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自帶表演老師,觀衆質疑但導演支援?
文|小玉
籌拍電影《金陵十三钗》時,張藝謀專門選拔了一批新人演員來飾演秦淮女,她們之中有學播音的、學美術的,也有會計員、商場銷售等。為了讓她們具備基本的表演能力和更加貼合角色所需的氣質,中戲表演教師劉天池應邀來做集體教育訓練。
一年的教育訓練順利完成,單純懵懂的新人演員向銀幕上風情萬種的煙花女子邁進了很大一步。影片按例得給從業人員署名,但張藝謀一直沒想好劉天池的職務怎麼稱呼合适?。于是劉天池說:“有攝影指導、美術指導,為什麼不能有表演指導?”大概就是那時,國内影視劇演職員表上首次出現了這個職務。
至今十二年,表演指導越來越為行業内外所熟知,他們出現在演職員表上已不算新鮮事。但更多時候,大衆對他們的定位是服務整個劇組,而非單個演員。前段時間,《護心》片尾分别标注了男女主演各自的表演老師。楊幂也透露,自己拍攝新戲《哈爾濱一九四四》帶了表演老師進組。

對于演員自帶表演老師進組這一現象,有人認可,“年輕演員開始重視演技了,這是一種好現象。”也有人吐槽,“帶着老師copy着演,原來上考場還讓帶老師。”
到底哪種看法更接近真實情況?作為“當事人”一方的表演指導(下文用“表指”代指)或許可以給出部分答案。
邀約方有差,指導演員無差
向進老師任職于劉天池表演工坊,他認為表指的工作更多是面對劇組,但接到經紀團隊或演員個人邀約也不稀奇。無論如何,他們的指導都作用在演員身上,工作流程基本一緻,隻是框定的對象存在差異。
“如果是劇組邀請的話,應該是全組的演員都要顧及到的。”北電表演教師、王春子表演工作室負責人王春子老師在擔任電影《侍神令》表指時,雖然主要精力放在屈楚蕭、王悅伊等年輕主演上,但也要負責把控一些群演的戲份。
同時,不是所有劇組都會邀請表指,畢竟這需要一筆不菲的花銷。王春子老師告訴骨朵,“一般對制作各方面要求較高,或者新人、年輕演員較多的劇組會邀請表指。我們的工作有很大一部分其實是在幫助年輕演員做功課、做準備。”
比如正在上映的《封神三部曲》,當時選拔的新人演員會先經過高強度封閉集訓,開機後還有三位表指跟組,向進老師就是其中之一。
“開機前用半年給演員專門做表演、馬術、動作技能等方面的教育訓練,期間有周密的訓練計劃和嚴苛的考核名額,有點兒像在學院派體制下定制教學内容。”向進老師認為這是一種偏向影視工業化的做法,适合時間和資金充足的大型項目。當下的影視生态下,這種項目很少;他接觸到的更多項目是“開機前一到兩個月不等把演員集結起來。”
通常情況下,向進老師進組會先跟導演見面溝通,聽取他對這部戲在創作全貌上的要求,包括表演風格定位、希望演員呈現出的角色特質以及演員需要提升的地方等等。這麼做的意義在于第一時間消除雙方的了解認知分歧,確定雙方在創作上的高度統一。接着他會跟演員聊對角色的創作想法、希望怎麼呈現、是否存在具體的創作困擾等。他們再把這些問題逐一消化掉,同時制定和實施重場戲的排練計劃。
實拍前的準備讓演員能夠對劇本和角色擁有更全面、清晰的認知,對重場戲有細化的預演和多套角色處理方案。在實拍現場,表指的工作是在導演認可的基礎上,再根據現場情況對演員的表演做一些即興調整,讓表演更精準、角色質感更強。
看上去好像周期變長了,但事實上這樣能讓實拍更有效率。“演員與導演的磨合幾乎不存在消耗問題,反而能節約時間和資金成本。”向進老師表示。
王春子老師也提到,“與舞台表演的排練磨合不同,影視演員在拍攝之前就應與角色融合,不能到片場耽誤進度,表指就是協助演員做好準備的。”
類似《封神三部曲》,胡玫執導的電影《紅樓夢之金玉良緣》也屬于表指較早介入的項目,王春子老師參與了海選和教育訓練演員的工作。不過,她表示,“更多項目的演員,尤其是知名一點的可能不能特别早進組,但我們還是基本上要求至少提前一周做準備,因為熟悉劇本包括建構人物關系、鏡頭前表演的基礎訓練等不能到片場再磨合。”
進入拍攝階段,表指要配合導演工作,負責處理關于演員表演的各種問題。
《封神三部曲》片場,向進老師會在演員現場走位時研究哪兒不太準确,第一時間形成條理清晰的建議給到導演,導演要通盤考慮排程、場景等多方面的因素,然後再跟演員輸出。或者像王春子在《郎君不如意》片場那樣,可能是導演先覺得某場戲存在問題,她來想辦法解決。
“實拍時演員可能出現各種突發情況,有的會造成劇組進度的停滞。表指就跟救火隊員一樣,要在現場快速找到應對方法。”
表指工作,不是生硬的複制粘貼
可以發現,表指的工作是全包圍、滲透式的,他們跟導演一樣能夠影響演員發揮。但這種影響不一定是生硬的讓演員複制粘貼,更多是靈活的挖掘演員潛質。
以生發訓練為例,表指在充分解讀劇本和角色後,會給角色創造一個劇本之外的生活環境。這裡假定的場景都是合情合理的,隻是沒有出現在劇本描述裡而已。比如設想角色遇到某件事時會是什麼反應。向進老師表示,“我們要做的是幫助演員全身心進入角色的世界,讓他可以自然生發出一些對人物的本能表達,這樣透過鏡頭才能讓觀衆感到真實。”
“用表演理論家斯坦尼的話來說,就是所有的表演訓練都是通過有意識的行動來激起下意識的反應,靈光一現的下意識越多就越是好演員。”是以,年輕演員自诩體驗派與表指的調教其實并不沖突。
“除了激發下意識反應,表指要依據角色和導演要求,結合演員個性特點與人物進行融合,這對人生經驗不夠豐富的青年演員會很有幫助。”王春子老師表示。
另外,“‘三位一體’是表演行業的特征之一,即創作者、創作工具和創作成果都是演員本身。演員狀态在實拍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表指的存在也可以幫助演員穩住狀态。”
演員表演時看不到自己的表現,他們可能會産生自滿或猶疑的不良情緒。專業的導演、表指代表着一種權威,給出的建議是具有信服力的。大家都朝着讓角色和演員變得更好的方向努力,那麼演員會順着勁兒往下走。王春子老師分享,拍攝《郎君不如意》時,男主陳哲遠就覺得有表指坐在螢幕前把關和給予現場表演回報,讓他有一種吃了定心丸的踏實感。
從工作模式上看,表指還是連接配接導演與演員的橋梁。
“影視拍攝是導演中心制,所有部門都需要導演去把控、操心。指導演員本身是導演最重要的工作,但有時他确實忙不過來。”王春子老師以電影《侍神令》為例。“像《侍神令》這種群衆場面多達上百人的戲,導演也不能一個人盯着。”這是劇組需要表指的原因之一,至于其他,則與導演、演員各自的經驗背景和工作立場有關。
不同導演的專業背景各不相同,有的導演可能完全沒有接觸過表演行業。向進老師表示,這類導演跟演員交流時可能存在表達語境上的不統一,導緻拍攝不暢。另一種情況是,新人演員與資深導演之間也常常存在溝通壁壘,直接影響了拍攝品質。
之前,有個劇組中途才邀請向進老師負責表指工作,原因是導演、制片人和幾個主演之間在創作上出現較大分歧,已經到了很難繼續推進拍攝的地步。他進組後就像一個翻譯器,先明晰導演和制片人的訴求,再用演員能接受的方式進行溝通,讓雙方重新達成一緻。
還有的情況是,一些導演的表達能力相對一般,拍攝時有表指協助會更加順暢。總的來講,這對表指的專業能力也提出了很高要求,不僅需要具備演員思維,還得擁有導演和教師思維。王春子老師補充,“表指不僅要熟悉演員,更要了解作品風格和導演要求,才能把藝術創作中的各種了解沖突化解開。”
導演支援演員自帶表指?
演員自帶表演老師進組時,除了大衆輿論,還需顧忌導演和劇組的看法。
“跟着演員進組,我們會盡量避免給劇組的工作帶來困擾。”向進老師表示,單獨接受一個演員邀請時,表指會有更多時間給他做準備。進組前,不僅會跟演員把角色建構得周密細緻,還可以把每一場戲都當重場戲來排練。
正式開拍後,前期充足的準備讓演員基本拍一條就能得到導演認可,是以表指出現在導演面前的頻率很低。但如果導演對演員表演提出要求,表指也會快速給出對應的解決方案。順利進行的話,導演對演員自帶表指是支援的。畢竟這不僅沒有幹擾到劇組的正常工作,還極大提高了現場拍攝的效率和品質。
另一方面,大家的一緻目标是希望能夠更好的完成這個角色,是以哪怕真的稍有不慎幹擾到了劇組節奏,也不算是太嚴重的問題。向進老師過往跟着演員進組時,也從來沒有與導演及劇組其他成員産生過不愉快。王春子老師也認為,“拍攝中的藝術分歧是正常的,作為表指要善于溝通,才能迅速調整方案讓演員的表演符合導演要求。”
由于暗藏輿論風險,年輕演員很少公開談論表指的存在,更不用講把表指的名字署在自己名字下方。但向進老師認為,演員需要在技能上不斷精進,邀請老師指導并不奇怪。“鑒于一些青年演員的實際情況各異,他們可能沒有進行過系統的表演訓練。但隻要他們願意付諸行動,不管是日常上表演課,還是為一部戲請表指,我覺得都是可以了解的。”
有的成熟演員也會為自己的短闆專門聘請老師,或者是對表演有更高要求,是以邀請表指。比如王春子老師在與資深演員合作中,了解到戲骨也是背後有“高參”的:“表指不僅帶着做訓練,合作默契後更像是朋友。接到一個角色時,可以一起出謀劃策豐富演員的表演,将角色打磨得更加出彩。”
王春子老師覺得,表指的出現和發展代表了影視行業的分工越發細化,本質是這個行業正在向着更加專業化的方向發展。根據她的經驗,很多青年演員經過她獨創的鏡頭前“去”表演快速訓練後,确實短時間内有所提高,但還是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練習來鞏固和提高。畢竟年輕演員走向成熟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比他們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專業能力更強的表指可以帶着他們進步,進而彌補了離開藝術學校繼續學習的行業空白。
“不管從事哪種職業都難免遇到生澀的階段,或許可以多給年輕演員一些寬容。”同時向進老師也表示,對于表指來說,“隻要看到演員的表演更真實、角色更動人、觀衆更認可,我們的工作就是有價值的。”