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管姓起源于上古大姓,源于人文初祖黃帝

作者:管家老二

關于管姓的起源,最常見的有兩種說法。

一種是說管姓起源于管叔鮮;一種是說管姓起源于管仲。

不管是哪種說法,管姓都與人文初祖黃帝有着莫大的關系,追溯起來是同姓。

管姓起源于上古大姓,源于人文初祖黃帝

1、起源于管叔鮮

管叔鮮本姓姬,《史記》載“管叔鮮、蔡叔度者,周文王子而武王弟也。”

管叔鮮是周武王姬發的三弟,因為封于管地,是以叫管叔鮮。

而周朝的起源,有種說法是周人最早居于姬水,是以周朝的國姓是“姬”,周文王叫姬昌、周武王叫姬發。

《史記·五帝本紀》:自黃帝至舜、禹,皆同姓而異其國号,以章明德。故黃帝為有熊,帝颛顼為高陽,帝喾為高辛,帝堯為陶唐,帝舜為有虞。帝禹為夏後而别氏,姓姒氏。契為商,姓子氏。棄為周,姓姬氏。

是以,周朝是黃帝的後人。

如果是這樣的話,管姓就與人文初祖黃帝有着莫大的關系,管姓來源于人文初祖黃帝。

另外,關于黃帝的姓氏,史記開篇第一句: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

但是《史記》上沒提黃帝姓姬。

《國語·晉語》載: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黃帝,黃帝以姬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

是以《史記》的記載也有局限性。

這樣的話,這條線索就很清晰:黃帝本姓公孫,因為居于姬水姓姬;周朝是黃帝的後人也姓姬;管叔鮮本姓姬,因封在管是以姓管。

同樣,《史記》中對于管叔鮮的記載,也導緻後來的不少誤解。

《史記·周本記》:“武王病。天下未集,群公懼,穆蔔,周公乃祓齋,自為質,欲代武王,武王有瘳。後而崩,太子誦代立,是為成王。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諸侯畔周,公乃攝行政當國。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與武庚作亂,畔周。周公奉成王命,伐誅武庚、管叔,放蔡叔。”

有人依據這段認定管叔被伐誅,無後,也是管氏之辱。其實從原文看來,因為周公“欲代武王”,管叔才起兵,這才可能導緻周公最終沒有“代武王”,而是“行政當國”,這樣的起兵并不完全算是作亂;

至于無後的說法更是無稽之談,《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昔周公吊二叔之不鹹,故封建親戚以蕃屏周。管蔡郕霍,魯衛毛耼,郜雍曹滕,畢原酆郇,文之昭也。

《左傳》中明确記載(早于《史記》):周公封建親戚中第一個就是管。

史記綢面精裝無障礙閱讀彩圖曆史著作文學名著司馬遷著中國通史書 ¥18.8 購買

2、起源于管仲

說管姓起源于管仲,可能與管仲影響實在太大,名聲實在太響有着莫大的關系。

《史記》:管仲既用,任政於齊,齊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謀也。

作為華夏第一相,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第一霸,中國古代著名的經濟學家、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被譽為“法家先驅”、“聖人之師”、“華夏文明的保護者”,在曆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而管仲也是姬姓後裔,正好與黃帝姓“姬”有着莫大的關系。

《通志·氏族略》:“齊有管夷吾(管仲),出自周穆王,至夷吾始顯于齊。”

是以,管姓管姓起源于管叔鮮也好,起源于管仲也好,首先都跟黃帝的“姬”姓有着莫大的關系。

在這裡也需要提一下,“陰”姓跟管姓有着莫大的關系。

《東周列國志》記載:“管氏之族懼罪,逃奔楚國,子孫遂仕于楚。”

管仲雖然厲害,但是得罪不少人。在管仲死後,管氏家族十分害怕,就紛紛逃往了楚國。後來,管氏子孫當中,有人還在楚國做了官。

春秋末年,管仲的七世孫,管修被楚王封為大夫,封地在陰,是以後人以封地為姓氏,改為陰姓。

為什麼改姓?也許管修的後人是擔心齊國國君的報複,追究祖先叛離齊國的責任。

改姓後的陰氏家族遷居南陽,河南便成了陰氏的一個主要繁衍中心,陰氏家族在河南是一個大家族,後世子孫陸續向全國各地遷移,南北朝時,在甘肅的武威顯赫一時。

是以陰氏後人奉管修為陰姓的得姓始祖。

參考資料:

1、《史記》

2、《左傳》

3、《國語·晉語》

4、《通志·氏族略》

5、《東周列國志》

6、《管仲:打造春秋霸主的秘鑰》:趙甯著 遼甯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