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精确打擊的利器——北韓KN-24“主體彈基本性能

作者:坦克裝甲車輛雜志

據南韓聯合參謀本部2020年3月21日消息,韓軍在當天6點45分和6點50分左右發現北韓從平安北道宣川郡地區向東北方向的半島東部海域發射了2枚飛彈。這是北韓時隔12天再次發射近程武器,其射程約410千米、高度約為50千米,有着下降段進行水準滑翔後二次爬高的飛行軌迹。

次日,北韓官方媒體公開的飛彈飛行畫面顯示,這是被美韓稱為KN-24的戰術飛彈的第3次發射試驗,兩發飛彈的發射間隔時間從之前的15分鐘,縮短到了5分鐘,兩發飛彈先後在飛行末段以近乎垂直的角度精确命中島礁上的同一目标。這标志着北韓又擁有了一種性能類似南韓“玄武”2飛彈的尖端武器。

試驗概況

據朝中社2020年3月22日報道,北韓國務委員會委員長金正恩21日現場觀摩了人民軍戰術制導武器示範射擊。報道稱,這次試射旨在再次證明并宣示北韓人民軍部隊列裝的新武器系統的戰術特點和威力。報道稱,在北韓最高上司人下達射擊密碼後,這種“主體的戰術制導飛彈”(意為北韓獨立自主研發的戰術飛彈)精準打擊了目标島嶼,充分展現出飛彈強大的機動變軌能力、極高的命中率和較強的彈頭爆炸威力。

精确打擊的利器——北韓KN-24“主體彈基本性能

從朝媒公開的履帶式發射車(TEL)等現場圖檔可以确認,北韓這次發射的是與2019年8月10日和16日相同的、有“朝版陸軍戰術飛彈系統”(ATACMS)之稱的新型KN-24近程彈道飛彈。在北韓之前的報道中,它被稱為“主體彈”。此次試射預示着,該武器可能即将進入部隊試用。考慮到韓美地對地飛彈或精密制導武器難以對連發間隔時間在1~2分鐘内的飛彈進行精準打擊等因素,預計北韓很可能在此基礎上繼續試射,進一步縮短發射間隔時間。

2020年3月9日,北韓再次進行了KN-25“超大型火箭炮”的齊射試驗,頭兩發制導火箭彈的發射間隔時間縮短至20秒,第2發和第3發的間隔時間也隻有1分鐘,可以預見相關技術也會運用到KN-24飛彈系統的改進上來。北韓上司人表示,新武器系統的誕生是其正确的自立國防工業發展路線和重視國防科學政策所帶來的光輝結晶。

金正恩指出,北韓近期開發的新型武器系統和正在開發的戰術及戰略武器系統将對實作全面改變國家防衛戰略的戰略意圖大有作用,必須進一步夯實能在境外徹底消滅敵人的打擊能力,這就是他們的國防建設目标,也是“最完美的國家防衛戰略和完全可信的戰争遏制力”。這意味着,在不久的将來北韓可能會發射更具威力的新型固體遠端飛彈,以實作“禦敵于國門之外”的宏偉目标。

張昌河、全日浩等北韓國防科研幹部現場迎接金正恩,據此推測,此次試射是由北韓飛彈研發部門主導進行。研發進度更快的KN-25/“超大型火箭炮”已經非常接近實戰部署狀态,在北韓最近的戰術武器中,是發展速度最快的。KN-24飛彈最大的特點就是借鑒了KN-23/北韓版“伊斯坎德爾”飛彈的技術和發展經驗,兩者部分技術是共通的,是以發展速度也較快。

KN-24飛彈系統的基本性能

雖然飛彈的外形取自KN-23/北韓版“伊斯坎德爾”,不過KN-24飛彈彈頭和彈體兩部分的長度都比KN-23大約縮短了1米,飛彈直徑仍維持在KN-23的水準,可能略粗。這樣一來飛彈就可以裝上為其專門研制的6對負重輪底盤的履帶式發射車,設計比較緊湊,更适合在北韓多山的地形中機動作戰,隐蔽起來也更為友善。

精确打擊的利器——北韓KN-24“主體彈基本性能

其履帶式發射車可能擁有與“天馬-216”坦克類似的機動性能。飛彈可以安裝在與大陸M20飛彈相似的矩形發射箱中,每個發射箱可以單獨吊裝或發射。飛彈發射後,裝填/運彈車可以直接将已完成裝填的發射箱吊裝并鎖定在車載發射架上。這使飛彈在發射和裝載中更加靈活,也降低了載彈對車輛的要求。更重要的是發射箱内的飛彈可以得到更好的保護,更好地适應雨、霧、幹、濕等環境,而且可以保護飛彈免受輕武器或炮彈破片的襲擊。

假如遇到敵方滲透的特工,履帶式發射車也具備一定的防護能力,飛彈在發射箱内的時候,敵方很難使用輕武器破壞飛彈的彈體。KN-24飛彈發射車的機動範圍肯定會遠超更需依賴洞庫掩護的“飛毛腿”系列液體飛彈。

敵方偵察體系要捕捉其發射車就更加困難,可以偷偷地進行靠前部署,最大程度地在其最大射程範圍内打擊敵方縱深目标。飛彈發射車可以在發射飛彈後像170毫米“主體炮”那樣迅速轉移,即使遇到敵炮火反擊,生存下來的機會也比“飛毛腿”系列更高。其發射車可能是在“主體炮”基礎上改良而來,使用了動力增強的柴油發動機,車體外形模仿美制M270火箭炮發射車。

憑借着優良的打擊精度和較強的彈頭威力,KN-24飛彈可以在己方偵察系統的幫助下,精确打擊敵方炮兵陣地、飛彈發射陣地、裝甲叢集、雷達系統、物資集散中心、指揮中心、地面建築物等目标。飛彈全程在大氣層内高速機動飛行,最大飛行速度6.1馬赫以上,最大飛行高度不超過50千米,飛行末端可進行高機動變軌對目标實施近乎垂直的攻擊。

精确打擊的利器——北韓KN-24“主體彈基本性能

從韓軍的雷達探測資料以及北韓故意洩露的飛彈飛行軌迹示意圖看,飛彈的彈道并非簡單的抛物線形狀,而是可以在大氣層内通過改變彈道高度使得敵方探測雷達解算出的預定彈道與實際彈道不符,進而規避敵方反導系統的攔截。飛彈在彈道末段還會調整飛彈彈體姿态進行垂直攻頂式打擊,而且飛彈的飛行速度也很快,在飛行末段即使被對方雷達發現,對方也可能來不及攔截。

精确打擊的利器——北韓KN-24“主體彈基本性能

對于射程僅有200~400多千米且高速飛行的戰術飛彈而言,留給對方反導系統進行攔截的時間本來就很短,再加上KN-24飛彈采取了上述措施,将會極大地增加對方反導系統的攔截難度。飛彈采用傾斜式發射架,彈上配有4片可動式尾翼,與安裝于發動機噴管内壁底部的4片瓦斯舵關聯,這種設計方式與“伊斯坎德爾”将瓦斯舵及其舵機安裝外噴管相比,重量更輕。飛彈的發動機外殼變為黑色,不清楚北韓是否像伊朗的“雷霆”500戰術飛彈那樣采用了全新的碳纖維複合材料殼體和發動機噴管,以減輕飛彈的結構重量。

結語

經過多年努力,北韓KN-23已經通過多輪試射逐漸驗證其精确制導技術的可靠性。飛彈打擊精度的提高,對北韓軍隊威懾能力的提升至關重要。如果像“飛毛腿”飛彈那樣偏差上千米,就隻能用來打擊人口密集的城市目标,在政治上是不利的。如果采用核生化彈頭,那麼結果會更糟,達不到保衛自己的目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