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何使用UML

    UML1.0有九個圖(2.0還增加了對象圖等):用例圖,活動圖,狀态圖,序列圖,協作圖,類圖,元件圖和部署圖。UML定義了九個圖,但并沒有給出如何使用這九個圖。結合自己的開發經驗,我介紹一下我自己使用UML圖的方法。

    1.項目從需求出發,用例圖、活動圖、狀态圖可以用來啟動需求分析。用例圖發現系統使用者及功能子產品,通過使用用例來描述功能,活動圖則可以細化用例,使用活動圖或狀态圖來描述用例會比用文字描述更直覺更準确。

    2.需求分析結束後(當然将來很可能要疊代),概要設計開始,概要設計的目的是為了發現分析類(如果要使用資料庫,資料庫模組化也從這裡開始),顯然要使用類圖了。假設項目要進行資料庫模組化,資料庫模組化一般使用E-R圖,UML可以使用類圖來表示E-R圖,此時類圖的原型為<table>,即将類視為表(隻有屬性,沒喲方法)。一般表都要對應一個資料維護類。是以資料庫設計完後就可以發現一些實體類<entity>(即E-R中的E)。如果不用資料庫,那麼可以根據需求發現分析類,這個過程要靠開發經驗,(或借用AOP的思想,先發現方面。這裡不多介紹)。

   3.分析類一般不夠完善,是以接下來就是設計類,設計類是分析類的完善版,為了設計出能滿足需求的類,可以使用序列圖,協作圖(這兩個圖一般可以互相轉換)。序列圖一般對應一個用例(功能子產品或一個場景),分析 類是如何合作來完成該場景的,便可以發現類的操作,甚至可以發現類,屬性。

  4.設計類完成後一般要重構,可以使用一些好的設計模式來重構架構,使架構更有可擴充性等。這個過程也是使用類圖。

  5.類圖完成後,一般要複審,看所完成的類是不是完成了所有需求,如果沒有或需求變得則要疊代這個過程。

  6.複審後,要生成代碼。這時使用元件圖。

  7.代碼的部署使用部署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