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在過去一年成功釋出了有史以來銷售最快的作業系統Windows7和最新版的商業平台軟體Office2010,微軟在中國的日子也稱不上好過。 不久前新修訂的政府采購法規,将微軟等跨國公司有效阻擋在政府采購交易之外。這預示從2003年開始,微軟與中國政府之間的某種默契宣告結束。 微軟内部人士稱,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内,即便排除了金融危機造成的業績下滑因素,微軟在中國也有好幾個季度沒有完成業績目标。不過,這種說法沒有得到微軟方面的證明。 無論如何,作為全球最大的軟體企業,在中國,微軟正在面對更多的變化和考驗。如何應對“雲計算”帶來的産業變遷,保護知識産權和獲得企業客戶的青睐,正成為微軟中國當下能否翻身的關鍵議題。
特殊轉型 在過去一段時間,微軟中國面臨着較大的業績壓力。盡管有Windows7和Office2010釋出的利好,但微軟在中國的增長仍未達到預期,微軟中國在微軟全球的份額仍徘徊在1%左右,遠遠不能滿足微軟對中國市場增長的期望。 微軟在中國多個季度業績沒達标,還影響到了微軟與×××合作項目的程序,該合作曾被認為是微軟中國曆史上最成功的政府公關項目,從2002年第一次簽署62億合作備忘錄以來,已經進行到第二期,微軟也投入了大量資源。 知情人士稱,目前合作正在艱難維持中。這與現在微軟中國不能從總部及時拿到資源和拿到的資源不夠多有關。“現在的情況相對更加複雜,公司着眼長遠的風格也正在發生變化,短期追求業績的做法多少會影響微軟在中國的經營和發展狀态。” 也許對微軟大中華區總裁梁念堅來說,拿特殊時期的業績來說事有點不公平。但看看中國經濟在金融危機時期的強勢增長和全球最大個人電腦市場的前景,或許就不難了解梁念堅要面對的質疑。 摩托羅拉和移動通信領域的人脈背景并沒有幫他太多忙。在亞太總部的經曆實際上也拉開了他與中國客戶和合作夥伴的距離。一位微軟前員工稱:“和TimChen(陳永正)挽起袖子跑客戶攢下的關系相比,現在的客戶恐怕和微軟銷售人員的關系更近。” 通常情況下,梁念堅需要經由第三者的介紹才能和他們保持相對緊密的聯系。這對于在“人情”大于“事情”的中國市場開展業務來說,多少有些心有餘而力不足。 梁念堅的前任在中國市場獲得了相當好的業績,2005财年,陳永正率領的微軟中國獲得40%的業績增長,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地區。2006年,方正、清華同方、TCL、聯想等國内PC廠商就先後與微軟簽下16億美元的正版軟體采購訂單。這個迄今為止軟體領域最大的合作項目獲得了包括比爾·蓋茨本人的微軟高層的認可。 與前任陳永正不同,梁念堅上任兩年間,既遇到了最“重頭”産品的釋出,也遇到了金融危機;既要面對業績增長的壓力,還要面對競争環境變遷的難題。 新上任者往往隻會對他的前任表示口頭的尊敬,在等待一段時間後,再适時推出自己的新政、新目标和新管理模式,但梁念堅不用,他可以更改的最大因素就擺在眼前——産品。 5月13日,微軟在中國釋出了包括Office2010在内的6款企業級平台産品。Office在中國有1.3億多使用者,市場前景巨大。新版本的Office2010和同時釋出的用于管理郵件和統一通信的Sharepoint2010等産品,期望值一直很高。 在Windows7釋出後,很多企業使用者并不會立即執行Office2010的更新。更何況,即便使用者開始新的産品部署,也不會給微軟中國立刻帶來新的收入。中國廣東核電集團就是如此,這家公司是Office2010的第一批重量級企業客戶。根據微軟許可證模式中企業客戶的合作方式,2008年,他們簽署了“企業服務協定”,之後三年内将享受免費更新到新版本而無需另外付費的待遇。 微軟的威脅 自從軟體奇才比爾·蓋茨宣布退出微軟的公司管理以來,這個公司發生了很多新的變化。不過,蓋茨的繼承者們仍在他的思想指導下工作。“讓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能使用電腦”,這就是微軟生産軟體和所有産品的思想基礎。 這不是故事的全部。微軟最大的麻煩,除了網際網路正在改變人們使用軟體的方式,還有強敵環伺——事實上,微軟目前收入的70%以上仍來自Windows和Office這兩大業務,那些蘊藏着巨大增長來源的新業務,沒有一個不是強手林立。 微軟的娛樂和線上業務在2010财年第一季度的收入之和為23億美元,其中線上業務虧損4.8億美元。谷歌2010财年第一季度進賬67.7億美元,同比增長23%。而另一個競争對手蘋果在iPad尚未開始銷售的時候,第一财季同比增長已近50%。 谷歌一直決心要進入微軟的領域,不管是郵件、辦公平台還是浏覽器、手機作業系統;微軟的WindowsMobile作業系統智能手機僅占7.9%的市場佔有率。 所有這些,對微軟來說都是潛在的危機。顯然,當個人電腦不再是核心,多種不同的裝置成為了擷取網際網路服務的終端,微軟将必須考慮,如何使更多的應用軟體在微軟平台上開發出電腦以外的裝置作為網際網路的接入裝置。 與個人電腦的業務模式不同,雲計算戰略的本質是網際網路應用,其中微軟提供的仍是技術平台和工具,而這些東西要真正成為應用,最終讓客戶買單,則需要微軟的軟硬體合作夥伴來開發解決方案。微軟的合作夥伴越多,則提供服務的可能性就越多,由此可能獲得的收入就越多。 這也是為什麼微軟CEO鮑爾默兩個月前,在華盛頓大學發表的演講裡堅持要對雲計算 “全力以赴”的原因。2009年微軟全球95億美元的研發費用中,超5成的經費都用于與“雲計算”相關的研發。 與Office在中國釋出的同一天,微軟嵌入式軟體部門也釋出了基于Windows7的新的嵌入式作業系統。負責該項目的微軟嵌入式軟體中國區市場經理李濤說:“過去幾年,嵌入式軟體業務在中國都有30%-40%的增長,上季度更是實作創紀錄的增長。” 更有資料顯示,未來的移動終端市場是手機的10倍,是個人電腦的100倍。未來幾年,移動網際網路終端的産品市場容量巨大。但這塊 “戰略目标”業務目前仍由總部直接管轄,增長并不會在梁念堅的業績中展現。 中國考驗 但梁念堅并不是沒有機會。作為微軟現金流中的另一個主要來源,Office2010釋出的真正意義在于微軟向中國的企業使用者正式提供基于“雲計算”理念的商用平台。 但另一方面,一旦資訊的存儲和處理都交給了“雲”,過去微軟強勢的安裝和運作在本地電腦上的軟體,比如Windows和Office又如何吸引更多的桌面使用者?當本地軟體正在被通過網際網路提供的服務取代。售賣裝在盒子裡的軟體CD光牒和每在一台電腦上安裝一次就向PC廠商或其他合作夥伴收一筆費用的商業模式必将受到挑戰。 微軟仍然能從軟體許可證模式中獲益,但“雲計算”的變革速度比想象的還要快,微軟必須開始新的發展方向。目前微軟有95%的業務來自合作夥伴,合作夥伴的跟進是企業客戶盡快部署新版軟體的前提。 可惜這種現實還有更嚴酷的背景——微軟在中國一直屢禁不絕的盜版。 據5月11日,IDC釋出的研究報告顯示,中國的PC軟體盜版率在2009年僅下降了1個百分點至79%。繼2003至2008年的6年間隻降低了12個百分點。軟體盜版所造成的商業損失達76億美元。 在陳永正離開微軟闖蕩NBA之後,有些部門主管也分道揚镳,但更多人決心留下來把他們還沒有在中國實作的夢想變成現實——包括繼續解決中國的盜版問題。 雲計算是未來,中國的盜版率是現狀,而更多企業客戶青睐的是未來業績增長的可能性。對于微軟中國而言,新技術平台下的市場推廣能力是考驗;在中國繼續堅持或者重塑生态環境的能力是考驗;各種形式的合作夥伴政策也是考驗。 在雲計算背景下,如何對公司複雜的内部資源進行好調配,抓住這個戰機以适應新的技術戰略,對梁念堅和他的中國團隊來說都是一個全新的考驗。
轉載于:https://blog.51cto.com/zhangwenqiang/319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