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GB/T 8567-2006《計算機軟體文檔編制規範》之 軟體配置管理計劃(SCMP) 1引言 2引用檔案 3管理 4軟體配置管理活動 5工具、技術和方法 6對供貨機關的控制 7記錄的收集、維護和儲存 8配置項和基線 9備份 10日程表 11注解 附錄

說明

《軟體配置管理計劃》(SCMP)說明在項目中如何實作配置管理。

1引言

1.1辨別

本條應包含本文檔适用的系統和軟體的完整辨別,(若适用)包括辨別号、标題、縮略詞語、版本号、發行号。

1.2系統概述

本條應簡述本文檔适用的系統和軟體的用途。它應描述系統與軟體的一般性質;概述系統開發、運作和維護的曆史;辨別項目的投資方、需方、使用者、開發方和支援機構;辨別目前和計劃的運作現場;并列出其他有關文檔。

1.3文檔概述

本條應概括本文檔的用途與内容,并描述與其使用有關的保密性與私密性要求。

1.4組織和職責

描述軟體配置管理(SCM)負責人和軟體配置控制委員會(SCCB)的組成以及他們在項目中的職責和權限;說明與項目配置管理相關的人員,如項目經理、部門SCM組長的職責;描述以上人員之間的關系。

為了能夠清晰的表述,可選用圖表的方式進行說明。

1.5資源

描述項目配置管理活動所需的各種資源,包括人員、教育訓練、工具、裝置、設施等等。其中人員是指人力成本,它是根據項目開發計劃中的總工時計算得出的。

2引用檔案

本章應列出本文檔引用的所有文檔的編号、标題、修訂版本和日期。本章還應辨別不能通過正常的供貨管道獲得的所有文檔的來源。

3管理

描述負責軟體配置管理的機構、任務、職責及其有關的接口控制。

3.1機構

描述在各階段中負責軟體配置管理的機構。描述的内容如下:

a.描述在軟體生存周期各階段中軟體配置管理的功能和負責軟體配置管理的機構;

b.說明項目和子項目與其他有關項目之間的關系;

c.指出在軟體生存周期各階段中的軟體開發或維護機構與配置控制委員會的互相關系。

3.2任務

描述在軟體生存周期各階段中的配置管理任務以及要進行的評審和檢查工作,并指出各個階段的階段産品應存放在哪一類軟體庫中(軟體開發庫、軟體受控庫或軟體産品庫)。

3.3職責

描述與軟體配置管理有關的各類機構或成員的職責,并指出這些機構或成員互相之間的關系:

a.指出負責各項軟體配置管理任務(如配置辨別、配置控制、配置狀态記錄以及配置的評審與檢查)的機構的職責;

b.指出上述機構與軟體品質保證機構、軟體開發機關、項目承辦機關、項目委托機關以及使用者等機構的關系;

c.說明由本計劃第3.2條指明的生存周期各階段的評審、檢查和審批過程中的使用者職責以及相關的開發和維護活動;

d.指出與項目有關的各個機構的代表的軟體配置管理職責;

e.指出其他特殊職責,例如為滿足軟體配置管理要求所必要的準許要求。

3.4接口控制

描述:

a.接口規格說明辨別和文檔控制的方法;

b.對已傳遞的接口規格說明和文檔進行修改的方法;

c.對要完成的軟體配置管理活動進行跟蹤的方法;

d.記錄和報告接口規格說明和文檔控制狀态的方法;

e.控制軟體和支援它運作的硬體之間的接口的方法。

3.5實作

規定實作軟體配置管理計劃的主要裡程碑,例如:

a.建立配置控制委員會;

b.确定各個配置基線;

c.建立控制接口協定;

d.制訂評審與檢查軟體配置管理計劃和規程;

e.制訂相關的軟體開發、測試和支援工具的配置管理計劃和規程。

3.6适用的标準、條例和約定

3.6.1指明所适用的軟體配置管理标準、條例和約定

必須說明這些标準、條例和約定要實作的程度。

3.6.2描述要在本項目中編寫和實作的軟體配置管理标準、條例和約定

這些标準、條例和約定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a.軟體結構層次樹中軟體位置的辨別方法;

b.程式和子產品的命名約定;

c.版本級别的命名約定;

d.軟體産品的辨別方法;

e.規格說明、測試計劃與測試規程、程式設計手冊及其他文檔的辨別方法;

f.媒體和文檔管理的辨別方法;

g.文檔傳遞過程;

h.軟體産品庫中軟體産品人庫、移交或傳遞的過程;

i.問題報告、修改請求和修改次序的處理過程;

j.配置控制委員會的結構和作用;

k.軟體産品傳遞給使用者的驗收規程;

l.軟體庫的操作,包括準備、存儲和更新子產品的方法;

m.軟體配置管理活動的檢查;

n.問題報告、修改請求或修改次序的文檔要求,指出配置修改的目的和影響;

o.軟體進人配置管理之前的測試級别;

P.品質保證級别,例如,在進人配置管理之前,驗證軟體滿足有關基線的程度。

4軟體配置管理活動

本章描述配置辨別、配置控制、配置狀态記錄與報告以及配置檢查與評審等四方面的軟體配置管理活動的需求。

4.1配置辨別

4.1.1本條必須詳細說明軟體項目的基線(即最初準許的配置辨別)

把它們與本計劃的3.2條描述的生存周期的特定階段相聯系。在軟體生存周期中,主要有三種基線,它們是功能基線、配置設定基線和産況,基線。對于每個基線,必須描述下列内容:

a.每個基線的項(包括應傳遞的文檔和程式);

b.與每個基線有關的評審與準許事項以及驗收标準;

c.在建立基線的過程中使用者和開發者參與情況。

例如,在産品基線中,要定義的元素可以包括:

a.産品的名字和命名規則;

b.産品辨別編号;

c.對每一個新傳遞的版本,要給出版本傳遞号、新修改的描述、修改傳遞的方法、對支援軟體的修改要求以及對有關文檔的修改要求;

d.安裝說明;

e.已知的缺陷和故障;

f.軟體媒體和媒體辨別。

4.1.2本條必須描述本項目所有軟體代碼和文檔的标題、代号、編号以及分類規程

例如,對代碼來說:

a.編譯日期可以作為每個傳遞子產品辨別的一部分;

b.在構造子產品源代碼的順序行号時,應使它适合于子產品作進一步的修改。

4.2配置控制

4.2.1本條必須描述在本計劃3.2條描述的軟體生存周期中各個階段使用的修改準許權限的級别.

4.2.2本條必須定義對已有配置的修改申請進行處理的方法

其中包括:

a.詳細說明在本計劃第3.2條描述的軟體生存周期各個階段中提出修改申請的程式(可以用注上自然語言的流程圖來表達);

b.描述實作已準許的修改申請(包括源代碼、目标代碼和文檔的修改)的方法;

c.描述軟體庫控制的規程,其中包括庫存軟體控制、對于适用基線的讀寫保護、成員保護、成員辨別、檔案維護、修改曆史以及故障恢複等七項規程;

d.如果有必要修補目标代碼,則要描述其辨別和控制的方法。

4.2.3對于各個不同層次的配置控制組和其他修改管理機構

本條必須:

a.定義其作用,并規定其權限和職責;

b.如果已組成機構,則指明該機構的上司人及其成員;

c.如果還沒有組成機構,則說明怎樣任命該機構的上司人、成員及代理人;

d.說明開發者和使用者與配置控制組的關系。

4.2.4當要與不屬于本軟體配置管理計劃适用範圍的程式和項目進行接口時,本條必須說明對其進行配置控制的方法如果這些軟體的修改需要其他機構在配置控制組評審之前或之後進行評審,則本條必須描述這些機構的組成、它們與配置控制組的關系以及它們互相之間的關系。

4.2.5本條必須說明與特殊産品(如非傳遞的軟體、現存軟體、使用者提供的軟體和内部支援軟體)有關的配置控制規程.

4.3配置狀态的記錄和報告

本條必須:

a.指明怎樣收集、驗證、存儲、處理和報告配置項的狀态資訊;

b.詳細說明要定期提供的報告及其分發辦法;

c.如果有動态查詢,要指出所提供的動态查詢的能力;

d.如果要求記錄使用者說明的特殊狀态時,要描述其實作手段。

例如,在配置狀态記錄和報告中,通常要描述的資訊有:

a.規格說明的狀态;

b.修改申請的狀态;

c.修改準許的報告;

d.産品版本或其修改版的狀态;

e.安裝、更新或傳遞的實作報告;

f.使用者提供的産品(如作業系統)的狀态;

g.有關開發項目曆史的報告。

4.4配置的檢查和評審

本條必須:

a.定義在本計劃的3.2條所定義的軟體生存周期的特定點上執行的檢查和評審中軟體配置管理計劃的作用;

b.規定每次檢查的評審所包含的配置項;

c.指出用于辨別和解決在檢查和評審期間發現的問題的工作流程。

5工具、技術和方法

本章必須指明為支援特定項目的軟體配置管理所使用的軟體工具、技術和方法,指明它們的目的,并在開發者所有權的範圍内描述其用法。例如,可以包括用于下列任務的工具,技術和方法:

a.軟體媒體和媒體文檔的辨別。

b.把文檔和媒體置于軟體配置管理的控制之下,并把它正式地傳遞給使用者。例如,要給出對軟體庫内的源代碼和目标代碼進行控制的工具、技術和方法的描述;如果用到資料庫管理系統,則還要對該系統進行描述。又如,要指明怎樣使用軟體庫工具、技術和方法來處理軟體産品的傳遞。

c.編制關于程式及其有關文檔的修改狀态的文檔。是以必須進一步定義用于準備多種級别(如項目負責人、配置控制小組、軟體配置管理人員和使用者)的管理報告的工具、技術和方法。

6對供貨機關的控制

供貨機關是指軟體銷售機關、軟體開發機關或軟體子開發機關。必須規定對這些供貨機關進行控制的管理規程,進而使從軟體銷售機關購買的、其他開發機關開發的或從軟體開發機關現存軟體庫中選用的軟體能滿足規定的軟體配置管理需求。管理規程應該規定在本軟體配置管理計劃的執行範圍内控制供貨機關的方法;還應解釋用于确定供貨機關的軟體配置管理能力的方法以及監督它們遵循本軟體配置管理計劃需求的方法。

7記錄的收集、維護和儲存

本章必須指明要儲存的軟體配置管理文檔,指明用于彙總、保護和維護工程文檔的方法和設施(其中包括要使用的後備設施),并指明要儲存的期限。

8配置項和基線

8.1配置項命名規則

根據組織的《辨別規範》,對不同類型的配置項建立命名規則。

配置項類型 命名規則的說明

8.2配置項的識别和基線的劃分

列出識别到的所有配置項和所屬的配置基線,并明确配置項的辨別、作者(或負責人)和配置時間。

配置基線 配置項名稱 配置項辨別 作者/負責人 配置時間

8.3變更和釋出

描述配置項和基線變更、釋出的流程以及相應的準許權限。

為了能夠清晰的表述,應選用圖表的方式進行說明。

9備份

說明配置庫和配置管理庫的備份方式、頻度、責任人。

10日程表

列出項目配置管理活動的日程表,并確定配置管理活動的日程表與項目開發計劃以及品質保證計劃保持一緻。

階段 活動 日期

11注解

本章應包含有助于了解本文檔的一般資訊(例如背景資訊、詞彙表、原理)。本章應包含為了解本文檔需要的術語和定義,所有縮略語和它們在文檔中的含義的字母序清單。

附錄

附錄可用來提供那些為便于文檔維護而單獨出版的資訊(例如圖表、分類資料)。為便于處理,附錄可單獨裝訂成冊。附錄應按字母順序(A,B等)編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