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飛:混合雲發展現狀及思考

2018年3月21-22日,由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主辦、中國通信标準化協會支援的”OSCAR雲計算開源産業大會”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行。

混合雲論壇作為”OSCAR雲計算開源産業大會”的分論壇之一,于3月21日下午召開。論壇邀請到了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華雲資料、中國電信北京研究院、華為、雲星資料、廣東電信、雲霁科技等機關的專家,與大家一起開啟一場深度的混合雲之旅。

肖力:大家下午好!歡迎大家來到雲計算開源産業大會混合雲論壇。我是本場的主持人,雲技術社群創始人肖力。剛才我看了一下我桌上的信通院的白皮書,混合雲在未來整個雲市場佔有率将占到67%.到2020年的時候,将有90%的組織使用混合雲,到2021年的時候混合雲市場規模将達到920億美元。

今天我們混合雲會場有8位嘉賓将給我們帶來精彩的分享。

下面會議正式開始。第一位嘉賓是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雲計算部混合雲業務主管馬飛。馬飛博士長期從事雲計算的政策研究、标準制定、評估、測試等方面的工作,發表雲計算相關論文10餘篇,參與制定标準20餘項。馬飛博士給我們帶來的分享是“混合雲發展現狀及思考”,有請馬飛博士。

馬飛:混合雲發展現狀及思考

以下為演講實錄:

馬飛:謝謝肖總,也歡迎大家來到混合雲論壇。我是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的馬飛,同時也是混合雲論壇的出品人之一,一會兒還有來自于電信研究院的梁偉,梁主任也是我們的一個出品人。首先,也是感謝梁主任,包括肖總對我們這個混合雲論壇的大力幫助,同時也包括後面的演講嘉賓對我們論壇的支援。

我今天給大家分享的題目是“混合雲發展現狀及思考”。其實我們在宣傳混合雲論壇的時候也是有一篇預熱文章提到了有關于混合雲你不知道的幾個痛點。其實今天來了很多人,大家也是對混合雲比較關注,大家也可以看到現在混合雲發展其實比較火熱,有很多應用解決方案。

但是,站在另一個角度來看,其實混合雲還有一些發展的痛點或者一些問題。或者反過來說,如果想更好的發展混合雲,我們應該在哪些方面去提升或提高?這也是我們今天做這樣的一個分享的基礎。同時,我也會結合我的一些相關開展工作給大家做一個彙報。

這是整個提綱。首先,看一下混合雲的發展現狀。去年11月份,我們聯合了國内多家廠商寫了一個混合雲白皮書。在白皮書的開篇,提到了混合雲其實是雲計算發展到一定階段的一種形态。其實大家也都知道,大概在十幾年前剛剛有雲計算概念出來的時候,那時候像AWS,後來包括國内的阿裡雲都是以公有雲為代表的形态。随着公有雲發展,慢慢出現了向私有雲的一些落地方案。而混合雲這兩年也開始火熱起來,被大家所關注,其實等于是在雲計算發展階段的一個産物。從本質上講,其實并不是将公有雲或者私有雲做一個簡單的打通,然後就變成一個混合雲,其實某種意義上是一種創新,或者說從本質上其實是為了更好的服務最終使用者,因為本身單純的公有雲也好,或者私有雲也好,其實滿足不了使用者的需求,使用者的業務有越來越多的需求,是以才有混合雲這樣一個概念或者形态的出現。

人們心中都有一個混合雲的了解,其實我們在做混合雲白皮書的時候我也是發出這樣一個提問,什麼才是混合雲?其實有廣義和狹義兩大類的了解,從廣義角度來講,混合雲其實就比較廣泛了,是包括了雲的雲計算跟其他的雲平台,或者說虛拟化平台,甚至是實體的IT的這樣一個混合。其實像Gartner他們也是認為沒有混合雲的概念,隻有混合IT的概念,就是任何的混合都是一個混合。

但是,反過來我們站在一些比如标準制定,或者調查報告統計的角度來看,混合雲就比較單純,我們通常講的混合雲就是公有雲+私有雲這種形态。今天上午的主會場釋出了最新的我們國家私有雲的一個發展調查報告,從這個調查報告來看,其實我們國家整個混合雲現在占比大概10%以上,還不是很大。像RightScale每年還會釋出一個全球的雲計算的一個情況,從最新的2月份釋出的報告來看,今年混合雲的占比大概在70%多,可以看比例還是相當高,包括從IDC和Gartner對未來市場的預測還是看好的,整個占比包括份額都是比較大的。

相信我們國家可能階段不同,慢慢混合雲可能會被越來越多的企業采用,也能夠變成一個使用者的選擇。因為混合雲能結合公有雲、私有雲各方的優勢更好的為客戶提供服務。相關廠商也是看到這一點,提早在混合雲上進行布局。像國外的AWS,國内的阿裡雲、騰訊雲、天翼雲等等這些公有雲廠商,包括華為、中興、創新性的Zstack紛紛提出混合雲的解決方案和産品,如果大家關注混合雲,其實昨天像Zstack和雲聯釋出了一個最新的“混合雲+SD-WAN”的解決方案,其實都是看好這個市場,布局相應的産品和服務。

下面我們對典型場景進行了歸納和總結。

混合雲的一個典型的應用場景,最典型的排在第一位的我們認為是這種應用負載的擴充。那麼,在這種場景下,通常我們是把應用部署在私有雲的環境裡,到特定時期,比如說我們“雙11”的促銷,包括春運期間的購票,到有大量請求的情況下,如果企業直接購買伺服器來擴容其實顯然是來不及的,成本也比較高。在混合雲的場景化就可以利用公有雲的這種資源,然後達到調節峰值的這樣一個目的,當這個峰值過去,購票的高峰期過去的時候再轉換到我們的私有雲,進而能夠達到節約整體的成本,然後也能夠提高資源使用率,達到這樣的一個效果。

第二個場景,災難恢複。這也是在目前現實中用的很多的這樣一個混合雲的架構或者解決方案。主要來講,在備份的情況下,一般都是一個主從的關系,我們平常可能把資料都放在私有雲環境下,然後公有雲做一些資料備份和業務的備份,當私有雲發生一些災難的時候,比如有火災,或者某種原因不能應用的時候,這時候可以無縫的把公有雲的應用啟動起來,同時也可以把相關資料慢慢備份到私有雲的環境裡邊,其實混合雲是很好的一個應用,充分利用了公有雲和私有雲的優勢完成了這樣的一個場景。

第三個場景,資料備份。這種情況跟災難恢複有點像,但是可能不太一樣的就是說,互為備份的關系,就是公有雲的資料可以備份到私有雲的環境中,反過來私有雲的資料能夠備份到公有雲的環境中,總而言之就是不要把你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分散以後保證了資料更加安全,有更加持久的一個存儲。

第四個場景,應用部署。就是在一些特定的場景,比如說,我們有一些大型的企業,甚至可能有一些海外機構,它的一些對外應用可能需要在公有雲,利用公有雲通過Region的分布,然後有CDN的服務,友善于最終使用者通路,内部将一些其他應用,比如對内應用放到私有雲環境中,前端、後端隻需要一些簡單互動就能很好的完成這樣一個業務需求,總的來說就是将不同的應用放在不同的環境中,然後也是利用的混合雲這種分布式架構來達到企業的一個目的。

最後一個場景,也是跟應用相關,不同的是單獨一個應用可能有它的一個生命周期。我們可以利用公有雲這種環境比較容易建構,一些測試環境可以在公有雲上建立,然後去疊代,一旦這個應用比較成熟、穩定以後,我們把最終的版本放到私有雲,然後有一個相對安全穩定的環境給客戶提供服務,就是把應用的生命周期放到不同的環境中,充分利用了公有雲的一些靈活快捷,私有雲的安全、穩定的特點,很好的來為我們的客戶提供服務。

那麼,前面是給大家彙報一下混合雲發展的一些相關情況。

下面,我們站在一個對立面的角度來看混合雲到現在已經有一些很好的應用。但是,我們認為如果要想發展的更好,或者說更好的為客戶提供服務,我們需要在哪些方面進一步的再去考慮?包括三個方面,我總結為三點:第一點,業務創新。第二點,多雲管理。第三點,雲網協同。下面依次給大家一個彙報。

第一個挑戰,混合雲的業務生态的創新。其實不是最開始有雲計算的時候就有混合雲的概念,其實是這兩年以後,随着公有雲的成熟、私有雲的成熟以後,我們慢慢有了這種混合雲的這樣一個應用,或者一個概念。其實整個混合雲還是在一個發展的初級階段,目前我們看到的一些應用都是通過廠商把公有雲、私有雲做了一個打通,然後在此基礎上提供了一些互動的業務,包括前面講的場景,有備份、負載均衡。其實從未來的發展趨勢來看,其實我們應該更好的有一些創新型的業務,包括充分的利用公有雲的特點和私有雲的安全、穩定優勢,更好的為客戶提供一些創新的業務,才能保證我們混合雲整體的向前發展。

第二個挑戰,如何管理多個不同的雲平台。在混合雲場景下,或者說我們現在也會講多雲。在多雲,或者混合雲的場景下,其實使用者上雲越來越多,面臨一個基礎設施多樣化的情況。因為有的客戶可能已經用了一些公有雲,還有一些我的應用在私有雲上,甚至還有一些資料跑在實體機,不管是X86還是小機,還有一些過渡性的産品可能用了一些虛拟化的管理平台等等這些需要管理人員面臨的問題,是以就是多雲管理的一個問題。

那麼,如何很好的管理這些平台,當然現在其實市面上已經有一些廠商在專門做這樣的一個解決方案,或者産品。那麼,在此基礎上,我們可能除了管理,把這些資源都統一管理起來以外,我們如何更好的去提供一些比如說服務的編排、自動化運維、計量計費,資源管理監控等等,在此基礎上我們做一些便于使用者進一步去做除了管理以外的一些事情,我覺得這是未來在混合雲需要面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或者挑戰。

第三個挑戰,雲網協同。提到混合雲不得不提網絡,因為沒有網絡,每個平台都是單獨的一個平台,隻有通過網絡把一些不同的雲平台建立起來以後,包括雲網平台,是以整個網絡在混合雲中的價值和地位是相當重要。下面的圖是我們給的可行性觀察,通過可行性觀察來看,市面上提供解決方案在網絡方面大多數以VPN或者專線為主,但是不管是專線還是VPN都有自己的優缺點,VPN可能相對便宜一些,但是品質做的有延時。專線雖然是能夠有很好的帶寬的保障,但是建設周期包括開銷都是非常大的,他的鍊路一旦建立起來,也不易于靈活的調整,是以這一塊也是我們未來在混合雲發展需要面臨的很大的挑戰。比如我們去平台上,雲是雲,網和網都是單獨分開的,運維都是獨立的,缺乏一些關聯。未來如果能夠很好的做一些雲網協同的事情,可能會對混合雲的發展,在網絡這塊是相當重要的一個方面。

前面簡單介紹了一下整個混合雲的發展現狀,也提出了一些混合雲發展面臨的挑戰。下面簡單給大家彙報一下可信雲這塊開展的一些工作。

首先,給大家介紹一下雲評估,可能有的嘉賓對雲不太熟悉,我們可信雲的評估是從2013年開始的,最早針對的是雲計算服務建立這樣一個評估體系。最開始因為大家對雲計算可能還有些擔心,,是以我們可信雲最開始的初衷是為了建立雲服務商和使用者之間的一個體系和機制。随着可信雲的不斷發展,我們這幾年可信雲評估已經從最開始的雲計算服務慢慢延伸到向事前、事中、事後整體的全面的評估體系,包括不僅是雲計算服務類,包括一些專項類,包括像運維、安全方面,還有混合雲的,通信管理等等都在這裡面,還有一些事中、事後的雲保險,建立綜合的一個評估體系,每年都會釋出一些成果,如果大家關注上午的大會,有最新的軟體類的評估,包括混合雲都有相應的解決方案的成果釋出。

這個說的是混合雲這邊的一個具體情況。我們2013年啟動了可信雲的評估,最開始針對的主要像公有雲上的雲主機、對象存儲、資料庫等等這樣的評估,後面又逐漸發展了一些開源軟體方面添加私有雲解決方案的平台。2016年年底我們正式啟動了混合雲方面的标準的制定,因為當時也看到混合雲已經被大家逐漸的所了解,然後也不斷在發展。是以我們也是跟着雲計算的發展實時的制定了相應的标準。大概去年3月份制定出了混合雲解決方案的一個評估标準,7月份也是完成了首批的測評。去年年底制作多雲管理的一個評估标準,到今年年初完成了多雲管理平台的一個測評。

下面,我再簡單把這個混合雲解決方案和多雲管理平台這兩個标準評估的相關情況給大家做一個彙報。混合雲解決方案的評估,我們标準也是分為兩部分,一個是針對公有雲廠商,一個是針對私有雲的廠商,廠商可以根據自己的産品或者解決方案的每部分來選擇一部分或者兩部分進行一個參評,整個評估周期大概是3個月,評估内容包括三個方面,首先我們會對提的一些真實性,包括你的一些證書,包括其他一些資質我們有一個基本的材料。

第二塊是我們一個重點,混合雲解決方案的品質的評估。但是,公有雲和私有雲略有不同,公有雲資源彈性伸縮是不是能做到這樣的能力,包括連通的能力,包括開放性。對私有雲可能關注的是對多雲的管理能力,包括一些資料應用的遷移能力,當然保證連通也是很重要的因素,還有高可靠性,我們也是各有側重點。

第三部分是服務品質的一個保密性和規範性,服務名額包括對使用者的權利保障,運維的一些相關的說明等等,最後我們整個評估内容。整個過程包括了像材料審查、技術測試,還有我們專家評審,整個過程大概在3個月這樣一個周期。

那麼,到今年年初,我們一共完成了兩批的測評,一共有15家廠商通過了我們的混合雲解決方案的一個評估。這個表是給出了相關廠商通過了哪個部分。統一來看,其實可以看得出來,目前私有雲部分或者私有雲廠商通過的會多一些,這是混合雲解決方案的一個相關情況。

下面是多雲管理平台的一個評估。這是我們最新開展的,或者說最近開展的一個相應的評估。我們在做多雲管理平台标準之前的時候我們也是調研了大量的相關廠商,從調研的結果來看,其實各家做的産品差異化還是挺大的,因為可能每個廠商有自己的産品定位。但是,我們從中還是找到符合使用者共性的一些标準,比如對資源的管理,對一些資源的納管,還有監控,但是各有可能有自己特性的東西,是以我們也是找到廠商溝通交流自己去調研,我們也是在标準中加了一些我們認為你做資源管理應該有的這樣一些名額。是以,産生了我們這樣一個評估的标準,一共是有7大項,26個測試項的标準的内容。我們也是剛剛完成首批測評,一共有5家廠商通過了我們相關的測評,一會兒我的同僚陳凱會對管理平台有一個詳細的解讀,大家可以進行關注。

前面我們介紹了混合雲解決方案和多雲平台管理評估的相關介紹。最後,簡單介紹一下我們下一步的工作。其實我們前面提到了我們要發展混合雲,或者說混合雲的一些痛點,或者說怎麼樣發展混合雲給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我們也是基于這樣一個分析從三個方面也是開展相關的工作。第一,混合雲解決方案的評估,主要是針對業務生态這一塊,我們已經做了兩批相關的測評,下一步會不斷完善我們的标準,然後把新的一些名額納入進來,按需疊代,包括管理新的評估。我們評估之後發現标準還需要完善,下一步會對多雲管理平台标準做一個相應的完善。

網絡這塊可能起步稍微晚一點,去年SD-WAN也是比較火的概念或者解決方案,我們可能後面也會着重在網絡這塊做一些相應的調研,然後我們作相應的标準,如果有可能也會在7月份之前,如果時間來得及做一些試評估工作,歡迎大家積極參與到網絡包括多雲管了解決方案的評估當中。

最後兩句話送給大家,因為我們在做混合雲的解決方案中,我們看到前面有一些問題,我們希望通過這樣一個混合雲的工作更好的推動混合雲的發展,我們願意促進雲服務之間的互聯互通,推動混合雲的發展,為最終使用者提供更好的服務。也請大家記住我們整個雲計算的團隊是踏實、務實、求實的雲計算夢之隊,以上就是我的分享,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