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善變的李明和僞球迷的僞傳控

作者:豆類和水果美食

今天北京國安召開青訓大會,會上最吸引人的一個關注點便是俱樂部總經理李明提出了他對青訓培養的新的要求——強調對抗和速度,淡化傳控球。

國安官方的表述是這樣的:“現代足球的發展方向是越發追求速度,而在長期的基層訓練中,我們可能更注重控球,避免失誤,進而忽略了侵略性和速度的追求。”

善變的李明和僞球迷的僞傳控

這是2023年7月27日李明說的話。然而在一年前的夏天,李明曾經跟北京主場「ID:bjzhuchang」當面表示,他認為國安的足球風格,應該是控球,是“掌控比賽”,是“排程對手”。

一年時間,李明就完成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李明把國安的風格從“傳控球”變成了“高快硬”,這點先且不說,李明今天說的話,倒是和蘇先生對國安進行的放棄中場的戰術改造非常契合。要知道,一年之前李明說國安的風格是“傳控球”時,則是斯坦利剛剛接手國安。顯然,從支援主教練的角度來看,李明做的不錯。

有關國安現在技術風格的變化,其實不少球迷也提出了不同的觀點,其中“僞傳控”一詞又一次成為争論的焦點。印象裡,上一次争論這個詞是在2015年後半年和2016年的時候。那時,正是曼薩諾執教的後期。

何為“僞傳控”,很多人說就是沒有效率的中後場倒腳。可事實上,無論是比賽場面還是傳球資料都會發現,如今的蘇先生和當年的紮切羅尼才更喜歡在中後場倒腳,幾位比較追求傳控球和高位壓迫的教練,如帕切科、曼薩諾、施密特等人,都是讓球盡可能的在中場球員和邊後衛的腳下運轉。

至于“效率”二字,很多人會用控球率和進球做對比,認為國安的控球率雖然高,但進球太少,是以效率過低。可問題在于,從控球到進球,這中間還有很多的環節,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制造進球機會。這麼來看,同樣在90分鐘的比賽裡,控球的國安可以創造10次機會,打入1球,而不控球的國安隻創造了2次機會,打入1球,哪個效率高?

其實這是一樣的,都是90分鐘進1個球。不同點在于,前者有可能進3個,而後者最多隻能進2個。

如果從效率的角度來說,2010年的西班牙是效率最低的世界冠軍。他們第一場就輸給了歐洲二流球隊瑞士,而後一路1比0,無論是面對弱旅,還是決賽打荷蘭,都是磨磨蹭蹭、摳摳縮縮、唯唯諾諾的踢完比賽。這效率高嗎?很低。但你不得不承認,2010年的西班牙仍舊是世界足壇曆史上一支非常出色的球隊。

西班牙能夠踢傳控足球然後拿到世界冠軍,得益于他們擁有哈維、伊涅斯塔和布斯克茨這三個世界頂級中場球員,還有皮克、普約爾和拉莫斯這樣的出球後衛。但他們之是以在世界杯上踢得“效率極低”,遠不如在西甲聯賽裡的巴薩,主要原因就在于,他們缺少了一個梅西。

也就是說,世界杯這種國家隊的大賽和聯賽或歐冠不同,俱樂部可以按照他們的戰術想法去搭建球隊,而國家隊在某些方面就是無法達成,就是會在某個位置或者某個功能上缺少一個重要的球員,是以同樣的打法,效率就低了。

說白了,效率問題并不是一個戰術的基礎問題,而是基礎之後你有沒有錦上添花的那個人。

2014年曼薩諾手下的國安隊控球率高達60%以上,但多數比賽都是1比0取勝,主要是當時鋒線還沒有德揚,隻能靠格隆擔任箭頭,很多比賽都是巴塔拉的靈光一現。而2019年,施密特時期的國安,因為有比埃拉、奧古斯托、巴坎布這樣的超級外援,是以傳控足球的效率并不低。

可能很多人會說,那現在國安沒有比埃拉和奧古斯托了,就踢不了傳控。但這個說法其實也立不住腳,因為沒有比埃拉和奧古斯托的時候,帕切科和曼薩諾照樣能夠踢傳控,隻是效率稍低罷了。

帕切科時期的國安外援,在中超隻能說是中等,大格、小馬丁都不是技術細膩的球員,馬季奇更是一個純粹的防守型球員。帕切科的傳控體系是建立在本土球員徐亮、樸成、王曉龍、張稀哲等人的基礎上的。這其實就足以說明,中國球員也不是踢不了傳控,隻是教練需要把足夠多的技術意識型球員放在場上。

在中超這個層面,或者說在中國足球這個層面,張稀哲就是伊涅斯塔,樸成就是哈維,但誰是那個梅西呢?就是外援。這個“梅西”甚至不需要比埃拉這種西班牙國腳的級别,哪怕是巴塔拉或者斯坦丘,都可以扮演這個角色。

如今的國安沒有這樣的外援,中場玄冥二老都不是技術意識型的球員,國安要想踢傳控,自然效率上不來。況且,随着張稀哲和樸成年齡的增長,國安這些年來也沒有再引進技術意識型的本土球員來彌補。說白了,買的就是一幫操哥,再加上一個隻會反擊的保級隊教練,也就無法追求什麼傳控。

但這并不是傳控戰術體系的錯,而是國安自己通過這幾年的經營,主動放棄了傳控體系,而要走李明所說的高對抗、超快速的足球。

這裡就有一個問題出現,傳控足球一定就速度慢嗎?未必。巴薩當年靠反擊在歐冠決賽把尤文圖斯打的兩眼冒花,MSN領銜的巴薩速度并不慢。

再比如日本隊,普遍意義上認為日本隊就是傳控足球的代表。但現在的日本隊反擊打的同樣犀利,三笘薫、久保健英這批球員,既能夠把節奏掌控住,又能夠快速的突破。

是以,國安踢傳控時的速度慢,并不是戰術本身的問題,而是國安自己沒有能夠提速的球員。

為什麼沒有?其實很簡單。在中國足球的這個次元裡,你找不到速度快而且技術還好的球員。張稀哲和樸成的技術基本上是中國球員的天花闆,但他們的速度都隻屬于中下等。胡延強号稱速度驚人,可惜技術糙的沒法看。巴頓和曹永競倒是速度和技術都兼備,但是這兩項都不是特别突出,隻能說是中等偏上。

這其實就是中國足球的現狀。此前邵佳一、楊晨、孫繼海等人參與組建國少隊的時候就曾經發現這個問題,中國球員裡,技術好的身體就差,身體好的腦子就不行,速度快的就沒意識,腦子好的速度一定慢。在中國就找不到一個,速度、力量、技術、意識都出類拔萃的球員。

是以李明說的“世界足壇的潮流是速度”并不能算錯。但要知道的是,世界足壇如今的發展是建立在技戰術訓練已經到了很高的層級,而後随着科學訓練的普及,球員的身體素質越發出色,才形成了現在的局面。現在的足球場上,你已經找不到巴喬、羅馬裡奧這樣的球員,也找不到皮爾洛、哈維這樣的球員,現在球場上越來越多的是姆巴佩、博格巴這樣的球員。

但中國足球有嗎?沒有。

是以,李明看中柏楊,因為他符合現代足球表面上的發展趨勢:又高又快又壯。但現代足球在強調這些的時候,是建立在球員的技術和頭腦已經達到了很高的層級之上。而中國球員沒有這些,就隻能成為柏楊、晉鵬翔這樣的球員。

你能想象,滿場10個柏楊或者晉鵬翔踢球時的場景嗎?這樣的球隊,就符合現代足球發展趨勢了?

善變的李明和僞球迷的僞傳控

是以,不存在什麼僞傳控的問題。隻要你場上的使用多名技術意識比對方好的球員,那麼自然要把球控制在自己的腳下,至于所謂的效率不夠高,那隻是因為你的傳控體系和球員品質還沒有那麼好。這個時候,是通過外援來畫龍點睛,還是要推倒重建?換上一批糙哥來踢所謂的“現代足球”?

中國足球最大的問題,不恰恰就是頻繁地東施效颦嗎?90年代德國強就學德國,2000年時巴西強就學巴西,後來西班牙強就學西班牙。李明作為中國足球的代表人物,真的是把中國足球的精髓都學到了,并且用到了國安的身上。

踏踏實實的,把自己的那條路走好,走通,走精,不好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