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具備神秘的網絡攻擊能力,美軍EC-130H電子戰飛機

作者:兵工科技

兵工科技2023年14期《中國“超能艦”》全新上市,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兵工科技快訊進行購買!(小商城内有多個優惠券,别忘了領取)

在目前美軍的戰鬥序列中,EC-130H“羅盤呼叫”電子戰飛機是其主力電子戰飛機之一,服役約40年,曾參與過多次戰争,在現代戰場上的作用非常突出,是美軍戰機序列中不可忽視的重要角色。

具備網絡攻擊能力

EC-130H采用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C-130H運輸機作為載機,由美國空軍“大狩獵隊”項目辦公室負責研發,1981年首飛,1982年正式傳遞使用,1983年形成初始作戰能力,隸屬美國空軍空戰司令部,數量長期保持在14架,由常駐亞利桑那州戴維斯–蒙森空軍基地的美國空軍第55電子戰大隊第41和第43兩個電子戰中隊管理。

具備神秘的網絡攻擊能力,美軍EC-130H電子戰飛機

美國EC-130H“羅盤呼叫”電子戰飛機

根據美國空軍的官方介紹,“羅盤呼叫”具備拒止或擾亂作戰對手無線電通信系統及傳感器的能力,其作戰目标是敵防空系統、語音/資料通信鍊路、低頻預警和目标搜尋防空雷達以及簡易爆炸裝置的射頻觸發信号等。除了正式披露的功能外,美空軍目前也時不時向外透露,外界也在推測,EC-130H可能還具備網絡攻擊能力。

EC-130H至今已經服役約40年,期間經過了Block20、Block30和Block35等多次重大改進,另外通過大量快速響應項目裝備了多種專用系統,是以其機載系統型号各異、種類繁多。

其中,EC-130H Block 20于1982年首次部署,裝備了“鉚釘火力”系統。EC-130H Block 30采用的是“羅盤呼叫”系統,并使用了大量專用幹擾系統,包括AN/ALQ-173“閃爍式幹擾機”和AN/ALQ-175高波段幹擾機和AN/ALQ-198低波段射頻幹擾機等。Block 35上配備了新的工作站和任務計算機以及“戰術射頻截獲與對抗子系統”(TRACS)、增強的“射頻分發單元”(RFD)、“增強高頻子系統”(EHBS)。經過Block30更新後,EC-130H還在每個機翼下攜帶兩個高功率定向“矛”(特殊輻射源陣列,SPEAR)吊艙,能同時對多個輻射源實施幹擾,精确度更高、作用距離更遠。

經過一系列更新改進後,EC-130H從最初設計用于通信幹擾,發展到可以對雷達進行探測和幹擾,還能與RC-135V/W“鉚釘”飛機配合,為武器系統提供實時精确的目标訓示,其定位精度和處理速度也得到極大改善。

具備神秘的網絡攻擊能力,美軍EC-130H電子戰飛機

2023年4月剛剛完成更新的EC-130H block35批次電子戰飛機

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數通信幹擾系統一般需要依靠預程式設計的輻射源資料庫才能對探測到的通信目标進行幹擾,而EC-130H與它們的不同之處在于飛機上的操作員身處戰場,能夠根據不斷變化的态勢進行快速反應。在任務執行過程中,如果敵方使用的是之前未使用過的新系統,“羅盤呼叫”機組人員通過對信号的偵聽,能夠判斷該系統的重要程度,進而決定是否實施幹擾。這也是為什麼“羅盤呼叫”飛機對地面部隊具有極高價值的原因。

除了能幹擾通信和雷達外,EC-130H還可能具有神秘的網絡攻擊能力。在2015年9月15日美國空軍協會舉辦的航空航天會議上,美國空軍負責網絡攻擊行動的第24航空隊司令伯克·威爾遜少将就針對EC-130H指出,“我們已經進行了一系列示範試驗,能夠從空中接觸網絡目标并對其進行操控。”威爾遜少将指出,這種在飛行中進行的無線攻擊能夠“觸及敵方網絡,而這些網絡在大多數情況下對傳統的攻擊方式是封閉的”。這是美國空軍高層首次公開談論通過無線手段攻擊網絡目标。2019年8月13日,美國國會服務署在一份專題報告中指出:“EC-130H電子戰飛機通常用于幹擾敵方雷達及通信裝置。但近年來,該機也被用于通過射頻信号向無線裝置發送計算機編碼。”“電子戰與網絡空間作戰最顯而易見的交叉點在于由作戰部隊通過發射計算機編碼侵入敵方網絡。在這類行動中,即便敵方網絡是封閉的(沒有連接配接到網際網路),我方仍然能通過無線網絡發射資料包。”但出于保密的原因,美國空戰司令部拒絕就網絡攻擊任務發表評論。

多次參與戰争

自列裝服役以來,EC-130H曾參加過多次海外戰争,作用顯著。

海灣戰争中,EC-130H主要負責對地面控制截擊鍊路以及連接配接地空飛彈和高炮系統的指揮鍊路實施幹擾。在沖突初期,EC-130H通常長時間在伊拉克領空外盤旋,阻塞伊軍的通信,對盟軍成功實施空襲提供支援。在“沙漠風暴”行動後期,則負責對盟軍地面行動提供支援。其中在海夫吉戰鬥中,EC-130H對伊軍坦克部隊的無線電通信實施幹擾,完全阻斷了伊軍的通信,迫使伊軍指揮員不得不經常停止行進,下車面對面傳達指令。EC-130H的幹擾還嚴重削弱了伊軍總部與野戰部隊之間的通信,最高指揮層不得不派士兵騎機車向部隊傳遞指令。

具備神秘的網絡攻擊能力,美軍EC-130H電子戰飛機

EC-130H機内工作戰位和裝置場景

科索沃戰争中,北約軍隊在每輪空襲前半小時,就派出包括EC-130H在内的十幾架電子戰飛機,在南聯盟飛彈攻擊區域外實施幹擾,支援作戰飛機突防并掩護其返航。戰争期間,美國空軍派出的3架EC-130H飛機基本每天都要升空,預定的作戰航線上至少要安排一架EC-130H執行幹擾任務。

在阿富汗戰争中,“羅盤呼叫”是美國空軍持續部署時間最長的飛機,承擔了極其繁重的任務,總共執行了7000多次任務,飛行了4萬多小時,通常一個飛行架次就長達8~10個小時。在阿富汗,EC-130H完成的任務一部分是傳統的通信幹擾,另外超過一半的任務是幹擾簡易爆炸裝置。此外,面對弱小的塔利班武裝,美軍還演練了一系列新技術和新戰術,加強了EC-130H“羅盤呼叫”和 EA-6B“徘徊者”幹擾飛機與RC-135“鉚釘”和EP-3E偵察飛機之間的實時資訊共享和戰術協調,比如幹擾飛機可以确定要幹擾的頻率并保證偵察飛機所監視的頻譜不受幹擾。EC-130H可以請求EA-6B接管某一頻率實施幹擾,RC-135也可以要求幹擾飛機停止對某一頻率的幹擾以便能對其實施監控等。

在伊拉克戰争中,“羅盤呼叫”再次得到高強度的運用。7架EC-130H飛機參加了 “伊拉克自由行動”,在最初部署的6個月裡,“羅盤呼叫”參與了美軍在伊拉克進行的所有重大作戰行動,飛行了220多個架次,其中在2003年3月19日至4月18日一個月的時間裡就飛行了125架次,累計作戰飛行時間接近2000小時,對伊拉克軍隊各類通信的幹擾達6000多次,其中典型任務的持續時間長達13個小時,而且一架飛機出動的間隔周期一般隻有8小時。

具備神秘的網絡攻擊能力,美軍EC-130H電子戰飛機

在阿富汗戰争等行動中與EC-130H并肩作戰的好搭檔RC-135電子戰飛機

伊拉克戰争中,“羅盤呼叫”運用了新的戰術,其幹擾與美軍的空襲進行了密切配合。美軍的戰鬥轟炸機和特種作戰部隊對伊拉克的光纖通信采用“資訊放牧”戰術,迫使伊軍使用無線電台進行通信。然後,“羅盤呼叫”對伊軍大部分通信頻段實施幹擾,使其隻能使用一小部分頻率進行通信。而美軍就對這部分頻率進行偵察。美軍這種“為利用而幹擾”的戰術,不但破壞了伊軍的通信,而且獲得了大量可直接用于作戰的情報。

此外,“羅盤呼叫”飛機為美軍攻占澳法半島奪取四個油田立下了汗馬功勞。在澳法半島,伊拉克軍隊沒能按計劃放火焚燒事先準備好的油庫。戰後獲悉,這是因為由于“羅盤呼叫”實施的通信幹擾使當地伊軍根本就沒有接到最高層的指令。“羅盤呼叫”還破壞了伊軍之間的協調行動,成功阻止了伊軍在巴士拉到巴格達一路以及在提克裡特等地試圖對盟軍發動的地面進攻。

2010年,“羅盤呼叫”從伊拉克戰事中撤出,但并沒有立即結束作戰部署。除了繼續赴阿富汗執行任務外,還參加了2011年針對利比亞的空襲行動。從2002年到2014年,EC-130H“羅盤呼叫”機隊總共飛行了10400個作戰架次,累計64200小時。

對于EC-130H在戰場上的作用,美國國防部聯合電子戰中心一位退役軍官講, “EC-130H的詳細功能沒有對外透露,但當你了解其頻譜範圍、地理區域、目标類型以及發射機功率,你就知道它在美國整個武器庫中是獨一無二的。”

具備神秘的網絡攻擊能力,美軍EC-130H電子戰飛機

EC-37B新一代“羅盤呼叫”電子幹擾飛機

結語

盡管EC-130H在現代戰場上的作用非常突出,但該機服役已經超過40年,機體嚴重老化。加上上面提到的,EC-135H各架飛機之間裝置、配置各異,這更加增添了後勤維護的難度,給美國空軍繼續保有這批飛機帶來了昂貴難以承受的代價。2017年,美國空軍宣布将采用新的平台對EC-130H進行機體替換,新飛機為EC-37B,仍被稱為“羅盤呼叫”。

目前,EC-130H已經在退役中,僅截止到2021年,美軍已有5架EC-130H退出現役,而根據美軍2023财年計劃,又有1架EC-130H要退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