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python輸出n的32次方_在Python中,如何将2的32次方-1的值存放到g中?

今日是學習python的第003課,本節課主要學習了變量值的三個特征、常量、基本資料類型、格式化輸入輸出及基本運算符。

變量值的三個特征

1、id:變量值的唯一編号,變量值的記憶體位址不同則id不同

2、type:類型

3、value:數值

常量

在python程式編寫中,約定俗成用全大寫表示的變量名代表常量

資料類型定義

一、什麼是資料類型

資料就是存放的變量值,資料類型就是變量值的類型

二、變量值為何要區分資料類型

因為變量值記錄的是現實事物的特征,是以針對不同的特征就需要有不同類型的值加以區分辨別

基本資料類型

一、數字類型

1、整型int:年齡、身份證号碼、電話号碼等整數類型的數字

例如:

age=18

2、浮點型float:身高、薪資、體重等會有小數類型的數字

例如:

salary=2.5

二、字元串類型str:名稱、家庭住址、性别、單個愛好等描述性的文字

定義:在引号(單引号、雙引号、三引号)内包含一串字元

例如:

name='RX79G'

三、清單list:記錄多個值,比如人的多個愛好,一個班級裡多個同學的姓名、性别

定義:在中括号[]内用逗号分隔開多個任意類型的值

例如:

test=[18,2.5,'RX79G',['a','b','c',['abc','cba']]]

四、字典dict:記錄多個key:value的值

定義:在大括号{}内用逗号分隔開多個key:value的值,其中value可以是任意資料類型,而key通常應該是字元串類型

例如:

info={'name':'RX79G',

'age':34,

‘sex’:'male',

'hobby':['music','game','read','tourism']}

五、布爾類型bool:True/False,用來辨別條件是否成立

例如:

age=18

print=(age>100)#結果為:False

print=(age<100>

所有類型的值都自帶布爾值,當資料類型的值為0、none、空時,布爾值為False,除此以外都為True

格式化輸入輸出

1、input:在python3中的input會将使用者輸入的任何内容都存成str字元串類型

例如:

name=input('請輸入您的使用者名:')

pwd=input('請輸入甯的密碼:')

ifname=='RX79G'andpwd=='123'

print('登陸成功')

else:

print('使用者名或者密碼錯誤')

2、print:輸出結果

基本運算符

一、算術運算

print(10+2)

print(10/3)結果有整有餘

print(10//3)結果取整,去掉小數部分

print(10%3)結果取餘

print(2**3)2的3次方

二、比較運算

比較運算隻能在同類型資料之間進行,其中int整型與float浮點型同屬于數字類型

例如:

print(10>2.5)

print(10>=10)

三、指派運算

1、增量指派

例如:

age=18

age=age+1#這是複雜的表達

age+=1#這是簡單的表達,等同age=age+1

print(age)#結果為:19

x=10

x%=3#x=x%3

print(x)#結果為:1

2、鍊式指派

例如:

a=b=c=d=e=10

print(aisbiscisdise)#結果為:True

3、交叉指派

例如:

x=10

y=20

x,y=y,x

print(x,y)#結果為:2010

4、解壓指派

例如:

nums=[1,2,3,4,5]

a,b,c,d,e=nums

print(a,b,c,d,e)#結果為:12345

如果隻需要給前3位指派,如下

mums=[1,2,3,4,5]

a,b,c,_,_=muns

print(a,b,c)#結果為:123

四、邏輯運算:and、or、not

and:連接配接左右兩個條件,兩個條件必須都成立,最後結果才為True。一旦左邊條件為False則最終結果就為False,不會再去計算右邊的條件。

例如:

print(1>2and3>1)#結果為:False

or:連接配接左右兩個條件,兩個條件中隻要有一個成立,結果就是True。一旦左邊條件為True,則最終結果就為True,不會再去計算右邊的條件;一旦左邊條件為False,還需要去計算右邊條件,如果結果為True,最終結果也為True,否則反之。

not:取反

例如:

print(1>2)#結果為:False

print(not1>2)#結果為:True

五、身份運算:is與==

is:比較的是id是否相等

==:判斷值是否相等

例如:

x=10

y=x

print(id(x),id(y))

print(xisy)

print(x==y)#結果為:id相等,值一定相等。

還有一種情況,值相等id不一定相等(在cmd中運作得出的結果)

x=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y=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id(x)

2181129522824

id(y)

2181129523040

xisy

False

x==y

True

作業

一、pythontest.py執行的三個階段是什麼?在哪個階段識别檔案内的python文法?

答:三個階段分為:

1、運作python解釋器

2、python解釋器将python檔案由硬碟讀入記憶體

3、python解釋器解釋執行剛剛讀入記憶體的代碼,開始識别python文法

是以在第三階段,python解釋器才開始識别python文法

二、将下述兩個變量的值交換

s1=’alex’

s2=’SB’

答:

s1,s2=s2,s1

print(s1,s2)

三、判斷下述結果

msg1=’alexsaymynameisalex,myageis73,mysexisfemale’

msg2=’alexsaymynameisalex,myageis73,mysexisfemale’

msg1ismsg2

msg1==msg2

答:

True

True

四、什麼是常量?在python中如何定義常量

答:常量就是不會變化的數值,在python中約定成俗使用全大寫的變量名表示常量。

五、有存放使用者資訊的清單如下,分别存放使用者的名字、年齡、公司資訊

userinfo={

'name':'egon',

'age':18,

'company_info':{

'cname':'oldboy',

'addr':{

'country':'China',

'city':'Shanghai',

}

}

}

要求取出該使用者公司所在的城市

答:

print(userinfo[‘company_info’][‘addr’][‘city’])

students=[

{'name':'alex','age':38,'hobbies':['play','sleep']},

{'name':'egon','age':18,'hobbies':['read','sleep']},

{'name':'wupeiqi','age':58,'hobbies':['music','read','sleep']},

]

取第二個學生的第二個愛好

答:

print(students[1][‘hobbies’][1])

要求取出三名學生的詳細資訊分别指派給三個變量(用一行代碼實作)

答:

a,b,c=students

print(a,b,c)

程式設計小白陸玮珉

2018年9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