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程式物語(二):起手式

  在上文中,我們簡單讨論了身心方面必須達到的一些狀态,不少的朋友都給予鼓勵,這也讓我有寫下去的念頭,當然也有人對這個标題很不爽,呵呵。我想,這就是社會的複雜性,是我們每個人必須要面對的,也是今天要讨論内容之一。

  最近一直在趕論文,沒有時間來繼續,今天在開會時,順便把一些感受寫下來,與大家分享,呵呵。

  我們進某某公司的大門之前,必須先對該公司所處的行業 大概做一個判斷,它是朝陽型的、現金牛型的,還是高成長型、成熟或衰落型,或者說,它是長久事業性、臨時事業性、純正企業性、或者是個雜合體,以及該行業的外圍産業鍊是否值得期待?等等問題。這個不妨叫做戰略掃描吧,其目的不是為了分個好壞,而是做到心中有數,以後可以主動些。至于行業本身并無優劣之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我想應該有道理的吧。

  做了這個分析之後,我們進門的時候心中應該不慌,但是在第一次坐下來之前,請注意用眼睛掃描一下周圍所有的人 。這個動作我認為對新人很有意義,展現了一個新人不平凡的素質(如果我是你的上司,我會對你另眼相看的。^_^)。我時常看到新進的同僚,從來公司的第一天起,除了打交道的幾個項目組成員外,沒跟其他人說過話。一個月後離開的時候,很多老員工根本不知道有這麼個人。真可謂“我輕輕地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擦一擦眼鏡,不帶走一粒塵埃”。

  我這裡很想說的是:這樣做很不好!為什麼?我憑什麼要關心他人,那人跟我有什麼關系?………………。這個問題,我待會兒回答。

  先說一下我的一個簡單調查:我曾經随機問過大約兩百個左右的80後程式員,問題是:你在大學時平時看的課外書是什麼?答案最多的是黃易類玄幻小說。幾乎占了答案的一半,還有一部分是金庸的書,比例也不少。而70後的答案是比較統一的:金庸。我想,這從側面解釋了一個問題:網遊對部分80後的影響,在現實生活中交流溝通過少,于是在虛拟世界裡得到了平衡。但同時也導緻了一個不太友好的後果,就是性格上的不穩定性,或自我封閉,或過于情緒化(換個說法是心裡藏不住情緒,欠成熟)。我這裡要說的是:不是要存害人之心,但基本的城府要有,否則性格上永遠不會成熟,相對而言,成為Leader的機遇要小很多!當然,像google那樣盡情揮灑個性和創意的企業也很cool!

  觀察了周圍的環境後,一般情況下,會發現工作和學校的學習還是有差異的,這種差異主要表現在:

  (一)心态差異。打卡與簽到(點名)有點不一樣。這裡要想提醒大家的是,能不遲到的盡量早到,這不是扣不扣錢的問題,建立良好的個人名片用的是行動,不是口号 。這裡簡單引申一下。有些人說現代社會的責任感在淪喪,其實主要責任在我們每個個體。前些日子流感橫行,有些機關很注意消毒,有些機關則不尊重生命個體,特别是一些大辦公室裡的空氣,真讓人無語。我就戴了個口罩上班,有些人看了覺得很好笑,我沒說什麼,但我知道,我是對家人,對自己的尊重和負責。你呢?對自己的親人、準親人、室友、同僚考慮,為你自己考慮過嗎?自尊才能讓别人尊重。

  (二)求知欲差異。在學校時候大多數同學可能都有桌上型電腦或筆記本了,但那時對什麼有興趣學什麼,現在工作了,有些是很枯燥無味的,有時為了趕進度還要加班,有時還真有點累,特别是自己不熟悉的項目或技術。堅持下就過去了。可能這時候,很多同學會體會到計算機專業與非計算機專業的差別,一般來說,專業的同學可能在具體操作方面不占優勢,但大學幾年的好處是有了算法和編譯原理、資料傳輸基本原理的了解,這種認知能力在實際工作中比較重要,可能你自己感覺不到,在與非專業的同僚交流的時候會發現有些别人不好了解的東東對你來說很卻很輕松。當然非專業的同學也不必氣餒,想想看,十六七世紀的微積分現在有多少同學掌握了?在實際中,用到的時候補點,也許印象更深。

  (三)面對對象差異。學校裡主要是老師和同學。現在面對的同僚難以描述。

  有的人好像什麼都懂一點,或者就是個解決問題的專家。他可以毫不費力地寫出vb/php/java/c#/javascript/Actionscript等幾乎所有文法的Helloworld和資料庫連接配接示例,也能解決幾乎所有的問題。

  有的人對某方面研究很深入,并經常看書。

  有的人是好好學生,但是比你入門早的。

  有的人很貪玩的,動不動就偷菜玩兒。

  有的人脾氣很怪,等等。

  這裡邀月給新人的建議是:跟人學,不要争。記住别人的生日,就像記住戀人的生日一樣,特别是跟你利益相關的人 。這是一種低廉的投資,但某些情況下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回報。這就是讓别人成為你助力而不是阻力的原因,也是上面那個問題的答案: 用心經營你的名片。

  這裡邀月順便給出幾個建議,适用于你完成第一個項目時:

  第一:永遠不要停下你學習的腳步。項目中可以學到很多,項目完成了,要及時總結,進行項目後評價。總結自己在項目中的得失,總結項目中其他成員的角色,換位多想想,有沒有改進的餘地。對于大多數人的第一個項目而言,教訓是遠遠大于經驗的。

  第二:養成寫項目報告的好習慣,可以隻給自己看,當然給主管看更好,盡管沒有人要求你麼做。我的建議是每天早上靜思五分鐘,以作報告和總結。

  第三:要注意學習效率。項目中總有一兩個或一連串的坎卡住,為了不影響項目進度,想出最快的辦法先解決掉。但事後要自己回頭看看。

  這方面我總結的教訓有兩個:一是我太貪玩,有時興起,由着自己的性子,非要弄個明白不可。代價是多付出時間,當然這樣做,寫程式的快感是有了,但總體而言,是教訓多于經驗的。二是我計劃不強。老是抱着“早投入早産出、多投入多産出”的觀點投入時間和精力,把自己用不到的東東學了一大堆,過後不深入了解忘了大半,用的時候重新來一遍,當然從厚積薄發的角度來說,是有好處的,但效率太差了。跟誰學和如何快速有效地學,陳安之有精妙的描述,大家可以看看他的著作。

  還有,在學習的時候,要結合執行個體。不要光看理論。這很重要。俗話“光學不練假把式”。《論語》:“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贻”,說的更透些。多思多練,熟能生巧。

  另外,對項目中某些做法的不滿,進行過程中盡量不要反對,可以在事後再看看,觀點可能會有不同 。記得林銳博士在《十年》中曾經講過一個故事:有一次他回母校,看到校園有一片草地,很是高興,因為北方草地很難得。走近了一看,原來是小麥。很是不解,後來才知道,原來是為了滿足211評選的綠化名額,更重要的是那些檢查人員根本不會去近距離看。但是客觀上,由于評上了211第一批院校,學校的很多科研經費都得以順利下撥。是以整體來講,項目中出現一些瑕疵,我認為還是可以容忍的,應該從多個角度來了解項目中的一些做法。

  這樣的一天折騰下來,很多人已經精疲力竭了,很少有人能堅持很多月,甚至很多天,但我隻是把自己真實的感覺描述下來。總體而言,社會是複雜的,程式是複雜的。但我們必須得面對。面對複雜的環境,面對複雜的人,面對内心的失敗和成長 。

  有些人工作一兩年,就雄心勃勃地準備創業。這種想法很好!但是要注意的是自己或創業夥伴的思想有沒有成熟到一定的高度。正确評價自己、成功的商業策劃,準确的把握機遇 同樣重要。比如蓋茨,大學一年級,由于準确把握PC即将成為時代主流這一趨勢和漂亮的商業創意:"全世界每個人的桌面都能用上我的窗戶"而獲得了無與倫比的成功。再比如,馬化騰、丁磊,他們成功的核心因素除了機遇和堅持,但重要的是他們身上所具備的把握機遇的能力。這能力來自人的綜合素質(可能是痛苦成長中修煉而來),而非技術專長。

  篇幅所限,下一次将繼續。

  繼續歡迎抛磚!

所有程式物語系列文章:

http://blog.csdn.net/downmoon/category/637548.aspx

邀月注:本文版權由邀月 和CSDN共同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助人等于自助!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