UNIX 系統中采用的頁面置換算法是頁面緩沖算法。

44.現代作業系統的兩個重要特征是并發和共享。

47. 作業系統的基本類型有批處理作業系統,分時作業系統和實時作業系統三種。

48.采用對換方式在将程序換出時,應首先選擇處于阻塞且優先權低的程序換出記憶體。

49. 能友善實作資訊共享的存儲管理辦法有段式和段頁式。

50.選擇距目前磁頭最近,且方向一緻的磁盤排程算法循環掃描算法。

51.在頁面置換算法中可實作的最有效的一種稱為LRU。

54.在成組鍊結法中,将第一組的空閑塊号和該組的空閑塊數目記入到記憶體的工作棧中,作為目前可供配置設定的空閑盤塊号。54.現代作業系統的兩個重要特征是并發和共享。

57.在動态分區式記憶體配置設定算法中,傾向于優先使用低位址部分空閑區的算法是首次适應算法  ;能使記憶體空間中空閑區分布較均勻的算法是循環首次适應算法。

58.在分時系統中,當使用者數目為100時,為保證響應時間不超過2秒,此時時間片最大應為20ms。分時系統采用的排程方法是時間片輪轉排程算法。

59. 常用的程序通信方式有管道、共享存儲區、消息機制和郵箱機制。

60. 正在執行的程序等待I/O操作,其狀态将由執行狀态變為阻塞狀态。

61.頁是資訊的實體機關,進行分頁是出于系統管理  的需要;段是資訊的邏輯機關,分段是出于使用者 的需要。

63.分段保護中的越界檢查是通過段表寄存器  中存放的段表長度  和段表中的段長 等資料項。

64.在請求調頁系統中的調頁政策有預調入政策,它是以預測為基礎的;另一種是請求調入,由于較易實作,故目前使用較多。

65.若幹個事件在同一時刻發生稱為并行,若幹個事件在同一時間間隔内發生稱為并發。

66.使用緩沖區能有效地緩和I/O裝置和CPU之間速度不比對的沖突。

67.使用者編寫的程式與實際使用的實體裝置無關,而由作業系統負責位址的重定位,我們稱之為裝置無關性(裝置獨立性)。

68.使用者是通過指令方式或者程式接口向計算機送出請求的。

69.在作業系統中的異步性主要是指在系統中程序推進的順序是走走停停。

70.程序間通信的方式有管道、共享存儲區和消息傳遞方式。

71.計算機作業系統是友善使用者、管理和控制計算機系統資源的系統軟體。

72. 在多道程式環境中,使用者程式的相對位址與裝入記憶體後的實際實體位址不同,把相對位址轉換為實體位址,這是作業系統的位址重地位功能。 

73.操作系的動态分區管理記憶體配置設定算法有首次适應算法、循環首次适應算法、和最佳适應算法。

74.動态存儲配置設定時,要靠硬體位址變換機構實作重定位。

75.在存儲管理中常用虛拟存儲器方式來擺脫主存容量的限制。

76.在請求頁式管理中,當硬體變換機構發現所需的頁不在記憶體時,産生缺頁中斷信号,中斷處理程式作相應的處理。

77.置換算法是在記憶體中沒有空閑頁面時被調用的,它的目的是選出一個被

淘汰的頁面。如果記憶體中有足夠的空閑頁面存放所調入的頁,則不必使用置換算法。

78.在段頁式存儲管理系統中,面向使用者的位址空間是段式劃分,面向實體實作的位址空間是頁式劃分。

79.檔案的存儲器是分成大小相等的實體塊,并以它為機關交換資訊。

80.通道是一個獨立于CPU的專管I/O的處理機,它控制 裝置與記憶體之間的資訊交換。

81.緩沖區的設定可分為單緩沖、雙緩沖、循環緩沖和緩沖池。其中關于緩沖池的操作有提取輸入、提取輸出、收容輸入和收容輸出。

82.作業系統為使用者程式設計所提供的接口是系統調用。

83.檔案的邏輯結構分為流式檔案、順序檔案、索引檔案和索引順序檔案。

84.程序由程式、資料和PCB組成。

87.在生産者—消費者問題中,消費者程序的兩個wait原語的正确順序為

Wait(full);和wait(mutex);。

88.段式管理中,提供二維維的位址結構。以段為機關進行空間配置設定,每段配置設定一個連續記憶體區。

89.邏輯裝置表(LUT)的主要功能是實作邏輯裝置到實體裝置的映射。

92.程序間通信的類型有:共享存儲區、管道機制、消息隊列和信箱機制。

93.在響應比最高者優先的作業排程算法中,當各個作業等待時間相同時,運作時間短的作業将得到優先排程;當各個作業要求運作的時間相同時,等待時間長的作業得到優先排程。

94.若幹個等待通路磁盤者依次要通路的磁道為20,44,40,4,80,12,76,移動臂目前位于40号柱面,則先來先服務算法的平均尋道長度為292; 最短尋道時間優先算法的平均尋道長度為120;掃描算法(目前磁頭移動的方向為磁道遞增)的平均尋道長度為116。

96.有三個同時到達的作業J1,J2和J3,它們的執行時間分别是T1,T2和T3,且T1<T2<T3。系統按單道方式運作且采用短作業優先算法,則平均周轉時間是(3*T1+2*T2+T3)/3。 

97.位示圖是利用二進制的一個位來表示磁盤中一個盤塊的使用情況。

98.在SPOOLing系統中,程序執行輸出的過程是:将程序産生的資料送到磁盤的輸出井,輸出程式再将資料提出,通過記憶體的輸出緩沖區送往輸出裝置。

99、在請求分頁系統中,假如一個作業的頁面走向為1,2,3,4,1,2,5,1,2,3,4,5,當配置設定給該作業的實體塊數M為3,采用先進先出頁面置換算法時,通路過程中發生的缺頁次數為:____9_____;采用最佳頁面置換算法時,缺頁次數為:_____7____;采用LRU頁面置換算法時,缺頁次數為:___10______。(假定開始時,實體塊中為空)

102.将資料從裝置送入緩沖池稱為:                 ;将資料從緩沖池送入裝置稱為:                 ;

104.如果信号量的目前值為3,表示可用的資源數目為3,如果信号量的目前值為-3,則表示   有3個等待程序        。

105.I/O控制的方式有程式直接控制方式、中斷控制方式、DMA方式和通道方式。

106. 在首次适應算法中,要求空閑分區按位址遞增順序連結成空閑分區鍊;在最佳适應算法中是按空閑分區從小到大順序形成空閑分區鍊。

107. 檔案的實體結構有順序檔案、連結檔案檔案和索引檔案三種。

108. 現代作業系統的特征是并發、共享、虛拟和異步性。

109.産生死鎖的四個必要條件是互斥條件和請求和保持,不剝奪條件和環路條件。

110.作業系統的五大功能是CPU管理、存儲管理、裝置管理、檔案系統和使用者接口。

111.在作業系統中程序和線程的差別是:擁有資源。

112.檔案系統的基本任務是實作按名存取。

113.靜态連結是在程式編譯時進行,動态連結是在執行時進行。

114.檔案的保護是通過存取控制表來實作的。

115.檔案共享的方式有基于索引結點的方式和利用符号鍊。

119.一次隻允許一個程序通路的資源叫臨界資源。

120.在作業系統中程序是一個擁有資源的機關,也是一個排程和執行的基本機關。

121.如果信号量的目前值為4,則表示 可用資源數目為4                 ,如果信号量的目前值為-4,則表示  有4個等待程序          。

122.在批處理兼分時的系統中,往往由分時系統控制的作業稱為前台作業,而由批處理系統控制的作業稱為背景作業。

123.作業系統為使用者提供兩種類型的使用接口,它們是操作員(或使用者)接口和程式員(或程式)接口。

124.作業系統中,程序可以分為系統程序和使用者程序兩類。

125.使用者調用建立和打開(可交換次序)檔案操作來申請對檔案的使用權。

126.主存儲器與外圍裝置之間的資訊傳送操作稱為輸入輸出操作。

127.當一個程序獨占處理器順序執行時,具有兩個特性:封閉性和可再現性。

129.作業系統是運作在計算機基本硬體(或:硬體)系統上的最基本的系統軟體。

130.程式經編譯或彙編以後形成目标程式,其指令的順序都是以零作為參考位址,這些位址稱為相對位址(或:邏輯位址、虛拟位址)。

131.檔案的邏輯結構分字元流式檔案和記錄式檔案二種。

133.Windows NT作業系統結構由兩個部分構成:一是保護子系統,另一是執行體。

134.目前硬碟中最常使用的兩種接口是IDE接口和SCSI接口。

135.使用者要求計算機系統所做的工作的集合稱為作業。

136.程序由程度、資料集合、程序控制塊及相關表格組成。

137.對信号量S的操作隻能通過P、V操作進行,對應每一個信号量設定了一個等待隊列。

138.在存貯器可變式分區管理中,對記憶體狀态的記錄和配置設定管理通常可采用表格法、位圖法和連結清單法。

139.虛拟裝置是指采用某種I/O技術,将某個獨占裝置改進為多個使用者可共享

的裝置。

140.檔案系統中,用于檔案的描述和控制并與檔案一一對應的是檔案控制塊(或:FCB)。

141.所謂通道,是一塊能控制一台或多台外圍裝置與CPU并行工作的硬體。

142.使用者是通過指令接口或者程式接口向計算機送出請求的。

145.作業系統的主要設計目标是友善使用者使用或界面友好和系統能高效工作或資源使用率高。

146.當一個程序完成了特定的任務後,系統收回這個程序所占的工作區或主存空間或資源和取消該程序的程序控制塊(PCB)就撤消了該程序。

147.單個分區存儲管理僅适用于個人計算機(單使用者)和專用計算機(單道,單作業)系統。

148.每個索引檔案都必須有一張索引表,其中每個登記項用來指出一個邏輯記錄的存放位置 或指針 或首位址。

149.實作SPOOL系統時必須在磁盤上辟出稱為輸入井和輸出井 (可交換次序)的專門區域,以存放作業資訊和作業執行結果。

150.一個理想的作業排程算法應該是既能提高系統效率或吞吐量高 及時得到計算結果又能使進入系統的作業周轉時間短等_。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