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暗訪新能源汽車“水軍”:組織嚴密行動統一 1000元讓假新聞上熱搜?

暗訪新能源汽車“水軍”:組織嚴密行動統一 1000元讓假新聞上熱搜?

火熱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也是水軍的主戰場。

在網絡上,水軍組織嚴密、行動統一、執行力強,總能在熱點發生的第一時間攻占評論區,營造出漫天好評或是累累差評。

大部分時候,吃瓜群衆們總是被蒙在鼓裡,看不到真相,分不清對錯,甚至會在不知不覺中成為水軍的幫兇,陷入被操縱的輿論陷阱中。

新能源市場裡,水軍泛濫的種種亂象其實由來已久,那麼,水軍是如何組織的,又是如何運作的呢?

從哪來

在戰場中,雇傭兵為錢賣命,隻要出價夠高,便可以受雇于任何人。

網絡上同樣如此,哪裡的錢最多,哪裡就會有水軍。一名從事過水軍行業的受訪對象說起他的經曆時表示:“最開始做的是淘寶刷單,後來刷單不景氣,就轉去做了水軍,汽車也不是唯一的種類,隻不過現在汽車的任務很多,隻要想做每天都有。”

“任務”,就是雇主下達的發帖需求,很顯然,品牌衆多、競争激烈的汽車市場,各種任務層出不窮。

暗訪新能源汽車“水軍”:組織嚴密行動統一 1000元讓假新聞上熱搜?

水軍的任務方向也是緊跟市場節奏走的,“現在收到的任務基本都與新能源品牌有關,10 個任務裡邊有 9 個是新能源的,以前燃油車的任務特别多,現在幾乎沒有了”。

從這個角度來看,水軍行業似乎比汽車市場率先完成了新能源轉型。

而關于投放水軍的具體品牌,大家基本都諱莫如深,不過在水軍們的描述中,這些品牌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多,“隻要是新能源品牌都會有投放水軍,哪怕是從來不做廣告的品牌,也會有很強大的水軍團隊,品牌做不做廣告和請不請水軍沒有直接關系。”

暗訪新能源汽車“水軍”:組織嚴密行動統一 1000元讓假新聞上熱搜?

除了汽車品牌親自下場外,很多專業的營銷團隊也會參與其中,另一位資深水軍表示:“上大學賺零花錢找到了水軍,拉我進群的應該是專業的團隊,而不是某一個品牌的人,比如說他們可能會黑比亞迪,但同時也會幫忙釋出比亞迪正面的文章,什麼單子都會接,隻要給錢就幹,他們隻是做一下分發,我們拿到錢就行,别的也管不了那麼多。

實際上,網絡水軍隻是這個黑色傳播鍊中最底層的存在,我們表面上看到的是水軍在操縱輿論,但水軍背後的神秘雇主,才是真正的幕後主使,他們可能是車企、公關公司、自媒體部落客,甚至可能是持有車企股票的股民,歸根結底是利益相關的一方。

隻是身在底層的水軍,拿到的收益其實很少,“和刷單一樣,他們(雇主)會在群裡釋出各種任務,通常情況下,一條評論都是幾毛錢到 1 塊錢不等,如果效果不錯能有兩三塊錢,要是能寫長篇大論幾百字的小作文,會有更多傭金。”

暗訪新能源汽車“水軍”:組織嚴密行動統一 1000元讓假新聞上熱搜?

這種情況下,每月賺三四百塊是底層水軍的普遍收入,如果想要賺到 1000 元以上,那麼就需要全身心投入,或者準備多個賬号,“錢對于水軍團隊來說不費什麼事,他們有一大面牆的手機專門用來做這個,相比之下,我們的賬号更有價值。”

根據每日汽車電訊暗訪到的兩家水軍機構來看,由于計算機科技的進步,現在對于人工的需求在逐漸降低,很多評論都是由機器自動生成,并且由腳本自動抓取相關車企的關鍵詞,然後批量化留言操作。

是以在各大平台上都能看到“10閱讀,30評論”這種奇觀,當然,這樣的水軍由于品質不高,價格也比較便宜。

如果是有内容、有料的真人評論,價格将從幾毛飙升到兩三元,甚至有的非常專業的評論,價格會超過10元一條。這些評論通常需要找懂車的内容團隊來進行采購,是以一般車企隻會用于重大新車釋出,或者重大負面需要維護時才會采用。

至于點贊、轉發、收藏等操作,由于車企和看客本身都不重視,已經非常邊緣化,大多成為“評論”業務的附屬品。

暗訪新能源汽車“水軍”:組織嚴密行動統一 1000元讓假新聞上熱搜?

各大平台的水軍價格也按照平台的重要程度劃分為三六九等,根據每日汽車電訊拿到的一家水軍機構的報價單顯示,在視訊平台裡,愛奇藝、優酷、騰訊的評論價格都是最低一檔,并且都是20條起買。

但是B站和抖音的評論價格則是普通視訊平台的10倍,并且會提示“評論現在風控很嚴,可能會被屏蔽不顯示”,但采購者依舊絡繹不絕。

帶節奏

和其他網絡兼職一樣,水軍的組織形式也十分隐秘,“用微信群老被封,是以我們一般在 QQ 群裡接受任務,但是 QQ 群也會經常換,基本上一周一換,長時間不做的話很可能就被踢掉了。”

在水軍群内,從任務的釋出到執行,再到傭金的結算,都有一套完善的流程和考核标準。群内的每一個人物都會明确需求,包括内容方向、釋出時間、釋出數量等等。

至于考核方式,水軍在完成任務後,需要将評論截圖回傳至群裡,群主檢查後才可以收到打款,而交易方式一般是支付寶密碼紅包、QQ 面對面紅包為主、雙方很難直接接觸到,如果是微信轉賬,打款賬号也會經常變更。

“他們(雇主)會針對某一事件提供幾個關鍵詞,例如‘XX 品牌+刹車失靈’、‘XX 品牌+自燃’,然後我們根據關鍵詞去各大平台搜尋,我們會在相關的文章下評論,内容自由發揮就行,但一定要限定在主題範圍内,不然拿不到錢,比如說以後看見 XX 品牌的車,我都得躲遠點”

暗訪新能源汽車“水軍”:組織嚴密行動統一 1000元讓假新聞上熱搜?

“還有一種形式比較簡單,我們自己不需要發帖,直接複制粘貼就可以,他們會提供評論的文章連結和内容大綱,至于釋出平台,哪裡有熱度就去哪裡,抖音和今日頭條是最多的,汽車類垂直網站也都可以發,除此之外,各種熱搜底下的新聞大号和車評人,我們也會經常留言評論。”

據了解,在很多水軍群内,直接複制粘貼的屬于普通任務群,這種需求屬于“勞動密集型”任務,需要很多賬号數量,但每單隻有幾毛錢傭金,如果想要賺的更多,就需要進入精品群,精品群中的内容會更“真實”,任務難度也會更高。

暗訪新能源汽車“水軍”:組織嚴密行動統一 1000元讓假新聞上熱搜?

很多小作文就出自精品群,而給對手抹黑,就是這些小作文最常見的主題,“有很多次,他們要我冒充某品牌車主,然後編造一些根本不存在的問題,比如使用過程中車機當機,電機異響,無法充電,行駛過程中電動座椅亂動之類的,有很多問題完全就是憑空捏造的。”

有一位業内人士就跟每日汽車電訊表示:隻需要1000塊的“推廣費”,就能通過買粉、買轉發、買負面言論,炒熱一個假新聞,讓其在全平台獲得幾億的閱讀量。

“刹車失靈"、“電動車自燃”、“高速路上車機失靈”等關鍵詞對于水軍來說都是信手拈來,編一篇300字的假新聞更是猶如家常便飯。各大新能源車企在微網誌開起了法務部賬号,也是因為受不了層出不窮的抹黑和污蔑。

除了抹黑競争對手,針對熱門事件帶節奏也是水軍的重要任務,但難度相比其他會更高一些,主要在于要率先搶占輿論高地,控制輿論的走向。

“在網絡上大家很難看到真相,一些可能還沒有定義的事情,他會先讓我們在評論區把節奏帶起來,讓大家的評論向一邊倒,比如前段時間某品牌刹車失靈,官方檢測結果還沒有出來,他就讓我們發這個人肯定是踩油門了,最後還補充說要相信官方,期待最終檢測結果。”

一位新勢力公關部的員工就對每日汽車電訊爆料稱:由于現在新勢力逐漸飯圈化,各大車主群非常多,且大家敵對意識比較嚴重。

是以現在進階水軍會混雜在各個社群裡,刺探消息,必要時在對家社群散布假情報,煽風點火,引發輿論,再通過買量等方式讓事件發酵。這一套流程成本極低,但往往效果甚佳。

暗訪新能源汽車“水軍”:組織嚴密行動統一 1000元讓假新聞上熱搜?

事實上,這樣的流程早年在娛樂圈、電影圈中已經完成過一輪更疊,水軍的套路和打法都已經十分成熟,完全是無縫進入了汽車圈。

早年汽車品牌并不重視平台輿論,近些年随着新勢力品牌的崛起,微網誌、抖音等平台逐漸成為必争之地,CEO們都需要走到台前來,為各自的産品搖旗呐喊,水軍的混戰自然是難以避免。

“從普通路人的角度來說,我覺得很多水軍的觀點還是很中肯的,正的反的都說了,并不是直接一邊倒的攻擊,有些觀點甚至一點都不偏激,聽起來聽理智,但就是比較就假客觀。”

隻是對潛在的買家來說,真實的獨屬于使用者的真正體驗評論,被淹沒在了這些“假客觀”裡,再難有出頭之日。

清除水軍,難上加難

汽車市場發展至今,很多車企已經被水軍所“綁架”。無論是新車釋出,還是應對危機事件,聘請水軍占據輿論高地,已經成為了車企的“基本操作”。

當然,在這一過程中,車企也受到了嚴重損害,不過他們既是水軍的受害者,也是水軍背後的主導者。

在目前激烈的競争環境下,車企也很難擺脫這種惡性循環,就像過去幾年,有不少車企曾開展過整治水軍的行動,但效果甚微,甚至有些車企嘴裡喊着治理,同時又在背地裡幹着賊喊捉賊的事。

而從傳播角度而言,雇傭水軍其實也是一種急功近利的做法,水軍的肆意妄為,内容的不可控,會給行業留下無窮後患。

是以我們看到,網絡上偏激化、低智化的言論越來越多,各種極具煽動性、誤導性的“小作文”也屢見不鮮。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當沒有人在意真相的時候,誰又敢第一個放下手裡的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