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看懂《八角籠中》這一眼萬年的鏡頭,我不敢再低估王寶強的審美了

作者:皮皮電影

提起王寶強,很多人腦海中立馬會浮現出一個詞:

努力。

看懂《八角籠中》這一眼萬年的鏡頭,我不敢再低估王寶強的審美了

出生于普通農村家庭,沒有任何背景,完全是靠自己的本事一步步跻身一線。

更讓吃瓜群衆們感慨的是,浸淫娛樂圈這麼久,竟然沒有任何負面新聞,也難怪大家都說:

“王寶強是娛樂圈真正的清流。”

包括從王寶強的第一部作品《盲井》開始,他在影視作品中的角色,都非常“接地氣”。

比如《士兵突擊》裡看似木讷笨拙,實則踏實純粹的許三多;

看懂《八角籠中》這一眼萬年的鏡頭,我不敢再低估王寶強的審美了

比如《天下無賊》裡淳樸善良的打工仔傻根;

看懂《八角籠中》這一眼萬年的鏡頭,我不敢再低估王寶強的審美了

還有《泰囧》裡憨直爽快,隻認死理的“寶寶”。

看懂《八角籠中》這一眼萬年的鏡頭,我不敢再低估王寶強的審美了

這些平凡如草芥的普通人角色,構成了如今我們熟悉的王寶強。

但也有人覺得,王寶強這是笨鳥先飛,但總歸飛不太高。

拿他導演的處女作《大鬧天竺》為例,評分隻有3.7,“低俗、業餘、浮誇”的評價比比皆是。

看懂《八角籠中》這一眼萬年的鏡頭,我不敢再低估王寶強的審美了
看懂《八角籠中》這一眼萬年的鏡頭,我不敢再低估王寶強的審美了

《大鬧天竺》就此成了王寶強“資質平庸”的證明,也引來不少人的群嘲:

“王寶強真不是導演這塊料,還是回去好好拍戲吧。”

但沒人會想到,最近上映的電影《八角籠中》會讓他鹹魚翻身,博得一片叫好聲。

19萬人給出7.4的評分,票房超19億,可以說《八角籠中》完全打破了以往對王寶強的一切想象。

看懂《八角籠中》這一眼萬年的鏡頭,我不敢再低估王寶強的審美了

就像有人說的,看了《八角籠中》,有種“班級差生突然飛速進步的感覺”。

在皮哥看來,《八角籠中》絕對是王寶強審美體系的全面更新,說是“文藝商業片”也不為過。

如今距離這部電影正式上映已半月有餘,今天皮哥就和大家聊聊,王寶強在這部電影的藝術範兒,究竟展現在什麼地方?

看懂《八角籠中》這一眼萬年的鏡頭,我不敢再低估王寶強的審美了

首先,王寶強在這部電影玩起了“進階感”。

還記得當初看《大鬧天竺》時,最直覺的感受就是缺乏畫面表現力,有種撲面而來的“網大”質感。

看懂《八角籠中》這一眼萬年的鏡頭,我不敢再低估王寶強的審美了

但到了《八角籠中》,王寶強顯然做了精心準備,從攝影到美術不再流于俗套,而是有了令人驚豔的“進階感”。

比如,在影片前半部分,兩場發生在霧中的戲,把這種“進階感”玩得淋漓盡緻。

第一場戲,是獨自駕車的向騰輝半路突遇意外,下車檢視情況。

夜色朦胧,霧氣氤氲,隻有昏黃的車燈照亮濃霧,将整個環境打造成了一個被神秘和危險氣息纏繞的舞台。

看懂《八角籠中》這一眼萬年的鏡頭,我不敢再低估王寶強的審美了

孤身一人的向騰輝身處這方混沌舞台,在驚惶不定中,遭到“熊孩子們”的突然襲擊。

第二場戲,是向騰輝格鬥俱樂部的開業典禮,他和孩子們在霧霭缭繞中,等待“金主”王總的到來。

同樣是濃厚的霧氣,同樣是焦躁不安的向騰輝,卻沒有了那時的燈光籠罩,隻剩下霧色茫茫中的清冷陰沉,制造着不安的氣息。

看懂《八角籠中》這一眼萬年的鏡頭,我不敢再低估王寶強的審美了

霧中遇襲,霧中的開業典禮,看似相同的自然環境,卻在光影作用下,醞釀出截然不同的情緒氛圍。

類似的表達方式,在《八角籠中》屢屢可見。

當向騰輝在電視台演播廳接受采訪時,周圍台下一片漆黑,唯有一束清冷的光打在他身上。

看懂《八角籠中》這一眼萬年的鏡頭,我不敢再低估王寶強的審美了

一方面向騰輝是這個舞台的主角,光束下的他受到大衆矚目;

另一方面他又是處于風口浪尖的“罪人”,成為千夫所指的對象,聚光燈凸顯着他此時此刻的孤立無援。

當向騰輝遇到重拾打劫勾當的馬虎,廣角俯拍鏡頭中,向騰輝追趕逃走的馬虎,麥浪将二人緊緊包圍,訴說着造化弄人的辛酸無奈。

還有孩子們站在山丘上,眺望着似乎觸手可及的璀璨星空,壯麗震撼的景象與這群苦命的孩子之間,形成了一種無形中的命運連結。

看懂《八角籠中》這一眼萬年的鏡頭,我不敢再低估王寶強的審美了

何為進階感?

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千言萬語盡在不言中。

靠的不是大段台詞堆砌,而是構成電影畫面的各種元素。

情緒濃烈的燈光設計,畫面構圖的巧妙布局,都帶給觀衆在身體和心靈上的極緻享受。

看懂《八角籠中》這一眼萬年的鏡頭,我不敢再低估王寶強的審美了

就像很多觀衆留言說的,

《八角籠中》的每一幀畫面,都長在了我的審美點上。

其次,在精緻的形式之外,影片也建立了粗粝渾厚的現實底色。

看懂《八角籠中》這一眼萬年的鏡頭,我不敢再低估王寶強的審美了

隻有畫面造型的寫意,其實還算不得一部好電影。

如何用電影的手段,完成現實意義的表達,才是《八角籠中》藝術體系得以成立的核心。

就像《大鬧天竺》,失敗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整個故事沒有落地,觀衆隻看到所有角色都在搞怪耍寶,卻無法與之共情。

看懂《八角籠中》這一眼萬年的鏡頭,我不敢再低估王寶強的審美了

這一次王寶強吸取了教訓,從影片開始便搭建起沉浸感十足的現實情景。

故事在一段DV錄像中開場:

搖晃的鏡頭畫面中,兩個年幼的孩子在街頭的八角籠中打得頭破血流,四周圍滿了好奇的路人:

這該不會是真打吧?簡直太殘忍了······

看懂《八角籠中》這一眼萬年的鏡頭,我不敢再低估王寶強的審美了

手持攝影機的抖動拍攝,具有年代感的模糊畫質,再加上富有生活氣息的街頭景象,

那種未經雕琢的紀實效果以及粗糙的毛邊感,讓影片的現實質感瞬間呼之欲出。

最值得稱道的,無疑是影片最後那場至關重要的格鬥比賽。

這場比賽大膽運用黑白影像的形式處理,這不禁讓皮哥想起好萊塢大導演馬丁·斯科塞斯的經典影片《憤怒的公牛》。

看懂《八角籠中》這一眼萬年的鏡頭,我不敢再低估王寶強的審美了

但《八角籠中》并不是對經典的随意模仿,而是本身對寫實性的高度追求。

遠處的燈光照亮格鬥賽場,鐵絲網的陰影投射在蘇木和對手的身上,黑白色調的強烈對比彰顯着,這場比賽的生猛與殘酷。

透過與選手幾乎零距離的鏡頭,我們能感受到拳拳到肉的酣暢淋漓,汗水與血沫在我們眼前劃過,讓人完全置身于緊張與窒息的比賽程序。

看懂《八角籠中》這一眼萬年的鏡頭,我不敢再低估王寶強的審美了

直到決鬥結束的那一刻,畫面又重新恢複彩色,我們才得以從中抽離,不得不說這種寫實化的處理做得相當到位。

另一方面,影片的現實質感,也來自片中孩子們紮根于土地“野蠻生長”的姿态。

風塵彌漫,黃沙漫天,貧瘠的土地是馬虎這群孩子賴以生存的家園。

看懂《八角籠中》這一眼萬年的鏡頭,我不敢再低估王寶強的審美了

也是這樣的土地,才能孕育出這些純粹無暇的“野娃娃”,鏡頭中的這群孩子似乎與荒蕪的土地已然融于一體。

野蠻生長的生存狀态貫穿于始終,讓人在撲面而來的粗糙感中,感受着現實的力量。

看懂《八角籠中》這一眼萬年的鏡頭,我不敢再低估王寶強的審美了

這種對于人物本身的細微記錄,作為一種“催化劑”,讓每個角色的情感表達更為細膩。

就像格鬥俱樂部解散前的那頓散夥飯,這是向騰輝和孩子們的至暗時刻,鏡頭也在暗中悄然捕捉着,在場者的心理變化。

看懂《八角籠中》這一眼萬年的鏡頭,我不敢再低估王寶強的審美了

比如向騰輝從初始的沉默,到後面佯裝怒火的爆發,以及躲在暗處的悄悄落淚;

比如馬虎從一開始的樂觀潇灑,到聽聞散夥時的不敢置信,此時的他眼中隻剩憤怒與失望。

所有人的情緒轉換,是有現實邏輯支撐的。

細細咂摸,戲中角色的置之死地而後生,何嘗不是王寶強本人的自我表達。

看懂《八角籠中》這一眼萬年的鏡頭,我不敢再低估王寶強的審美了

比如那些從大山裡走出來的孩子,也是當年那個在少林寺學功夫、獨自一人北漂的王寶強。

比如向騰輝年少經曆的坎坷,與母親的感情,甚至是拍攝《盲井》時的照片,也都能看到王寶強自己的影子。

看懂《八角籠中》這一眼萬年的鏡頭,我不敢再低估王寶強的審美了

戲裡的情節與戲外王寶強的經曆形成呼應,在有些人看來這是王寶強埋下的“彩蛋”,但其實是王寶強完成個人藝術表達的關鍵一步。

放眼國際影壇,這種具有自傳色彩的融入,對于一個電影導演而言亦是成熟的藝術表達。

諸如費裡尼、伯格曼等國際大導,抑或賈樟柯、姜文等國内名導,都會多多少少把個人經曆加入自己的創作。

這足以證明如今的王寶強已經掙脫《大鬧天竺》時被商業利益的“綁架”,開始在對生活經驗的追溯中找尋自我。

最後,《八角籠中》沒有把現實完全放在台面上講,而是埋設了很多有意思的隐喻。

看懂《八角籠中》這一眼萬年的鏡頭,我不敢再低估王寶強的審美了

可以看到,近幾年不少電影為了追求所謂的“藝術性”,都玩起了隐喻。

但掌握不好隐喻的尺度,就容易砸自己招牌。

好在王寶強掌控好了火候,他把一些具有隐喻色彩的事物很好地融于現實語境,賦予了影片多重意味的解讀。

就像片名“八角籠中”,表面上,八角籠中是向騰輝讓孩子們格鬥的場所;

看懂《八角籠中》這一眼萬年的鏡頭,我不敢再低估王寶強的審美了

但往深了看,逼仄的八角籠又隐喻着每個人所處的人生困境。

無論是向騰輝、王鳳還是孩子們,他們困獸猶鬥般與苦難的生活做鬥争,期望某一天可以沖破束縛他們的牢籠。

在皮哥印象裡,片中有兩個地方,把這種隐喻手法用到了極緻。

一是發生在街頭的川劇表演,各種面具在演員的臉上不斷變換。

在燈火的映照下,演員的面具與車窗内向騰輝消沉麻木的面孔,交疊在一起,隐喻着人物此時的複雜心境。

看懂《八角籠中》這一眼萬年的鏡頭,我不敢再低估王寶強的審美了

在網際網路的惡意描摹中,向騰輝是帶着面具的惡魔,為了一己之私虐待孩子的罪犯;

與此同時,面具也指涉着當初的向騰輝為了創辦格鬥俱樂部立下的“虛假人設”。

而此時的他想要做的,就是卸掉層層面具,去面對真實的自己。

這場戲絕對是整部電影的點睛之筆,突然而至的川劇表演如同神迹降臨,在如夢似幻的氛圍中點醒夢中人。

看懂《八角籠中》這一眼萬年的鏡頭,我不敢再低估王寶強的審美了

二是向騰輝經常叼着的雪茄。

一開始,雪茄是向騰輝将自己僞裝成“社會大佬”的重要标志。

在他眼裡,雪茄是證明自己身份的象征,也是他與不同階層打交道的“通行證”。

影片最後,向騰輝在比賽結束後,點起一根雪茄抽了一口,轉身離去。

看懂《八角籠中》這一眼萬年的鏡頭,我不敢再低估王寶強的審美了

此時的他完成了對孩子們的救贖,并在這一過程中尋回了自我;

這根新的雪茄,則成為向騰輝人生新起點的動人隐喻,意味着他終于放下了過去那個“虛假包裝”的自己。

能夠把隐喻用得如此熟練巧妙,足以證明王寶強藝術表達上的進步,也讓電影有了更為發人深省的思考次元。

如果說此前的王寶強,隻是一個努力的老實人,或者說一個勤奮的演員;

那麼如今的他,已經在朝着藝術家的道路越走越近。

看懂《八角籠中》這一眼萬年的鏡頭,我不敢再低估王寶強的審美了

誠然,《八角籠中》在一些細節處仍然有笨拙之處;

但這點“笨拙”,亦是督促王寶強繼續強化自己的動力。

希望王寶強可以守住初心,把這種藝術範兒繼續發揚下去!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阿志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