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華為雲的下一程:與中國SaaS軟體開發企業一起“乘風破浪”從“三不”到“三能”布局行業應用開發者激活行業AI應用“頭雁”效應

華為雲的下一程:與中國SaaS軟體開發企業一起“乘風破浪”從“三不”到“三能”布局行業應用開發者激活行業AI應用“頭雁”效應

自三年前華為雲正式釋出以來,整個雲計算市場發生了結構性轉變:根據中國信通院《雲計算白皮書(2020)》,2019年我國公有雲規模首次超過了私有雲規模,預計到2023年将達到2300億元規模而屆時私有雲的規模将為1500億元。換言之,未來的軟體應用模式将以基于公有雲的SaaS軟體為主,而雲計算廠商之争将從IaaS“跑馬圈地”上升到争奪SaaS軟體開發者生态,特别是争奪SaaS軟體開發商。

《雲計算白皮書(2020)》指出,2019年以網際網路公司為代表的雲服務商開始重視SaaS生态建設,但IaaS服務商和SaaS服務商在布局傳統企業上雲這一市場過程中,均存在一定短闆;特别是此前IaaS 服務商雖然也有雲市場等模式為SaaS服務商發展提供平台,但缺少深度合作。而作為從華為公司走出來的華為雲,從一開始就非常重視與開發者生态的深度連接配接:2015年,華為釋出沃土計劃,持續投資在開放能力、平台工具、教育訓練賦能、成果孵化、創新基金五個方面,幫助開發者獲得技能、加速創新、持續發展。

華為雲的下一程:與中國SaaS軟體開發企業一起“乘風破浪”從“三不”到“三能”布局行業應用開發者激活行業AI應用“頭雁”效應

在2020年9月25日華為全聯接大會2020第三日主題演講中,華為雲業務總裁鄭葉來表示:經過三年的發展,華為雲已經彙聚150萬全球開發者。也就是說從2017年華為雲剛釋出時的近乎空白增長到3年後的150萬開發者。2019年,華為推出沃土計劃2.0,未來5年投資15億美元發展雲與計算開發者。在華為全聯接大會2020上,華為雲進一步釋出了一系列的極簡平台、技術使能服務和商業扶持計劃,緻力成為最佳應用建構平台。

鄭葉來在華為全聯接大會2020上特别強調,華為雲期待首先成為中國軟體開發企業值得信賴的夥伴。

從“三不”到“三能”

相比于2017年的華為雲,今天的華為雲有了什麼樣的重大變化?鄭葉來在華為全聯接大會2020上強調,這就是從“三不”到“三能”。也就是從2017年的“上不做應用,下不碰資料,不做股權投資”到今天的“賦能應用、使能資料、做智能世界的黑土地”。從“三不”到“三能”不是簡單幾個字的改變,鄭葉來表示“而是未來三年華為雲應該在産業界什麼樣的地位,應該為産業界貢獻什麼,這是一次重新思考”。

華為雲的下一程:與中國SaaS軟體開發企業一起“乘風破浪”從“三不”到“三能”布局行業應用開發者激活行業AI應用“頭雁”效應

從不做什麼到能做什麼,這在本質上展現了過去三年,華為雲在技術形态上從最初的IaaS到如今具有豐富PaaS功能的結構性轉變。三年前華為雲正式釋出,當時有三個初心:第一,把華為公司在ICT領域的研發投資以雲服務的形式變現;第二,把華為公司30多年積累的各種能力,通過雲服務的方式提供給客戶;第三,為華為公司自身,包括華為終端雲服務、内部IT提供雲底座,支撐全球業務發展。

過去三年,這三個初心在持續深化發展。從雲服務的數量和類型來看:華為雲的服務從2017年底的10大類54個,猛增到今天的210+雲服務、210+解決方案;從最初的計算、存儲和網絡等基礎IaaS公有雲服務,發展到今天提供1個基于擎天架構的雲基礎設施底座、3個技術使能服務(應用使能、資料使能、AI使能)、4個面向行業場景化的聯接觸點(ROMA、DevCloud、IoT、華為雲會議),已完成了從IaaS到“IaaS+PaaS”深度整合且面向政企場景的雲服務。特别是去年以來陸續把ROMA、WeLink等華為數字化轉型的“内功”對外輸出,極大增強了華為雲的軟實力。

鄭葉來強調,“雲”在本質是軟體服務,不是硬體産品,當然硬體将更好發揮軟體的性能。而軟體能力特别展現在3個使能服務上:AI使能服務即華為雲ModelArts,應用使能服務即華為雲ROMA,以及資料使能服務即華為雲DAYU。值得一提的是,這三大使能服務不僅僅具備強大的軟體能力,如今更進一步與行業緊密結合:華為雲ModelArts提供了300+行業知識模型,應用使能服務ROMA積累了超過2000個行業應用資産,資料使能服務DAYU已上線200+行業通用資料資産模型。例如,華為雲與西北空管局一起,建設了空管資料資産模型,幫助開發人員制定最佳的管制指揮方案,大幅減少了航班延誤。

簡而言之,今天的華為雲已經成為行業數字化轉型的“底座”,已經可以垂直打通和整合行業數字化轉型所需的技術、資料和行業知識棧,接下來就是為行業和商業開發者提供更好的工具、平台和商業變現,讓行業和商業開發者真正打開行業數字化轉型的空間。

布局行業應用開發者

整個2020年,華為雲與計算的一大主題就是開發者,特别是行業與商業開發者。在今年3月華為開發者大會2020(Cloud)上,華為雲與計算BG總裁侯金龍就表示,IT産業本質是一個生态型産業,華為在IT産業中聚焦底層的算力、IT基礎設施和雲平台,而面向各個行業解決客戶問題還需要很多的應用和軟體,這就需要大量的開發者為各個行業、各個業務場景開發不同的軟體适配。

華為雲的下一程:與中國SaaS軟體開發企業一起“乘風破浪”從“三不”到“三能”布局行業應用開發者激活行業AI應用“頭雁”效應

華為在去年推出了沃土計劃2.0,而在今年3月的開發者大會上進一步宣布2020年将投入2億美元。在華為全聯接大會2020上,華為雲進一步抛出了技術與商業變現方面的扶持。在技術工具方面,華為雲為開發者提供全流程極簡開發工具,通過提供1個通用工具平台和多個熱點場景的工具套件,支援 Full Code和Low code/No code多種開發模式,開發效率可提升10倍。例如,利用低代碼開發服務ROMA AppCube可以幫助開發者快速建構城市IOC管理中心。

在商業變現方面,華為雲進一步通過兩大應用分發平台,加速商業價值轉化:華為雲Marketplace和華為應用市場AppGallery兩大應用分發平台,提供強大的應用分發能力和商業扶持計劃,讓開發者可以獲得豐富的雲資源和流量。例如,廈門卡倫特是一家成立不久的線上CAD軟體提供商,2019年初開始對外提供服務,在華為雲Marketplace上,短短一年銷售業績增長6倍,銷售額迅速突破千萬。

經過兩年的發展,華為雲Marketplace年交易額超過10億元,訂單數量超過10萬,超過30個夥伴的銷售額已經超過1000萬。如今,華為雲又推出了 SaaS應用扶持計劃,首批扶持1000個SaaS應用,每個應用可獲得最高20萬元的雲資源。此外,華為雲聯合AppGallery Connect,為內建HMS Core且上架AppGallery的創新應用提供更多技術及資源支援,推出華為雲HMS生态扶持計劃,首批提供5億元的雲資源,重點扶持1500個HMS應用,在商用階段,每個應用還将獲得最高120萬元的廣告資源扶持。

激活行業AI應用“頭雁”效應

AI應用是目前所有SaaS應用和企業應用中最具活動力的應用類型,可以說在政企數字化轉型中具有“頭雁”效應。而行業AI開發者,主要指具備行業知識與沉澱的行業開發者,将AI應用于解決具體的行業問題。

鄭葉來在華為全聯接大會2020上強調,AI進入生産系統才能發揮更大價值。2018年9月全聯接大會,華為雲在上海釋出了ModelArts,為開發者提供一站式的AI開發平台。截止華為全聯接大會2020,華為雲在10多個行業成功傳遞了600多個AI項目,ModelArts得到了廣泛的應用。ModelArts在行業AI中發揮了重要價值。比如在一個鐵路項目中,全車故障類型600多種,大部分故障的資料樣本小于10個,資料量非常小,而基于華為雲ModelArts目前已經實作重大故障的識别準确率100%,輕微故障的識别準确率98%。

華為雲AI首席科學家田奇在華為全聯接大會2020上介紹,華為雲長期紮根AI基礎技術研究,覆寫計算機視覺、語音語義和決策優化三大領域,聚焦于模型高效、資料高效、算力高效、知識高效4大方向,提出了六大基礎研究計劃——面向大模型的模型摸高計劃、面向小模型的模型瘦身計劃、面向多模态學習的資料魔方計劃、面向小樣本學習的資料冰山計劃、面向通用知識抽取的萬物預視計劃和面向新學習範式的虛實合一計劃。而許多研究成果,包括自動機器學習、小樣本學習、聯邦學習、預訓練模型等,能夠即插即用地部署于ModelArts使能平台,進而賦能千行百業。

華為雲的下一程:與中國SaaS軟體開發企業一起“乘風破浪”從“三不”到“三能”布局行業應用開發者激活行業AI應用“頭雁”效應

(華為雲AI首席科學家田奇)

鄭葉來在華為全聯接大會2020期間釋出了ModelArts 3.0,融合骨幹模型、聯邦學習、模型智能評估與診斷、高性能AI計算四大特性,加速行業AI落地。田奇強調,ModelArts 3.0是面向AI在行業落地提供的AI開發平台。田奇及其團隊主要是從技術領域進行探索和研究,如何通過AI技術高效解決行業挑戰。例如如何用極少資料訓練出高精度模型、如何降低企業應用AI的門檻、如何解決企業對資料安全使用的顧慮等等。最終的結果,就是将骨幹模型、聯邦學習、高效算力和智能診斷評估優化等,融入了ModelArts 3.0。

所謂骨幹模型,指的是基于行業小樣本資料訓練高精度模型,提供了AI開發的新範式。以醫療影像分割為例,過去需要成百上千例标注資料才能進行的訓練,現在有了EI-Backbone,隻需要幾十例甚至十幾例标注資料即可完成,節省标注成本90%以上。

在聯邦學習方面,華為雲還提供雲邊協同的服務,支援不同地點、不同客戶的資料進行聯邦訓練,通過加密方式上傳服務端,對全局模型進行更新,再将其下發至邊緣裝置,便捷支援同業态的橫向聯邦和跨業态的縱向聯邦學習。

而為了更好地支援超大算力需求的AI研發,華為ModelArts平台在叢集規模,任務數量,以及分布式訓練都做了針對性的優化。例如,ModelArts平台能夠管理上萬的節點,更好的支援大型訓練任務需求;通過優化服務架構,ModelArts平台支援10萬級别的作業同時運作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骨幹模型、聯邦學習、高效算力和智能診斷評估優化等落地行業AI所需的關鍵技術外,ModerArts 3.0還在決策智能方面依托運籌優化、強化學習、智能控制等算法,建構起完整的決策底座,讓AI真正實作感覺-認知-決策的智能閉環,目前ModelArts驅動的決策引擎已經應用于機位配置設定、工業制造、智能交通、遊戲娛樂等領域。

整體來說:華為雲正在充分發揮過去三年所建設的“IaaS+PaaS+行業知識”所形成的“智能世界黑土地”,結合頂尖的AI研究成果并将之落地到華為雲平台中,通過極簡開發工具和成熟的商業變現途徑,幫助廣大行業和商業SaaS軟體開發者,在疫情後數字化轉型的新一波漲潮中“乘風破浪”,打開中國政企從數字化到數智化轉型的升維空間。(文/甯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