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區塊鍊學習+比特币白皮書分析

AA說明:

學習研究區塊鍊已經有接近2個月了,從最開始的《區塊鍊革命》這本書,到新生大學教育訓練視訊(技術理論)、區塊鍊技術研發入門視訊(以太坊solidty程式設計開發學習)、區塊鍊電子書(《區塊鍊技術指南》、埃森哲《展望》:區塊鍊+等)對區塊鍊的認識也不斷加深,目前我的認識,區塊鍊是可以解決信用機制問題,降低信用成本,作為一套可追溯、不可修改、分布式的賬本,它的應用前景廣闊,但是如果想要真正的應用起來,必須落地在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從經濟利益角度來看,如何突破各行業現有利益體系,使得引進區塊鍊技術後的應用系統能夠良性運作。比特币的挖礦,通過産生的挖礦獎勵、交易費以及記賬權力,在經濟利益層使得系統能夠良性運作。比特币是目前區塊鍊最成功的應用,是以研究比特币的源碼是非常有意義的,特别是中本聰的第一代比特币源碼。

    今天是我開始寫CSDN部落格的第一天,經過這麼長時間的學習研究,從橫向的學習方向來看,對于區塊鍊的整體認識已經比較深刻;現在開始往縱向的學習方向研究,也就是拆分區塊鍊的相關知識點,比如系統架構、關鍵技術點、應用方向、源碼分析等,采用總分總的方式學習研究,最終目标是需要有落地實踐的。

    比特币白皮書:https://github.com/GammaGao/bitcoinwhitepaper

    比特币第一代源碼位址:https://github.com/trottier/original-bitcoin

比特币白皮書分析:

涉及的技術: 點對點的技術(Peer to Peer) 數字簽名技術(Digital signatures) 随機數列(hashing) 時間戳(timestamps) 基于随機數列的工作量證明(POW proof of work) 密碼學原理(公鑰 私鑰) 未花費交易UTXO (Unspent Transaction Output) = 擁有者的公鑰鎖定一個數字 基于棧的運算 時間戳伺服器(Timestamp server) 工作量證明的難度(the proof-of-work difficulty)将采用移動平均目标的方法來确定 交易廣播 激勵 Merkle 樹(Merkle tree) 簡化的支付确認(Simplified Payment Verification)

提問:

網際網路上的貿易都需要第三方可信任機構來處理支付資訊(基于信用的模式 trust based model),實作不需金融中介的存在,降低交易成本? 網際網路交易需要互相信任的問題,以及個人資訊的保密問題? 防止雙重支付問題(double spending)?(一種通過點對點分布式的時間戳伺服器來生成依照時間前後排列并加以記錄的電子交易證明,交易資訊全網公布,不可篡改,可追溯) 系統在點對點環境下運作? 交易記錄不可篡改? 比特币支付系統安全的條件?(誠實的節點算力總和大于50%) 如何保證支付系統的正常運作,保證檢驗機制是可靠的?(挖礦激勵+交易費)

架構:

區塊鍊學習+比特币白皮書分析

參考:https://blog.csdn.net/sportshark/article/details/53364690

聯想新生大學中的理論知識:

區塊鍊結構:區塊頭(Header)和區塊體(Body)

區塊鍊學習+比特币白皮書分析

區塊頭的大小為80位元組,由4位元組的版本号、32位元組的上一個區塊的哈希值、32位元組的Merkle根哈希值、4位元組的時間戳(目前時間)、4位元組的目前難度值、4位元組的随機數組成。

   UTXO= 數量+鎖定腳本(擁有者公鑰哈希) 鎖定腳本 = DUP HASH160 PUSHDATA(20)[擁有者公鑰] EQUALVERIFY CHECKSIG 解鎖腳本 = 簽名+發送者的公鑰 交易驗證=解鎖腳本+鎖定腳本 交易的确認:6個以上區塊的确認 貨币發行:挖礦,基于随機性序列的運算,挖礦成功獲得比特币+記賬權 比特币系統:全網節點 比特币位址:擁有者公鑰哈希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